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4 20:07:40 晓怡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字塔》语文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字塔》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语文教案(精选19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25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金字塔》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有趣的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重点)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四、品读释疑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金字塔夕照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读者的视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的、局部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5.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的赞美,也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6.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7.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基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2.◇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3.仿写: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概况呈现了出来。请你也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示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居然跟平时用的会议记录本大小相当,薄厚也差不多,我感到十分惊奇。看了一下说明,它居然只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2厘米厚,重量只有945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记本!

  4.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超乎人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

  5.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金字塔的巧合,引人深思。

  6.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7.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这段文字与哪段文字相印证这段文字与“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印证。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简单又神秘的游——金字塔(节选)》

  板书设计:

  意境绝美

  金字塔夕照译名绝妙人间奇迹

  色彩难忘

  《金字塔》语文教案 3

  预习提示:

  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尝试解答课后题。读课文,批注感受、体会。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段。讨论课文习作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课堂检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三、课堂检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金字塔》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教学板书]

  20x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教学反思]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金字塔》语文教案 5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金字塔》语文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金字塔》语文教案 7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金字塔》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埃及金字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交流。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

  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

  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出示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 ),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 ),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的坟墓。

  2、交流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角锥形建筑物)。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

  (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

  (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

  师: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出示图片,理解)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

  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齐读

  (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列数字

  (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

  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男生读读这句话。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引读:这座金字塔——

  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9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从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

  准备:金字塔建在那里?金字塔什么样子?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传说?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

  2、老师以提问方式引读部分课文

  金字塔建在哪里呢?(第一节)金字塔什么样?(第二节)金字塔怎么建造的(第四节)

  3、媒体出示金字塔:

  (1)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傲对碧空,就是骄傲地面对着碧蓝的天空。)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骄傲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因为它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因为它巍然屹立,胡夫金字塔有146米多高,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真的像要与天空一比高低了。因为它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四五千年了。

  因为它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不错,所有这些都是金字塔骄傲的资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势吗?

  4、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宏伟而精巧)

  5、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宏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6、交流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

  b、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c、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3)媒体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4)指导朗读两句话

  (5)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一头大象约六吨重

  7、指导朗读第三节

  8、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三、小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围绕着金字塔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

  3、快速阅读资料

  4、你还收集到哪些,小组交流

  附神秘传说金字塔能

  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假如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如果你头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一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如释重负;如果你神经衰弱,疲惫不堪,到金宇塔里去吧,几分钟或几小时后,你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当博维在金字塔参观时,发现一个罐子里面竟放着猫和老鼠的尸体。但尸体却未腐烂,这么说来,这些动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样干透了吗?且墓室中岂不是具有能够使物质脱水之力吗?博维心想这种现象应该是和大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于是在返国后就立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接着,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么全都不会腐烂。于是他就发表了有关他对金字塔神力的研究结果。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无线电技师,放射学专家卡尔,德鲍尔得知博维在小型金字塔中做的实验后,于1940年开始亲自用木乃伊风干的方式对食品花朵和动物尸体进行试验。德鲍尔用三毫米厚的马粪纸,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几个3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第一次实验。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放在模型内的牛肉、羊肉、鸡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变于而不腐。实验获得初步成功后,他就与博维通信,两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德鲍尔不断地试验,探讨模型内究竟存在什么能量。有一次,他将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内,满以为它将变钝,但结果却相反,刀片变得更锋利,他用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

  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这项实验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鲜牛奶。据说,比起其它的包装形式,金字塔形内的鲜牛奶存放时间最长。

  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农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有人建议,为提高葡萄的产量,增加它的含糖量,葡萄棚应搭成正方形,并使葡萄茎正对南北方向,以吸收更多的地磁。

  把自来水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4小时后取出,称之为“金字塔水”。这种水在塔里所获得的能源被“禁钢”在水分子之中,它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可放入冰箱或其它潮湿的地方,长期贮藏,以备不时之需。用“金字塔水”泡茶、煮咖啡、冲牛奶、制作清凉饮料,昧更醇;用它烧莱、熬汤,比用普通水昧道更鲜美;每天喝杯“金字塔水”能健胃,助消化,医治神经紊乱;用它洗脸,可使皮肤娇嫩;它能消淤止痛,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痛楚,甚至治好关节炎;它对医治粉刺、黑痣、鸡眼、痈疽、疣肿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用“金字塔水”浇灌农作物,可促进作物的茁壮生长,提高产量;用它浇果树、蔬菜和花木,水果和蔬菜的滋味更佳,鲜花尤为缤纷馥郁;摘下的鲜花如插在盛“金字塔水”的花瓶里,可推迟凋谢,延长观赏的时间。

  但是,最奇妙、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对人体的试验了。金字塔模型成了治疗许多疾病的医疗器械和无形的灵丹妙药。假若你想在工作时消除久坐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在你办公室的座椅下面放一个小金字塔模型;如果你晚上失眠或睡觉不踏实,就请你在床下放置一个模型;要是你的孩子夜里哭闹,扰得全家不宁,你把他放人金字塔模型内,他会立即安然入睡;假如你患有头痛、牙痛等病痛,或者高血压、疲劳和其它不适,你最好进人金字塔模型稍坐片刻,或者睡上一觉。它能止痛、降压、恢复人体的青春活力、延年益寿,等等。

  《金字塔》语文教案 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2教时

  14、埃及的金字塔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

  (1)读文、质疑、批注;

  (2)抄词组词、解词;

  (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

  教学流程:

  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

  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

  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

  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三、读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

  第三段:(4—5自然段)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第一段:(6自然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一段语言在你脑海中勾画了怎样一幅画面。生描述。看图感受。再自读,指读,齐读。

  2、.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角锥形”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课文,预习下文。

  2、选择三个自己新理解的词语,将意思写下来.

  3、选择习题3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金字塔》语文教案 11

  设计说明

  本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及巧妙的设计等,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指导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学文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对阅读所得的整理再现,检验阅读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金字塔图片)

  2.导入:曾经,它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至今,人们都无法破解金字塔的秘密。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令世人惊叹的建筑。作者用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字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画面。今天,让我们走近金字塔,欣赏它独特的美,了解金字塔,让更多的人认识金字塔。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一下作者。

  穆青(1921—2003),新华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是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唤起视觉的感知,引发一探究竟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

  翻译 无愧 熠熠发光 遐想 黏着物 刀刃 埃及 泛滥 淤泥 精湛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文章哪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这句话?请读读课文,找一找。

  2.学生读文,找句子。

  3.交流找到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用你的朗读展现你发现的美。

  5.欣赏图片。(出示金色夕阳下的金字塔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遐想。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欣赏美,感受美。

  6.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7.关于金字塔,你还了解哪些信息?

  8.学生阅读第二篇短文。

  9.交流阅读所得,这篇短文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

  (1)有图又有文字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我们要图文结合着看,同时关注图上的细节。

  (2)内容较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先浏览,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定位阅读,提取需要的信息,快速地解决问题。

  10.你的阅读收获是什么?

  11.快速浏览两篇短文,说说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12.文中还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成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欣赏美景,陶醉于美景中。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四、总结全文,提炼介绍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多种形式做展示介绍,对埃及与金字塔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取得阅读成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欣赏夕阳下的金字塔是雄浑之美,又鼓励学生由迷人的色彩美展开无限的遐想,进入文明古国之境,感受古人类的智慧。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分析。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则是把阅读所得与搜集的资料进行再次整合,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金字塔,实现有阅读、有收获。

  《金字塔》语文教案 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读熟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

  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

  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

  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 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 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唯一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 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 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金字塔》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导游阿里,今天我们要跟随他去游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这神秘的金字塔,那今天就让我们和阿里一起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探索一下金字塔的奥秘吧!(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通过刚才我们读课文,已经对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挑一点给老师们介绍一下吗?

  生: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所以称它为金字塔。从这儿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名字的来源,还跟我们的汉字有关呢!

  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你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非常的高。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观察相当敏锐!

  生:你们知道吗?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法老死后的坟墓。

  ……

  师: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相信你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对于金字塔都有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疑惑,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面前,我们只有感觉自己的渺小。要是让你来到埃及金字塔前面,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三、精读指导

  (一)地理位置及概貌

  看来,——同学是一名地理爱好者,金字塔到底是在哪里呢?他的概貌又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和阿里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读(要求:其它的同学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并用——划下关键词)

  2、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 概貌:金黄色 巨大 角锥形建筑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埃及 沙漠中

  4、体会遣词造句准确,简练

  5、观看课件,朗读本段

  (二)历史形成过程

  金字塔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阿?老师也很奇怪?同学们有没有知道的呢?谁能从科文中找到答案?

  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历史形成过程

  2、指名回答

  (三)外观和结构特征

  金字塔一直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有什么样的魅力令人们如此着迷?他的结构和外观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划出表示奇特征的句子

  2、指名说

  3、用简练的的语言概括出金字塔的特点(气势宏伟 结构精巧)

  4、再读读本段,小组交流从本段中你学到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习:如:埃及金字塔很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相当于.....

  (四)建造过程

  如此巨大的工程到底是怎样建设成的呢?我请同学们仔细读书,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整个建造的过程。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根据课件,展示建塔过程

  四、提高升华,揭示主题

  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那么就请你表达出来吧!

  1、指名说

  2、齐读自然段六

  同学们,阿里导游下一次想来中国玩,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向他介绍什么地方呢?

  1、指名说(2—3个)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由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血汗筑建起来的,他是这样宏伟壮观,他是这样巧妙精细,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埃及人民的敬佩之情重新品味这象征着埃及的金字塔吧!

  《金字塔》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现象,把握课文主旨。

  2、教会学生个性化思考,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时间3分钟)

  用一个2分钟的关于金字塔的视频导入,看完后让学生谈感言。如下:同学们好!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个关于金字塔的两分钟短片,看完后请用一句话谈一下你的感言……刚才大家谈的都非常好,各有角度。那么,夏多布里昂是如何解读金字塔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金字塔感言》。

  二、相关常识

  1、字音

  毗(pí)邻 矗(chù)立 溯(sù)流 陵寝(qǐn)

  墓冢(zhǒnɡ) 驿(yì)站 骷(kū )髅 藐(miǎo)视

  2、作者介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父亲是个没落贵族。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国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国,1801年发表《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1802年,包括《阿达拉》和《勒内》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到拿破仑赏识,出任驻罗马使馆秘书,后因对处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愤慨,辞职去东方旅行。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和外交部长,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后才结束政治生涯,自此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中回忆录》。主要作品有小说《阿达拉》、散文《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等。

  三、文本解读(时间大约20分钟)

  1、速读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

  先让学生自读第1段,再点生诵读描写金字塔的语句,引导学生点出 “举世无双,壮丽画卷”八字,引发读者对金字塔的向往,和下文的博絮埃感言形成对比。

  2、那么,对金字塔,博絮埃又有何感言呢?

  先点生读一遍博絮埃的话,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四个字:枉费心机。这样就导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而可以学习下一段做铺垫。

  3、齐读第二段。针对博絮埃的感言,作者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里,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注意到“迷住了”,但思路还需通过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来廓清。“但是难道人类在谢奥普斯金字塔里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块或一具骷髅吗?”亮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迪奥多拉斯的话语从现实的角度回答了埃及人为何追求生命永恒。

  4、在第三段里,马迪厄莫雷又是怎样感言的?他究竟错在哪儿呢?

  把一种事物放进另一事物的范畴去思考的逻辑错误。金字塔的作用在于其精神,而他们却只从物质上评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评价自然也不一样。倘若我们说金字塔在物质上确实没有达到安息众王的目的,但他在精神上确是跨越时空,传递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因此只从物质一方面来评断金字塔,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5、那么,在作者看来,金字塔具有哪些精神作用呢?

  催生古代的.法律;令民族引以为荣;延续一个民族的记忆。

  6、在作者看来,又有何感言呢?

  激发学生根据文本,回答这个问题。不要局限于唯一。

  建造金字塔的国王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主。金字塔是伟大的,臻于不休。

  四、文本探究(时间大约10分钟)

  结合博絮埃、迪奥多拉斯及马迪厄莫雷的感言,探究本文主旨。这个地方有一定难度,学生之间的探究可能比较困难。所以,老师的引导特别重要,彰显智慧。

  博絮埃:反盗墓的角度

  迪奥多拉斯:埃及人的现实追求生命永恒的角度

  马迪厄莫雷;实用的角度

  作者角度:本文是短小精悍的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金字塔的壮观景象,生发出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就是金字塔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人生不朽的一种向往和渴盼。

  五、个性解读(时间大约12分钟)

  通过现象,学会个性化的思考。请以“金字塔感言”为题,以“在我看来”开头,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关键是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紧扣教学目标,以激励为主。

  六、总结回扣

  提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

  ↓

  再点自己的观点

  ↓

  批驳他人观点,强调自己观点

  七、课下作业

  以“长城(鸟巢、东方明珠塔等)感言”为题,以“在我看来”开头,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八、板书设计

  《金字塔感言》

  夏多布里昂

  举世无双

  枉费心机

  臻于不朽

  生命永恒

  《金字塔》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2)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3)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4)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3.结合课文批注,体会金字塔建造的困难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4.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有哪些成就?(天文历法测定一年为365天、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5.从这篇课文中,你能推断出金字塔时怎样建成的吗?

  小结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金字塔夕照》展现了夕阳下金字塔开阔而雄浑的美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外形信息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取得的一些成就,展现了金字塔厚重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

  六、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夕照中的金字塔开阔雄浑景色迷人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历史、外形特征、体积之大历史悠久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位置、取得的成就成就巨大

  《金字塔》语文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会认“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一分”结构。)

  (1)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二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四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3万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用大约230万块石头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和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唯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金字塔的资料。了解金字塔的基本情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文本的一种。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读图和筛选信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总结。培养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和能力。

  《金字塔》语文教案 19

  《埃》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埃及金字塔的修建历史和原因,学生了解不多,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形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时,要注意适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4个(重点指导“廓”的音和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标4是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教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词语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悟”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说明这些特点的,进而感悟这样宏伟而精巧的工程,集中体现了古埃及劳动人民不朽的智慧。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工程宏伟、结构精巧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寻找概括金字塔特点,涵盖全文内容的一句话(第四自然段起句),然后从这里切入金字塔的特点。

  2、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1)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146米”、“40层”、“1千米”、“230万块”、“2.5吨”等数字,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结合对上述文字的说明方法的体会,感悟古埃及劳动人民建造金字塔的付出的血汗和其不朽的智慧。

  (3)抓住对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方法的理解,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进一步感受金字塔和古埃及人民智慧的不朽光辉。

  3、以读带讲,感悟末节。

  最后一段,设计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其回应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课堂练笔。

  结合对第三自然段说明方法的体会和小结,引导学生迁移写法,学习描述生活中的一处景物(并组织交流)。

  四、拓展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埃及金字塔和其它一些被成为世界奇迹的古代文明,感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朽智慧。

  板书设计:

  14 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精巧

  埃及的劳动人民 勤劳 聪明

《《金字塔》语文教案(精选1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金字塔》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金字塔》教案10-26

《埃及金字塔》教案03-27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09-06

《埃及的金字塔》语文说课稿08-14

语文《埃及的金字塔》课文原文05-25

《埃及的金字塔》语文教学反思08-03

小学语文说课稿《埃及的金字塔》10-11

《埃及的金字塔》语文说课稿范文06-05

五年级语文教案《金字塔》(精选12篇)05-20

《金字塔》语文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字塔》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语文教案(精选19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25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金字塔》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有趣的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重点)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四、品读释疑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金字塔夕照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读者的视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的、局部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5.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的赞美,也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6.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7.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基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2.◇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3.仿写: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概况呈现了出来。请你也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示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居然跟平时用的会议记录本大小相当,薄厚也差不多,我感到十分惊奇。看了一下说明,它居然只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2厘米厚,重量只有945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记本!

  4.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超乎人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

  5.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金字塔的巧合,引人深思。

  6.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7.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这段文字与哪段文字相印证这段文字与“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印证。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简单又神秘的游——金字塔(节选)》

  板书设计:

  意境绝美

  金字塔夕照译名绝妙人间奇迹

  色彩难忘

  《金字塔》语文教案 3

  预习提示:

  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通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尝试解答课后题。读课文,批注感受、体会。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段。讨论课文习作特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堂检测)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课堂检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三、课堂检测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金字塔》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三座金山”“金色的光源”等。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的,宏阔的画卷。)

  说说《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说说金字塔不可思议表现在哪儿。引导学生在散落的图标、示意图,批注,还有文字描述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回答。

  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批注,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

  (1)第一个批注:为什么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文本里说,金字塔是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直到1889年,地球上才有了跟金字塔在高度上可以媲美的埃菲尔铁塔。在这长达四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居然没有一个建筑的高度能够跟金字塔相媲美,文明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断层呢。从这一个批注中,学生很可能就会想到,当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有外星人,有远远超越当时人类文明成就的存在,可以这么想。在后面的内容,讲的是当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文明成就,讲他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讲金字塔周围还有类似的文明成就的存在,好像又在暗示我们,其实,在当时古埃及人有能力建成这样的金字塔。)

  (2)第二个批注: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明确:古埃及人动用了无数的人力,利用木筏顺着尼罗河,远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将石头搬运过来。

  (3)小组探寻、想象、猜测,交流其他批注中提出的疑问,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文本语言描述的内容和阅读批注的展开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学生的想象,结果和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大的方向应该就是这两种可能。一个是埃及人自己的成就,另外一个可能就是非人类所为。

  师小结:语文的教学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追求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关于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科学说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本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把想象的火花给点燃,让它充满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推测。

  四、拓展延伸

  说说《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打算一起去金字塔游玩,你会如何介绍金字塔呢?(提示:可以搜集资料;融入你对金字塔的了解;将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今天所学的这两篇短文,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教学板书]

  20x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烘托、渲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归纳和梳理

  推测和想象

  [教学反思]

  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的比较新鲜的短文样式,课文由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表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这是其他文本可能都不具备的特点。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文本的多元化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金字塔不可思议在哪?”并结合文本中的批注,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知欲。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课堂,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金字塔》语文教案 5

  教学目的: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板书设计:

  16生态金字塔

  肉食动物

  爱护大自然﹛草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植物

  《金字塔》语文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金字塔》语文教案 7

  教学目的:

  1、了解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增强爱护大自然、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识,激发探索生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教具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的大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生态金字塔示意图的形式,并通过比较各组所画的生态金字塔,理解:什么是生物世界的食物链?

  生态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它有哪几个营养级?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在对生态金字塔有了准确了解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介绍生物世界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相关知识的重点词句,认真揣摩。

  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画出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将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比较带点词的异同”放到这个环节,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学生去寻找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重点段落:

  第一、二、四、五自然段,讨论探究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每段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它与前面句子有什么联系,从而感悟作者

  在布局谋篇上的独特。这也是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办法。

  三.畅谈感受,发出倡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想象人类将遭到大自然哪些方面的惩罚,或谈谈人类应该为保持生态金字塔的平衡作出哪些努力。最后,可以班级的名义,向学校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写出倡议书,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金字塔》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埃、尸、葬、廓、厦、砌、吨、宏、倾、矗。理解并积累“宏伟、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摩天大厦”等词语。

  2、借助提示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概况;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3、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能感受其建造方法的巧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就是埃及(板书:埃及)。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里,遍布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其中,最的就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板书: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揭示课题:25埃及金字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读了课文,我觉得埃及金字塔。

  交流。指名分节读课文。

  预设;

  1、我觉得金字塔很宏伟。我觉得金字塔设计精巧

  2、我觉得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不容易,神奇。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来感受一下她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埃及金字塔概况

  1、默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圈划你了解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口头完成填空。出示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 ),它们是一座座( )。因为轮廓有点像( ),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 )的坟墓。

  2、交流填空。埃及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它们是一座座(角锥形建筑物)。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3、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金字塔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学习;

  (1)金字塔的所处位置(板书位置):(引读)埃及金字塔矗立在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出示埃及金字塔位置图)

  (2)金字塔的外形(板书外形):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理解:角锥形(媒体演示;联系课文语言理解)

  师:什么叫角锥形建筑?课文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快速默读第2节,找出相关的句子。

  角锥形建筑物:底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出示图片,理解)齐读。

  (3)金字塔名字由来(板书):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师:为什么把这种角锥形建筑取名为金字塔呢?(出示句子)

  师:哦,原来金字塔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外形有关,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齐读

  (4)金字塔的作用(板书作用):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师:法老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课后的注释。(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齐读。

  (5)金字塔的气势(板书气势):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金字塔后的感受,写出了金字塔的气势。看,金字塔如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它骄傲地面对这天空。(出示图片,感受气势。)

  (6)金字塔的知名度(板书知名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师: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还可以说:闻名世界。齐读。

  4、读第1、2节。

  5、从地理位置、外形、作用、名字的由来、气势和知名度的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师:我们知道了课文的第1、2节就是从金字塔的位置、外形、作用、气势、知名度和名字由来几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概况的,我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介绍一下埃及金字塔。

  四、学习第3节,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1、过渡: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之中最的胡夫金字塔,去一探究竟。

  2、默读课文第3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胡夫金字塔高大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1)指名读,其他人思考:这3句话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列数字

  (3)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数字读清楚读准确。

  (4)在列数字的同时作者用我们熟悉的东西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方法就叫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5)分析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师:摩天大厦我们最熟悉了。在这儿,作者不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它相当于——

  师:(出示大厦图)看,这就是40层高的大厦。男生读读这句话。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师:一公里有多长呢?绕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一公里就是要绕操场——谁能用上“相当于”这个词说一句话,将胡夫金字塔的“大”表现出来。女生再读这句话,将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一块重160吨。

  师:这句话写出了石块的——齐读这段话。

  4、师:作者就是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板书:宏伟),让我们很生动地体会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金字塔不但宏伟,而且它的结构也十分——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出示图)体会紧密的程度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师引读:这些巨石,被工匠们磨得——,石块与石块之间——,甚至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所以这座金字塔不仅——,而且——。

  5、师:多么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带着你们的感受和老师合作来读读第3小节。引读:这座金字塔——

  6、过渡:在没有任何铁制工具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民究竟是如何建造起如此宏伟和精巧的金字塔的呢?建造金字塔的传说有很多种,文中“据说”这个词语告诉我们其中的一种传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埃及金字塔的位置、外形、气势、知名度、作用和她的名字的由来,关于金字塔还有许多不解之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这支探索队伍中的一员,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奇观。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9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从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学生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

  准备:金字塔建在那里?金字塔什么样子?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传说?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

  2、老师以提问方式引读部分课文

  金字塔建在哪里呢?(第一节)金字塔什么样?(第二节)金字塔怎么建造的(第四节)

  3、媒体出示金字塔:

  (1)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傲对碧空,就是骄傲地面对着碧蓝的天空。)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骄傲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因为它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因为它巍然屹立,胡夫金字塔有146米多高,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真的像要与天空一比高低了。因为它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四五千年了。

  因为它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不错,所有这些都是金字塔骄傲的资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势吗?

  4、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宏伟而精巧)

  5、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宏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6、交流

  (1)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

  b、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c、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3)媒体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4)指导朗读两句话

  (5)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一头大象约六吨重

  7、指导朗读第三节

  8、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三、小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围绕着金字塔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

  3、快速阅读资料

  4、你还收集到哪些,小组交流

  附神秘传说金字塔能

  假如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金字塔,不久,就会变得金光灿灿;假如把一杯鲜奶放进金字塔,24小时后取出,仍然鲜美清新;如果你头痛、牙痛,到金字塔去吧,一小时后,就会消肿止痛,如释重负;如果你神经衰弱,疲惫不堪,到金宇塔里去吧,几分钟或几小时后,你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当博维在金字塔参观时,发现一个罐子里面竟放着猫和老鼠的尸体。但尸体却未腐烂,这么说来,这些动物不就和木乃伊一样干透了吗?且墓室中岂不是具有能够使物质脱水之力吗?博维心想这种现象应该是和大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于是在返国后就立即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接着,他又用肉片及蛋等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么全都不会腐烂。于是他就发表了有关他对金字塔神力的研究结果。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无线电技师,放射学专家卡尔,德鲍尔得知博维在小型金字塔中做的实验后,于1940年开始亲自用木乃伊风干的方式对食品花朵和动物尸体进行试验。德鲍尔用三毫米厚的马粪纸,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几个30厘米高的模型,进行第一次实验。结果他惊讶地发现,放在模型内的牛肉、羊肉、鸡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变于而不腐。实验获得初步成功后,他就与博维通信,两人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德鲍尔不断地试验,探讨模型内究竟存在什么能量。有一次,他将一把刮胡子刀片放在模型内,满以为它将变钝,但结果却相反,刀片变得更锋利,他用这把刀片刮了50次胡子。

  一些科学家说,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肉食、蔬菜、水果、牛奶等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保持长期新鲜不腐。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乳制品公司已把这项实验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采用金字塔形的塑料袋盛鲜牛奶。据说,比起其它的包装形式,金字塔形内的鲜牛奶存放时间最长。

  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农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有人建议,为提高葡萄的产量,增加它的含糖量,葡萄棚应搭成正方形,并使葡萄茎正对南北方向,以吸收更多的地磁。

  把自来水放在金字塔模型内,24小时后取出,称之为“金字塔水”。这种水在塔里所获得的能源被“禁钢”在水分子之中,它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可放入冰箱或其它潮湿的地方,长期贮藏,以备不时之需。用“金字塔水”泡茶、煮咖啡、冲牛奶、制作清凉饮料,昧更醇;用它烧莱、熬汤,比用普通水昧道更鲜美;每天喝杯“金字塔水”能健胃,助消化,医治神经紊乱;用它洗脸,可使皮肤娇嫩;它能消淤止痛,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痛楚,甚至治好关节炎;它对医治粉刺、黑痣、鸡眼、痈疽、疣肿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用“金字塔水”浇灌农作物,可促进作物的茁壮生长,提高产量;用它浇果树、蔬菜和花木,水果和蔬菜的滋味更佳,鲜花尤为缤纷馥郁;摘下的鲜花如插在盛“金字塔水”的花瓶里,可推迟凋谢,延长观赏的时间。

  但是,最奇妙、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对人体的试验了。金字塔模型成了治疗许多疾病的医疗器械和无形的灵丹妙药。假若你想在工作时消除久坐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在你办公室的座椅下面放一个小金字塔模型;如果你晚上失眠或睡觉不踏实,就请你在床下放置一个模型;要是你的孩子夜里哭闹,扰得全家不宁,你把他放人金字塔模型内,他会立即安然入睡;假如你患有头痛、牙痛等病痛,或者高血压、疲劳和其它不适,你最好进人金字塔模型稍坐片刻,或者睡上一觉。它能止痛、降压、恢复人体的青春活力、延年益寿,等等。

  《金字塔》语文教案 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2教时

  14、埃及的金字塔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学习第一段,图文结合,整体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宏伟。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词语,以及金字塔为什么成为七大奇迹之一?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自学课文

  (1)读文、质疑、批注;

  (2)抄词组词、解词;

  (3)读文、分段、概括段意。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材料。

  教学流程:

  读题解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掌握——读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读题解题,了解学情。

  1、读题,请学生介绍“埃及”、“金字塔”?(教师介绍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

  2、第一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检查字词掌握。

  1、同桌共同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难读的句子。

  2、指读课文,帮助正音。出示生字,读,注意音形。

  3、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傲对碧空摩天大厦巍然屹立

  4、读习题3中词语,选择其中几个说词语说一段话。

  三、读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同桌讨论给课文分段。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2—3自然段)金字塔的用途、名称的由来及构造。

  第三段:(4—5自然段)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第一段:(6自然段)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一段语言在你脑海中勾画了怎样一幅画面。生描述。看图感受。再自读,指读,齐读。

  2、.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角锥形”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课文,预习下文。

  2、选择三个自己新理解的词语,将意思写下来.

  3、选择习题3中几个词写一段话。

  《金字塔》语文教案 11

  设计说明

  本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及巧妙的设计等,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指导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学文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对阅读所得的整理再现,检验阅读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金字塔图片)

  2.导入:曾经,它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至今,人们都无法破解金字塔的秘密。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令世人惊叹的建筑。作者用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字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画面。今天,让我们走近金字塔,欣赏它独特的美,了解金字塔,让更多的人认识金字塔。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一下作者。

  穆青(1921—2003),新华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是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唤起视觉的感知,引发一探究竟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

  翻译 无愧 熠熠发光 遐想 黏着物 刀刃 埃及 泛滥 淤泥 精湛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文章哪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这句话?请读读课文,找一找。

  2.学生读文,找句子。

  3.交流找到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用你的朗读展现你发现的美。

  5.欣赏图片。(出示金色夕阳下的金字塔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遐想。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欣赏美,感受美。

  6.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7.关于金字塔,你还了解哪些信息?

  8.学生阅读第二篇短文。

  9.交流阅读所得,这篇短文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

  (1)有图又有文字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我们要图文结合着看,同时关注图上的细节。

  (2)内容较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先浏览,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定位阅读,提取需要的信息,快速地解决问题。

  10.你的阅读收获是什么?

  11.快速浏览两篇短文,说说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12.文中还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成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欣赏美景,陶醉于美景中。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四、总结全文,提炼介绍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多种形式做展示介绍,对埃及与金字塔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取得阅读成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欣赏夕阳下的金字塔是雄浑之美,又鼓励学生由迷人的色彩美展开无限的遐想,进入文明古国之境,感受古人类的智慧。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分析。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则是把阅读所得与搜集的资料进行再次整合,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金字塔,实现有阅读、有收获。

  《金字塔》语文教案 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读熟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3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⒋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⒉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七大奇迹吗?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出示幻灯片:

  1.中国万里长城

  2.美国大峡谷

  3.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

  4.埃及金字塔

  5.高棉吴哥窟

  6.印度泰姬马哈陵

  7.意大利比萨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⒈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⒊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⒈(出示金字塔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令人倍感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⒉学生大胆质疑。

  ⒊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⒈、读熟课文;

  ⒉、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⑴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用 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深入研读,感受奇迹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埃及金字塔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呢?用 画出来。

  ⒈第1自然段:

  看图,图文结合理解: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更添苍莽、大气;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写的是数量众多的金字塔的独特外观形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现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令人赞叹。

  ⒉第2自然段:

  在世界古代建筑中,金字塔成为七大奇迹之首,原因是什么呢?

  唯有说明它是唯一保存完好的,而且阿拉伯人的俗语也证明了它保存时间的久远,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

  三、回读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四、作业

  ⒈、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⒉、制作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特点: 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结构精巧 举世闻名

  建造: 运石头 七大奇迹之首

  《金字塔》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导游阿里,今天我们要跟随他去游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这神秘的金字塔,那今天就让我们和阿里一起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探索一下金字塔的奥秘吧!(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通过刚才我们读课文,已经对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挑一点给老师们介绍一下吗?

  生: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所以称它为金字塔。从这儿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名字的来源,还跟我们的汉字有关呢!

  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你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非常的高。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观察相当敏锐!

  生:你们知道吗?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法老死后的坟墓。

  ……

  师: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相信你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

  过渡:同学们,我们对于金字塔都有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疑惑,在如此庞大的工程面前,我们只有感觉自己的渺小。要是让你来到埃及金字塔前面,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三、精读指导

  (一)地理位置及概貌

  看来,——同学是一名地理爱好者,金字塔到底是在哪里呢?他的概貌又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和阿里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读(要求:其它的同学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并用——划下关键词)

  2、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 概貌:金黄色 巨大 角锥形建筑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埃及 沙漠中

  4、体会遣词造句准确,简练

  5、观看课件,朗读本段

  (二)历史形成过程

  金字塔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阿?老师也很奇怪?同学们有没有知道的呢?谁能从科文中找到答案?

  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历史形成过程

  2、指名回答

  (三)外观和结构特征

  金字塔一直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有什么样的魅力令人们如此着迷?他的结构和外观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划出表示奇特征的句子

  2、指名说

  3、用简练的的语言概括出金字塔的特点(气势宏伟 结构精巧)

  4、再读读本段,小组交流从本段中你学到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习:如:埃及金字塔很高。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相当于.....

  (四)建造过程

  如此巨大的工程到底是怎样建设成的呢?我请同学们仔细读书,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整个建造的过程。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根据课件,展示建塔过程

  四、提高升华,揭示主题

  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那么就请你表达出来吧!

  1、指名说

  2、齐读自然段六

  同学们,阿里导游下一次想来中国玩,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向他介绍什么地方呢?

  1、指名说(2—3个)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由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血汗筑建起来的,他是这样宏伟壮观,他是这样巧妙精细,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埃及人民的敬佩之情重新品味这象征着埃及的金字塔吧!

  《金字塔》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现象,把握课文主旨。

  2、教会学生个性化思考,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时间3分钟)

  用一个2分钟的关于金字塔的视频导入,看完后让学生谈感言。如下:同学们好!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个关于金字塔的两分钟短片,看完后请用一句话谈一下你的感言……刚才大家谈的都非常好,各有角度。那么,夏多布里昂是如何解读金字塔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金字塔感言》。

  二、相关常识

  1、字音

  毗(pí)邻 矗(chù)立 溯(sù)流 陵寝(qǐn)

  墓冢(zhǒnɡ) 驿(yì)站 骷(kū )髅 藐(miǎo)视

  2、作者介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父亲是个没落贵族。中学毕业后乘船去美洲探险。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回国后由于参加了孔德亲王的侨民团而逃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在近8年的流亡中写出了《革命论》等著作。1800年回到法国,1801年发表《基督教真谛》中的一章《阿达拉》,1802年,包括《阿达拉》和《勒内》在内的《基督教真谛》全文发表,大获成功。并为此受到拿破仑赏识,出任驻罗马使馆秘书,后因对处死昂吉安公爵感到愤慨,辞职去东方旅行。1814年发表《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出任驻柏林、伦敦大使和外交部长,直至1830年七月革命后才结束政治生涯,自此闭门写作6卷巨著《墓中回忆录》。主要作品有小说《阿达拉》、散文《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等。

  三、文本解读(时间大约20分钟)

  1、速读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

  先让学生自读第1段,再点生诵读描写金字塔的语句,引导学生点出 “举世无双,壮丽画卷”八字,引发读者对金字塔的向往,和下文的博絮埃感言形成对比。

  2、那么,对金字塔,博絮埃又有何感言呢?

  先点生读一遍博絮埃的话,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四个字:枉费心机。这样就导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而可以学习下一段做铺垫。

  3、齐读第二段。针对博絮埃的感言,作者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这里,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注意到“迷住了”,但思路还需通过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来廓清。“但是难道人类在谢奥普斯金字塔里看到的只是一堆石块或一具骷髅吗?”亮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迪奥多拉斯的话语从现实的角度回答了埃及人为何追求生命永恒。

  4、在第三段里,马迪厄莫雷又是怎样感言的?他究竟错在哪儿呢?

  把一种事物放进另一事物的范畴去思考的逻辑错误。金字塔的作用在于其精神,而他们却只从物质上评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入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评价自然也不一样。倘若我们说金字塔在物质上确实没有达到安息众王的目的,但他在精神上确是跨越时空,传递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因此只从物质一方面来评断金字塔,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5、那么,在作者看来,金字塔具有哪些精神作用呢?

  催生古代的.法律;令民族引以为荣;延续一个民族的记忆。

  6、在作者看来,又有何感言呢?

  激发学生根据文本,回答这个问题。不要局限于唯一。

  建造金字塔的国王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主。金字塔是伟大的,臻于不休。

  四、文本探究(时间大约10分钟)

  结合博絮埃、迪奥多拉斯及马迪厄莫雷的感言,探究本文主旨。这个地方有一定难度,学生之间的探究可能比较困难。所以,老师的引导特别重要,彰显智慧。

  博絮埃:反盗墓的角度

  迪奥多拉斯:埃及人的现实追求生命永恒的角度

  马迪厄莫雷;实用的角度

  作者角度:本文是短小精悍的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金字塔的壮观景象,生发出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就是金字塔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人生不朽的一种向往和渴盼。

  五、个性解读(时间大约12分钟)

  通过现象,学会个性化的思考。请以“金字塔感言”为题,以“在我看来”开头,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关键是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紧扣教学目标,以激励为主。

  六、总结回扣

  提出相对立的两种观点

  ↓

  再点自己的观点

  ↓

  批驳他人观点,强调自己观点

  七、课下作业

  以“长城(鸟巢、东方明珠塔等)感言”为题,以“在我看来”开头,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八、板书设计

  《金字塔感言》

  夏多布里昂

  举世无双

  枉费心机

  臻于不朽

  生命永恒

  《金字塔》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金字塔》语文教案 1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2)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3)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4)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3.结合课文批注,体会金字塔建造的困难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4.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有哪些成就?(天文历法测定一年为365天、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5.从这篇课文中,你能推断出金字塔时怎样建成的吗?

  小结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金字塔夕照》展现了夕阳下金字塔开阔而雄浑的美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外形信息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取得的一些成就,展现了金字塔厚重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

  六、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夕照中的金字塔开阔雄浑景色迷人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历史、外形特征、体积之大历史悠久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位置、取得的成就成就巨大

  《金字塔》语文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会认“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一分”结构。)

  (1)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二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四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3万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用大约230万块石头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和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唯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教学反思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金字塔的资料。了解金字塔的基本情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文本的一种。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读图和筛选信息。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总结。培养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和能力。

  《金字塔》语文教案 19

  《埃》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埃及金字塔的修建历史和原因,学生了解不多,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形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时,要注意适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辛。

  鉴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4个(重点指导“廓”的音和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目标4是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教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词语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悟”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说明这些特点的,进而感悟这样宏伟而精巧的工程,集中体现了古埃及劳动人民不朽的智慧。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工程宏伟、结构精巧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寻找概括金字塔特点,涵盖全文内容的一句话(第四自然段起句),然后从这里切入金字塔的特点。

  2、体会金字塔的特点。

  (1)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146米”、“40层”、“1千米”、“230万块”、“2.5吨”等数字,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金字塔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结合对上述文字的说明方法的体会,感悟古埃及劳动人民建造金字塔的付出的血汗和其不朽的智慧。

  (3)抓住对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方法的理解,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聪明,进一步感受金字塔和古埃及人民智慧的不朽光辉。

  3、以读带讲,感悟末节。

  最后一段,设计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其回应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课堂练笔。

  结合对第三自然段说明方法的体会和小结,引导学生迁移写法,学习描述生活中的一处景物(并组织交流)。

  四、拓展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埃及金字塔和其它一些被成为世界奇迹的古代文明,感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朽智慧。

  板书设计:

  14 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精巧

  埃及的劳动人民 勤劳 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