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通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通用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课文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整篇课文难度不大,结合课文注释基本就能读懂,课文的重点是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以及体会语言的幽默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课文读流利、顺畅,能正确断句。因此要让学生多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幽默性,要带着学生读懂对话,分析对话所体现的`人物形象,了解杨氏之子是怎样机智巧妙地回应孔君平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主要是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能体会人物对话的机智幽默。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讲解课题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3、课件展示生字,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huì)曰(yuē)禽(qín)诣(yì)
生字:梁诣禽
强调:“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eì。“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g。
4、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①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②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③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④此是君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⑤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⑥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2、背诵课文。
五、课文小结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一个九岁男孩机智应答来访的客人的故事,反映出他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通用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杨氏之子》。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2、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我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则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
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因为本学期我们学校的语文是围绕着“学会自学,学会合作”这个主题开展的,提倡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并且将山东大家韩兴娥老师的“快速教学法”融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课堂教学环节我共分六环节设计: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汇报、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说课稿09-04
杨氏之子的说课稿07-31
《杨氏之子》说课稿09-16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7篇06-28
《杨氏之子》的说课稿范文05-09
《杨氏之子》说课稿范文10-29
《杨氏之子》说课稿(精选15篇)04-11
《杨氏之子》说课稿15篇06-27
杨氏之子语文说课稿07-25
《杨氏之子》说课稿(精选15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