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想和做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和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和做阅读答案 1
想和做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②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
③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④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⑤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⑥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⑦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1. 第②段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B )
A. 其实是需要批评的 B. 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C. 自然并不值得赞同 D. 自然是需要批判的
2. 第①—③段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两种现象“空想 ”和“死做 ”展开论述,侧重论述了 “死做”是不值得赞美的
3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B.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C. 想,要靠做来证明。
D.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4.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学语文,就硬读课文,学数学,就死记公式,效率却不高。读了本文,请你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作一点分析。
要点:不能死读书,要学会思考
想和做阅读答案 2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⑧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墙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⑨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请简要分析1-5段的论证思路。(3分)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答案】
1.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2.举例论证。通过人学游泳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想和做要连结起来”的观点。
3.文章开篇首先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阐明观点。进而提炼出论点。(或“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 )
4.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每个人都都要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成绩提上去,把工作做好;二者一定要相互结合,不可偏废,否则成绩上不去,事业也难成。
想和做阅读答案 3
一、阅读原文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了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 “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 “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 “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 —— 说得不客气一点 —— 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 “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 “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 和 “死做” 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 “从实际出发” 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 “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接着空想一通,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 “道理” 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一点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 “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 “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他们从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学习这门功课,学习这门功课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怎么能使他们的学习进步呢?另外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一些省力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用心想,也用心做,学习成绩当然不错。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出点时间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的方法,想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的思考,会使他的工作和学习进步。
二、阅读理解题目
1、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哪两种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特点。
2、文中认为 “想” 和 “做” 应该怎样联结起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文中以游泳为例,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习中 “想” 和 “做” 的理解。
三、答案
1、作者批判了 “空想家” 和 “死做者”。“空想家” 的特点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凭空想许多念头,说许多空话,却从不认真做一件事。“死做者” 的特点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做事只根据习惯、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从不思考做事的目的、意义和更好的方法。
2、想和做联结起来的方法是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观察,接近实际,但光靠观察还不够,还要有行动。通过行动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并且想出来的道理要用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3、以游泳为例的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想和做联结起来的方法。说明光靠观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只有通过自己多次试验才能学会游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想和做紧密联结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总结全文、强调观点的作用。它再次强调了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做事的方法和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的思考会促进工作和学习进步,呼应了前文想和做要联结起来的观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5、在学习中,“想” 和 “做” 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能像文中批判的部分同学那样,只是机械地模仿和死记硬背,这是 “死做”。学习语文只硬读课文,学习数学只硬记公式,而不去思考学习这门功课的目的、意义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进步的。应该像另一些同学一样,用心想,也用心做。比如在学习语文时,思考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同时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在学习数学时,思考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再通过做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使学习进步。
想和做阅读答案 4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了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 “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 “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 “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 —— 说得不客气一点 —— 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 “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 “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 和 “死做” 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 “从实际出发” 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 “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接着空想一通,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 “道理” 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一点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 “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 “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他们从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学习这门功课,学习这门功课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怎么能使他们的学习进步呢?另外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一些省力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用心想,也用心做,学习成绩当然不错。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出点时间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的方法,想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的思考,会使他的工作和学习进步。
一、整体感知类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文章通过批判 “空想” 和 “死做” 两种错误行为,以游泳为例说明如何联结想和做,最后强调在学习等活动中要将想和做紧密联结,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
2、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 4 段):批判 “空想” 和 “死做” 两种错误倾向,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 5 - 7 段):阐述想和做怎样联结起来,通过 “从实际出发”“观察”“行动” 以及用游泳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第三部分(第 8 - 9 段):联系学校学习实际,进一步论证想和做紧密联结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强调思考对工作和学习进步的作用。
二、内容理解类问题
1、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哪两种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特点。
批判的第一种人是 “空想家”。他们的`特点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只是凭空想出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空话,却从不认真做一件事。
批判的第二种人是 “死做者”。他们的特点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做事依据自己的习惯、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从来不思考做事的目的、意义,也不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答案:
2、文中认为 “想” 和 “做” 应该怎样联结起来?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想和做联结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通过观察来接近实际,但这还不够,还要付诸行动。在行动中获取经验,依据经验去思考,并且思考得出的道理需要用行动来验证,行得通就是正确的,行不通就是错误的。
3、文中以游泳为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游泳为例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论证想和做联结的方式。通过对比只观察游泳相关现象而空想的人和亲自下水试验最终学会游泳的人,具体说明了光靠观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才能学会技能,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想和做紧密联结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起到总结全文和升华主题的作用。它再次强调了无论人们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做事的方法以及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这种思考能够推动工作和学习进步,回扣了文章开头批判的 “空想” 和 “死做”,强调了想和做联结的重要性,使文章的论点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完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读者在实践中践行想和做联结的理念。
三、拓展延伸类问题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学习中 “想” 和 “做” 的理解。
答案:在学习中,“想” 和 “做” 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像文中所批判的部分同学那样,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这是典型的 “死做”。这种做法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没有考虑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意义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应该像那些能想出省力且有效学习方法的同学一样,把 “想” 和 “做” 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语文时,我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这是 “想”;同时通过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写读书笔记、进行写作练习等方式来巩固知识,这是 “做”。在学习数学时,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场景是 “想”,通过做练习题、实际问题建模等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 “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学习的进步。
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 “空想” 或者 “死做”?请举例并简要分析。
“空想” 的现象:例如有些人想要减肥,但是只是整天想着自己瘦下来后的样子,制定了很多复杂的减肥计划,却从不付诸行动。他们可能会想象自己穿上漂亮衣服的场景,或者计划每天要进行多么高强度的运动、吃多么少的食物,但没有实际去运动或者控制饮食。这种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实际行动的做法就是 “空想”。
“死做” 的现象:比如有些上班族,每天机械地完成工作任务,从不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改进工作方法。他们按照上司的要求或者以往的惯例,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流程,即使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只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更好的解决办法。这种缺乏思考,盲目做事的行为就是 “死做”。
【想和做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想和做》阅读答案07-31
想和做阅读答案11-10
想和做胡绳阅读答案03-04
《想和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06-21
《想飞》阅读答案08-12
《念想 》阅读答案09-09
要做则做阅读答案09-01
做父亲的阅读答案09-13
做父亲阅读答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