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3 16:33:56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范文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绕地球做公转,公转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月。)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进行模拟实验:

  (1)小组里其中5位同学围圈而坐,背靠圆心,围成一个小圆。每一个同学的所坐的位置表示月亮在公转时候的一个对应位置:这里规定,1号同学坐的正前方面向黑板,既对应的是农历三十和初一(看不到月亮);2号同学正前方为月亮在初三初四时的位置(看到的月相为娥眉月),3号同学坐的位置为农历十一十二的位置(看到上凸月),4号同学前面为农历十五十六(看到满月),5号同学为二十二和二十三(看到下弦月)。

  (2)把教室里的黑板模拟成太阳,用半黑半白的球当作月球,其中黑的部分表示暗面,白的'部分表示亮面;一位同学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围绕着圆圈逆时针走一圈,5位同学把经过自己正前方的月相画到圆纸片上。

  (3)每位同学将画好的月相剪下来,并按照顺序依次贴到黑色卡纸上。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4、看黑板上每个小组的月相变化图,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8、对于我们得出的月相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不妥的?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张三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课外观察: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白天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不同的月相(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2)知道月相有每月经过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规律。

  (3)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2、科学探究

  (1)能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模拟实验的现象推理、分析并得出月相变化的成因。

  3、科学态度

  具有长期坚持观察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不同的月相,坚持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月相变化动态gif、乒乓球、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生活情景:在电影院,影片中的嫌疑犯辩解道,“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他从牛棚中偷走了牛”。但警察却说,“那天根本不可能有月光!”看电影的小朋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那天没有月光呢?”

  产生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月相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一般都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月相,间接的会认为每天都可以看得见月亮(除了天气原因外)。而且学生不会每天去观察月亮,因此极少会有学生知道新月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了解在新月的时候是没有月光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警察这么肯定没有月光?”

  驱动任务:什么时候月亮没有月光呢?

  活动1:月有圆缺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月亮哪些样子啊?

  学生经过交流,他们会发现月亮有多种形状,有的时候像圆盘,有的时候像镰刀……这时,教师提出月相的概念,月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状态的称呼,并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及其名称:满月、上弦月、下弦月、蛾眉月。

  在认识月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弯弯的蛾眉月怎么就变成了圆月?”引导学生思考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2:月相变化有规律

  月相是有变化的,经常在农历十五的时候能见到满月,月相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教科书上的表格是妍妍从满月开始,在一个月内每天观测月亮,记录下来的月相,同学们分析妍妍的月线观测记录,你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了吗?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能发现,月相呈现“满月——下弦月——蛾眉月——看不见月亮——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的'规律。此时,教师再指出“看不见月亮”的时候的月相称为新月,然后再回应驱动页的问题,学生就能明白是真的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

  活动3:月相变化成因

  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模拟月相变化成因的实验来探究吧!

  用电筒光模拟太阳光,用涂黑的乒乓球模拟月球,观测者的眼睛模拟地球上的观测点。

  以观测者为中心,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方向,电筒光一直平行一个方向直射乒乓球,观测者观察并记录不同方向的乒乓球亮面的形状。

  结论:综合模拟实验的现象,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亮面形状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在学生认识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貌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跟太阳照射、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再作出假设,同时能再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五、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棒、一半黑一半白的篮球、汇报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知识背景,激发探究兴趣

  1、12月10日(农历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发生了一件天文学上的大事“月全食”,有人观测吗?能说说你看到的月食现象吗?

  2、关于月亮,你还知道哪些常识?

  (学生回忆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节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本课探究貌相变化奠定基础。

  3、同学们在夜晚都看到过天空中美丽的月亮,那么谁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描述各种不同的月相)

  课件展示:不同的月相以及月相的概念

  4、月相在一个月当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

  5、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的月相,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他们画在各组的纸卡上。

  (要求:每个小组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出示汇报卡,讲解使用方法。)

  6、请各组同学将本组的8个月相粘贴在汇报卡的相应位置上。

  (将各组的汇报卡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相,充分调动学生关于月相的原始认知。通过画、贴促使学生思考:不同的月相与时间点之间的联系,该放在哪个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明确目的,推测成因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印象中的月相图。比较一下各组的汇报卡,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明存在的问题)

  2、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究竟哪个组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边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找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点上月相不一样?月相在一个月里是怎么变化的?变化有规律吗?月相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变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变化。

  3、(课件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亮面的大小和朝向是怎样的。同时思考为什么月球是球形的而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总是不同?

  (三)制定计划,模拟探究

  演示课件同时讲解实验方法,请学生演示正确操作动作。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月相画在纸片上,并贴在汇报卡上。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前必须制定严谨合理的试验计划,学生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模拟实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学生心里没数,实验中就会漫无目的的玩,而不是关心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不会发现规律。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让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四)解释现象,揭示规律

  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得月相比较,区别明显吗?现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板书:上半月,由亏到圆,右亮;

  下半月,由圆到亏,左亮)

  (五)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时间继续持续的观察月相并认真记录,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记录表。验证我们今天发现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各种事物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科学就在你的身边。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2.能对图片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乐于征求小组组员意见,尝试多种方法调整月相图片排列顺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月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制作月相变化图片手册的'方式,认识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规律,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性是月球的重要特征。

  难点:给相近的月相图片排序;能够判断在一月之中的某个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月相。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月相变化图片(月相图片数量根据学生能力调整,但是尽量对称提供,比如提供了上弦月,就要提供下弦月,便于学生排序;月相卡片要标注哪一边朝上)、燕尾夹。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月相变化图片或者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照片导入。呈现几张月相照片,让学生观察。

  2.谈话

  a: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我们在二年级学习过月相,那“月相”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结束后,要向学生明确“月相”概念——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的部分。

  b:我们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二年级时接触了月相,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依然对“月相”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他们通常描述为“月亮”,为了方便后面的教学,教师需要给学生明确“月相”这个科学概念,“月相”这个科学名词的掌握与否是本节课进行科学交流的前提。教学中还发现,在回答月相规律时,一部分学生可能回答“一日二日很弯,慢慢变圆”等,对月相的表述比较清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知困难,故引出本课探索任务。

  二、探索活动一认识月相

  1.说一说。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些不同的月相,在课堂上交流。

  2.呈现月相图片。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判断哪些月相是已经观察到的,哪些没有观察到。

  3.原理示范。可以用微视频的方式,或者教师进行模拟实验给学生展示月相的形成原理。

  设计意图:设计该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月相是由于月球有一部分被太阳照亮形成的,这不但为接下来的探索做知识铺垫,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三个天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了解更进一步。

  活动二月相排序

  1.呈现月相卡片。给学生展示需要排序的月相卡片,说明卡片的方位,即哪一边朝上,否则学生将难以排序。

  2.公布任务。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将混乱的月相图片进行排序,要求排序需要符合生活中实际的观察情况,同时能够讲解排序的依据。

  3.组间交流分享。排序完成的小组也可以参考其他小组的排序,及时修正自己的排序结果。

  4.呈现结果。教师将各小组排序情况进行拍照,呈现在大屏幕上,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和分享。

  5.班级交流。交流我们的排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观察月相变化过程,调整排序。播放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参考并调整自己的排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给月相排序的活动中,认识月相变化规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知道月相变化规律一般是按照圆形来排序的,但是学生并没有这种认识,故学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样的,即排序的形状并不重要。例如,将月相图片排成圆形、方形、一字型或是V型都可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排序方法。学生往往在图片的先后顺序上存在争议,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小组合作、协商的能力。学生的排序情况不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可以提供月相变化的视频或者图片,便于学生调整月相的顺序。

  活动三制作月相变化手册

  1.公布任务和方法。将月相图片按顺序用燕尾夹夹在一起,快速地翻动,我们就能像看动画片一样更直观地看到月相在一月内的连续变化了。

  2.间交流。跨小组交流,互相欣赏制作的月相变化手册,比较出不同点。设计意图: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该活动借鉴了制作动画片的形式,将静态的月相变化排序变成了动态的变化手册,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看月相变化。可以让学生多看几遍,加深印象。

  三、研讨

  1.小挑战。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月相图片,让学生尝试排序;或者让学生给月相标注大概的时间;或者出示某张月相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月相情况可能出现在月初、月中还是月末等。

  2.议一议。围绕核心问题“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利用“月相变化手册”来讲解。

  3.想一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能看到圆圆的月亮,那其他月份能看到圆圆的月亮吗?

  设计意图:小挑战的目的是评价考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月相变化。核心问题“一月内的月相变化规律”,通过本课探索,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月相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满足一定的时间规律。学生在该问题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月末又变成弧形的”“弧形到圆形到弧形”,或者是“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等。虽然对月相的形容不是特别准确全面,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足够了,教材并不要求学生得出很精确的结论。

  四、拓展

  1.夜观天象。观月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你也可以试试,在不同时间,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位置有何不同?

  2.月相记录。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坚持记录一个月的月相,看一看是否和我们今天探索的规律一致。

  设计意图:由于条件受限,在本课中只能利用图片来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故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记录,验证本课的结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制作月相变化手册的活动,我们了解了一个月之内的月相变化规律——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月初时,没有月相,然后慢慢出现一点月相,直到月中(农历十五),出现满月,然后又不断消失,直到月末完全不见,这个周期正好是一个月。月相变化规律周期为什么刚好是一个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探索。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06-07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06-20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01-14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07-08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推荐01-13

科学《月相变化》说课稿09-18

月相变化评课稿02-02

小学科学月相的变化一课的教案08-25

月相变化评课稿(通用6篇)04-09

深浅变化教学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