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3、游戏法: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果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教学活动,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听音伴奏——品尝区分——延伸活动(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听一听、猜一猜,激发着孩子辨听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动手探索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黄豆若干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摇摇,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3)、听音伴奏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4)、品尝区分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就请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5)、延伸活动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姐姐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姐姐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孩子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孩子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 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孩子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二、说学情
小班孩子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孩子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孩子创设情境,孩子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3、完整讲述故事。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姐姐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姐姐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姐姐?)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3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说活动教材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见图一):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见图二):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说设计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做中学,学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3、活动难点: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说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4
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一、适合年龄
这是个2~3岁幼儿能够听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鲜。故事情节很简单: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二、游戏目的
通过玩“拔萝卜”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2.要掌握的语言表现手段及非语言表现手段。
①咬准字音:长、拔萝卜、婆婆、快来帮忙、妹妹。
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调、音色讲话。
③动作:
(1)老公公种萝卜的过程中的动作。
(2)拔萝卜的动作一拔不动发愁的动作一拔出来萝卜高兴的动作。
(3)抬萝卜的动作。
(4)萝卜长大的动作。
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变化:拔不动(发愁)→拔动了(有点高兴)→萝卜拔出来了(拍手、跳跃、欢呼)。
(2)团结起来一起抬大萝卜欢快的心情。
四、游戏准备
1、角色的分配和妆扮?
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装扮,在鼻子下面贴上白胡子,老婆婆由女孩系上一条围裙装扮,小弟弟、小妹妹没有什么特殊的妆扮要求,由儿童随意处理。小花狗、小花猫这两个角色可由儿童戴上头饰或面具装扮。?
2、道具
表演用的大萝卜,可用竹条编成半圆形萝卜状,围上红布,上面装几片大叶子,也可请穿红衣的小朋友,头戴绿叶头饰蹲着代替。
五、教学指导
1、让孩子们熟悉故事?
一听:听家长和老师讲,也可以听录音带,有些地方可反复讲、放。
二讲:让孩子们复述故事。
三熟悉:先让孩子们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讲完整,然后以个人或角色小组为单位,配合讲出完整的故事。?
2、示范表演
老师先扮老公公,然后再扮老婆婆,这样一一地把角色的动作和语言给孩子们示范一遍,示范时要注意紧紧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征,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样,但动作应宁简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试演
让小朋友们自由搭配成小组,自由尝试表演各种角色,家长或老师在鼓励的同时作适当的指点。
表演的要点有:各角色动作的典型特征,说话的声音特征,想拔出萝卜的渴望,拔不出萝卜的焦急,盼望帮助的急切和帮忙者的热情,拔出萝卜后的高兴等等。
4、观摩表演
即正式妆扮好分组表演,家长或老师以及不上场的小朋友一起观看。在观摩中可对出场次序、对话、表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提示,但应充分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乐或音响效果,更能增加游戏气氛。?
5、游戏评价
评价孩子的动作表现力。拔萝卜游戏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动作和用力拔萝卜的动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评价内容。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苹果的邻居》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相亲相爱》这一主题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的密集程度远远超出以前人们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状态,闭塞的居住空间,却疏离了人际关系,邻居之间也不如四合院里来得融洽。可邻居,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友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故事就表现了一个名叫“小苹果”的小朋友与周围邻居为准备跳蚤市场的热闹场面,非常愉快和温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他们家附近也有邻居,也常常和邻居打招呼或者偶而游戏,但对“邻居”一词接触少,什么样的才算是邻居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学情
《纲要》中指出小班幼儿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此活动通过幼儿观察图画、讨论、归纳整合了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邻居”的含义。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内容的讨论,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情感上:喜欢安静的倾听故事,感受邻居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邻里间愉快相处的温馨和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图却不知如何表达。特别是对“邻居”一词接触较少,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理解“邻居”的含义的基础上,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五、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使幼儿更自然的融入到这个故事的角色中,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1)孩子生理和心理机能发展虽然还很稚嫩,生活经验少,但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喜爱有动感、有声音的情景画面,常常依赖于实物和情境在游戏中模仿学习和探索,从中获得经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常常给认识的事物付于生命。以引发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推进互动的频率和效率,使幼儿在听故事时能更加直观更喜欢听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2)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教育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所以给孩子们准备了幼儿用书。
(3)音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故事场景。
2、经验准备
家长帮助幼儿认识自家附近的邻居。
六、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谈话法、提问法、课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导发现法:小班幼儿喜欢看书,但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规则意识,为了正确地认读图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iii、谈话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i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归纳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归纳联系法:幼儿边观察生动图画边听故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八、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展示课件)孤单的小兔要搬家,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课题《小苹果的邻居》,激发幼儿讨论并认真听故事的兴趣。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兔为什么想要搬家呢?(引发幼儿讨论)
2)小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展示课件)
3)你有邻居吗?(这样的谈话促使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自己的邻居,从中体会邻居间相处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2、完整倾听故事。(展示课件)
我们反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学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听”“说”其中学会听是最重要的,因为幼儿首先要会认真地“听”别人怎样说,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知道别人是怎样表达的,然后才会自己运用。小班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个体需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跳蚤市场”开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记住所听的内容,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3、理解并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边看图的方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例如:小苹果楼上住了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她的家对面住着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展示课件)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邻里间友好相处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4、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再次阅读图画故事。
通过教师的导语:“小苹果”请小朋友向小兔介绍她,看小兔愿不愿意去她那做她的邻居。这个环节是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相呼应的。这样能激发幼儿再次认真阅读图画故事,并通过再次阅读激发幼儿的讲述活动。更加深感受邻居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九、延伸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延伸到语言角说说我和邻居的有趣的事、社会小实践《小小跳蚤市场》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首次学习自己制作ppt展示活动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今后的教学实践得以进步成长!谢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6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认识国宝熊猫》,
教学对象为: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认识能力相结合
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图片)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观看视频
3、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4、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7
《小小手》是一首以幼儿生活经验为主,动作体验性强的诗歌,起初我将目标定位为:
1、在观察图片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2、体验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乐趣。
活动开始我出示了很多拍手、拉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画画的照片,以图片猜一猜的形式导出活动,让幼儿在此环节中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我所创设的环境中,并用动作模仿表演出相应的诗句,然后在幼儿理解照片所表达的意思之后,将照片作为图谱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整首诗歌,第二环节中则运用了双响棒的形式让幼儿的朗诵更加有节奏感,从而体验有节奏朗诵诗歌的乐趣。第三环节则用游戏变一变的的形式,将幼儿创编的诗歌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先用部分图片替换诗歌中的图片,为幼儿提供一个创编的支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撤离支架,以“你做我猜”的游戏,进行深层次的仿编。第一次执教下来发现:通过第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整首儿歌,但是在体验有节奏朗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活动中双响棒的运用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孩子们看着图谱虽然能跟着老师念下去,但是所有的图谱在他们看来还是较为的零散,还有就是创编的问题,虽然我提供了一个支架,让幼儿依托这个支架的进行初步的仿编活动,但由于所提供的图片太少了,而且一开始创编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中幼儿的表现离预设的目标还有一点的距离。
根据第一次出现的问题,我对活动作了相应的调整:第一环节中增加了幼儿说说小手会做的`事情,让幼儿先回忆已有的经验,说说小手的本领,为后面的儿歌学习、创编诗歌做铺垫。第二环节中则将原来的双响棒改成小手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第三环节适当的降低了创编的难度,重点让学说XX、XX和XX这一句型。可以说第二次活动幼儿的表现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也同样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这首诗歌内容动作体验性强,通过教师肢体语言引导,让幼儿在行动中理解、记忆整首诗歌,还有创编时有连续动作的诗句,比较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进,不断的总结出一些适合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与方法。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8
一、说学习需要分析
“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这个目标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纲要》中提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生活、熟悉,可见我们选择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应该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幼儿所熟悉的。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选择了“手机”,因为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机打过电话、拍过照片、玩过游戏、听过音乐,他们对手机有一定感性认识,教师把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成果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相比于固定电话在外形上更为轻巧,携带方便,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在功能上比固定电话更为齐全,除了最大的功能:打电话外,还附加了照相机、摄像机、随身听、游戏机、闹钟,甚至电脑的功能。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三、说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四、说活动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五、说活动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六、说活动准备:
固定电话一部、智能手机一部、手机图片、视频
七、说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此处用到观察法,好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并进行讨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此处用到比较法和讨论法,好处是学习的主动性强,不断积极探求而推动活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八、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摄像、闹钟、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九、活动思考:
1、能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选材。我们对孩子的教学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我所选择的“手机”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孩子在家中经常接触父母的手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陌生是因为手机中有许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为父母怕孩子弄坏自己的手机而不让他们玩,所以这里就有许多教师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注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9
小班美术活动彩色的汽车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彩色的汽车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一盒彩色笔或蜡笔。
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谈话:我喜欢的汽车。
教师:呀,小汽车想穿漂亮的衣服了,谁来帮帮它呢?
教师分别出示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的.彩笔,模仿彩色笔的口吻,说:我来,我来,我来了—我想给小汽车穿上红衣服。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想给汽车穿上什么颜色衣服呢?
鼓励幼儿模仿彩色笔的口吻,大胆说说自己的意愿。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活动开始的环节改为了欣赏车展览,从而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活动反思:
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次活动是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情境导入:“今天,我们小三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
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幼儿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动手探索
根据小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三)、幼儿交流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幼儿的手里,幼儿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四)、观看多媒体
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五)、欣赏诗歌(2遍)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六)、音乐游戏(好听的歌)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幼儿表演唱,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七)、延伸活动
可请幼儿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不一样的声音。持续和拓展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敲一敲,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出不同的物体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诗歌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5、演示法:我还通过多媒体,把大自然的许多声音演示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06-12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0-09
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10-08
幼儿园小班美术说课稿12-13
幼儿园科教说课稿小班01-12
【热门】幼儿园小班说课稿11-16
【热】幼儿园小班说课稿11-17
【荐】幼儿园小班说课稿11-16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推荐】11-16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热】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