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

时间:2021-11-08 10:30: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

  一、教材简析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教材首先以生活中的钢材为什么要加工成不同形状引入,接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最后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根据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上一节课《抵抗弯曲》学生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并有学生学生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学生觉得三角形、波浪形、正方形等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技能基础

  在技能基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掌握了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巧,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另外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却发现学生很多时候并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去进行操作,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

  3、认知特点

  在认知特点方面,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抽象思维阶段,该阶段的儿童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把教学目标制定为:

  科学概念: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作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能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中关注到实验的公平性。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直接提出本课研究问题,导入新课;环节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解决问题;环节三,运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研究瓦楞纸板;环节四,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

  环节一:导入新课

  策略一:在试教时用生活中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图片来引入,但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留意到这些,他们较难想到材料做成这样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就不够了,也很难引入本课的探究。于是调整策略。

  策略二:上课初先回顾上节课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再想出其他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这个策略是先调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再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开门见山的引入更有效。

  环节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作出猜想

  在确定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提出猜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在黑板上把学生所想到的形状画下来。

  2、设计实验

  在上一节课《抵抗弯曲》学生已经对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很清晰,这课用“温馨提示”的方式来梳理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做这个实验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实验每一次要改变什么条件?实验每一次不变的是什么条件?

  3、实验探究(重难点)

  这课的重难点就在实验探究环节,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注意到实验相同条件的操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策略:

  (1)分析错误设计。出示不同折法的两张波浪形纸,让学生分析哪张纸适合和平面纸作比较。当把两张波浪形的纸放在木块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就知道了应该从纸的长度来折,这样才能做到和平面纸一样的架空距离。

  (2)强化正确操作。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先演示测量平面纸的抗弯曲能力,教师的实验演示为学生作了一个示范,这使学生动手操作时更规范。

  (3)精备材料。策略一:在试教时要求学生把纸的边缘对准木块边缘,螺母要放在纸的中间,但发现学生在操作中会有意无意的移动了木块,这样就造成纸的跨度不一样,并且螺母在放的时候容易散落或者学生没有放在纸的中间。调整策略:在发给学生实验的纸上画上了记号,然后让学生思考纸上记号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清晰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实验的公平性。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杯子给学生放螺母,这样学生就能把螺母集中放置在一处。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试教时是让学生把数据按照小组这样记录,但不是每种形状每个小组都有做,所以就出现数据表有一些空缺位,这样学生分析数据的时候就比较难进行数据比较了。策略调整后在输入数据时没有让学生根据小组来写,而是根据形状接着写,这样数据就连续了,学生分析起来更直观。

  环节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第三环节先介绍瓦楞纸板的结构,再让学生猜测瓦楞纸板能承受多少个钩码,接着演示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由于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非常强,放上了30个钩码也没有弯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结构分析学生也知道了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环节四:本课小结

  课的最后通过两个问题对本课进行总结:这两节课我们知道了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怎样做?———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巩固本课的知识。改变纸的形状比改变纸的厚度有什么优点?————对两种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相关文章:

1.《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课件

2.孔子与老子说课

3.重力与重心说课

4.人类活动与气候说课

5.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设计

6.燃烧与灭火说课比赛稿

7.燃烧与灭火(一)说课设计

8.燃烧与灭火(一)参赛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