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7 19:18:16 王娟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1

  母亲

  ①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

  ②我是小学五级的学生了。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话说了很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⑤“妈,我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⑥“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

  ⑦天渐黑了。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的尊严。

  ⑧终于,年轻警察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给你们吧!……”他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年轻警察,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⑨“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一撇小胡子。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⑩年轻警察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年轻警察转身就走。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阅读练习题

  11.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与“我”失去小人书的痛苦有什么关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12.“我”失去小人书非常痛苦,第⑤段却说“我不要了”,为什么?

  13.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4.年轻警察为母亲和“我”拦车,却是“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话,联系全文,年轻警察是一个怎样的人?

  15.从母亲要回小人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1.①画线句渲染了物质生活的贫穷,所以小人书是“我”的一笔巨大财富;

  ②画线句渲染了环境的丑陋,突出了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对“我”的重要性。

  12.不愿母亲被轻蔑,人格受伤害。

  13.要点:坚强或有修养、智慧、有尊严等。(1分)静坐。(1分)

  14.有缺点(工作作风粗暴、蛮横、有点流气等)、爱面子、良知未泯(本质不坏)。(答出2点即可)

  15.参考示例:自己有尊严,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合法(有礼有节)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与权益等。(答出一点即可)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2

  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

  梁晓声

  ①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线。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②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还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你们为我做证,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块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③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④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中世纪奴隶作坊式的街道小厂。

  ⑤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跃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濡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褐色的。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忧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

  ⑥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⑦“你找谁?”一个用竹篾子拍打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头像一只老雄猿。

  ⑧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⑨“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⑩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国几只灯泡的电热烤我的脸。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千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千活!”

  “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竞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城:“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生……”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址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蛾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么?!……”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领。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线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选自梁晓声《母亲》,有改动) (选自林清玄和记者的谈话,有删改)

  阅读问题

  15.根据提示补充故事情节。

  开端: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母亲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16.文章第⑤小节为什么浓墨重彩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

  17.联系上下文和标点符号,分析第小节画线句子母亲说话时的心理。

  18.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小节画线的句子。

  19.概括上文和下列材料里面的母亲的共同点,并说说她们的所作所为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但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问豪绅地主的欺压,街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垫,光堵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选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改动)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在想买书中开篇,在拥有书中结尾,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B.第④小节中的加点字“怂恿”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意思是鼓励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想买书是正当的需求,理直气壮。

  C.文章反复多次提到“毛茸茸褐色的毡絮”,意在强调母亲工作环境差、极其辛苦。

  D.文中第②段画线句道出了一位母亲的心声:“当妈”就意味着责任与付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足见母亲理解、善待孩子,呵护孩子的精神需求,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答案:

  15.发展:我去厂里找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毫不犹豫地给了我。高潮:母亲没有听其他女工的规劝依旧给我钱买书,我惭愧地用钱给母亲买水果罐头。

  16.这些环境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恶劣,体现了母亲挣钱特别辛苦,突出了下文母亲给我钱买闲书的难能可贵,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为下文写我听了女工的话惭愧难当作铺垫。

  17.①连用两个“?”“!”,表现了母亲当时看到我买的水果罐头心内很惊讶,很不解;

  ②“………”省略了母亲对我不买书而买水果罐头的埋怨、责怪和数落;

  ③这是母亲吃尽了苦才赚到的钱,却买了水果罐头,表现了母亲对钱的心疼,舍不得。

  18.①四个“立刻”构成一组排比,写出了母亲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她就像机器一样马不停蹄,舍不得浪费丝毫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贫困家庭的全部希望。

  ②通过母亲的动作描写,一连串动词“坐”“弯曲”“俯”“手脚并用”,写出了母亲工作时的情状,表现了母亲的辛劳。

  ③四个“又”字强调了母亲总是在重复前面的劳动,劳动强度很大,突出了母亲的辛苦。

  19.共同点:注重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学,读书,接受知识,识大体,顾大局。意义;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接受教育,改变了命运,开创了新的人生。对于家庭来说,改变贫苦的面貌,支撑门户。

  20.B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梁晓声《心灵的花园》阅读训练及答案06-15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10-04

梁晓声《双琴祭》阅读答案08-23

《母亲》阅读答案07-05

母亲阅读答案07-13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8-30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7-31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5-17

《母亲的诗》的阅读答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