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五、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又买来了9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非常好!谁会列算式?(249=33)你们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从13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1)出示课件:游乐场有一些蘑菇,左边有35朵蘑菇,右边有7朵蘑菇。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会列算式?(357=42)对不对?(对)真棒!谁能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3)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划船乐园。划船乐园里有手划船9条,天鹅船56条,一共有几条船?谁会列式?(569=65)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老师有20个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够不够分?(不够)为什么?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整理书包》,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一些分析 。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是以后学习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通过直观和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的学习方法,统一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十个一是()。
二十三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0里有()个十,一百里有()个十。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例4。
(1)这里共有几枝铅笔?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你能在计数器上把它表示出来吗?
(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说。
(3)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问:为什仏这么写?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由用铅笔表示数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出示例5。
(1)学生独立写数,相互读一读,听一听。
(2)引导学生观察,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3、教学例6、
出示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
(2)问: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问:100怎么写??引导学生说。
(3)观察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
(4)让学生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35页“做一做”。
2、练习七4、8题。
(四)、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例4、
例5、
例6、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教材:
《16、17、18 减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内的退位减法9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 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将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16、17、18 减几中来,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为今后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6、17、18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从中,让学生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合 作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激起学生回忆,通过迁移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
一开课,多媒体呈现口算题,说说是怎样算的。然后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16、17、18 减几。通过口算唤起了学生回忆,这样会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节课中,会让他们感觉到轻松,让课堂轻松愉悦。
2、创设了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我谈话进入,多媒体一步步呈现例1,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所以我在课堂活动中设计找朋友的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又会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4、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采用了同桌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深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唤起回忆。
在新课之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口算和说算理,唤起了孩子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出了准备。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谈话进入,孩子们,在我们的校园内有许多花和树,它们美化了校园、净化了空气。为了让这些花和树健康地成长,每天老师都让两位小朋友给树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今天轮到哪两个小朋友了(ppt 出示)。你们看,原来今天给小树浇水的是小华和小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环境进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 让学生从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获取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 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感受到计算与 生活联系密切。
三、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15减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我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7、18对于17、18减几,学生有了16 减几计算方法的迁移,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大的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活动,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同桌进行:一人出16、17、18 减几的算式,一人口算。
第二个活动:一个孩子举起算 式卡片大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孩子举起结果大声回答:你的朋友在这 此环节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六、课堂练习,效果检测。
完成练习二十1、2。
七、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的这种方式的提问,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八、板书设计
板书上呈现课题16、17、18 列出的算式:16-9=7,还有例2的两个算式:17-8=9 和18-9=9。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体现以下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行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准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常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应给予保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二部分:设计思路
1、教材特点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学生感兴趣的连环画,创设了“小兔请客”情境。进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依据“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理念设计的。作为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相互倾听、相互质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懂得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
然后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2、43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课后的练习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说学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2、43页《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课后的“想想做做”练习题第1、2、3、4、5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也便于以后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时,为理解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出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五、说教法
愉快式教学
互动式讨论
研究式探索
六、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
☆观察发现法
☆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课本。
八、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是3月7日,明天是什么节日呢?平时妈妈对我们好吗?明天是她们的节日,老师带你们去摘花,明天送给妈妈好不好呢?出示复习练习题(1、10以内数的加减法。2、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为妈妈准备节日礼物的教学情境,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在情绪、知识等方面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小动物们也有礼物要送给妈妈呢!(呈现画面:小松鼠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也是10个)。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1、提出问题
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内交流
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5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借助小松鼠和小狗也为妈妈准备礼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出冰糖葫芦的串数和每串的个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使题目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接着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同桌讨论、小组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说说有多少种算法,提倡算法多样的理念,启发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我根据学生说出的不同方法,板书其中的三种方法,这样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夺取智慧珠。(呈现“想想做做”的第1题。)
2、鸭子找妈妈。(结合画面)几个小鸭子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字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小鸭子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妈妈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3、过山车。(结合画面)我们玩过山车游戏吧!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呢?(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4、小猫钓鱼。(结合画面)(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去游乐场”的练习游戏,再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打破了由“枯燥”的计算变成了“直观、生动”的练习。这样既注重了基础,又拓展了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及情感经验,既有助于老师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总之,这节课我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九、课后反思
整节课优点
1、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尝试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的形成了算法多样的局面。
2、及时板书学生说出的各种算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3、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应用情境中,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时间不够,怕他们不会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没能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更多的问题来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今后打算:我将不断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学习中体验,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然后再分分类,看这里有几种图形(多媒体展示分类结果)问题一: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想!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绿队,蓝队,黄队,橙队。提出问题二: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知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去找它们呢?这个问题,孩子们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找家的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也有可能从三棱柱中找到长方形,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先辅后方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从模型中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四:请把你刚才找到的几个面摸给同桌看看,并说说摸得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一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在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的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直观更生动的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给新朋友画像,提出问题一: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中请出来?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到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奖励评价好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让学生通过做数学来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活动四: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门的形状,窗的形状,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红领巾的形状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来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应用。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一个小朋友上学路上的情景:并提问,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实现数学经验生活化,并且我
想通过对这些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我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第2题:猜一猜
我想通过这道题目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第3题:涂一涂
通过动手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4题:数一数
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数红色的三角形有4个,绿色的三角形也有4个,所以共有8个三角形,黄色正方形一个,绿色一个,红色一个,共有3个正方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我想借助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呢?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11-30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6-17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09-27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5-15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02-2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11-25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学》说课稿10-02
《数学广角》说课稿03-01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