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征文

时间:2021-12-25 09:56:54 征文 我要投稿

中国教师报征文集合1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教师报征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教师报征文集合12篇

中国教师报征文1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建议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起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应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征文2

  一年前来到这所师范专科。之后,我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学校里总会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发几期《中国教师报》。说起与教师报的交情,可就不止这一年而已。

  我是中考完选择来师范院校继续学习而不是去读高中。在中考那段报志愿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是的,我的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不甘心去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填完志愿的那几天里一直郁郁寡欢,最爱说话的我也沉寂了下来。一所学校惟一一个报师范专科学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那一种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一直干扰我的情绪。有一天,父亲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里去。他看着我,眼里都是心疼的神情,但却又有那么坚定的目光。我站在一旁静等着他开口。终于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啊,我当了20几年的老师,要你继续走我走过的老路,我也很难过。当老师苦,当老师累,每天要担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备课,要比学生起得早睡的晚而且待遇又不是很理想。我做了20几年了,还有十几年就该退休

  了。可是你还年轻,你要走的路还好长。虽然我心疼你,但毕竟选择了一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我这儿有几份报纸,你拿去看看。其实当老师累但也幸福着。当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你的学生给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当老师其实也是快乐的。”父亲递给我几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怀着崇敬的心去读报纸。突然觉得报纸伟大了起来。如今时隔一年多,我已忘记那天看的是哪一期报纸、哪一篇文章了。但就在那时,我手捧报纸坐在父亲办公桌里,看见父亲办公室门口一棵古树在阳光下落下几片枯叶。那唯美有意境的印象,让我坚定一个信念。若我被录取,在踏上师范学院那一刻,不管这条路多艰难,我要好好地辉煌地走下去。

  与《中国教师报》的再次见面,便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月,迷惘灌入我全身心的那一个月。这些报纸的是让我对未来稍微清晰坚定一点儿的东西。那一期中有一篇是介绍一位教师就自己当上教师后的感受发表的文章。在那个时候,这位教师的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通向未来路的计划。就像拨开了大雾后的蓝天,清澈澄明。

  感慨一点点的透进我的心里来。教师报让我坚定起了我接下来要走的那么多年,从那落叶飘下里的一个小心思到如今时间不长,但是味道却更浓郁。

  是你让我在迷惘中,明确了方向;是你让我在无助时,看到了希望;是你让我在恍惚时,坚定信念。谢谢你,你如亲人般在

  我身畔不断给予我正能量,在外读书的日子,你的相伴是我最好的安慰。《中国教师报》,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是我相信你会伴我走今后的每一月每一年。

  最后,祝愿中国教育课改越来越成功,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中国教师报征文3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当我发现并阅读到《中国教师报》这份属于教师自己的报刊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前不久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一次学校召开每周例会后,本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她让我去网上看看。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静下心来,在网上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果然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许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让我感动既亲切又感动!

  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还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也改变了我。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发火。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通过学习,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我想,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们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一枚枚可爱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中国教师报征文4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3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

  20xx年10月,我去石家庄参加中国教师报河北省推介会。当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广告性质的见面会,局长吩咐我去应付一下。会议议程非常简练,没有夸夸其谈和长篇大论,更没有一个领导讲话超时。看着会上发给我们的样报,听着各级领导的讲话,不知不觉间会议按时结束。我开始感觉这份报纸的不一般,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认真研读会议资料里的《中国教师报》,觉得这份报纸就像我的朋友。随后的几次投稿,叶飞站长都会亲自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稿件的优缺点和修改方向。看惯了颐指气使、拿腔作调小报记者的作风,我觉得中国教师报这个朋友我是交对了。我对她开始刮目相看了。

  随着几篇文学稿件和教育论文的发表,我和叶飞渐渐熟悉了,于是,有了为献县教育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在20xx年全省通讯工作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在会上,中国教师报发出了“以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倡议,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一批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进行阅读、反思、交流。回来后,我立刻着手进行组织工作。考虑活动的总体设计,遴选学校和教师,对稿件真伪进行甄别,忙得不可开交。两个月后,稿件见报了,承办学校的校长和发稿教师欢呼雀跃,我县作为当时承办这一活动的全国唯一县级行政部门,还被解成君编辑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劳累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终于为献县教育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教师报尽了一份力!

  随着我县对中国教师报的了解,全县各校开始踊跃订阅,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报用报活动。每逢投递员来到学校,最先被“抢”光的就是中国教师报。校长们都说这份报纸订得太及时了,太有价值了!

  两年来,我又接触了《中国教师报》的几个编辑老师,他们让我享足了“孟尝君客我”的待遇。因为中国教师报,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气扬,几近泯灭的教育理想复活了。

  20xx年7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并引导全县教师加入“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课改视频报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请到雷振海总编和“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专家团来我县进行课改宣讲,全县六百余名骨干教师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课改的方向。会后,雷总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陈枫,干得不错!”

  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像个侠士,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如同诤友,挚语诤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如一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能时时感受职业的荣耀,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图腾,有你,我们很幸福!

中国教师报征文5

  一本好的书,犹如一盏指明灯,可以给迷茫的读者指明方向。同样,一份好的报纸也可以为迷茫的读者拨开云雾,重见光明。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在拜读《中国教师报》的同时我收获了很多。也许一期《教研新举措》就为我解开了心中多年的教学困惑,使我豁然开朗;也许一期《决策者说》就为我指明了深化课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许一期《教师生活》就使我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我与时俱进。

  每当我在教学中有了困惑时,我习惯翻开《中国教师报》寻找答案。现在我区正处在深化课堂改革的探索时期,深化课堂改革该怎么“深化”?课堂的结构该怎样变化?课堂中的老师该干些什么?课堂中的学生又该干些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课改研究周刊》连载了多篇关于推动《第三代课改》的文章,通过仔细阅读、认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见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课改》、《教育实验室图景》等一系列有关第三代课改的文章,使我收获颇丰。《课改笔记》里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深化课堂改革的心灵,正是这段话不断激励我努力践行课堂改革。每当我在课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会拿这段话激励自己:往灰色的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

  我是一名擦边的80后,到如今已工作16个年头了,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龄,更注重现实的成长。因为我知道:无论现实多么世俗,多么残酷,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深化课改的资本,是我们不被别人超越的资本,是我们赢得掌声的资本。我为了不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我把《中国教师报》当成自己的辅导老师,跟她学艺,确保自己与时俱进。在跟辅导老师的对话中,我知道了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以什么样的教师为榜样;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通过长期拜《中国教师报》为师,不仅我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身边的同事也发现了我的变化:全区深化课改的讨论有了我的身影;年度论文获奖明显增多;所教班级的成绩大幅提升……

  长期的阅读,使我对《中国教师报》有了深深的依赖,好品茶的人,一日无茶则滞,因为他对茶产生了依赖。我感觉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样,我是一日不读《中国教师报》则滞。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因为我从《中国教师报》身上汲取了精神养料,她帮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想这样的良师益友你也不舍得抛弃吧?

中国教师报征文6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征文7

  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位挚友互诉衷肠,它表述着你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它直接抚慰着你的内心,让你觉得那么亲切舒适。“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正如你所宣扬的那样,从我接触你的那天起,便对你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成了我在这个学校最独特的陪伴。虽然你在我身边不声不响,可却填补了我内心里那份孤独。

  翻看你时,我已习惯在一杯茶时,习惯了读的同时进行标记和摘抄,可这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我想记录下来我的所思所想。在第586期的“总编七日谈”中,写到了怎么帮“下乡”的新教师,虽然通篇文字不多,可却深深地刺了我的心,文中所写的是那么的真切。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的那个秋天。怀揣着满腔的教育激情,带着还未褪去的学生稚气,来到了“彭塔”这个地方,这个我在23年前从来没听过的地方。一路上,我激动万分,在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后,车停在了一个旧旧的大门前,这大门,分明就像我小学时的母校,一眼望去,整个校园没有我所期待的活力的气息,真的是满目凄凉。就在那一刻,我的心透心凉,我无法想象我将怎么在这开启我的教学之旅。看着父母的车消失在眼前,泪如雨下。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几“缺”,活生生

  的生活,样样都缺的生活。而就是在办公室等待安排时,我们有了此生的第一次相遇。五年了,如今的学校有了些许的改变,学生们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有了干净宽敞的食堂,吃上了营养餐,作为老师的我,又有了什么改变呢?五年了,我已成家,因为距离的关系,我还如从前依旧过着单身的生活;已从“两扇门、四扇窗”的大屋搬进了“一扇门、两扇窗”的小屋;每月拿着1500多块的工资,坚守在我爱的地方。

  五年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可不变的是你的陪伴,在最初的时光里,在思家情绪最浓时,在两次经历丧子之痛时,把你捧在手心里,一滴滴眼泪打在你的身上,湿了一大片,虽然你无声无息,可你说得都一次次敲打在我的心上,使我有勇气坚持下去。在别人眼里,网络的时代,一份报纸能带来什么?对于别人也许你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对于我,你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特岗教师,我现在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是想把我的学生带出去的决心,我们没有城市教师有利的条件,我们却丝毫不输对教育的那份爱,面对生活太多的曲折,我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我的学生身上,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快乐,能够学有所成。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什么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可我习惯了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我喜欢拿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时光。有太多的行业令人趋之若鹜,人们看到的

  更多的是其所包含的利益价值,可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可却付出自己所有,待在一个什么都很缺的地方,努力创造着什么都不缺的生活,脸上显露的是不与年龄相符的成熟,过着单调的生活,却依旧笑容满面,因为我们的心是幸福的。

  谢谢你,中国教师报,谢谢你一直的陪伴,谢谢你在迷茫时为我指点迷津,谢谢你让我吐露自己的心声,我承认现在的条件很艰苦,我承认我所经历的痛,已让我的心千疮百孔,可我知道我还能站起来,看着我的学生,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我也离不开,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中国教师报,选择了你,我愿你能一生相伴,我愿你为我的教育生涯继续保驾护航!

中国教师报征文8

  雪,轻盈落下,寒冷的冬天有中国教师报温暖着我的教育情怀,很惬意。一句鼓励,能温暖冰封的心灵,一声肯定,能点燃奇迹的火把。

  20xx年,我被迫成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在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经营这样一个“差班”,我处于绝望的边缘,每天在博客里发泄着内心的.苦闷和抱怨。直到无意间,看到了任永生局长的一篇博文《向水学习》,这篇文章唤醒了我内心的教育情怀——我们应该向水学习,打造如水的教育。

  顺着任局长博客的足迹,接触到梁恕俭编辑的博客。梁编对教育的执著和投入,让我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我也每天一博,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梁编的一次征文中,我的文章竟然入选了。当我收到样刊时,激动的泪水润湿了眼眸,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上报。自此,点燃的教育梦想一发不可收拾。我调整好困顿的心灵,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每天琢磨起我的“问题学生”,让每天的进步幸福着自己的成长。

  此后,我又通过梁编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他对教育的执著,对课改的勇气和魄力,让我震撼。当我得知6月份他在沈阳有个高效课堂的培训会,我在博客里发了张纸条,讲了我对高效课堂的向往,没想到李主任真的给我回复了并真诚地说“你来吧”。当时兴奋得我好几天没有睡好。到了沈阳,我看到了“真的”任永生局长、李炳亭主任,触摸了立人学校的合作学习模式,这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业。之前自己一直陷入泥沼之中,只是因为缺少那份自信、执著和勇气。

  7月份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隔着时空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芬芳和温情。我注册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认识了吕建斌、庄华涛,熊振鸿等很多有着教育梦想的一线教师。当我怯怯地敲下我的教育观点时,那些贴心的话、暖人的语,让我感受到草根教师的教育力量与无穷的智慧。每一次的“香山夜话”都是畅言的精彩、浓缩的精华。这里是教师自己的家,一个可以发挥智慧、自我展示的舞台。

  当我因中国教师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从抱怨教育变成了享受教育。由对教育的无奈变成了对教育的投入,在付出和探索中收获了教育的幸福。当我入围“最美女教师”之后,我仿佛真的成了最美的女教师,脸上充满了自信,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每天和我的“问题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没想到我的“差班”奇迹般地消失了,成了学校最具活力的班级。

  感谢中国教师报,唤醒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情怀,点燃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教育梦想。因你,我学会了奋斗;因你,我学会了坚守。你让我的梦想插上羽翼,展翅翱翔在教育的天空。我以信仰为水,坚守为肥,让教育梦想成长花开。

中国教师报征文9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安徽省太和中学张磊第一次看《中国教师报》是在2007年8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皖北的一角,涡阳的民办高中上班。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个年轻教师好好备课,学校办公室有些教学报刊,希望你们多阅读,善利用,备好课。”我走进二楼的办公室,拿了几张报纸,回到自己的住处阅读起来。那个酷暑的下午,时间过的真快,阅读报纸的快乐,似一缕青烟,升腾起我对教学的信心……

  第二天,我的第一节课讲得比较成功。回到住处之后自己想了一想,虽然《中国教师报》上没有直接的教案,但它上面刊登的教学心得,在我这样一个年轻教师的心中激起阵阵涟漪。那种亲切感、那种幸福感、那些文字的力量给了我站稳讲台的勇气。

  在涡阳的那些日子里,在酷暑中,在寒冬里,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还记得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时,你刊登的抗震救灾的图片震撼我的心灵,还记得你奉上的纪念谭千秋老师的文章让我泪流满面。《中国教师报》,是你,给我灵魂上的洗礼,给我精神上的鼓励,给我理念上的指导。

  08年9月,我回太和中学上班。生活依旧忙碌,感觉担子依旧沉重,教书育人,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经过对环境短暂的熟悉,我从学校阅览室再次找到你——《中国教师报》,我的朋友。那种寻觅,仿佛寻觅一位故人,一位知心朋友,寻觅一份纯真的快乐。特别喜欢上面的一篇篇教育生活叙事,读来亲切自然,倾听、分享同事们的故事,品味自己的教学,是一种无限的乐趣;也很喜欢上面关于课改的文章,有些做法我在教学中已经尝试,感觉效果不错。我会继续探索的,因为有个美好的目标一直在心中指引着我。还有,每次读翟晋玉老师的文章,我都受益匪浅,那新颖的角度,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让我甚是佩服。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从涡阳到太和,从高一到高三,寒来暑往,是你——《中国教师报》,一直在伴我成长。今天,没有瑰丽的语言,我用无限的深情,真诚地对你说一声“谢谢”。在你的陪伴了,我送走了一届高三,又迎来了一届高一……

中国教师报征文10

  你是渲染教师情感的纽带,你是拓展知识的智者,你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于是,从遇见你开始,就对你一见钟情。

  是你,在从教路上一直与我相伴相随;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你,让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真谛。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是你教会我——做个有童心的老师。

  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玩伴。

  那就要有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他们所喜欢的,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去年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如果我们不去看看,不去了解了解,那么就不知道孩子们的所见所感。

  我们看了的话就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自然也会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哇塞,老师你也知道啊,那你喜欢喜羊羊还是灰太狼哦。

  是你告诉我——做个大度的老师。

  要有容忍学生犯错的度量。

  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

  每个人都从失败和错误中不断成长。

  想想我们的年少轻狂,想想我们的豆蔻年华,再想想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曾经流逝的学生时代,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有的错误可能是一模一样;有的可能只是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有的可能比现在学生犯的错误还严重......如果是你犯了错误,你希望老师会怎样处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好的老师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要大度,要宽宏大量,做到以德服人。

  是你提醒我——做个快乐的老师。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谁愿意每天看到冷冰冰的面孔?跟人握手时,有哪个愿意每次握到的是只冰冷的“死鱼手”?谁愿意每天看到眼里充满了怨恨、失落的眼神?有谁愿意听到斥责的话语?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我也认为快乐是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能用笑脸迎接每一个黎明和暗夜;快乐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该干活时干得动,该吃饭时吃得下,该休息时睡得着;快乐是自己的心中有一颗太阳,不论遇到好事歹事我们都会用阳光的心理去面对。

  快乐的老师带出快乐的学生,快乐的学生影响着他的家庭,孩子们不就能快乐地成长吗?

  是你勉励我——做个无私的老师。

  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求回报。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个人发自肺腑地、心甘情愿地帮助学生,本身就很幸福了,还需要什么回报呢?

  是你指点我——做个赏识学生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你若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成功地获得对方的爱与尊重。

  赏识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

  有你在,希望和信念就会放开心扉。

  有你在,就有温暖的春天。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征文11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做的是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最近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童年过得更加快乐。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不能触及小孩子的心灵,不能感化他们,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一名老师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课、备课、做游戏,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多。最近我利用休息时间,在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多期《中国教师报》后,我感触很深。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但她却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有丰富的内涵,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从事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加热爱孩子们。如果把一个班比作一个小花园,孩子们就是那朵朵各具特色的鲜花,芬芳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朵朵花朵争奇斗艳,尽显独特魅力。而我们教师就是小花园的园丁,除草、施肥、剪枝……只有因“花”施教,才会百花齐放。《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真正爱上孩子,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收获。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育必须具备对孩子要有“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每位孩子们。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作为一名老师,对孩子要多宽容。她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每个孩子,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读《中国教师报》一点点收获,我相信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我今后的工作会更加出色,生活会更加充实。

中国教师报征文12

  原来曾经在《中国教师报》上读过有关《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介绍,但是并没在意。这次在学校“慢教育”读书俱乐部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书,被奇迹的创造者雷夫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

  一开始读的时候,很是诧异,诧异美国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近似,也有应试教育,也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惑。诧异美国竟然有雷夫这样的教师。读完之后,觉得好教师是教室奇迹的创造者,学生有幸遇到这样的教师,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学生走进教室,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个课堂完全就是教师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对受教育的学生至关重要。有时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择校行为,说到底是选择教师。一些孩子,他们有幸在教室里遇到像雷夫那样的教师,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方向,改变了高度。

  雷夫老师将56号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欢乐、脱离恐惧的地方。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以热忱的教育态度,将小小的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除了自然、数学、历史科目之外,他们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通过走近莎士比亚、班级特有的经济制度,他让孩子们了解到团队合作和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雷夫老师与孩子们早上六点多钟就开始上课、下午五六点钟才离开教室,寒暑假学生们也自愿到学校学习,这一切听起来一定让老师和家长们觉得不可思议。雷夫老师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学生们如此着魔他是如何办到的?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对我们做老师的很有启迪,我们也可以尝试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想要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教育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坚定的职业观,热爱这个职业。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为他着魔,为他付出。教育是一项艰苦的的工作,任何一个好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并且矢志不渝,终身追求。雷夫老师在自序中写道“在过去的近1/4世纪里,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又小又破。”没有对教师事业的最求,他是不可能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56号教室。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般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能创造奇迹。

  其次,要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雷夫老师有个忠告:并不因为辛勤劳动就意味着你们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这只代表者你们在努力工作而已。虽然雷夫老师是一个比任何一个教师都更加努力的工作,他是这样度过他的教师生涯的:

  从早晨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三点钟,一直在教四十个四年级的孩子,一周工作五天;

  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学校为那些希望用一个半小时来学习数学的孩子们做准备;

  放弃休息和午餐时间,教二十个孩子弹吉他;

  放学后直到下午五点,和五十个孩子一起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

  每周有三个晚上努力工作,从下午五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

  每周有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从深夜十一点一直到凌晨五点钟;

  每个周末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一直在工作;

  假日中的每一天都无偿的教学生,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钟;

  筹集足够经费为孩子们购置额外用品;

  每年带领孩子们到华盛顿旅游一周;

  还要带孩子们去俄勒冈和圣地亚哥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

  罗列雷夫老师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工作的努力勤奋,也会产生疑问,他的时间从哪来?他的钱从哪来?他的莎士比亚教材从哪来?孩子们怎么出去的?这些问题,雷夫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也让大家分享了一位好老师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充满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想要成为一位好老师还要以身作则。雷夫老师写道:我了解,要想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必须得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我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我永远不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易沮丧、易泄气的人,不想让他们被已经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打倒。现在我了解如果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我必须得先成为一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如果我希望他们仁慈和蔼,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待人。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我们做教师的从雷夫的话中可以知道东西方教育都是注重言传身教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我做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四,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还要点燃孩子们阅读激情。雷夫在书中写道:阅读是学校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课程。如果孩子们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高。雷夫老师注重阅读,精心选择阅读教材,精心策划究竟带孩子们怎么读,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书中还写道:如果您希望学生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阅读潜力,就必须要以身作则,请你先做一个表率,制定一个让人兴奋、有挑战性、同等重要且与自己相关的阅读计划。孩子们需要成年人的大量引导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读者。

  阅读如此的重要,指导是如此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阅读面窄,书读的少。可是我们教师做了什么呢?你指导学生读书了吗?你推荐学生读什么了吗?你给学生做表率了吗?你自己读书吗?联想我们学校正在推行的“悦”读积点活动,希望我们的教师先行动起来,走进图书馆,成为爱读书之人。也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看看这本书,像雷夫老师一样教书育人。

  书看完了,感慨远不止以上四点,我思故我在。愿我们都能像雷夫老师一样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中国教师报征文集合12篇】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征文12-16

中国教师报征文(12篇)12-23

中国教师报征文(15篇)12-22

中国教师报征文15篇12-22

中国教师报征文1000字12-21

中国教师报征文12篇12-21

中国教师报征文(6篇)12-19

中国教师报征文6篇12-19

中国教师报征文(7篇)12-17

中国教师报征文7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