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 1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吴江:今江苏省县名,在苏州南面、太湖东面。“秋娘渡”、“泰娘桥”:均为吴江地名。银字笙:乐器名,是笙管的一种。心字香:一种香名,据说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
①后人认为这首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极妙,它的妙处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②这首词除了表现浓烈的思归之情外,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两句还表达了什么情?
答案:
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或“化虚为实”)(2分)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2分)
②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2分)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2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 2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①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阅读题:
1、简析“抛”字表达效果。(2分)
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5分)
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5分)
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分)
参考答案:
1、“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1分)
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1分)(意思相近即可)
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叹。(4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 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答案:
1、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
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2、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12-07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08-20
一剪梅 ·舟过吴江阅读及答案09-07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及赏析09-14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11-17
一剪梅舟过吴江答案09-27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训练12-02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7-03
一剪梅·舟过吴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