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1 12:25:02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禽类的动物并不陌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觉得要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内容,新鲜多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天地。同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表演《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够轻声有弹性地演唱歌曲,与同伴合作有感情地表演。

  3.通过玩、唱、创、演,体会分享与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轻声有弹性。

  五、教学难点:

  1.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掌握。

  2.能用乐器创编伴奏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三角铁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律动——《找朋友》

  2、导入:谈话导入:孩子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和好朋友之间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谈话导入,自然的揭示课题)

  三、聆听感知:

  1、初听导: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对好朋友,他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让我们从音乐中认识他们吧!在听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听完以后告诉我,这对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情?

  2、复听导:这对好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一同去做什么?

  3、再听问题:歌曲的哪一句是重复唱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讲解“反复记号”(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总体框架有一个递进的认识,并且了解反复记号)

  四、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感受这一对好朋友快乐的心情。思考:第2行歌词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念?(设计意图:通过按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在读歌词中掌握附点节奏)

  2.用lu唱旋律(注意附点、休止停顿)(设计意图:为演唱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歌曲的旋律更加的熟悉)

  3.学唱歌词A.听范唱,默唱歌曲B.跟着范唱,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试唱歌曲C.重点突破D.完整演唱四、律动表现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在课堂中寓教于乐,让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五、创编创作——器乐伴奏三角铁、双响筒

  (设计意图:通过器乐伴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不同乐器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二次创造音乐)

  六、情感深化:

  播放《找朋友》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朋友的歌曲(设计意图:巩固友谊,体会找到珍惜好朋友的喜悦之情,进行情感的升华)

  七、师小结板书设计: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打招呼,师生认识。

  节奏练习:我是某某老师,呼叫某某某。

  二、新授歌曲,激发情绪。

  1、欣赏引入,铺垫情绪。

  欣赏VCD《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做活动,真的很开心!为了表示我的开心,我特地准备了一张VCD请大家欣赏!你们看,有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跳起舞来!真开心啊,真是一对好朋友!

  (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以卡通动画替代说教,并体验歌曲情绪铺垫。)

  2、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老师:今天还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呢。这对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大家听听看,是谁呢?

  (出示小伢伢和小妞妞的玩偶,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3、揭题。

  鼓励学生给歌曲起名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首歌还没有名字,想请小朋友们给起个歌名。——《一对好朋友》。

  4、很好,那我们现在来学学这首歌曲吧。

  5、师范唱,学生跟琴轻轻的演出。

  6、学生跟琴慢慢的演唱。

  7、学生跟琴演唱数遍,过程老师解决学生演唱出现的问题。

  8、完整演唱歌曲,并一起表演。

  三、游戏《拉钩钩》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一对好朋友》,里面的小伢伢和笑妞妞是一对好朋友,那么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呢?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间友谊,并知道友谊重在保持。

  (巩固友谊,体会找到好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现在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钩钩,对我们的友谊来一个承诺吧!

  集体表演唱律动《拉钩钩》。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是难得,要好好珍惜相互间的情谊啊!朋友间要相互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活动重点:

  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活动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采用幼儿熟悉的游戏导入课题,为学唱歌曲做好两个准备:一是情绪上的准备,通过游戏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和好朋友一起活动。二是节拍及动作上的准备,《找朋友》和《一对好朋友》两首歌曲都是2/4拍,同时歌词和动作有些类似,比如"你好""再见"等等,这样容易调动起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学习新知识。)

  二、欣赏歌曲。

  师: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1、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在这里,给幼儿时间让他们自由的交流,比如孩子们会说说悄悄话、拉拉勾、眨眨眼、拍拍手等等,充分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和自由。)

  师: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2、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在此环节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幼儿欣赏歌曲记忆歌词,而是先给幼儿创设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和好朋友充分交流,其实,孩子们的交流也正是歌里唱到的.,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同样的体验去欣赏歌曲,更能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

  三、学习歌曲。

  师: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1、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2、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4、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本环节从朗诵歌词到轻声歌唱再到有感情的演唱,老师没有过多的提示语言,而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幼儿的感受为主,引导孩子逐步提高,既突破了难点,又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强调的:以幼儿为主体。)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通过自由创编、分组表演、集体表演、交换朋友表演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去交流,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五、谈话小结。

  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

  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活动区域,如:表演区、科学区、阅读区等。

  2.收集前几届大班孩子在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熟悉新教室的环境。

  幼儿自由观察新教室的环境,说一说新教室是怎样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墙上有什么装饰,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域等。

  小结: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因为我们在这一年里会学到更多的本领,所以教室里设置的区域与中班不同了。

  2.讨论: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及任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然后带领幼儿欣赏前几届大班哥哥姐姐活动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做能干的大班小朋友。

  活动反思

  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8、幼儿园大班诗歌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是大班小朋友

  设计思路:

  一眨眼的功夫,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是第三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长大了,是小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通过让幼儿学习这首诗歌,让幼儿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而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等等。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进一步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准备:

  1、幼儿画册。

  2、多媒体。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片,你们瞧!

  (教师出示课件)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

  (1)在这张图上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2)哦!原来这是一所幼儿园,开学了,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要上大班了,你们猜一猜,他会说些什么话呢?

  2、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

  这张图上都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呢?(一件衣服)

  (2)你们自己会不会穿衣服呢?

  (3)有一个小妹妹她自己不怎么会穿衣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四幅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球)

  (2)这是这个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折的玩具纸球,他棒不棒呀?

  (3)那你会自己做玩具吗?你曾经做过哪些玩具呢?

  5、出示第五幅图片。

  (1)这个小朋友真懂事,真能干,老师会怎样呢?

  (2)那这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三、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师: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歌,在欣赏之前,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4、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在幼儿园做了什么?

  (2)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看《幼儿画册》,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提问:你们是怎样朗诵这首诗歌的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五、欣赏歌曲《我是大班小朋友》。

  (1)师:现在你们长大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应该更加懂事了,也应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歌曲响起。

  (2)师: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课件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制作教具的时间。图片优美、生动,而且我在课件中穿插了优美的音乐,还有我自己制作的录音—我是大班小朋友。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学到知识。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歌曲——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与主题吻合,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在活动中,我采取的看图进行说话这种方式,让幼儿动脑,给予幼儿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去说。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则会适当地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并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为3/4拍后改成2/4拍,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禽类的动物并不陌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们要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内容,新鲜多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天地。同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儿童教材的来源之一,是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及喜好小动物的天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有趣的游戏,生动的儿歌,形象的影视(动画片),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将歌曲教学、即兴创作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的: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VcD。

  准备乐曲:《找朋友》、《绕圈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拉钩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铺垫主题。

  1、教师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的活动场景。

  (师)今天,我们各位小朋友一起来到了动物王国,心情是不是很开心啊?(多媒体出示《动物王国》的图片并播放《动物狂欢节》的音乐)

  你们听——动物们好象在过节日,这么热闹!我们也去吧!挑好头饰充当动物,找好伙伴一起去吧。(学生自由挑选头饰,教师也挑选大象头饰戴上)

  2、游戏《找朋友》

  鼓励学生自由地随着音乐找朋友,并结伴坐下。

  3、音乐律动《绕圈圈》——复习二拍子

  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是不是也很开心?咱们一起来跳舞吧!

  二、新授歌曲,激发情绪。

  1、欣赏引入,铺垫情绪。

  欣赏VcD《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入新课。

  大象:小动物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过节日,真的很开心!为了表示我的开心,我特地准备了一张VcD请大家欣赏!你们看,有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跳起舞来!真开心啊,真是一对好朋友!

  (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以卡通动画替代说教,并体验歌曲情绪铺垫。)

  2、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大象:今天还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一个是放牛的.小伢伢,另一位是放鸭的小妞妞。这对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

  (出示小伢伢和小妞妞的玩偶,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3、揭题。

  鼓励学生给歌曲起名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首歌还没有名字,想请小朋友们给起个歌名。——《一对好朋友》。

  那们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间友谊,并知道友谊重在保持。

  4、游戏《拉钩钩》

  (巩固友谊,体会找到好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现在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钩钩,对我们的友谊来一个承诺吧!

  集体表演唱律动《拉钩钩》。

  5、复听歌曲并小声哼唱。

  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或摇晃身体来体会音乐的节奏。

  6、演唱歌曲。

  要求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全曲。(体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情绪。)

  三、创编创作,体验乐趣。

  1、激发学生创编的愿望。

  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这里也有许多对好朋友。你们看,小鸡和小鸭、小狗和小猪等都手拉手进教室,手拉手坐在一起。我们也来学学小伢伢和小妞妞,来编一编、唱一唱、演一演吧!

  要求学生有组织的一对对结伴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歌词或为歌曲创编舞蹈或创编故事。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表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演自己创编的故事。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评价,教师表示赞扬及肯定。

  四、小结。

  小动物们都很聪明,把与自己的小动物朋友的歌曲创编的非常好!真是能文能武啊!那我们应该怎样的友好相处呢?(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是难得,要好好珍惜相互间的情谊啊!朋友间要相互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6

  一、音乐游戏——泡泡糖

  过程:家长和幼儿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在音乐中家长和孩子学着泡泡糖贴鼻子、贴手臂、贴耳朵。

  二、手工——快乐变脸

  材料:铅笔、剪刀、胶水、油画棒、水彩笔、彩纸、抹布等。

  过程:先请家长把两张长方形纸按自己和孩子的脸型剪好,然后找到适宜位置挖空眼睛、嘴巴,再和孩子选择喜欢的材料装饰。

  等全部装饰好,玩“化装舞会〞的游戏,在音乐中跳跳、动动,音乐结束找爸爸妈妈,找对的孩子给予奖励。

  三、体育游戏——大肚子爸爸〔妈妈〕

  材料:大袋子、球、篮子

  过程:我们的大肚子爸爸〔妈妈〕就把筐当作自己的大肚子,带着孩子从起点跳到终点,然后孩子们捡起球往爸爸〔妈妈〕的大肚子里扔,比一比谁投中的`又快又多又准!

  四、智力游戏——层层垒高

  材料: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二十块、小篮子四个。

  玩法:每次游戏可请四对家庭参加。

  家长与孩子在起点手持篮子准备。

  游戏开始后,每对家庭跑到场地内将散落在场内的。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拣五块后,跑到终点将两种积木依次循环搭起。

  以积木形状搭配正确、速度快的家庭获胜。

  五、体育游戏——噼里啪啦

  材料:气球、绳子

  过程:爸爸〔妈妈〕吹好气球〔不大不小〕,绑在自己的小腿上,然后背起孩子踩别人的气球,谁的气球保存到最后就算赢。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和表演歌曲;难点是让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同时练习指挥歌曲。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体验与好朋友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对好朋友》歌曲音乐;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听琴边唱歌边找朋友。(放音乐)

  2、请幼儿随音乐做游戏并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完整欣赏音乐

  1、看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请你们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放音乐一边)

  2、小朋友,请你们听听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在放音乐一边幼儿倾听

  三、播放课件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看幻灯片,熟悉歌词内容。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四、寓教于乐:

  1、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一边;

  2、老师弹琴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3、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哼唱;

  4、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练习指挥幼儿演唱歌曲;

  5、鼓励幼儿大胆的来指挥歌曲;

  五、创造表现:

  1、让幼儿自由找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分组表演

  六、完美结课:

  这节课我们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兴,小朋友下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好吗?

  教学反思: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一对好朋友》学唱新歌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

  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

  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

  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首歌曲中附点节奏是个难点,通过多次的范唱,比较,学生能够掌握。倚音的唱法在音乐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通过有无倚音的比较,了解倚音在这首歌曲里能表现民歌的韵味。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轻快、活泼的情绪特点,体验歌曲带给我们的愉快心情,初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和伙伴之间的乐趣与友谊。

  2、知识与技能:能用清晰的吐字来演唱歌曲;注意节奏的把握和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在听听、唱唱、演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造型表演、对比选择、学习儿歌、小乐器演奏等方法初步感知及表现一对好朋友的可爱形象和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特点。

  2、教学难点:能以准确、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中的衬词与十六分音符处的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一对好朋友》

  1、初听歌曲。

  2、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为歌曲取名字。

  (2)出示课题《一对好朋友》。

  3、听听选选。

  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图片。

  4、表演感受

  (1)第一遍跟着老师表演。

  (2)第二遍和组内的'伙伴一起表演。

  4、表演感受

  (1)第一遍跟着老师表演。

  (2)第二遍和组内的伙伴一起表演。

  (3)第三遍请小组推荐表演出色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

  5、学唱歌曲

  (1)教师弹唱,提问:引出反复记号‖∶∶‖。

  (2)读儿歌,认识反复记号。

  儿歌:弟兄一样长,两眼来对望,看见他们俩,再来唱一唱。

  (3)默唱全曲(慢速)。

  (4)学唱歌曲。

  选择喜爱的演唱方式唱会歌曲: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小组竞赛唱……

  (5)完整演唱。

  三、综合表演

  1、选择表现。

  2、分组练习。

  3、综合表演。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并感受2/4拍的节奏特点。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情境创设,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师生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感受好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亲切、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让学生感受同学间的友谊珍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一字多音的演唱、倚音的演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聆听钢琴曲《蝴蝶》

  一、音乐课堂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练习(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动作自创)。

  2. 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坐姿、站姿等。

  3. 复习以前的课堂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

  (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节奏或者韵律拍子为歌曲伴奏)。

  2. 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要求学生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

  提问:歌曲所唱内容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

  4.教歌词

  5.按节奏读歌词

  6.学生跟琴声模唱学习歌曲两遍 (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提问:伢伢和小妞妞现在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感受感受,

  请你随着歌曲轻轻地拍击节拍。

  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7. 比赛

  现在我们来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再请你说一说每组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分组演唱并积极展开评价。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

  9.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也可通过抽查让大家比赛)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同伴

  三、欣赏聆听钢琴曲《蝴蝶》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0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物品两两之间的关系,能准确、流利地表达“XX和XX是好朋友。”

  2、在配对游戏中,能发现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种东西,初步关注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

  3、在语言情景和配对游戏中,逐步锻炼幼儿联想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及扩散性思维。

  4、引导幼儿珍爱生活用品,珍惜朋友情谊,懂得好朋友之间要友爱、合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种物品。

  难点:理解配合使用的事物两两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茶壶、钥匙等日常生活用品,初步了解各种物品之间存在的关系。

  2、教学用具:

  (1)一体机(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图片(茶壶和水杯、雨伞和雨鞋)、句卡(和是好朋友。)

  (2)实物:铅笔和橡皮、牙膏和牙刷、鞋和袜子、乒乓球和球拍、酸奶和吸管、钢笔和墨水。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几位小客人,我把它们请出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茶壶、雨鞋、桌子、锁、小鸟,小朋友说名称,并贴在黑板上)今天,它们非常高兴,因为它们要在大屏幕上找好朋友。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呢?

  二、新授:

  师:咦?它们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1、茶壶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看一看,茶壶找到的好朋友是谁呢?

  生:茶杯。

  师:我们听一听他们说了什么?(播放一体机)奥,我知道了,它们两个是好朋友。小朋友喝水的时候,要请他们来帮忙,茶壶倒水,茶杯接水。所以呀,他们谁也不能离开谁。我们可以说一句好听的话,先听老师说“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小朋友一起说。

  生: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领读——跟读——个别读)

  2、雨伞的好朋友

  师:雨伞也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呢?

  生:雨鞋。

  师:仔细听,他们说了什么?(播放一体机)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雨伞和雨鞋呢?

  生:下雨的时候。

  师:下雨的时候我们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淋得湿湿的了。它们这两个好朋友真厉害,下雨天的`时候会一起保护我们。我们可以说“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

  生: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领读——跟读——个别读)

  三、复习拓展:

  1、复习:今天,小客人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说一说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分享它们的快乐。茶壶和水杯是好朋友。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

  2、还有谁想找好朋友呢,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帮帮它们,好不好?哪个小朋友知道,举手。(幼儿操作一体机,并说句子)听一听,你说的对不对?

  3、今天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帮助小客人找到了好朋友。老师今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把盘子里的东西弄乱了,现在请你们帮一帮老师,找一找谁和谁是好朋友呢?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教师请幼儿将实物进行配对。回答:XX和XX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

  鞋——袜子

  铅笔——橡皮

  乒乓球——球拍

  钢笔——墨水

  酸奶——吸管

  谢谢小朋友们,帮老师把东西都整理好了。

  四、结束: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东西是两个、两个在一起的,它们在一起可以帮我们做好多的事情,现在我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学校里找一找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1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2.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音乐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欣赏歌曲

  1.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2.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3.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4.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5.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三、学习歌曲

  1.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4.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5.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五、谈话小结: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07-01

一对好朋友的教学反思08-08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04-10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三篇09-06

一对好朋友的教学反思8篇08-30

一对好朋友作文01-16

《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通用7篇)06-23

一对好朋友的音乐教案10-15

《一对好朋友》小学教案06-04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禽类的动物并不陌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觉得要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内容,新鲜多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天地。同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表演《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够轻声有弹性地演唱歌曲,与同伴合作有感情地表演。

  3.通过玩、唱、创、演,体会分享与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轻声有弹性。

  五、教学难点:

  1.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掌握。

  2.能用乐器创编伴奏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三角铁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律动——《找朋友》

  2、导入:谈话导入:孩子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和好朋友之间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来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谈话导入,自然的揭示课题)

  三、聆听感知:

  1、初听导: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对好朋友,他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让我们从音乐中认识他们吧!在听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听完以后告诉我,这对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情?

  2、复听导:这对好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一同去做什么?

  3、再听问题:歌曲的哪一句是重复唱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讲解“反复记号”(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总体框架有一个递进的认识,并且了解反复记号)

  四、学唱歌曲

  1.按节奏朗读歌词,感受这一对好朋友快乐的心情。思考:第2行歌词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念?(设计意图:通过按节奏朗读歌词,让学生在读歌词中掌握附点节奏)

  2.用lu唱旋律(注意附点、休止停顿)(设计意图:为演唱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对歌曲的旋律更加的熟悉)

  3.学唱歌词A.听范唱,默唱歌曲B.跟着范唱,用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试唱歌曲C.重点突破D.完整演唱四、律动表现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在课堂中寓教于乐,让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五、创编创作——器乐伴奏三角铁、双响筒

  (设计意图:通过器乐伴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不同乐器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二次创造音乐)

  六、情感深化:

  播放《找朋友》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朋友的歌曲(设计意图:巩固友谊,体会找到珍惜好朋友的喜悦之情,进行情感的升华)

  七、师小结板书设计: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打招呼,师生认识。

  节奏练习:我是某某老师,呼叫某某某。

  二、新授歌曲,激发情绪。

  1、欣赏引入,铺垫情绪。

  欣赏VCD《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里做活动,真的很开心!为了表示我的开心,我特地准备了一张VCD请大家欣赏!你们看,有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跳起舞来!真开心啊,真是一对好朋友!

  (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以卡通动画替代说教,并体验歌曲情绪铺垫。)

  2、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老师:今天还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呢。这对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大家听听看,是谁呢?

  (出示小伢伢和小妞妞的玩偶,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3、揭题。

  鼓励学生给歌曲起名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首歌还没有名字,想请小朋友们给起个歌名。——《一对好朋友》。

  4、很好,那我们现在来学学这首歌曲吧。

  5、师范唱,学生跟琴轻轻的演出。

  6、学生跟琴慢慢的演唱。

  7、学生跟琴演唱数遍,过程老师解决学生演唱出现的问题。

  8、完整演唱歌曲,并一起表演。

  三、游戏《拉钩钩》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一对好朋友》,里面的小伢伢和笑妞妞是一对好朋友,那么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呢?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间友谊,并知道友谊重在保持。

  (巩固友谊,体会找到好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现在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钩钩,对我们的友谊来一个承诺吧!

  集体表演唱律动《拉钩钩》。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是难得,要好好珍惜相互间的情谊啊!朋友间要相互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活动重点:

  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活动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采用幼儿熟悉的游戏导入课题,为学唱歌曲做好两个准备:一是情绪上的准备,通过游戏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和好朋友一起活动。二是节拍及动作上的准备,《找朋友》和《一对好朋友》两首歌曲都是2/4拍,同时歌词和动作有些类似,比如"你好""再见"等等,这样容易调动起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学习新知识。)

  二、欣赏歌曲。

  师: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1、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在这里,给幼儿时间让他们自由的交流,比如孩子们会说说悄悄话、拉拉勾、眨眨眼、拍拍手等等,充分给孩子交流的机会和自由。)

  师: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2、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在此环节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幼儿欣赏歌曲记忆歌词,而是先给幼儿创设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和好朋友充分交流,其实,孩子们的交流也正是歌里唱到的.,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同样的体验去欣赏歌曲,更能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

  三、学习歌曲。

  师: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1、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2、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4、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本环节从朗诵歌词到轻声歌唱再到有感情的演唱,老师没有过多的提示语言,而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幼儿的感受为主,引导孩子逐步提高,既突破了难点,又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强调的:以幼儿为主体。)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通过自由创编、分组表演、集体表演、交换朋友表演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去交流,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五、谈话小结。

  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

  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活动区域,如:表演区、科学区、阅读区等。

  2.收集前几届大班孩子在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熟悉新教室的环境。

  幼儿自由观察新教室的环境,说一说新教室是怎样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墙上有什么装饰,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域等。

  小结: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因为我们在这一年里会学到更多的本领,所以教室里设置的区域与中班不同了。

  2.讨论: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及任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然后带领幼儿欣赏前几届大班哥哥姐姐活动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做能干的大班小朋友。

  活动反思

  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8、幼儿园大班诗歌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是大班小朋友

  设计思路:

  一眨眼的功夫,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是第三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长大了,是小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了。通过让幼儿学习这首诗歌,让幼儿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自己了,现在的自己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别人,而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等等。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幼儿看图说话的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进一步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准备:

  1、幼儿画册。

  2、多媒体。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片,你们瞧!

  (教师出示课件)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第一幅图片,提问:

  (1)在这张图上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2)哦!原来这是一所幼儿园,开学了,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要上大班了,你们猜一猜,他会说些什么话呢?

  2、出示第二幅图片,提问:

  这张图上都有谁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呢?(一件衣服)

  (2)你们自己会不会穿衣服呢?

  (3)有一个小妹妹她自己不怎么会穿衣服,作为大班的小朋友会怎么做呢?

  4、出示第四幅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球)

  (2)这是这个大班的小朋友自己折的玩具纸球,他棒不棒呀?

  (3)那你会自己做玩具吗?你曾经做过哪些玩具呢?

  5、出示第五幅图片。

  (1)这个小朋友真懂事,真能干,老师会怎样呢?

  (2)那这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三、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1、师:老师把这些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提问:

  (1)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2)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师: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诗歌,在欣赏之前,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诗歌里的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哪些事情?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4、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在幼儿园做了什么?

  (2)你们喜欢诗歌里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看《幼儿画册》,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提问:你们是怎样朗诵这首诗歌的呢?(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2)你们现在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五、欣赏歌曲《我是大班小朋友》。

  (1)师:现在你们长大了,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应该更加懂事了,也应为自己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歌曲响起。

  (2)师: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师幼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课件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制作教具的时间。图片优美、生动,而且我在课件中穿插了优美的音乐,还有我自己制作的录音—我是大班小朋友。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学到知识。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歌曲——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与主题吻合,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包办者。在活动中,我采取的看图进行说话这种方式,让幼儿动脑,给予幼儿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去说。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则会适当地引导他们。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并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曲为3/4拍后改成2/4拍,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作为农村的孩子,家禽类的动物并不陌生,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们要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内容,新鲜多变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天地。同时,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儿童教材的来源之一,是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及喜好小动物的天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有趣的游戏,生动的儿歌,形象的影视(动画片),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将歌曲教学、即兴创作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的: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VcD。

  准备乐曲:《找朋友》、《绕圈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拉钩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铺垫主题。

  1、教师把教室布置成动物王国的活动场景。

  (师)今天,我们各位小朋友一起来到了动物王国,心情是不是很开心啊?(多媒体出示《动物王国》的图片并播放《动物狂欢节》的音乐)

  你们听——动物们好象在过节日,这么热闹!我们也去吧!挑好头饰充当动物,找好伙伴一起去吧。(学生自由挑选头饰,教师也挑选大象头饰戴上)

  2、游戏《找朋友》

  鼓励学生自由地随着音乐找朋友,并结伴坐下。

  3、音乐律动《绕圈圈》——复习二拍子

  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是不是也很开心?咱们一起来跳舞吧!

  二、新授歌曲,激发情绪。

  1、欣赏引入,铺垫情绪。

  欣赏VcD《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导入新课。

  大象:小动物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在草地上过节日,真的很开心!为了表示我的开心,我特地准备了一张VcD请大家欣赏!你们看,有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跳起舞来!真开心啊,真是一对好朋友!

  (抓住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性,以卡通动画替代说教,并体验歌曲情绪铺垫。)

  2、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

  大象:今天还有一对好朋友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一个是放牛的.小伢伢,另一位是放鸭的小妞妞。这对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

  (出示小伢伢和小妞妞的玩偶,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3、揭题。

  鼓励学生给歌曲起名字。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师:小伢伢和小妞妞这首歌还没有名字,想请小朋友们给起个歌名。——《一对好朋友》。

  那们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等)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间友谊,并知道友谊重在保持。

  4、游戏《拉钩钩》

  (巩固友谊,体会找到好朋友后的喜悦之情。)

  现在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钩钩,对我们的友谊来一个承诺吧!

  集体表演唱律动《拉钩钩》。

  5、复听歌曲并小声哼唱。

  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或摇晃身体来体会音乐的节奏。

  6、演唱歌曲。

  要求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全曲。(体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情绪。)

  三、创编创作,体验乐趣。

  1、激发学生创编的愿望。

  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一对好朋友,我们这里也有许多对好朋友。你们看,小鸡和小鸭、小狗和小猪等都手拉手进教室,手拉手坐在一起。我们也来学学小伢伢和小妞妞,来编一编、唱一唱、演一演吧!

  要求学生有组织的一对对结伴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歌词或为歌曲创编舞蹈或创编故事。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表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演自己创编的故事。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评价,教师表示赞扬及肯定。

  四、小结。

  小动物们都很聪明,把与自己的小动物朋友的歌曲创编的非常好!真是能文能武啊!那我们应该怎样的友好相处呢?(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是难得,要好好珍惜相互间的情谊啊!朋友间要相互和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6

  一、音乐游戏——泡泡糖

  过程:家长和幼儿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在音乐中家长和孩子学着泡泡糖贴鼻子、贴手臂、贴耳朵。

  二、手工——快乐变脸

  材料:铅笔、剪刀、胶水、油画棒、水彩笔、彩纸、抹布等。

  过程:先请家长把两张长方形纸按自己和孩子的脸型剪好,然后找到适宜位置挖空眼睛、嘴巴,再和孩子选择喜欢的材料装饰。

  等全部装饰好,玩“化装舞会〞的游戏,在音乐中跳跳、动动,音乐结束找爸爸妈妈,找对的孩子给予奖励。

  三、体育游戏——大肚子爸爸〔妈妈〕

  材料:大袋子、球、篮子

  过程:我们的大肚子爸爸〔妈妈〕就把筐当作自己的大肚子,带着孩子从起点跳到终点,然后孩子们捡起球往爸爸〔妈妈〕的大肚子里扔,比一比谁投中的`又快又多又准!

  四、智力游戏——层层垒高

  材料: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二十块、小篮子四个。

  玩法:每次游戏可请四对家庭参加。

  家长与孩子在起点手持篮子准备。

  游戏开始后,每对家庭跑到场地内将散落在场内的。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拣五块后,跑到终点将两种积木依次循环搭起。

  以积木形状搭配正确、速度快的家庭获胜。

  五、体育游戏——噼里啪啦

  材料:气球、绳子

  过程:爸爸〔妈妈〕吹好气球〔不大不小〕,绑在自己的小腿上,然后背起孩子踩别人的气球,谁的气球保存到最后就算赢。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和表演歌曲;难点是让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同时练习指挥歌曲。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体验与好朋友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对好朋友》歌曲音乐;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听琴边唱歌边找朋友。(放音乐)

  2、请幼儿随音乐做游戏并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完整欣赏音乐

  1、看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请你们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放音乐一边)

  2、小朋友,请你们听听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在放音乐一边幼儿倾听

  三、播放课件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看幻灯片,熟悉歌词内容。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四、寓教于乐:

  1、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一边;

  2、老师弹琴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3、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哼唱;

  4、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练习指挥幼儿演唱歌曲;

  5、鼓励幼儿大胆的来指挥歌曲;

  五、创造表现:

  1、让幼儿自由找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分组表演

  六、完美结课:

  这节课我们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兴,小朋友下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好吗?

  教学反思: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一对好朋友》学唱新歌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

  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

  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

  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首歌曲中附点节奏是个难点,通过多次的范唱,比较,学生能够掌握。倚音的唱法在音乐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通过有无倚音的比较,了解倚音在这首歌曲里能表现民歌的韵味。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感受轻快、活泼的情绪特点,体验歌曲带给我们的愉快心情,初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和伙伴之间的乐趣与友谊。

  2、知识与技能:能用清晰的吐字来演唱歌曲;注意节奏的把握和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在听听、唱唱、演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造型表演、对比选择、学习儿歌、小乐器演奏等方法初步感知及表现一对好朋友的可爱形象和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特点。

  2、教学难点:能以准确、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中的衬词与十六分音符处的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一对好朋友》

  1、初听歌曲。

  2、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为歌曲取名字。

  (2)出示课题《一对好朋友》。

  3、听听选选。

  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图片。

  4、表演感受

  (1)第一遍跟着老师表演。

  (2)第二遍和组内的'伙伴一起表演。

  4、表演感受

  (1)第一遍跟着老师表演。

  (2)第二遍和组内的伙伴一起表演。

  (3)第三遍请小组推荐表演出色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

  5、学唱歌曲

  (1)教师弹唱,提问:引出反复记号‖∶∶‖。

  (2)读儿歌,认识反复记号。

  儿歌:弟兄一样长,两眼来对望,看见他们俩,再来唱一唱。

  (3)默唱全曲(慢速)。

  (4)学唱歌曲。

  选择喜爱的演唱方式唱会歌曲: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小组竞赛唱……

  (5)完整演唱。

  三、综合表演

  1、选择表现。

  2、分组练习。

  3、综合表演。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并感受2/4拍的节奏特点。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情境创设,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师生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感受好朋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亲切、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让学生感受同学间的友谊珍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一字多音的演唱、倚音的演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聆听钢琴曲《蝴蝶》

  一、音乐课堂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练习(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动作自创)。

  2. 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坐姿、站姿等。

  3. 复习以前的课堂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

  (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节奏或者韵律拍子为歌曲伴奏)。

  2. 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要求学生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

  提问:歌曲所唱内容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

  4.教歌词

  5.按节奏读歌词

  6.学生跟琴声模唱学习歌曲两遍 (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提问:伢伢和小妞妞现在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感受感受,

  请你随着歌曲轻轻地拍击节拍。

  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7. 比赛

  现在我们来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再请你说一说每组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分组演唱并积极展开评价。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

  9.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也可通过抽查让大家比赛)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同伴

  三、欣赏聆听钢琴曲《蝴蝶》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0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物品两两之间的关系,能准确、流利地表达“XX和XX是好朋友。”

  2、在配对游戏中,能发现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种东西,初步关注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

  3、在语言情景和配对游戏中,逐步锻炼幼儿联想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及扩散性思维。

  4、引导幼儿珍爱生活用品,珍惜朋友情谊,懂得好朋友之间要友爱、合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配合使用的两种物品。

  难点:理解配合使用的事物两两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认识茶壶、钥匙等日常生活用品,初步了解各种物品之间存在的关系。

  2、教学用具:

  (1)一体机(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图片(茶壶和水杯、雨伞和雨鞋)、句卡(和是好朋友。)

  (2)实物:铅笔和橡皮、牙膏和牙刷、鞋和袜子、乒乓球和球拍、酸奶和吸管、钢笔和墨水。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几位小客人,我把它们请出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茶壶、雨鞋、桌子、锁、小鸟,小朋友说名称,并贴在黑板上)今天,它们非常高兴,因为它们要在大屏幕上找好朋友。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呢?

  二、新授:

  师:咦?它们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1、茶壶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看一看,茶壶找到的好朋友是谁呢?

  生:茶杯。

  师:我们听一听他们说了什么?(播放一体机)奥,我知道了,它们两个是好朋友。小朋友喝水的时候,要请他们来帮忙,茶壶倒水,茶杯接水。所以呀,他们谁也不能离开谁。我们可以说一句好听的话,先听老师说“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小朋友一起说。

  生:茶壶和茶杯是好朋友。(领读——跟读——个别读)

  2、雨伞的好朋友

  师:雨伞也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呢?

  生:雨鞋。

  师:仔细听,他们说了什么?(播放一体机)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雨伞和雨鞋呢?

  生:下雨的时候。

  师:下雨的时候我们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淋得湿湿的了。它们这两个好朋友真厉害,下雨天的`时候会一起保护我们。我们可以说“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

  生: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领读——跟读——个别读)

  三、复习拓展:

  1、复习:今天,小客人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说一说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分享它们的快乐。茶壶和水杯是好朋友。雨伞和雨鞋是好朋友。

  2、还有谁想找好朋友呢,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帮帮它们,好不好?哪个小朋友知道,举手。(幼儿操作一体机,并说句子)听一听,你说的对不对?

  3、今天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帮助小客人找到了好朋友。老师今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把盘子里的东西弄乱了,现在请你们帮一帮老师,找一找谁和谁是好朋友呢?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教师请幼儿将实物进行配对。回答:XX和XX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

  鞋——袜子

  铅笔——橡皮

  乒乓球——球拍

  钢笔——墨水

  酸奶——吸管

  谢谢小朋友们,帮老师把东西都整理好了。

  四、结束: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我们生活中总有许多东西是两个、两个在一起的,它们在一起可以帮我们做好多的事情,现在我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学校里找一找吧!

  《一对好朋友》教学设计 11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2.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音乐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欣赏歌曲

  1.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2.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3.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4.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5.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三、学习歌曲

  1.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4.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5.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五、谈话小结: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