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2-04-26 12:15:1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通用11篇)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

  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

  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 )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 ),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 )。我们应该( )。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教师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看了看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

  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工作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同学们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课文最后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指导朗读时,读出嘲笑的语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强调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强调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求、叮、嘱”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图、摆、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

  学情分析

  为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什么样,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6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8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当训练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建议

  1.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角色体验法。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

  【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五、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老师点拨。

  (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六、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

  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画的杨桃?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后会怎样想。

  (老师重点讲解在读人物的对话时,要读出说话人相应的语气。)

  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八、梳理板书

  画杨桃

  “我”:画成了五角星

  同学们:哈哈大笑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三、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四、学习第5~17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3.小组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学习第18自然段

  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六、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

  图课摆座交哈页抢嘻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八、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做事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九、梳理板书

  画杨桃

  老师亲自审视让大家轮流看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应该怎样做。

  十、教学感悟

  《画杨桃》一文语言浅显,但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本课的难点。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是其二。在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他事呢”自然地引向学生的生活。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9

  《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

  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

  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两段。强化积累意识。

  2、诵读老师和父亲的话,启发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学会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教学重难点

  品读老师的话,父亲的话,悟出其中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杨桃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前课,由老师向学生问好谈起。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去夸奖老师、同学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这种水果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老师从大卖场买来了两个杨桃,请仔细看一下(看后,摆放在讲桌上),杨桃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相信,今天再读课文,你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一说。

  默读你印象深刻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重点段落

  谁愿意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这一环节有随机性,根据学生思路、感悟随机进行教学。但有一点,品读老师的话,应放在读懂中间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对老师的话的领悟,就没有根基。老师此时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整教案。)

  1、品读父亲的话。

  a、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b、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看大屏幕自由练读。

  c、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d、评完后赛读。

  e、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略读中间对话。

  老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引导学生先读中间对话部分。

  中间对话部分,你们想怎样读?用喜欢的方式去读中间部分。边读边品味,怎样读出滋味。

  分角色朗读。从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

  师: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我们再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最后指生,脱离课本向学生讲好这段话。

  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齐读最后一节。

  四、拓展延伸

  老师、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那么“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师:1)小结:学会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学会老老实实做人、做事,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课下背诵最后两段话。并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让这些教诲也让我们一生受用。

  桃送给大家,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一画。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题西林壁》

  齐诵。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11

  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案(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画杨桃》03-28

画杨桃说课稿11-15

画杨桃说课稿12-17

画杨桃课文的原文12-17

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练习题01-07

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04-01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04-0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词语解释04-10

画杨桃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2

画杨桃教学设计(集合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