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阅读答案

时间:2024-07-31 10:40: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咏牡丹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牡丹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牡丹阅读答案

咏牡丹阅读答案1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拒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诗歌第一句写草堂前的松菊凋零,一片衰败景象,第二句却写了西园的枯枝牡丹独自挺立,二者对比鲜明,是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牡丹的坚韧。

  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二、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自是枯枝存劲节”描写的是枯枝牡丹坚劲的气节,表现的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依依唯恋故人还”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故人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与感激。

咏牡丹阅读答案2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题。(6分)

  咏牡丹(其二)

  卜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拒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7.(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二、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阅读与理解

  7.(1)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

  (2)表现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赞美;体现了诗人自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借物喻人,借牡丹等待自己开放,表达对妻子一直等待自己归来的感动。

咏牡丹阅读答案3

  咏牡丹

  宋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①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②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③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诗题上看本诗是咏物诗,诗的内容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B.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C.“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路途遥远。

  D.诗作苍凉悲怆,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

  E.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2.本诗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请比较一下异同。

  参考答案

  1. A C 【解析】 A项“借物喻人”错,应为“借物抒怀” ;C项“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选对一项给3分)

  2.【答案示例】异:杜诗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2分)陈诗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伤时忧国之感和思念故园之情。(2分)同:两诗都是以乐景写哀情,(2分)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2分)

  诗大意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对比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15.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6分)

  答案:

  14.c “白日不到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

  15.《咏牡丹》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

  《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

【咏牡丹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牡丹阅读答案11-08

牡丹阅读答案11-11

咏草阅读答案06-28

咏煤炭的阅读答案01-18

牡丹的拒绝的阅读答案12-14

咏白海棠阅读答案11-08

咏白海棠阅读答案01-27

咏草阅读答案(荐)10-17

浣溪沙咏橘阅读答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