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17 09:45: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6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自然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抓住“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地朗读出来。最后,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板书设计

  一二三

  力气大嗓子好不会

  翻跟头唱歌帮妈妈

  好儿子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这篇课文生字少,句子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难读懂,但是人物多,对话多,文本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只要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教材利用适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读,乐听,乐说,乐想,乐做,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这篇课文内容特点以及编写意图,我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学会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划出人物对话的内容并指导角色朗读课文,找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并把创意转化为对事物的认识,又把认识转化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读读划划,想想说说,轻松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的设计立足直观探究理解,重点放在识字、听说和阅读理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说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努力实现预设学习目标,教学要为目标服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一定教学理念。要捕捉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说明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悬念揭题。(这个环节我准备五个步骤)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好吗?——————我想请咱们班的“画家”—帮我上黑板画几样东西,可以吗?——————

  指名板画:房子、小树、太阳、乌云等,构成一幅画。——————

  2、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也没味道”是什么?(风)。

  3、我想把风也画进去,谁能帮我画呢?——————

  4、揭题板书:《画风》。

  (这样导入揭题,不仅新鲜有趣味,初步认识风的性质,过渡自然,又为下面理解“画风”埋下伏笔)

  (二)认识生字、巩固识字。

  1、媒体或图片出示三个小朋友人头像,试着让学生给三个小朋友命名,激发情趣。

  2、让学生跳读课文,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姓名(即生字),相机出示。

  3、指导读写生字。[包括拼读生字,识记生字两个步骤,主要采用观察、联想、比较、替换等方法]

  4、出示12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巩固识字。

  5、选择指导书写。[要求认识字的结构、偏旁、部首,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环节旨在完成教学目标1,完成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三维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纵深阅读、感悟理解

  1、范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感知。

  2、默读课文,合作讨论:找、划出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内容。(略)

  3、指导角色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细读课文,思考:他们能把风画出来吗?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合作交流,找准句子(A、赵小艺在房前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C、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赵小艺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并品读句子,领悟其中创意。

  5、空间质疑:同学们,你对三个小朋友这样画风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完全“以人为本”和“以读为本”,教学目标和过程、理念和环节紧紧联在一起。既有学生的自主,又有学生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后质疑。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2,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源于文本、超越文本。

  这个环节我采用课堂的前后照应过度引入,分别从改、想、说、画、议几个方面进行。

  1、我想,同学们现在可以帮老师把风画进黑板画了吧!指名修改板画并说明理由。并预设思考:为什么宋涛先把太阳擦掉,才画上几片乌云?(意在照应开头,激发学生思考,弄明事物之间、风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2、三个小朋友通过自己思考把风画出来,想一想你们也能画风吗?说说你准备怎样画?动手画画看。(意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巡视抽样评议。(意在从学生创意中转化成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认识变成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完成预设目标3,也完成本单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体现了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说板书设计】

  这课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剪贴画板书,设计简单、直观、有趣,也体现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合乎学生的认识理解。

  15、画风

  赵小艺

  1、在房子前面画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又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上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十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词语。在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时,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找碴儿”这一词语的意思。既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渗透其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这些词语时,我让学生上台贴图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边来理解,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贴。体现了新课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学生回答三次。围绕三次“找碴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狼三次找碴儿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等词句进行讲解,来理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意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教学小羊第二次反驳狼说的话时,我通过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出小羊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害怕、委屈、难过等。接着我又把这几个词语加到课文中去引读“可怜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怜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羊的心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读出学生自己心里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

  故事形象生动,文中角色性格鲜明,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完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组上台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学生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小羊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说小羊想办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维永远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不管他们如何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动脑筋,把无形的风生动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人物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合作,多动脑筋,敢于创新。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风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①会认丹、艺等6个生字②指导学生朗读。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2、创设情景,联系实际3、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4、以读为本,加强读本实践。

  三、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直观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主要任务,听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核心。因此本课应“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学过程:

  ㈠猜谜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它的身子,摸不着它的影子,有时它抖动树枝,有时它推倒房子。谜底是风。2、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15课《画风》3、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猜谜语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课题,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㈡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标上自然段,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老师读后问老师读的怎么样?敢跟老师比一比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老师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你们认识吗?4、出示宋、涛、陈、丹、赵、艺、显,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赛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本课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问学生我们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让学生联系实际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㈢精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他们三人是怎么画风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3、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4、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5、(不范读、赛读)想分角色读课文吗?

  新课标要求二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环节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解决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画出简笔画,这样图文并茂,再加上老师的鼓励,通过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风能以诗的形式吟诵出来吗?大家背的古诗可真不少,如果让你来画风,你打算怎么画?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画吧!只要大家开动脑筋,敢于创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环节让学生背有关风的诗,让学生画风,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筋、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㈤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图文并茂、直观有趣,让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的特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进而爱祖国,爱家乡。

  二、说学情

  新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为上好这一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班学生经过学习,已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另外他们的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1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

  2、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说教法

  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六、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习了第9课,我们知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一个同样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去做客。去前,我们先听听那个地方人们对家乡的赞歌。

  2、播放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

  (1)你们知道这首歌唱得是什么地方吗?

  (2)通过这首歌你觉得新疆怎么样?

  3、今天我们就走进新疆,来认识新疆的一个地方---葡萄沟。板书课题:葡萄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那葡萄沟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课文会告诉你的。现在大家就来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对比检查自己的读音是否准确。

  3、检查识字

  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检查自学情况。

  沟疆鲁番蜜梯维吾够碉堡

  (1)同桌互相读评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3、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新疆吐鲁番梯田维吾尔族碉堡秋季留着杏子茂密蜜桃山坡搭起摘下钉着吃个够好客水分

  (1)指名读

  (2)看图对照读词语认识"梯田"和"碉堡"

  (三)再读课文,粗知课意,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在课文中的所在的句子。

  2、你最喜欢哪句?自己朗读。

  3、学生汇报喜欢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4、你觉得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12个字

  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沟够

  2、教师:大家看,这是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字,谁能读一读?

  3、找学生读一读

  4、仔细观察,这些要写的字有什么特点?

  5、谁能说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6、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总结。

  上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的扁一些,左右结构的每个字都要写的瘦长一些。

  7、上下结构的字有长的相像的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密蜜)学生思考,互相介绍记住方法。

  8、教师范写"密、蜜",边写边提示:注意,中间的卧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9、请大家写写这两个字,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写的怎么样。

  10、学生讨论写其它的字注意什么,学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然后学生再写一个,找出自己的进步。

  11、学生书写其余的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作业

  书写课后"我会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我为你骄傲》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六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的外国文学作品。紧扣本单元“优秀的品质”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一个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邻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开始,因为害怕,他逃跑了。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心理斗争,他终于主动地承认了错误,并作了一定的赔偿,他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他骄傲。课文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广阔胸怀,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优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线索,学习时可紧紧抓住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本文的语言于平朴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几个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优美的语言表达。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得到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

  难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课文几个比喻句的妙处。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获得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文的内容又颇具现实感和生活味,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这样的分析,我预设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

  3、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懂得知错就改不算错的做人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课题质疑,产生一种期待。

  上课伊时,我板书:骄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感到过骄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对“骄傲”的体验。然后,我将课题补充完整:我为你骄傲。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计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而骄傲?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骄傲”一词的体验理解入手,注重学生原有的起点和基础。而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则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探大意,感知一个故事。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难读的一些字词进行正音和强化。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且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文本,感悟心理变化。

  这里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变化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一)再读文本,找出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

  初读后,我请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划下来。然后请找到的学生自由在黑板上板书,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词语:开心、有趣、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

  (二)重点研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找出全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以后,我请学生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有感触的词语,找到文中相关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里,我又将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进行归纳和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开展以下的组织引领。

  1、抓比喻句,感受开心、有趣。

  事情的发生缘于当时我们扔石头的游戏:“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连续的两个比喻,石头像子弹,像流星。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读这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说说自

  己从比喻句中,读出了什么。有的说,石头弹出来很急。有的说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说这石头掉下来多么快呀。我让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当时游戏的那种激烈和刺激,由此那种开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难体会了。

  2、想象拓展,体会害怕、担心、不自在。

  对于害怕的心情,课文之前也有这样一个比喻句:“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种胆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动物,我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会像兔子一样飞快逃走,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责备,害怕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引导学生读出这种飞快逃跑时的那种害怕,那种晚上反复回想的担心。而老奶奶还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她并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还是那么友善、和蔼,“我”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呢?这里,我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想象一下“我”还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体表现。有学生说: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学生说:老奶奶来了,“我”将头埋得很低很低,不愿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学生可能说:老奶奶走过来了,“我”恨不得立刻挖个地洞钻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我”的惭愧、懊悔、难受,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和痛苦,赋予“不自在”一词深广而丰富的涵义。

  3、抓空白点,体悟“我”的轻松。

  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我”终于不再自责,不再逃避,而是主动地选择一种积极的方式面对。“我”攒钱赔偿,写便条说明事情经过,向老奶奶进行称诚心诚意的道歉。关于便条的内容,文本并没有具体地展开,其实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换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生活语言的一处空白点。此处的语言转换练习,我分以下三步走。

  (1)说,明确便条应具备的内容。

  根据文本的信息;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让学生说说在这样一张便条上,应该要有怎样的一些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明确了便条的基本内容;称呼、事情的经过、道歉的话语。

  (2)读,概括事情的经过。

  便条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件事情的经过,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提炼和概括,因为便条必须简洁。我引导学生再次读本文的第1——2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事情的经过。

  (3)写,尝试完成便条。

  明确了便条的内容要点和事情经过,我引导学生进行书面的写便条练习。学生写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们亲历一个语言转换的实践操练,毕竟语言的真正习得和积累还必须依靠书面语言的表达实践。在自己的尝试书面表达中,在同学间的交流展示中,学生自然已经对便条这一生活中运用极广的语言形式有个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这样一次尝试,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的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写了便条,我和学生情景对话:“为什么原来害怕担心的你顿时会感到一阵轻松呢?”经过了写便条的铺垫,再进行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自然能够轻松地和主人公达成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真切地体悟到他的轻松,他内心深处的释然。

  四、拓展结局,获得思想的提升。

  当“我”向老奶奶承认错误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宽容了“我”,她给了“我”一袋饼干,还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我让学生说说,“我”做错了是事,为什么老奶奶还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让学生想象,当“我”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会怎么想,会怎么表现呢?让学生进行生活的延伸:平时,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是你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交流讨论,真正将语文学习的平台拓展到了课外,让语文与生活链结,让语文提升思想,让语文指导行动。

【【推荐】二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1.二年级语文上册北京说课稿

2.二年级语文识字七说课稿

3.画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4.二年级下册语文《争吵》说课稿

5.《语文》说课稿

6.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鹰学飞说课稿

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我为你骄傲说课稿

8.【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9.【精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