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往返跑》 。
属于水平一的跑单元第 1 次课;因本课教学需要,我选取了 投准 作为辅助性教学内容。
注:初中说清楚是什么单元,小学和高中不须说是什么单元。
【指导思想】本次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10%)本节课教材选自广东省体育教材水平一跑章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更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可谓是“有趣又有用”。选择《往返跑》作为主教材,跑龙套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水平(一)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重点:转身协调灵活,难点: 。
【学情分析】我任教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个性和想像力丰富、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但他们的认知和技能水平还较低,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力较差。本课采用情景化教学,利用毽子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阶梯性的设计高抬腿跑和加速跑的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5%)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情况,依据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原地高抬腿和行进间高抬腿跑的方法,学习跑的正确姿势。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增强快速跑的能力。通过游戏,掌握投掷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手眼的配合能力,发展上肢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20%)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40%)
开始部分: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使学生兴奋进入课中。除了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等常规外,还安排队列练习,接着以唱游的形式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准备部分:以新颖,优美的热身操做准备活动,打破传统单调的跑步,做操套路,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练习,符合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
基本部分:本课采用情景化教学,是围绕在30米加速跑和投准为主教材的前提下,把毽子的使用贯穿到课的始终,充分发挥“一毽多用”的功能。本课的基本部分除了安排教学计划中所定的高抬腿跑和30米加速跑内容外,还穿插毽子等多种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体育课的情趣所在。从而进一步协调学生上、下肢力量,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协调等等能力。另外,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从而初步掌握高抬腿跑和加速跑的基本方法,使得学生在小组配合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结束部分:在优美的旋律中师生共舞,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预计运动负荷:运动强度中等,练习密度:40 %,平均心律:120-130次/分。
场地器材: 毽子、运动场
以上是我对 《往返跑》 教学内容的设计陈述。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2
一、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1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理解“芊芊、磅礴、澹澹、细滋慢长”等词语。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行文层次,把握所感内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2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2)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 教学方法:
朗读法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朗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学以致用”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语言的魅力,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领悟。运用讨论法正确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最终领悟到作者赞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激情导入,朗读竞赛、品读美点、鉴赏美点、讨论、质疑、积累佳句、仿写句子比较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在郎读中领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探讨、在朗读中积累。
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个良好情景的设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用下面的这段话作为导入:春的百卉萌发,给人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秋的收获给人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宣泄。春游芳草地,夏赏绿池荷,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你们对夏天的感受是什么?(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夏天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作家梁衡独特的感受作一个比较,突出作家的独特感受,因为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夏天的。) 学生谈对夏的感受,教师顺势导入,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刚才你们回答很好,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感》。
文本解读 检查作者生字词
1 作者简介:梁衡,当代作家。 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 字词:学生识记“芊芊、磅礴、澹澹、细滋慢长”等词语。(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来设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字词拼音掌握得不够好的问题。)
(二) 感情朗读 整体感悟
1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文中画面,应注意把握好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夏天节奏的急促,要读出感情。(设计意图:好的文章是靠读出来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诵才能在课文中获得语言的美感,与作者思想达到共鸣,体会到作者那对夏天的种种独特感受。多读,自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和夏天急促的节奏。)
(三) 问题探究 梳理层次
(1)你捕捉到文中哪些夏的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
(2)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具体内容 ,通过文章描写的几幅画面来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人一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的山坡上密密的草 黛色的绿荫 烦人的蝉儿 火红的`太阳 翻滚的麦浪 浮动的热风 成熟的麦子、万物蓬勃生长等自然景象,以及夏天的色彩,农民辛苦紧张的劳动场面,表达了作者赞美自然、歌颂劳动之情。(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四) 美读课文 赏析语言:
请同学们在文章里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以“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进行赏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赏析句子的方法:抓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关键词,如一些形容词、动词,来分析这些修辞和词语在句子起到了什么效果。同时自己也揣摩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把修辞方法和动词用到写作当中。(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种赏析句子的方法和写作方法,今后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达到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这一目的 )
(五) 仿写练习:
分小组合作探讨: “夏之色”和“冬之色”是什么样的?仿照文中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写完后读给全班听,同学之间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将所学运用到笔头上,在课堂上有效的进行练笔,通过这一个环节,达到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这样一个目的,学习写比喻句、对偶句。学生之间点评,及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对别人的评价,在活动中查漏补缺,获得进步。)
(六) 比较阅读:
阅读峻青散文《海滨仲夏夜》,比较分析写景顺序,写景方法。掌握写景要注意运用修辞,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调动感官等方法。
(六)家 庭 作 业
1 作者认为夏天美丽,赞美夏天是因为夏天肩挑春秋两季,代表的是为了收获而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阶段,那么在现阶段,同学们也正是处于人生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应当如何打扮自己的青春风景,使自己变得更美? 课后写一篇150字的感受。
2 摘抄关于夏的古诗词
结束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你们的年龄是金子般的。愿你们在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多媒体出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四 教后反思
掩卷遐思,整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沐浴在美的熏陶中,孩子们的眼睛发现了美,并用绚丽的语言去描绘自然之美,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真心的希望并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学生们再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心灵中一定会生出书写山河的冲动。
说课稿 篇3
秋水(说课)
一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5、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一、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手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河与海的比较,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简谐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内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动力学及功和能的知识后而编
排的,是力学的一个特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形式,对它的研究为以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了知识基础.此外,机械振
动和机械波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简谐运动是第八章中的第一节内容,是学习
本章后面各节内容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研究简谐运动规律时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的知识,可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因此这
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科的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教育等三个方面。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
(2) 知道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特点。
(3) 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4) 理解简谐运动中位移、速度、回复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5) 知道在研究物理规律时一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分析简谐运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认识物理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简单实验的操作,及参与对简谐运动规律的分析,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简谐运动的研究,使学生发现其中所严格遵循的简谐美、对称美。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如果能抓住简谐运动中的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复杂的机械振动的要领,所以本节的教学重点为:
(1)简谐运动过程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2.难点:
刚进入高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习惯于分析恒力作用下物体的单程运动,对变力作用下来回运动的振动过程的多量分析,学生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区分简谐运动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分析物理规律的一定能力。因此,本节课从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出发,去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和理解其运动规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为本章的学习打好铺垫。
虽然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仍然有限。因此,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振动的动态过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所以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对生活中身边见过的振动实例加深
学生的切身体会。(所用仪器:弹簧振子、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水槽、红色的小木块、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吉它)。
2、由于弹簧振子的振动时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是动态变化的,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知识,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手段,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过程,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直观实验演示、讲授、讨论并辅以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
以直观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找共同的特征。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观察,及回顾已学过的旧知识,积极参与讨论总结规律,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及提高自身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其特征。
请学生用吉它表演一小段演奏曲子,以优美的音乐进入课堂。老师提出问题:吉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吉它弦的运动,得出吉它弦在振动。
(二)新课教学(28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各种振动的共同特点,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1)、【演示】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下列物体运动的特点。
单摆摆球来回摆动、小木块在水槽中上下运动、弹簧振子来回运动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它们的运动与前面学过的运动的不同之点就是运动具有往复性。从而引出机械振动的概念,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振动的平衡位置的确定。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介绍的做机械振动物体,然后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其他机械振动的例子(如荡秋千、钟摆、喇叭的振动等),并让学生做使刻度尺振动的小实验,来加深对机械振动的理解。
老师指明机械振动是较复杂性的机械运动.指出研究复杂事物的一般方法:即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研究振动时也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谐运动开始,再逐步深入了解较复杂的振动过程。从而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一、简谐运动
2、 研究简谐运动特点
(1)、【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的振动,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振子,并知道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小球和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可以忽略不计)
(2)、通过对振子受力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使振子做往复振动的力是弹簧的弹力,及弹力的方向和平衡位置的关系,即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从而引出回复力的概念。
(3)、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下面表格分析弹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过程。
分析振动过程时一定要注意按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的顺序合理进行。先将平衡位置、左右最大位移处(具有对称性)的几个特殊点的各个物理量紧
抓不放,讨论清楚,填在新画表格里.在讨论了各特殊点的情况后,再过渡到其它各四分之一周期的各变化物理量分析,引导学生把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的
变化规律填入表格中。并通过对表格的整体分析,定性了解各物理量的定性变化规律,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由于变力作用下
振动过程的多量分析比较难,老师引导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能太快,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要善于对学生及时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完成
表格后,提出两个问题:(1)简谐运动中引起运动状态变化的力具有什么特征?(2)简谐运动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胡克定
律来得出回复力跟小球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关系式:F=—kx,从而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这就完成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
跃。
(三)巩固练习(6分钟)
1、分析振子连续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任意两点时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大小和方向)。
2、在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找任一位置,分析振子每经过这个位置时,它的哪些物理量是定值?哪些物理量是变化的?
以上两题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和体会简谐运动的对称美。
(四)课堂小结(2分钟)
师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械振动?
2、什么是简谐运动?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为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特点与规律,要求学生课后还要仔细阅读课文,合并完成两个表格所有的内容,并预习下节教材.
2、试从功和能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规律?
五、板书设计:
(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用。)
一、简谐运动
一、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简称为振动。
二、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物体的运动叫做简谐运动。(F=—kx)
2、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7课寓言两则的第二则。此组课文多是鼓励学生在碰到问题时,要多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组前两篇课文是以正面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而第27课则是方向剖析。《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到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日守在树桩旁边等待着,但结果是他再也没有得到过野兔,地也因此荒了。通过《守株待兔》这篇寓言的学习让学生悟出 “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想法是错误的,要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一)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学生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拟定为一下3点: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再也没有”等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该篇课文的寓意,懂得 “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 说教法
1. 设境想象法。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如临其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 重点字词剖析法。本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寓言故事,对其所讲的内容不太容易把握。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使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意思,学有收获,学有所得。
3. 以读促思法。“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逐步将学生引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的状态中去。
三、 说学法
1. 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的思考理解,体会感情。
2. 品词析句法: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常用的方法,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
四、 说过程
(一) 启发谈话,引入课题。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谈起,说自己有没有想过不付出而获得成功的事情,以引入课题,释题质疑。并借机板书课题。
(二) 观察分析,指导书写。出示文中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教师在黑板上师范书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三)精读品味,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读课文,抓关键字词,进行指导理解。
(1)窜出来。先让学生观察“窜”字的偏旁,让学生理解“窜”字是穴字头,表示与洞穴有关,“窜”的本意是老鼠收到惊吓逃窜到洞里。再以文中野兔从树林窜出来为例,让学生表演动作野兔是如何从林中“窜出来”的,并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窜”在该处是表示飞快地、很紧张地、很慌乱的跑。
(2)白捡。出示文中的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知道种田人的野兔是“白捡”的,这里板书“侥幸得兔”。接着让学生说出“没花一点力气”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即种田人的兔子是不劳而获的,板书“不劳而获”。
(3)乐滋滋。教师提问学生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后,心情是怎样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呢?引导学生说出种田人的心情是乐滋滋的,体验种田人“乐滋滋”的心理,并指导学生带着“乐滋滋”的语气读该段话。
(4)每天。教师出示句子“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每天”,并引导学生感悟出种田人不可能“每天”都捡到一只野兔,像这样的事情是属于偶然的,不会经常发生的。以此点拨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为寓意的领会做好铺垫。
(5)从此。出示句子“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体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到死在树桩上”。教师通过情景朗读,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
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生接:守株待兔。)以引导学生在体会“从此”这个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种田人的希望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6)再也没有。出示最后一个句子,让同学们体会到种田人再也没有等到过野兔,且庄稼也全荒了。引导学生从事件的结果中体会到想要不劳而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板书一无所获。
(四)创设情境,总结寓意。出示句子“我想对种田人说 。”创设交际情境,教师演种田人,引导学生把领会到的寓意以劝告种田人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认真做事、认真做人。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语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了“教学不局限在课堂”。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