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5:29: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说课稿 篇1

  说课就是将这一堂课如何上下来,描述下来,要包括每一个环节(包括教情、学情等),重点要放在授课过程上。以下为相关的中班芽儿说课稿反思,仅供参考。

  活动的设计应与幼儿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种植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发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幼儿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发挥其想象,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表达欲望较强,能将自己的发现与生活经验结合,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且想象力很丰富。

  完整地欣赏散文,先让幼儿获得整体的印象。再分段逐步引导幼儿从自身情感、体验出发,理解散文内容。如提问:“自己是这个芽,会感到怎样?”让幼儿换位思考,易于将书面的散文内容,转化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活动中,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进行讲述。这样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能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自主地建构知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开放式的提问:什么是健康?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语言,各诉己见,表达健康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判断幼儿行为图片内容的活动,巩固幼儿对健康一词的`理解,幼儿都能正确作出地选择。

  由春风让芽儿变得坚强,迁移讲述经验,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是如何表现得很坚强,让幼儿理解并学会运用词语。

  在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体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同时,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可以在静中交替动,适当地宣泄幼儿的情感,放松一下,为后面的表演做准备,也可以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

  分段分析散文后完整地欣赏一遍散文,能够使幼儿更好对散文进行一次梳理,进一步体会散文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内容,概括其中心思想。由芽的成长,激起幼儿对自身的成长需要得到哪些帮助的思考,让幼儿懂得成长的不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此篇散文具有一定的可表演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自身的经验、情感、体验出发,注重书面语言、口语、及肢体语言的相互交融,动静交替,师幼共同学习欣赏散文。幼儿的表现欲望较强,最后通过散文表演结束活动,使整个活动过程达到高潮,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表现,他们即兴自编的动作,认真投入表演。从幼儿的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们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这篇散文的内容、思想情感。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 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说课稿 篇3

  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学期82-83页北师大版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过折线统计图并知道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节课为学生在中学学好函数作准备。根据教学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布鲁纳目标设计原则)

  1、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同学之间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用语言表述特殊时段发生的事件。

  根据以上的内容分析,在本节课中,我从课改理念出发,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设计的教学方法是,迁移法、作业法、小组交流法。

  最后我讲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有看过足球的吗?当有精彩进球时,足球场上会是什么状况?这些声音是长时间一样,还是有变化的?有谁注意过这些声音是怎样变化的?书上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足球比赛唱内声音的起伏情况表。

  2、问:仔细观察图,图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你是怎样观察的?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由于学生对比赛感兴趣,同时又是学生熟悉的事件,生活性强易于学生融入课堂。

  二、 看图分析数量关系。

  分小组观察图,直观感受音量是怎样变化的。

  (1)先从整体上直观看一看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2) 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情况,特别关注一下对一些特殊时间的讨论。

  在小组内说一说。

  全班汇报、讨论。

  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交流能力。同时达到学法的多样化。

  三、试一试。

  出示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定时涨落的现象。

  让学生独立对图进行观察分析,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四、练一练。

  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对变化情况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图,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理解语言所描述的情况,然后分析答案中的三幅图,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点的分析。

  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讲的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的《保护我们的绿色地球》。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有四个方面的活动组成,分别是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低碳家庭、绿色校园,均结合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环保是现在热门的话题,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到新的学习阶段,对世界会有重新的认识,应该教会他们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

  二、教学目标

  结合内容主要有3个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劣和危机。

  2、围绕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展开研讨,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减少水资源浪费等措施,留住地球绿色。

  3、提供我国环境问题的小资料,让学生感悟营造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已有知识特点和生活实际,我确立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力求把课程内容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补充大量的图片、资料,拉进学生与资源、环境的距离,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做什么吗? (学生回答“地球”,展示地球美丽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里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总结:在浩淼的宇宙空间,地球就像是一个水晶球,美极了。走近地球,它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广阔无边的地球是那样明艳动人。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却正在遭受着痛楚(展示地球遭到环境破坏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答我们不能再破坏地球了,应该保护地球,教师适时点出并板书(保护我们的绿色地球)。

  (二)教学内容

  1、环境问题——给地球妈妈诊断病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影响了环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我们的母亲,而现在母亲生病了,接下来我们就先来检查一下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经受哪些磨难。

  【讨论】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雾霾、水污染、全球变暖、白色污染)

  【小调查】

  每月使用一次性筷子____双,每月使用塑料袋____个,每月消耗纸张____张, 每月使用电池____只,每月垃圾____千克 。 思考:从统计的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说说它们对环境有哪些危害?

  总结:同学们从很多方面说明了日常生活用品对环境的危害。学生未点到的,教师适当补充。

  2、生态保护——做小医生给地球妈妈诊断病情

  你们像医生一样给地球妈妈诊断病情,地球妈妈病到什么程度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分享吧。依次展示图片并解说:不知何时,绿茵茵的草地变成了无边的荒漠,清澈见底的湖泊变成了汹涌浑浊的河流,有的被垃圾覆盖变得又脏又臭,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也因赤潮的.发生而变得死气沉沉了。水资源的极度匮乏,许多国家和城市严重缺水。

  【讨论】开药方:你有哪些方法“给妈妈治病”?

  (节约用水,不随便扔垃圾,多种树,环保海报粘贴,不使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3、低碳家庭——做低碳环保小达人

  同学们,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我们将面临着怎样的后果?

  作为学生,我们的能力也许有限,但是如果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然后影响身边的父母朋友,做一个“低碳环保达人”。那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低碳环保”,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理解的“低碳环保”是什么。教师纠正总结:是指减少日常作息时所耗用能量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请你总结“如何成为低碳环保达人”。

  (1、家里的电器不用的时候关掉。2、垃圾分类。3、少用纸巾。4、每张纸双面打印等)

  4、绿色校园——从我做起还校园一片绿色

  除了在家里之外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中度过,整洁绿色的校园不仅可以使我们心旷神怡,也可以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展示学校中不干净的一角,乱涂乱画的课桌、墙壁等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想后以判断题方式教会学生如何爱护校园环境。

  五、结语

  最后配合图片播放《地球歌》。结尾语:同学们,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状态,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践行低碳环保,纵然我们的力量仍然有限,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幸福的微笑会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勾勒出一幅最美的画卷。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上午好!

  我叫郑永锋,来自安庆师范学院。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属性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倒叙相加求和。不仅得出来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他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难点:获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

  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倒叙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

  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呈现阶段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设计意图:

  (1)、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2)、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2、探究发现阶段

  (1)、学生叙述高斯首尾配对的`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2)、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方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是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

  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的算法还得分奇数、偶数个项的情况求和。

  (3)、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获得算法:S21=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即Sn=1+2+3+…+n

  ∵Sn=n+(n—1)+(n—2)+…+1

  ∴2Sn=(n+1)+(n+1)+…。+(n+1)

  Sn=(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叙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

  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Sn=an+an—1+an—2+…a1,

  ∴Sn=。

  图形直观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m+n=p+q,那么am+an=ap+aq。)

  设计意图:

  一言以蔽之,数学教学应努力做到:以简驭繁,平实近人,退朴归真,循循善诱,引人入胜。

  3、公式应用阶段

  (1)、选用公式

  公式1Sn=;

  公式2Sn=na1+。

  (2)、变用公式

  (3)、知三求二

  例1

  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如下7500m,8000m,8500m,9000m,9500m,10000m,10500m。这位长跑运动员7天共跑了多少米?(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学生可以从首项、尾项、项数出发,使用公式1,也可以从首项、公差、项数出发,使用公式2求和。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例2

  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和为54?(本例已知首项,前n项和、并且可以求出公差,利用公式2求项数。

  事实上,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包含四个元素,从方程的角度,知三必能求余一。)

  变式练习:在等差数列{an}中,a1=20,an=54,Sn=999,求n。

  知三求二:

  例3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d=20,n=37,Sn=629,求a1及an。(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

  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项数、尾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连列方程组,就可以求出其余两个。)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次深化。

  采用课后习题1,2,3。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1)、课堂小结

  ①、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②、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素的表示方法,倒叙相加的算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③、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球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2)、反思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课本p118,练习1,2,3;

  习题3。3第2题(3,4)。

  2、选做题:

  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a2+a5+a12+a15=36,求是S16。

  (2)、已知a6=20,求s11。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课堂的内容和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了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本节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价值。纸在生活中与幼儿关系密切。学习上需要纸,生活也要用纸。有报纸、蜡光纸、面巾纸等。中班的孩子们有剪、贴、粘、擦纸的生活经验,且兴趣浓厚。但还不能叫出具体名称,缺少对纸撕、揉、折、吸水等基本特性全面的了解,本活动借助对常见纸的游戏、探究、实验,使孩子在自己原有用纸经验上得到提高,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2、目标定位:根据教材价值的分析,我预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常见纸的秘密。

  2、了解纸的吸水性的特征。

  3、体验用纸进行实验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发现常见纸的秘密、、

  活动的难点:了解纸的吸水性,重难点的突破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分析阐述。

  3、材料准备:为使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我需做以下准备

  1、3种常见的不同质地的纸:皱纹纸、图画纸、报纸;

  2、装有颜料水的航空杯每组三个;小纸人每组一套

  3、大图表、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要有法,本活动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操作法:通过操作,探索纸的基本特性和纸的吸水性,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发现纸的秘密,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在活动的第二个环引导幼儿操作发现纸的秘密。

  2、讨论法:幼儿通过交流达到共同学习,通过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中我运用了这一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和同伴、老师对发现纸有什么秘密和谁沉得快进行交流讨论,使幼儿对纸的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说学法

  为了让幼儿的学习具有实效性,主要引导幼儿运用以下方法:

  1、多感官参与法:蒙台梭利提出:人只有在全身心参与,才能更好地学习。活动中,我通过创设系列情景,支持幼儿用玩一玩、说一说、做一做多种感官去实验探究,探索纸的简单秘密。

  2、尝试法: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以及幼儿不断地尝试过程中完成的。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运用了尝试学习法,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尝试实验纸的不同吸水性。

  四、说教学程序

  遵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我将沿着:问题激趣—实验操作—分享交流—经验提升—延伸拓展这五个环节,来突破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实现活动目标。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各个教学环节。

  1、问题激趣

  本环节以老师无意中将桌子上的水洒了,启发幼儿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操作

  在肯定孩子提出的方法后,老师出示“报纸、皱纹纸、图画纸”三种纸张,让幼儿认识纸的名称并猜想哪种纸张擦桌子最快?并提供同样多的水、同样大的纸人引导孩子以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当孩子拿到这个可爱的纸人时,他们可能会迫不及待地想把纸人丢进颜料水里,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将以纸人要跳水比赛的游戏口吻,让纸人先站在杯口做好准备,等到“三”时统一入水。也为了避免实验过程孩子无所事事的等待,会去玩纸人的情况,我会在实验的时侯和孩子念念儿歌,并引导他们:我们安静看看比赛,不能吵到他们。这样,孩子边动手边思考,不仅直观、轻松地了解了纸有吸水性,不同的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还激发了继续探索纸的兴趣。

  3、分享交流

  幼儿经过实验操作,一定很想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发表出来。我就让孩子拿着他们实验的纸人进行交流。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哪种纸人吸水最快?”,我再用幼儿作为实验的纸人加以小结:皱纹纸吸水最快,再来是报纸,接着是图画纸。经过实验,回归到开始的问题“哪种纸擦桌子最快,”以解决问题自然突破解决该活动的难点。

  难点的突破:1)尝试操作:幼儿先疑后做,先猜想后实验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纸的吸水情况。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经验提升

  我以“纸能擦桌子上的.水,原来纸有吸水的秘密,”我需要细致地引导,鼓励引导幼儿说说“你平时玩过纸吗?怎么玩的?”孩子就会充分回忆、交流自己原有的玩纸经验,并通过再现孩子平时卷、画、折、撕的玩纸作品以及老师、孩子的现场操作玩纸,并利用大图表,帮助幼儿归纳总结:纸有吸水、卷、画、折、撕、揉的秘密。

  重点的达成:经验的交流分享和老师的整理、利用大图表的总结提升策略,复习总结了常见纸的有关秘密。

  5.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有特殊功用的锡箔纸包食物烧烤、复写纸的复写功能、砂纸把操作的木块表面磨平整等,引发幼儿继续探究纸的兴趣。正所谓这个活动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本环节大概要2分钟。

  五、效果预估

  (1)可以预见,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解决问题发现秘密,形式适合中班,有利于孩子主动发现、大胆尝试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预设的目标将得到有效的落实。

  (2)但是基于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分析,要求老师在每次操作前的要求要到位,操作后的小结语言精确、及时回应,起到提升作用。才能促进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发展。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第一课单项式的乘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是以后学习多项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因此单项式的乘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 通过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探索发现数学法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的确定是考虑到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乘法,幂的运算都较为熟练的基础再导出单项式乘法学生能达到理解的要求,同时由于单项式乘法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据此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而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过程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据此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设计教学目标的第三条。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乘法法则(要熟练的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要掌握和深刻理解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做得越好)

  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的区别各种运算及辨别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错误。)

  四、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既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引导发现法的使用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二条、第三条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了讲练结合法。对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较正,改正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至于影响后面的解题,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通过例题的学习我给出了解题规范,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在归纳小结这个阶段师生共同总结,旨在训练学习方法的归纳,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出现错误。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训练量大,利用投影仪,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2、新课的学习3、反馈练习4小结5作业布置。

  (1) 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通过一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这样的目的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问题1、问题2的设置进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包括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和例题讲解。

  ① 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由于我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必须在的指导下完成,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引例。引例1中的两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两个单项式如何相乘,使学生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引例2让学生动手尝试,在尝试成功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3,由问题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最后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从而实现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的这一教学目的。同时在上述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在研究问题中所体现的“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通过尝试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组简单的练习,由学生口答,强化对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 例题讲解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例题按照逐步增加运算种类进行了编排,使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我总共设计了三道例题。

  例1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计算,在讲解此题时关键是让学生按照单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运算。例2是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在例2后我又设计了一问题,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根据题目特征,辩认出它们是哪种运算,应选用什么样的法则进行计算,使学生逐渐分清运算类型,正确运用法则,以实现难点的分散和突破,并提高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例3是单项式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广泛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除学生口算计算过程,教师要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按规范的格式进行练习和作业。

  在每道题完成以后,都配有与例题相近的巩固练习,由学生板演和分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实现“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这一教学目的。

  (3) 反馈练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又是设计了反馈练习,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再一次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使学生加强了对单项式的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4) 小结

  本节课的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通过我的归纳形成知识系统。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确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引起学生对单项式乘法中系数与指数运算易混淆等问题的重视。

  (5) 布置作业

  数量不多的作业,既能让学生能对本节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能有充裕的时间拓展自己的视野。

  六、 教学评价、反馈措施

  本节课采用了不同的反馈手段和较多的反馈练习。

  1、 设计分段练习。例如练习一……练习四每次练习主要解决一重点问题,同时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扫清后续学习障碍。

  2、 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口答、笔答、板演、快速抢答等,以增加反馈层面。通过练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对教学情况心中有数。

  3、 及时矫正。对每次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对正确的解答及时给予肯定,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总的设计过程,具体过程体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之中,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03-27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