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时间:2024-12-30 10:09: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通用11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通用11套)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出来。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下来。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

  蝉的利益是露水,祸患是螳螂;螳螂的利益是禅,祸患是黄雀;黄雀的利益是螳螂,黄雀的祸患是少年。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忘记更危险的存在,而使自己身陷险境。

  比如:一次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雪糕,让我吃完饭再吃,我不听,吃了很多,结果晚上肚子疼了。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2

  少年接着说 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琢啄) 食螳螂 却不知道我拿着弹(t6n ddn) 弓在瞄准它呢 蝉 螳螂 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 连声说 对 对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1. 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2. 给短文加上标点。

  3.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祸患() 隐伏()

  4. 写出和“恍然大悟”结构相同的词语三个。

  5. 少年说这话的目的是,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

  请你夸夸这个少年:

  6. 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吴国的眼前利益是,身后隐伏的祸患是 .

  7. 从全文看.吴王是一个

  8. 读了全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琢 tán

  2.:“ , , 。 、 、 , ,

  ! ”, , : “ ! ! ! ”

  3.好处 显现

  4.例:安然无恙 傲然挺立 蔚然成风

  5.目的是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是机智勇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6.攻打楚国获胜把握很大 秦国会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很有可能被秦国灭掉

  7.吴王是个固执且聪明的君王

  8.略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3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A悠闲 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A拱 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A细致 B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A啄食 B捕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A对准 B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 )螳螂

  A.捕食

  B.啄食

  正确答案:B

  2.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你看得真( )

  A.细致

  B.仔细

  正确答案:B

  3.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螳螂( )着身子

  A.弯

  B.拱

  正确答案:B

  4.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 )地叫着

  A.悠闲

  B.空闲

  正确答案:A

  5.最能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

  A.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B.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正确答案:A

  6.哪个成语能概括这一片段的内容?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正确答案:A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4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 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 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这个寓言故事可以用一句成语形容:。用“ --”在文中画出这句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蝉、螳螂、黄雀三者共同点是

  只顾,不顾。

  (3)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悠闲的生活 螳螂 蝉 黄雀 螳螂 少年 眼前的利益 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3)如果自己执意攻打楚国,其他诸侯国会趁吴国战后虚弱之时攻打过来。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5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2. 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4.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 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大臣和少年目的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是指: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加粗词。

  ①欲蝉( ) ②黄雀颈欲啄螳螂( )

  答案

  1.黄雀在后

  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祸患。(方法点拨:联系生活实际)

  3.①树 ②蝉 ③螳螂 ④黄雀 ⑤他们自己 ⑥他们自己

  4.①取——捕食 ②延——伸长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7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②悲鸣:动听地鸣叫。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④委身:曲身。⑤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⑴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也( )

  ⑶黄雀颈( )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螳螂捕蝉:

  1、⑴要;⑵旁边;⑶伸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8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吴王不听劝告。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想去劝说吴王。他拿着一把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几天。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昊王问他转什么,他回答说在打鸟。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有趣的事。”吴王来了兴致,问:“什么事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得意地叫着,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了吗?”少年接着说:“黄雀伸长脖子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有谁顾到身后隐伏的危险呢?”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昊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虚()危险()

  2.围绕短文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1)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为什么要反对?

  (2)侍奉吴王的少年是怎么劝说吴王的?

  (3)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作出了什么决定?

  (4)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呢?可以是对这位少年的,也可以是对吴王的,还可以是针对螳螂捕蝉这个现象的。

  参考答案:

  1.实

  安全

  2.(1)大臣们担心攻打楚国后,其他国家会乘虚而人。

  (意思对即可)

  (2)少年用螳螂捕蝉的例子提醒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考虑身后隐伏的顾虑。(意思对即可)

  (3)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意思对即可)

  (4)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例子提醒执意要攻打楚国的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最后吴王大小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意思对即可)

  3.这位少年非常聪明,他知道直接劝说吴王,吴王肯定不听,所以他想到用螳螂捕蝉这个例子。(答案不唯一)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9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吴王曰:“子⑤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⑥,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也;黄雀延颈⑦,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⑧得其前利⑨,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①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闻。荆:楚国。 ②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③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④旦:早晨。 ⑤子:你。 ⑥委身曲附:委身,弯曲着身体。曲附,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⑦延颈:伸长头颈。 ⑧务欲:一心想要。 ⑨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谏: 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 这篇短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谏:劝阻,劝谏。 傍:旁边。

  2.(1)侍从宫中有个年轻人想劝阻(然而)不敢,就藏着弹丸,拿着弹弓,在(吴王)后花园里走来走去。

  (2)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有祸患。

  3.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凡事应瞻前顾后,全面考虑。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0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注解]

  委身:曲身。

  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⑴取蝉()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也()

  ⑶黄雀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⑴要,想要;⑵旁边;⑶伸,伸长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1

  吴王欲伐①荆,告其左右日:"敢有谏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⑤三旦。吴王日:"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日:"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有改动)

  注释 :

  ①伐:攻打,讨伐。当时吴王一心想攻打楚国,却从未想过提防越国。

  ②谏:劝谏,规劝。

  ③舍人:侍从。

  ④少孺子:人名,生平不详。

  ⑤如是者:就这样。

  一、下列对加粗词"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沾衣(指少孺子)

  B.不知螳螂在后也(指树上的蝉)

  C.而不知弹丸在下也(指黄雀旁的增螂)

  D.而不顾后之有患也(指蝉、增螂、黄雀三者)

  二、下列句中加粗词"欲”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李白乘舟将

  B.问行人去那边

  C.此三者皆务得其前利

  D.把西湖比西子

  三、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后,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吴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一、

  C

  二、

  D

  三、

  思路:文中的'少孺子借三种动物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祸患的故事,成功地说服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根据文章中的"吴王曰:‘善哉!’”可知,吴王对少孺子的劝谏很满意。综上可以推测,吴王明白了少孺子讲的故事中的道理,同时对少孺子很赞赏。据此组织语言作答。

  (示例1)正如少孺子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如果盲目出兵,会让其他国家从中得利,最后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这个出兵的计划需要再三考虑。

  (示例2)少孺子说得没错,在不知道越国的动向的情况下,盲目攻打楚国,实在有欠考虑。少孺子这个人头脑不错,而且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以后可以重用。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通用11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08-08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09-30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09-05

《螳螂捕蝉》 阅读答案08-31

《螳螂捕蝉》阅读题及答案08-23

螳螂捕蝉阅读训练答案08-29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及翻译10-14

螳螂捕蝉阅读参考答案09-12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9篇04-01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通用11套)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通用11套)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出来。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并用横线画下来。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各是什么?

  蝉的利益是露水,祸患是螳螂;螳螂的利益是禅,祸患是黄雀;黄雀的利益是螳螂,黄雀的祸患是少年。

  3.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忘记更危险的存在,而使自己身陷险境。

  比如:一次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雪糕,让我吃完饭再吃,我不听,吃了很多,结果晚上肚子疼了。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2

  少年接着说 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琢啄) 食螳螂 却不知道我拿着弹(t6n ddn) 弓在瞄准它呢 蝉 螳螂 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 连声说 对 对 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1. 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或汉字。

  2. 给短文加上标点。

  3.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祸患() 隐伏()

  4. 写出和“恍然大悟”结构相同的词语三个。

  5. 少年说这话的目的是,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个。

  请你夸夸这个少年:

  6. 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吴国的眼前利益是,身后隐伏的祸患是 .

  7. 从全文看.吴王是一个

  8. 读了全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琢 tán

  2.:“ , , 。 、 、 , ,

  ! ”, , : “ ! ! ! ”

  3.好处 显现

  4.例:安然无恙 傲然挺立 蔚然成风

  5.目的是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是机智勇敢、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6.攻打楚国获胜把握很大 秦国会乘虚而入来攻打吴国,很有可能被秦国灭掉

  7.吴王是个固执且聪明的君王

  8.略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3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A悠闲 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A拱 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A细致 B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A啄食 B捕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A对准 B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 )螳螂

  A.捕食

  B.啄食

  正确答案:B

  2.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你看得真( )

  A.细致

  B.仔细

  正确答案:B

  3.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螳螂( )着身子

  A.弯

  B.拱

  正确答案:B

  4.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 )地叫着

  A.悠闲

  B.空闲

  正确答案:A

  5.最能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

  A.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B.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正确答案:A

  6.哪个成语能概括这一片段的内容?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正确答案:A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4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 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 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这个寓言故事可以用一句成语形容:。用“ --”在文中画出这句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身后的祸患是。蝉、螳螂、黄雀三者共同点是

  只顾,不顾。

  (3)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悠闲的生活 螳螂 蝉 黄雀 螳螂 少年 眼前的利益 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3)如果自己执意攻打楚国,其他诸侯国会趁吴国战后虚弱之时攻打过来。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5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 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2. 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4.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 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大臣和少年目的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是指: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患也。

  1.补充成语:螳螂捕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什么?

  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解释句中加粗词。

  ①欲蝉( ) ②黄雀颈欲啄螳螂( )

  答案

  1.黄雀在后

  2.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祸患。(方法点拨:联系生活实际)

  3.①树 ②蝉 ③螳螂 ④黄雀 ⑤他们自己 ⑥他们自己

  4.①取——捕食 ②延——伸长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7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及答案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①,蝉高居、悲鸣②、饮露,不知螳螂③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④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⑤在其下也。

  (选自《说苑·正谏》)

  [注解]①蝉:昆虫,又叫知了。②悲鸣:动听地鸣叫。③螳螂:昆虫,又叫刀螳,臂长,善捕小虫。④委身:曲身。⑤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⑴取蝉( )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也( )

  ⑶黄雀颈( )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螳螂捕蝉:

  1、⑴要;⑵旁边;⑶伸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参考译文: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蝉,这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身肢,要去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出脖子要去啄食螳螂,却不知手拿弹弓铁丸的人正在它的下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8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吴王不听劝告。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想去劝说吴王。他拿着一把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几天。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昊王问他转什么,他回答说在打鸟。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有趣的事。”吴王来了兴致,问:“什么事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得意地叫着,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了吗?”少年接着说:“黄雀伸长脖子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有谁顾到身后隐伏的危险呢?”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昊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虚()危险()

  2.围绕短文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1)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为什么要反对?

  (2)侍奉吴王的少年是怎么劝说吴王的?

  (3)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作出了什么决定?

  (4)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呢?可以是对这位少年的,也可以是对吴王的,还可以是针对螳螂捕蝉这个现象的。

  参考答案:

  1.实

  安全

  2.(1)大臣们担心攻打楚国后,其他国家会乘虚而人。

  (意思对即可)

  (2)少年用螳螂捕蝉的例子提醒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考虑身后隐伏的顾虑。(意思对即可)

  (3)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意思对即可)

  (4)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的例子提醒执意要攻打楚国的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最后吴王大小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意思对即可)

  3.这位少年非常聪明,他知道直接劝说吴王,吴王肯定不听,所以他想到用螳螂捕蝉这个例子。(答案不唯一)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9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吴王曰:“子⑤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⑥,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也;黄雀延颈⑦,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⑧得其前利⑨,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

  ①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闻。荆:楚国。 ②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③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④旦:早晨。 ⑤子:你。 ⑥委身曲附:委身,弯曲着身体。曲附,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⑦延颈:伸长头颈。 ⑧务欲:一心想要。 ⑨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谏: 傍: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 这篇短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谏:劝阻,劝谏。 傍:旁边。

  2.(1)侍从宫中有个年轻人想劝阻(然而)不敢,就藏着弹丸,拿着弹弓,在(吴王)后花园里走来走去。

  (2)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有祸患。

  3.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凡事应瞻前顾后,全面考虑。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0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注解]

  委身:曲身。

  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⑴取蝉()

  ⑵而不知黄雀在其也()

  ⑶黄雀颈()

  2、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

  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⑵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⑶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⑴要,想要;⑵旁边;⑶伸,伸长

  2、⑴树;⑵蝉;⑶螳螂;⑷黄雀

  3、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5、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⑵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⑶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11

  吴王欲伐①荆,告其左右日:"敢有谏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⑤三旦。吴王日:"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日:"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有改动)

  注释 :

  ①伐:攻打,讨伐。当时吴王一心想攻打楚国,却从未想过提防越国。

  ②谏:劝谏,规劝。

  ③舍人:侍从。

  ④少孺子:人名,生平不详。

  ⑤如是者:就这样。

  一、下列对加粗词"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露沾衣(指少孺子)

  B.不知螳螂在后也(指树上的蝉)

  C.而不知弹丸在下也(指黄雀旁的增螂)

  D.而不顾后之有患也(指蝉、增螂、黄雀三者)

  二、下列句中加粗词"欲”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李白乘舟将

  B.问行人去那边

  C.此三者皆务得其前利

  D.把西湖比西子

  三、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后,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吴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一、

  C

  二、

  D

  三、

  思路:文中的'少孺子借三种动物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祸患的故事,成功地说服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根据文章中的"吴王曰:‘善哉!’”可知,吴王对少孺子的劝谏很满意。综上可以推测,吴王明白了少孺子讲的故事中的道理,同时对少孺子很赞赏。据此组织语言作答。

  (示例1)正如少孺子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如果盲目出兵,会让其他国家从中得利,最后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这个出兵的计划需要再三考虑。

  (示例2)少孺子说得没错,在不知道越国的动向的情况下,盲目攻打楚国,实在有欠考虑。少孺子这个人头脑不错,而且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以后可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