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

时间:2025-01-25 07:32:25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1

  丽水,一个美丽而繁华地方,而我的家乡,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不起眼但十分美丽的小城——壶镇。而今天,我就来讲讲它。

  听爸爸说,解放前他们小时候壶镇原来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结合为一体小城市,爸爸家门前那一条小巷子又脏又臭,遍地的垃圾看得人头晕眼花,满地老鼠爬,满天苍蝇飞。街道两侧到处都堆放着垃圾,尘土四处飞扬,道路也很狭窄,人们住房条件也不好,到了下午,连卖菜的商贩都没有,晚上路灯若隐若现,因为年久失修,很多灯都坏了,整个城市进入一片黑暗,也没有人们现在所说的夜生活。马路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晴天里尘土飞扬;遇到下雨天,马路又会变得泥泞不堪,走路的时候,要挽起裤脚,小心翼翼地,可遭罪了。听妈妈说,妈妈家虽然在山上的小村庄里,环境相对来说要好许多,但家庭环境与我们却有天差地别的关系。没有车路,只靠牛、马、自己的血汗从很远的地方驮或背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自己出产的却卖不上一分钱,那时还没有农药,人们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来的庄稼收成不好,费了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以前,各家各户院前屋后都只种瓜果蔬菜,为了不饿肚子,不栽一株花,各种颜色参在一起,挨挨挤挤,杂乱无章,乱七八糟的。家里也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彩色大电视,全村只有我家有一个21英寸的黑白小电视,看来看去也只有几个台。一到电视播出,全村的人都自带一个小凳子来看。

  而现在不一样了,经过党员们的努力,我们终于获得里自由——解放了!经过政府的帮助,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增添,不断的改善。原本脏乱差的一个壶镇,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平坦的.公路上开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边的行人有序顺地来来往往……如今,科技发达了,人们也注意到了环境的保护,从前这里是菜市场,到处都是“白色”垃圾,地上到处是泥水,气味很杂,令人作呕。现在呢,这里已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区。青幽幽的小草随处可见,像碧绿的地毯,又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巾。微风一吹,小草轻轻地跳起轻盈的舞姿。这里还种着各种花儿,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冰肌玉骨的水仙、有花香醉人的夜来香……朵朵花儿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绽开了笑容,各种各样的花朵给绿茵茵的地毯点缀上了无数色彩斑斓的小点。空气是那样清鲜,没有一丝杂气,只有花香、草香。

  原本被人们称为垃圾湖的湖,现在平静而美丽。一泓湖水像溶化的玻璃一样悠然自得地睡着,有时,它在微风温柔的双手抚摸中醒来,漾起连漪,那静静的湖水就像无数绚丽的星星令人目眩。湖边的垂柳像一位位少女在梳洗自己柔顺的秀发。湖边还有一座座凉亭,粉墙青瓦,飞檐立柱,清幽雅致。哪里还有一丝杂物呢?雨后的‘她’更美丽迷人,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家乡是应政府的帮助而变得如此美好。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让明天的祖国母亲跟加美好。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2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灵宝是我美丽的家乡。

  随着我慢慢长大,灵宝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一座座高楼的建起,一条条马路的拓宽,一道道河道的修建……灵宝一天比一天美,一天比一天靓,我也越来越喜欢她。

  首先,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显着提高。过去人们认为只要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可以了,可现在,人们的思想变了。一座座整齐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很多人都搬进了宽敞明亮、舒适豪华的楼房。空旷的野地和草地都盖上了新颖豪华的高层。特别是近两年,越来越多农村人来到城里买房,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生活档次提高了。不但如此,人们的吃与穿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人吃饭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有营养、搭配要合理,饮食全面化。在服装方面,也不仅是遮体避寒,更要追求时尚。随着各种品牌服装店的增多,逛街购物、买名牌也成了一种时尚潮流。过去是讲实惠,现在是求高档;过去是穿着舒适,现在是穿着漂亮。总之,用品越来越先进,生活自然也就越来越好。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了,以前家家户户能有一部电话就已经是很骄傲了,但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无论你在哪,哪怕是国外,随时随地都能畅聊无阻。电脑也可以视频通话,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透明化,距离也减小了,而且支付宝、微信支付方便极了。

  不仅这样,就连学校也新盖了教学楼,教室又宽敞又明亮,而且教室中也安装了多媒体,专门设置了许多实验室,使老师上课更方便,学生听课效果也更好。使人感到真正进入了现代化,享受美好的新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家乡的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还好,可是到了雨天路面上到处都是水坑,而且泥泞不堪。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留神就会滑倒,弄得满身都是泥巴,这时候你看上去就活像一只泥猴。

  随着这几年的建设,原来那条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显得十分宽阔和气派,一次可以通过好几辆车,人们出行更方便了,路上川流不息,走上去也感觉特别舒适。路边的地砖也全部拆卸下来,换成了新的,市容更加整洁了,环境也更加优雅了。道路两旁又安装了新的红路灯和摄像头,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哈罗单车遍布大街小巷。看着灵宝一天天的变化,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漫步在金水湖旁,一些树被霓虹灯装扮的多姿多彩,几种颜色交相辉映,湖水清澈,荡漾着微波。风儿轻轻吹过,溅起无数涟漪。突然有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心也变得宁静而空灵,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

  家乡变了,它真的变了,变得美丽了、富饶了。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感到既欣慰又庆幸。记得爷爷奶奶总是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是啊,我们不再吃不饱穿不暖,还能在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与呵护下快乐地成长、玩耍与学习,我们的生活真是一片阳光灿烂。

  看到家乡的繁荣,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制造也逐渐位于世界前列,中国改变了屈辱落后的形象,形势一片大好。这不都是党的成果吗。真正验证了歌里唱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中学生,还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3

  春雨融化了积雪,于是就有了叮咚清泉;食盐调剂了食材,于是就有了美味佳肴;河蚌包容了小石头,于是就形成了珠珍;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江南水乡40年,那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变化呢?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途。

  大巴车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各各心怀雀跃。看着窗外飞驰的景色,我不禁陷入了回忆:自五岁跟随父母来到昆山,从幼儿园到小学,我在这里度过了7年多的光阴。7年来,上学的路越来越宽阔,路边的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昆曲文化中心。昆曲文化中心布置典雅,洁白的墙面上裱着“昆曲百戏之祖”几个金色大字,大字下面宣传栏里有许多的文献和资料记载了昆曲的历史。原来昆曲在繁荣兴盛期间深刻影响了中国许多剧种,故得此称号。在墙的另一边,还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几个金色大字。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昆曲在清代中叶开始慢慢衰落了。在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进京演出昆剧《十五贯》,获得了成功,周恩来总理赞誉这次演出的重大意义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现在,昆山建立了许多的昆曲博物馆,江南各地也修复了许多的昆曲表演戏台,昆曲这一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我想不久的将来,昆曲可能会走进校园,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学唱婉转流丽的昆曲。

  我们又来到了周庄古镇,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我们绕河而行。放眼望去,整个小镇的古桥、民居宅院、砖雕石楼处处透着古朴与风韵。周庄镇里有很多的建筑是明清时期的,真是名符其实的“古镇”呢。过了这么多岁月的洗礼,它仍然向万千的中外游客展示着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江南水乡的美,我真为它感到骄傲!

  最令人惊讶的是周庄的厕所。按照指示牌的指引,我走进了厕所。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明亮、幽香的大厅、整洁舒适的沙发、墙上挂着的液晶彩色电视机、琳琅满目的自动售卖机……这竟是厕所?再抬眼望去,厕所里还另有“悬机”。厕所的入门处有个现代智能“迎宾”——摄像头。它能扫描出每个人的表情,分析检测今天的你是否快乐,后在墙上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只见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着:当前开心人数、伤心人数、天气变化等等。

  真是又新奇又有趣!我再次被这样的高科技厕所惊呆了。我想,如今中国的科技进步促使了飞跃发展,中国厕所的变化足以说明了这点。

  我们还参观了大名鼎鼎的“沈厅”,这里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居,传说“财神爷”的原型就是以他而定的呢。传说沈万三非常富有,是因为他有一个“聚宝盆”,但其实他的财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而来的。是啊,天道酬勤!我们昆山连续多年被评为了“经济百强县”之首,有人说是因为昆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与人民的勤劳,又怎会为经济的持续增长?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张浦金华村、大渔湾等景点。我的心中已经找到了答案: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江南水乡,就有了家乡的飞速发展和祖国的富强。改革开放,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更期待家乡的山水更加美丽,家乡的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好!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4

  今天,婆婆、爸爸、大爸和我要去乡下探访老屋,其实我还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项探寻改革巨变的采风活动,现在正好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我不禁“掩口胡卢而笑”,窃喜不已。

  说实话,我一直想去见识见识老爸儿时居住的老屋,但总是因事没能成行。此刻居然就要成行了,我心情莫名地激动起来,平时老爸讲的有关老屋的故事,又在脑海浮现。

  “下车了,下车了!”大爸的话将我从思绪里拉了回来。下了车,抬眼望去,老屋的院落坐落在小山丘前,院子绿树环绕,翠竹依依,属典型的四合院,宽阔的院坝前是顺势而下层层叠叠的现代化梯田,再远处是一望无垠郁郁葱葱的果园。此时,最开心的还有婆婆。你看,她早已走在了队伍最前面,导游般介绍着:这是前年才修的村村通公路,那是刚建的梯田,那又是村上的果园……,老爸也在一旁喜形于色地惊叹着家乡的变化,在回忆儿时上学的情景。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衣服满是补丁的小男孩,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手提胶鞋,正艰难地将脚从泥泞里拔出来,向着家的方向走去。时过境迁,而今,这里早已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绿树翠竹掩映的古色古香的“博物馆”。

  沿着院坝走上堂屋,左转,正对面就是婆婆的`老屋了。这是两间三居室的泥墙瓦房,真不知当年一家六口是怎么在这里挤着过日子的,地面还是先前的泥土地面,虽凹凸不平,但夯得硬实,据说最初仅有一间,是祖上留下的,后来靠爷爷婆婆节衣缩食才修建起了那稍矮的一间。看着,一张张古朴的桌椅、雕花的床,我不禁又想起从老爸口中得知,他小时候床上玩捉迷藏、摸鱼那无比快乐的游戏,居然是在这儿诞生的,陋室也竟是他们快乐的天堂。来到厨房,这里早已没有大锅,只剩下阔大的灶堂,但我仿佛又看见了被老爸描述得赛过山珍的白水面条,四姊妹围着灶台忍着饥饿相互谦让的场景,真是让我佩服。

  “叮铃铃”婆婆的电话将我惊醒。原来是世才表叔邀我们做客。迈出老屋,一辆银色奥迪轿车停在了院坝前,表叔笑盈盈地迎上来,招呼我们上车。车内谈笑风生,我们听他讲起了传奇故事:他以前家贫,姊妹多,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说还因生活困难饿死了一个姐姐呢!他小学毕业,随父亲种田,改革开放后,先跟人学砖瓦匠,后随劳务大军南下打工,几年前在乡农技员的帮助下,回乡创办了农业园生态,去年又搬进了农民新村。他滔滔不绝,激动不已,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哎!要不是改革开放,哪有我的今天啰!”成了他的口头禅。接着,我们参观了他的农村新居,以前从书本、电视得来的农村破旧的茅屋瓦房,在这里没有一丝踪影,有的是一幢幢现代的小洋房,庭院里配上绿树红花,美得让人窒息,令人叹为观止。观完农村新居,我们还在表叔的生态园里享受了纯天然的美味。

  回城的车上,我有的是无尽的感慨,然而感触最深的还是婆婆——新中国初期的极弱贫困,改革初期的艰辛迷茫,到如今改革硕果的香甜纯美,她都逐一经历、品尝!此时,我不禁想把她平时挂在嘴边的话拿来大声疾呼:“我们的幸福全靠党!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5

  听大人们说,现在家乡的路比以前宽敞多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路换过几次装。

  以前的山区小路是九曲回肠,山路十八弯五个字最能说明山路的特色。爷爷告诉我,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绊倒。

  后来,新修公路,有车子进入山区,但仍然是尘土飞扬。路面上的坑坑洼洼的。

  再后来,路面就硬化了,全村都铺上了水泥路。现在,秀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水泥路直接通到千家万户。

  家乡的路啊!讲述着那些踏过它的脚的艰辛,刻画着行过它的车的痕迹,承载着走过它的山里人。家乡的路,与城市的路比起来,还是不够宽敞,可这路并不悲伤,载着大山的希望。

  爷爷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山里的人们穿着那种薄底的布鞋,有时还光着脚丫踩在羊肠小道上,所以那时的`人,跟家乡的路,是那样的亲,那样的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七十年代家乡的土路,两边芦草如茵,鲜花盛开,被太阳晒得呈现白色的家乡路,吸收着太阳的温暖,人的脚踏在上面,被这路暖着,可以感受到大地母亲的亲切。

  家乡的路和家乡的人之间,相互交织着感情,相互传递着希望,春天的一粒种,秋天的满仓粮。家乡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道路一般都沿着小溪,仿佛跟随小溪一起载歌载舞,就像大山血管和心脏。它的心跳,鼓励着家乡人,在这样坚定的心跳中生活,家乡人大多勇敢、勤劳,努力想给这黄土地多一些回报,努力想给它一袭新装。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家乡的路被农民们齐心协力挖出一条土公路。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人们渴望摆脱贫困,不惜一切代价,挖通了通向外面发达城市的通道。

  本世纪初期,一种叫挖土机的机器开进了大山,整修公路,然后铺上石子,再在石子上面铺上了水泥,家乡的路变了。而改变的,也不单单只是这路。

  家乡开始有了许多大型机动车,还有山里人自己骄傲地拥有着的越来越多的“屁股冒烟”的摩托车,甚至私家小汽车。那时的水泥质脆,每天不断来来往往的机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碾压在这脆弱的路上,天长日久,家乡的路开始出现裂痕,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破碎。

  一切喧嚣就在这路上不停地重演,演绎着家乡的富裕,承载着家乡的未来。家乡那不堪重负的破碎的路,常常被这些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的交通工具碾压出咯咯嘣嘣的声音,低沉地呻吟着。那是含着喜悦的呻吟,因为不管是碾过路上的车,走过路上的人,还是这被碾被踏着的家乡的路,都有了幸福的感觉。

  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使家乡的变化更加锦上添花了。河道改造了,田园多经了,道路漂亮了,变结实了,变宽敞了,马路两旁还有护栏。有的地方虽然坡度大一点,但曲中取直,它表达喜悦的声音不再是呻吟,而是同这些路灯、笑声和清脆的车喇叭声合唱着。这路的新装一年比一年漂亮,一年比一年更新着农村发展的气息,也一年比一年显示出农民生活的奔头。

  家乡的路被这些勤劳上进淳朴的山里人走着,越走越宽敞。家乡的路驮着的不再是稀稀落落的黑色瓦屋,而是驮着越来越多的高楼,越来越新鲜的豪华车,越来越新潮、快乐、漂亮的人。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6

  “起床了,小懒虫,今天我们要回老家了!”一个周末的清晨,我正在睡懒觉,被妈妈叫醒了。听到“回老家”三个字,我不情愿地睁开眼,感觉一场噩梦即将袭来。

  我眼前迅速浮现回老家的情景。那么远的山区,每次回去都要坐两个小时的大巴,下了大巴车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每次坐大巴车都十分拥挤,经常没有座位。车子一路跌跌撞撞、东倒西歪,像个醉汉,满车的人都被摇得晕头转向。下了大巴,是一段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路很窄,没法通车,走在路上,晴天是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老家的房子也是破乱不堪,地面坑坑洼洼,我都不知道摔倒过多少次了。最可怕的没有自来水,每次洗漱的时候妈妈都要强调:节约用水!家里人挑水很累。也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这个苦恼我不说想必大家也知道吧?

  想到这,我赶紧央求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回去,我晕车。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你们自己去吧”。妈妈笑了笑,说:“不要紧,现在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一定不会晕车的。”

  将信将疑中,我们一家就出发了。奇怪的是,车子没有东倒西歪,道路好像十分平坦,我没有一点想吐的感受。我不解的向车窗外看去,啊,原来我们走的是一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路面很宽,可以供两辆车并排行驶。路的两旁栽满了绿色的树木,中间还点缀了五颜六色的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问妈妈:“回老家的路变这么宽了吗?可以一直通到爷爷奶奶老家吗?“妈妈高兴的说:“是呀!现在的路都修到每个村里了,待会车子可以直接停在村门口了。”啊,太好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果然,路平车快,不到两个小时,车子直接停在了老家村门口。我下车,一眼看去,村子的变化真大呀,原来大部分的平砖瓦房都改成了漂亮的两层洋房,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院子。爷爷奶奶早早便在村口迎接我们了,他们把我们引向移动他们的新房子。这是一幢两层高的楼房,外面贴了瓷砖,阳台外装饰了十分漂亮的栏杆。地面还铺上了光洁的`地砖,厨房小家电一应俱全;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自来水;院子里面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真是方便漂亮极了。我笑着问爷爷:“爷爷,走错了吧,这里不是我们家房子吧?”爷爷笑着答道:“这就是我们家呀,哈哈哈,和你那城里的家没什么两样吧?你看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建了新房,通了自来水,就连隔壁张爷爷家去年也建了新房。”

  啊!张爷爷家?我记得以前家里很贫困的呀。因为张爷爷的儿子腿残疾了,没法干活,张爷爷家一直生活十分艰难。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妈妈都将家里闲置的衣物带回来给他们,有时爷爷奶奶有什么好吃的还给他们家也送点,现在也建新房了?带着疑惑,我和爸爸妈妈带着礼品来到张爷爷家。这是个新建的平房,还有个宽敞平坦的大院子。张爷爷见了我,乐呵呵说起了他们家的变化。张爷爷说:“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党对我们的这样贫困家庭给了特别的政策支持,安排了专门的扶贫队员帮助我们进行精准脱贫,我的儿子现在去工厂做工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去年也建了新房了。”张爷爷说着说着,脸上笑开了花,我们也被感染了。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回乡之旅。回城的车又疾驶在平坦的大路上,回望渐行渐远的家乡,阡陌交错,绿树成行,红瓦白墙的小洋楼像颗颗彩色的珍珠洒落其间,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呀!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7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淳熙元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一纸淡墨晕染出饶城的繁华秀美,此间火树银花,飘香车马跃然纸上。

  秦汉时期开始,上饶便已经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故而有了“鱼米之乡”的美称。20世纪后,人民政府大兴水利,上饶的农产品产业更是蒸蒸日上,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贞观四年,各州县开设孔庙,大建书院。清末民初就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始了新时代的现代教育。

  这就是是我的家乡——上饶。上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随着近几年祖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上饶又发生了巨大的可喜的变化。

  小时候,家门口的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我和姐姐的游乐场,打着伞穿着雨鞋在卡车轧出来的水坑里“跳舞”,妈妈总会气急败坏地抽出她的法宝——竹条,作势要打我们,雨里掺杂着的是我们的笑声。没多久,门口的水坑都被灰色的水泥填平了,那时姐姐已经上初中了,刚上小学的我就喜欢趴在门口的水泥台阶上画画,画的都是姐姐放学回来给我讲的稀奇玩意。

  妈妈总会在这时候把我和姐姐叫到电脑前和远方工作的爸爸视频,电脑屏幕上卡顿的画面丝毫不影响我们一家人愉快的交谈。

  那时,上饶许多地方的主干道都不长,也不宽,有的晚上连路灯都没有。碰到爸爸是坐夜车回家,妈妈就会在窗台上绑上手电筒,对着街口的方向……

  现在,城里大大小小的街道都安上了路灯,干净漂亮的大马路比比皆是,铜钹山大道东扩二十多公里,一直修到了我爷爷家呢。上饶还修了几条新街道,这些道路都宽敞整齐,两边种着花草树木,装着华灯,倒又有了些“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味道。还有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高速公路,就架在上饶的东边,表征着上饶随着祖国的大建设要高速发展呢。

  路建好了之后,我们搬家了。这几年,上饶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我家所在的创和小区,是一中周边比较早盖的小区。听说我们刚搬来时,我家后面是个大水渠,东边那儿是一片麦地,西边那片是一片鱼塘。这不,没几年功夫,都盖成楼房了。到了晚上,它就亮起五彩缤纷的灯光,火树银花,给上饶增添一份美丽,一份骄傲。

  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我们家的优良传统可没有变,每周末姐姐下课回家的时候我们还和往常一样,要和远在福建的爸爸视频,破旧的电脑早已下岗,手机WiFi很是方便,屏幕里的爸爸再也不会卡成马赛克了。

  20xx年,14岁的我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和所有新时代的“小大人”一样,正享受着国家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上饶的变化太多太多。勤劳智慧的上饶人将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富饶,装扮得更美丽,让上饶真正成为一个文明古城,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8

  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我的家乡佳木斯也不例外,原先这里被命名为“贫苦之城”,而近几年佳木斯变化特别大,终于把这个称号狠狠的甩开了。

  原先的佳木斯贫穷落后,环境可以用脏、乱、差三字来形容。客运站,火车站等密集场所都会被过往的旅客搞得一团糟。特别是火车站,每当寒暑假、春运暑运高峰期旅客增多,本身就年头众多的老站带来巨大的隐患,旅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层出不穷,卫生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站台还是底站台,不像高站台那样便捷;车站里没有电梯,人们只能爬楼梯,对于残疾人就是一种折磨;那时没有高铁,人们只能挤在绿皮车里度过漫长的时光。终于车站翻新了,里面的设备应有尽有,而且特别的人性化,站台变成高站台,电梯代替楼梯,就连原先的绿皮车也消失了,变成一列列崭新的高铁。火车站前的道路也增加了一条隧道,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公交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可原先佳木斯的公交车破破烂烂,并且没有几辆线路,每次上车挤得都像包子一样。现在可不一样了,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漂亮极了,公交车的线路也多,电动的代替了曾经烧油的车,变得更加环保,车厢里的空间也大了,使乘车的'人们更加的舒适缓解了一天的疲劳。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挺拔而起;一条条的宽敞马路,顺利通畅;街头巷尾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城市美丽,居住舒适。让我们共同努力起来吧,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繁荣,更加的富强……

  家乡的变化

  刘子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这首歌歌颂的就是我的家乡——佳木斯。这些年,家乡有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以前,人们住的是平房、草房,都特别的小,还不美观。屋顶上是一个又一个补丁,地都是水泥地。每次下雨都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全家的锅碗瓢盆都要出动,干嘛?当然是接雨水喽。晚上睡觉时,全家人都要挤一张床睡觉,哪一家能有一台黑白大头电视就算过上奢侈的生活了。十里八乡的邻居就都挤到那一台电视机前,看好长时间。

  现在可不一样了!家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就算住在顶楼,也不会漏雨。家家都换上了大大的液晶电视,不仅屏幕大,而且画质还特别的清晰。电视剧也不是只有《外来妹》和那几部港剧了。现在的电视还可以点播,几乎人们想看什么节目就有什么节目,特别方便,还可以回看,避免了以前电视剧错过了就再也看不到了的情况。

  以前,做一次饭特别的费劲儿、麻烦,需要生火,如果柴火不够,还要去上山砍柴。现在,科技发达了,就连做饭的器具都有好多,电磁炉、燃气灶……或者,人们都不用做饭,只要动动手指,去“饿了吗”、“美团外卖”这种APP上订外卖,饭菜就会送到你的嘴边,变化多大呀!

  啊!家乡,你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为你赞叹、歌唱!啊,家乡,这突飞猛进的变化仿佛让你变了一个模样!啊,我爱你,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变化征文10-20

家乡的变化征文05-31

家乡的变化征文05-31

家乡的变化征文06-24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的心情说说10-01

写家乡变化的征文08-16

(热)家乡的变化征文10-19

我家乡的变化征文08-13

家乡的变化征文范文06-24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1

  丽水,一个美丽而繁华地方,而我的家乡,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不起眼但十分美丽的小城——壶镇。而今天,我就来讲讲它。

  听爸爸说,解放前他们小时候壶镇原来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结合为一体小城市,爸爸家门前那一条小巷子又脏又臭,遍地的垃圾看得人头晕眼花,满地老鼠爬,满天苍蝇飞。街道两侧到处都堆放着垃圾,尘土四处飞扬,道路也很狭窄,人们住房条件也不好,到了下午,连卖菜的商贩都没有,晚上路灯若隐若现,因为年久失修,很多灯都坏了,整个城市进入一片黑暗,也没有人们现在所说的夜生活。马路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晴天里尘土飞扬;遇到下雨天,马路又会变得泥泞不堪,走路的时候,要挽起裤脚,小心翼翼地,可遭罪了。听妈妈说,妈妈家虽然在山上的小村庄里,环境相对来说要好许多,但家庭环境与我们却有天差地别的关系。没有车路,只靠牛、马、自己的血汗从很远的地方驮或背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自己出产的却卖不上一分钱,那时还没有农药,人们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来的庄稼收成不好,费了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以前,各家各户院前屋后都只种瓜果蔬菜,为了不饿肚子,不栽一株花,各种颜色参在一起,挨挨挤挤,杂乱无章,乱七八糟的。家里也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彩色大电视,全村只有我家有一个21英寸的黑白小电视,看来看去也只有几个台。一到电视播出,全村的人都自带一个小凳子来看。

  而现在不一样了,经过党员们的努力,我们终于获得里自由——解放了!经过政府的帮助,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增添,不断的改善。原本脏乱差的一个壶镇,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平坦的.公路上开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边的行人有序顺地来来往往……如今,科技发达了,人们也注意到了环境的保护,从前这里是菜市场,到处都是“白色”垃圾,地上到处是泥水,气味很杂,令人作呕。现在呢,这里已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区。青幽幽的小草随处可见,像碧绿的地毯,又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巾。微风一吹,小草轻轻地跳起轻盈的舞姿。这里还种着各种花儿,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冰肌玉骨的水仙、有花香醉人的夜来香……朵朵花儿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绽开了笑容,各种各样的花朵给绿茵茵的地毯点缀上了无数色彩斑斓的小点。空气是那样清鲜,没有一丝杂气,只有花香、草香。

  原本被人们称为垃圾湖的湖,现在平静而美丽。一泓湖水像溶化的玻璃一样悠然自得地睡着,有时,它在微风温柔的双手抚摸中醒来,漾起连漪,那静静的湖水就像无数绚丽的星星令人目眩。湖边的垂柳像一位位少女在梳洗自己柔顺的秀发。湖边还有一座座凉亭,粉墙青瓦,飞檐立柱,清幽雅致。哪里还有一丝杂物呢?雨后的‘她’更美丽迷人,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家乡是应政府的帮助而变得如此美好。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让明天的祖国母亲跟加美好。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2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灵宝是我美丽的家乡。

  随着我慢慢长大,灵宝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一座座高楼的建起,一条条马路的拓宽,一道道河道的修建……灵宝一天比一天美,一天比一天靓,我也越来越喜欢她。

  首先,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显着提高。过去人们认为只要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可以了,可现在,人们的思想变了。一座座整齐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很多人都搬进了宽敞明亮、舒适豪华的楼房。空旷的野地和草地都盖上了新颖豪华的高层。特别是近两年,越来越多农村人来到城里买房,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家,生活档次提高了。不但如此,人们的吃与穿都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人吃饭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有营养、搭配要合理,饮食全面化。在服装方面,也不仅是遮体避寒,更要追求时尚。随着各种品牌服装店的增多,逛街购物、买名牌也成了一种时尚潮流。过去是讲实惠,现在是求高档;过去是穿着舒适,现在是穿着漂亮。总之,用品越来越先进,生活自然也就越来越好。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快捷了,以前家家户户能有一部电话就已经是很骄傲了,但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无论你在哪,哪怕是国外,随时随地都能畅聊无阻。电脑也可以视频通话,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透明化,距离也减小了,而且支付宝、微信支付方便极了。

  不仅这样,就连学校也新盖了教学楼,教室又宽敞又明亮,而且教室中也安装了多媒体,专门设置了许多实验室,使老师上课更方便,学生听课效果也更好。使人感到真正进入了现代化,享受美好的新生活。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家乡的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晴天还好,可是到了雨天路面上到处都是水坑,而且泥泞不堪。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留神就会滑倒,弄得满身都是泥巴,这时候你看上去就活像一只泥猴。

  随着这几年的建设,原来那条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显得十分宽阔和气派,一次可以通过好几辆车,人们出行更方便了,路上川流不息,走上去也感觉特别舒适。路边的地砖也全部拆卸下来,换成了新的,市容更加整洁了,环境也更加优雅了。道路两旁又安装了新的红路灯和摄像头,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哈罗单车遍布大街小巷。看着灵宝一天天的变化,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漫步在金水湖旁,一些树被霓虹灯装扮的多姿多彩,几种颜色交相辉映,湖水清澈,荡漾着微波。风儿轻轻吹过,溅起无数涟漪。突然有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心也变得宁静而空灵,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

  家乡变了,它真的变了,变得美丽了、富饶了。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感到既欣慰又庆幸。记得爷爷奶奶总是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是啊,我们不再吃不饱穿不暖,还能在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与呵护下快乐地成长、玩耍与学习,我们的生活真是一片阳光灿烂。

  看到家乡的繁荣,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制造也逐渐位于世界前列,中国改变了屈辱落后的形象,形势一片大好。这不都是党的成果吗。真正验证了歌里唱到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爱我的家乡,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中学生,还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3

  春雨融化了积雪,于是就有了叮咚清泉;食盐调剂了食材,于是就有了美味佳肴;河蚌包容了小石头,于是就形成了珠珍;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江南水乡40年,那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变化呢?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途。

  大巴车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各各心怀雀跃。看着窗外飞驰的景色,我不禁陷入了回忆:自五岁跟随父母来到昆山,从幼儿园到小学,我在这里度过了7年多的光阴。7年来,上学的路越来越宽阔,路边的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昆曲文化中心。昆曲文化中心布置典雅,洁白的墙面上裱着“昆曲百戏之祖”几个金色大字,大字下面宣传栏里有许多的文献和资料记载了昆曲的历史。原来昆曲在繁荣兴盛期间深刻影响了中国许多剧种,故得此称号。在墙的另一边,还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几个金色大字。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昆曲在清代中叶开始慢慢衰落了。在1956年,浙江国风昆苏剧进京演出昆剧《十五贯》,获得了成功,周恩来总理赞誉这次演出的重大意义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现在,昆山建立了许多的昆曲博物馆,江南各地也修复了许多的昆曲表演戏台,昆曲这一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我想不久的将来,昆曲可能会走进校园,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学唱婉转流丽的昆曲。

  我们又来到了周庄古镇,沿着蜿蜒的青石小路,我们绕河而行。放眼望去,整个小镇的古桥、民居宅院、砖雕石楼处处透着古朴与风韵。周庄镇里有很多的建筑是明清时期的,真是名符其实的“古镇”呢。过了这么多岁月的洗礼,它仍然向万千的中外游客展示着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江南水乡的美,我真为它感到骄傲!

  最令人惊讶的是周庄的厕所。按照指示牌的指引,我走进了厕所。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明亮、幽香的大厅、整洁舒适的沙发、墙上挂着的液晶彩色电视机、琳琅满目的自动售卖机……这竟是厕所?再抬眼望去,厕所里还另有“悬机”。厕所的入门处有个现代智能“迎宾”——摄像头。它能扫描出每个人的表情,分析检测今天的你是否快乐,后在墙上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只见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着:当前开心人数、伤心人数、天气变化等等。

  真是又新奇又有趣!我再次被这样的高科技厕所惊呆了。我想,如今中国的科技进步促使了飞跃发展,中国厕所的变化足以说明了这点。

  我们还参观了大名鼎鼎的“沈厅”,这里是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居,传说“财神爷”的原型就是以他而定的呢。传说沈万三非常富有,是因为他有一个“聚宝盆”,但其实他的财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而来的。是啊,天道酬勤!我们昆山连续多年被评为了“经济百强县”之首,有人说是因为昆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与人民的勤劳,又怎会为经济的持续增长?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张浦金华村、大渔湾等景点。我的心中已经找到了答案:改革的春风吹拂了江南水乡,就有了家乡的飞速发展和祖国的富强。改革开放,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更期待家乡的山水更加美丽,家乡的人民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好!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4

  今天,婆婆、爸爸、大爸和我要去乡下探访老屋,其实我还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项探寻改革巨变的采风活动,现在正好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我不禁“掩口胡卢而笑”,窃喜不已。

  说实话,我一直想去见识见识老爸儿时居住的老屋,但总是因事没能成行。此刻居然就要成行了,我心情莫名地激动起来,平时老爸讲的有关老屋的故事,又在脑海浮现。

  “下车了,下车了!”大爸的话将我从思绪里拉了回来。下了车,抬眼望去,老屋的院落坐落在小山丘前,院子绿树环绕,翠竹依依,属典型的四合院,宽阔的院坝前是顺势而下层层叠叠的现代化梯田,再远处是一望无垠郁郁葱葱的果园。此时,最开心的还有婆婆。你看,她早已走在了队伍最前面,导游般介绍着:这是前年才修的村村通公路,那是刚建的梯田,那又是村上的果园……,老爸也在一旁喜形于色地惊叹着家乡的变化,在回忆儿时上学的情景。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衣服满是补丁的小男孩,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手提胶鞋,正艰难地将脚从泥泞里拔出来,向着家的方向走去。时过境迁,而今,这里早已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绿树翠竹掩映的古色古香的“博物馆”。

  沿着院坝走上堂屋,左转,正对面就是婆婆的`老屋了。这是两间三居室的泥墙瓦房,真不知当年一家六口是怎么在这里挤着过日子的,地面还是先前的泥土地面,虽凹凸不平,但夯得硬实,据说最初仅有一间,是祖上留下的,后来靠爷爷婆婆节衣缩食才修建起了那稍矮的一间。看着,一张张古朴的桌椅、雕花的床,我不禁又想起从老爸口中得知,他小时候床上玩捉迷藏、摸鱼那无比快乐的游戏,居然是在这儿诞生的,陋室也竟是他们快乐的天堂。来到厨房,这里早已没有大锅,只剩下阔大的灶堂,但我仿佛又看见了被老爸描述得赛过山珍的白水面条,四姊妹围着灶台忍着饥饿相互谦让的场景,真是让我佩服。

  “叮铃铃”婆婆的电话将我惊醒。原来是世才表叔邀我们做客。迈出老屋,一辆银色奥迪轿车停在了院坝前,表叔笑盈盈地迎上来,招呼我们上车。车内谈笑风生,我们听他讲起了传奇故事:他以前家贫,姊妹多,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说还因生活困难饿死了一个姐姐呢!他小学毕业,随父亲种田,改革开放后,先跟人学砖瓦匠,后随劳务大军南下打工,几年前在乡农技员的帮助下,回乡创办了农业园生态,去年又搬进了农民新村。他滔滔不绝,激动不已,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哎!要不是改革开放,哪有我的今天啰!”成了他的口头禅。接着,我们参观了他的农村新居,以前从书本、电视得来的农村破旧的茅屋瓦房,在这里没有一丝踪影,有的是一幢幢现代的小洋房,庭院里配上绿树红花,美得让人窒息,令人叹为观止。观完农村新居,我们还在表叔的生态园里享受了纯天然的美味。

  回城的车上,我有的是无尽的感慨,然而感触最深的还是婆婆——新中国初期的极弱贫困,改革初期的艰辛迷茫,到如今改革硕果的香甜纯美,她都逐一经历、品尝!此时,我不禁想把她平时挂在嘴边的话拿来大声疾呼:“我们的幸福全靠党!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5

  听大人们说,现在家乡的路比以前宽敞多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路换过几次装。

  以前的山区小路是九曲回肠,山路十八弯五个字最能说明山路的特色。爷爷告诉我,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绊倒。

  后来,新修公路,有车子进入山区,但仍然是尘土飞扬。路面上的坑坑洼洼的。

  再后来,路面就硬化了,全村都铺上了水泥路。现在,秀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水泥路直接通到千家万户。

  家乡的路啊!讲述着那些踏过它的脚的艰辛,刻画着行过它的车的痕迹,承载着走过它的山里人。家乡的路,与城市的路比起来,还是不够宽敞,可这路并不悲伤,载着大山的希望。

  爷爷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山里的人们穿着那种薄底的布鞋,有时还光着脚丫踩在羊肠小道上,所以那时的`人,跟家乡的路,是那样的亲,那样的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七十年代家乡的土路,两边芦草如茵,鲜花盛开,被太阳晒得呈现白色的家乡路,吸收着太阳的温暖,人的脚踏在上面,被这路暖着,可以感受到大地母亲的亲切。

  家乡的路和家乡的人之间,相互交织着感情,相互传递着希望,春天的一粒种,秋天的满仓粮。家乡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道路一般都沿着小溪,仿佛跟随小溪一起载歌载舞,就像大山血管和心脏。它的心跳,鼓励着家乡人,在这样坚定的心跳中生活,家乡人大多勇敢、勤劳,努力想给这黄土地多一些回报,努力想给它一袭新装。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家乡的路被农民们齐心协力挖出一条土公路。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富,先修路。”人们渴望摆脱贫困,不惜一切代价,挖通了通向外面发达城市的通道。

  本世纪初期,一种叫挖土机的机器开进了大山,整修公路,然后铺上石子,再在石子上面铺上了水泥,家乡的路变了。而改变的,也不单单只是这路。

  家乡开始有了许多大型机动车,还有山里人自己骄傲地拥有着的越来越多的“屁股冒烟”的摩托车,甚至私家小汽车。那时的水泥质脆,每天不断来来往往的机动车、摩托车、小汽车碾压在这脆弱的路上,天长日久,家乡的路开始出现裂痕,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破碎。

  一切喧嚣就在这路上不停地重演,演绎着家乡的富裕,承载着家乡的未来。家乡那不堪重负的破碎的路,常常被这些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的交通工具碾压出咯咯嘣嘣的声音,低沉地呻吟着。那是含着喜悦的呻吟,因为不管是碾过路上的车,走过路上的人,还是这被碾被踏着的家乡的路,都有了幸福的感觉。

  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使家乡的变化更加锦上添花了。河道改造了,田园多经了,道路漂亮了,变结实了,变宽敞了,马路两旁还有护栏。有的地方虽然坡度大一点,但曲中取直,它表达喜悦的声音不再是呻吟,而是同这些路灯、笑声和清脆的车喇叭声合唱着。这路的新装一年比一年漂亮,一年比一年更新着农村发展的气息,也一年比一年显示出农民生活的奔头。

  家乡的路被这些勤劳上进淳朴的山里人走着,越走越宽敞。家乡的路驮着的不再是稀稀落落的黑色瓦屋,而是驮着越来越多的高楼,越来越新鲜的豪华车,越来越新潮、快乐、漂亮的人。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6

  “起床了,小懒虫,今天我们要回老家了!”一个周末的清晨,我正在睡懒觉,被妈妈叫醒了。听到“回老家”三个字,我不情愿地睁开眼,感觉一场噩梦即将袭来。

  我眼前迅速浮现回老家的情景。那么远的山区,每次回去都要坐两个小时的大巴,下了大巴车还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每次坐大巴车都十分拥挤,经常没有座位。车子一路跌跌撞撞、东倒西歪,像个醉汉,满车的人都被摇得晕头转向。下了大巴,是一段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路很窄,没法通车,走在路上,晴天是一身灰,雨天是一身泥。老家的房子也是破乱不堪,地面坑坑洼洼,我都不知道摔倒过多少次了。最可怕的没有自来水,每次洗漱的时候妈妈都要强调:节约用水!家里人挑水很累。也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这个苦恼我不说想必大家也知道吧?

  想到这,我赶紧央求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回去,我晕车。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你们自己去吧”。妈妈笑了笑,说:“不要紧,现在家乡的变化可大了,一定不会晕车的。”

  将信将疑中,我们一家就出发了。奇怪的是,车子没有东倒西歪,道路好像十分平坦,我没有一点想吐的感受。我不解的向车窗外看去,啊,原来我们走的是一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路面很宽,可以供两辆车并排行驶。路的两旁栽满了绿色的树木,中间还点缀了五颜六色的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问妈妈:“回老家的路变这么宽了吗?可以一直通到爷爷奶奶老家吗?“妈妈高兴的说:“是呀!现在的路都修到每个村里了,待会车子可以直接停在村门口了。”啊,太好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果然,路平车快,不到两个小时,车子直接停在了老家村门口。我下车,一眼看去,村子的变化真大呀,原来大部分的平砖瓦房都改成了漂亮的两层洋房,家家户户门前都有院子。爷爷奶奶早早便在村口迎接我们了,他们把我们引向移动他们的新房子。这是一幢两层高的楼房,外面贴了瓷砖,阳台外装饰了十分漂亮的栏杆。地面还铺上了光洁的`地砖,厨房小家电一应俱全;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自来水;院子里面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真是方便漂亮极了。我笑着问爷爷:“爷爷,走错了吧,这里不是我们家房子吧?”爷爷笑着答道:“这就是我们家呀,哈哈哈,和你那城里的家没什么两样吧?你看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建了新房,通了自来水,就连隔壁张爷爷家去年也建了新房。”

  啊!张爷爷家?我记得以前家里很贫困的呀。因为张爷爷的儿子腿残疾了,没法干活,张爷爷家一直生活十分艰难。以前每次回老家,爸爸妈妈都将家里闲置的衣物带回来给他们,有时爷爷奶奶有什么好吃的还给他们家也送点,现在也建新房了?带着疑惑,我和爸爸妈妈带着礼品来到张爷爷家。这是个新建的平房,还有个宽敞平坦的大院子。张爷爷见了我,乐呵呵说起了他们家的变化。张爷爷说:“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党对我们的这样贫困家庭给了特别的政策支持,安排了专门的扶贫队员帮助我们进行精准脱贫,我的儿子现在去工厂做工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去年也建了新房了。”张爷爷说着说着,脸上笑开了花,我们也被感染了。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回乡之旅。回城的车又疾驶在平坦的大路上,回望渐行渐远的家乡,阡陌交错,绿树成行,红瓦白墙的小洋楼像颗颗彩色的珍珠洒落其间,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呀!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7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淳熙元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一纸淡墨晕染出饶城的繁华秀美,此间火树银花,飘香车马跃然纸上。

  秦汉时期开始,上饶便已经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故而有了“鱼米之乡”的美称。20世纪后,人民政府大兴水利,上饶的农产品产业更是蒸蒸日上,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贞观四年,各州县开设孔庙,大建书院。清末民初就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始了新时代的现代教育。

  这就是是我的家乡——上饶。上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随着近几年祖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上饶又发生了巨大的可喜的变化。

  小时候,家门口的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我和姐姐的游乐场,打着伞穿着雨鞋在卡车轧出来的水坑里“跳舞”,妈妈总会气急败坏地抽出她的法宝——竹条,作势要打我们,雨里掺杂着的是我们的笑声。没多久,门口的水坑都被灰色的水泥填平了,那时姐姐已经上初中了,刚上小学的我就喜欢趴在门口的水泥台阶上画画,画的都是姐姐放学回来给我讲的稀奇玩意。

  妈妈总会在这时候把我和姐姐叫到电脑前和远方工作的爸爸视频,电脑屏幕上卡顿的画面丝毫不影响我们一家人愉快的交谈。

  那时,上饶许多地方的主干道都不长,也不宽,有的晚上连路灯都没有。碰到爸爸是坐夜车回家,妈妈就会在窗台上绑上手电筒,对着街口的方向……

  现在,城里大大小小的街道都安上了路灯,干净漂亮的大马路比比皆是,铜钹山大道东扩二十多公里,一直修到了我爷爷家呢。上饶还修了几条新街道,这些道路都宽敞整齐,两边种着花草树木,装着华灯,倒又有了些“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味道。还有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高速公路,就架在上饶的东边,表征着上饶随着祖国的大建设要高速发展呢。

  路建好了之后,我们搬家了。这几年,上饶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我家所在的创和小区,是一中周边比较早盖的小区。听说我们刚搬来时,我家后面是个大水渠,东边那儿是一片麦地,西边那片是一片鱼塘。这不,没几年功夫,都盖成楼房了。到了晚上,它就亮起五彩缤纷的灯光,火树银花,给上饶增添一份美丽,一份骄傲。

  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我们家的优良传统可没有变,每周末姐姐下课回家的时候我们还和往常一样,要和远在福建的爸爸视频,破旧的电脑早已下岗,手机WiFi很是方便,屏幕里的爸爸再也不会卡成马赛克了。

  20xx年,14岁的我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和所有新时代的“小大人”一样,正享受着国家发展,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也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上饶的变化太多太多。勤劳智慧的上饶人将会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富饶,装扮得更美丽,让上饶真正成为一个文明古城,一个现代化的园林城市。

看家乡变化赞时代进步征文8

  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我的家乡佳木斯也不例外,原先这里被命名为“贫苦之城”,而近几年佳木斯变化特别大,终于把这个称号狠狠的甩开了。

  原先的佳木斯贫穷落后,环境可以用脏、乱、差三字来形容。客运站,火车站等密集场所都会被过往的旅客搞得一团糟。特别是火车站,每当寒暑假、春运暑运高峰期旅客增多,本身就年头众多的老站带来巨大的隐患,旅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层出不穷,卫生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站台还是底站台,不像高站台那样便捷;车站里没有电梯,人们只能爬楼梯,对于残疾人就是一种折磨;那时没有高铁,人们只能挤在绿皮车里度过漫长的时光。终于车站翻新了,里面的设备应有尽有,而且特别的人性化,站台变成高站台,电梯代替楼梯,就连原先的绿皮车也消失了,变成一列列崭新的高铁。火车站前的道路也增加了一条隧道,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公交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可原先佳木斯的公交车破破烂烂,并且没有几辆线路,每次上车挤得都像包子一样。现在可不一样了,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漂亮极了,公交车的线路也多,电动的代替了曾经烧油的车,变得更加环保,车厢里的空间也大了,使乘车的'人们更加的舒适缓解了一天的疲劳。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挺拔而起;一条条的宽敞马路,顺利通畅;街头巷尾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城市美丽,居住舒适。让我们共同努力起来吧,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繁荣,更加的富强……

  家乡的变化

  刘子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这首歌歌颂的就是我的家乡——佳木斯。这些年,家乡有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以前,人们住的是平房、草房,都特别的小,还不美观。屋顶上是一个又一个补丁,地都是水泥地。每次下雨都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全家的锅碗瓢盆都要出动,干嘛?当然是接雨水喽。晚上睡觉时,全家人都要挤一张床睡觉,哪一家能有一台黑白大头电视就算过上奢侈的生活了。十里八乡的邻居就都挤到那一台电视机前,看好长时间。

  现在可不一样了!家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就算住在顶楼,也不会漏雨。家家都换上了大大的液晶电视,不仅屏幕大,而且画质还特别的清晰。电视剧也不是只有《外来妹》和那几部港剧了。现在的电视还可以点播,几乎人们想看什么节目就有什么节目,特别方便,还可以回看,避免了以前电视剧错过了就再也看不到了的情况。

  以前,做一次饭特别的费劲儿、麻烦,需要生火,如果柴火不够,还要去上山砍柴。现在,科技发达了,就连做饭的器具都有好多,电磁炉、燃气灶……或者,人们都不用做饭,只要动动手指,去“饿了吗”、“美团外卖”这种APP上订外卖,饭菜就会送到你的嘴边,变化多大呀!

  啊!家乡,你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为你赞叹、歌唱!啊,家乡,这突飞猛进的变化仿佛让你变了一个模样!啊,我爱你,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