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5 13:42: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藕与莼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1

  一、学习内容特征的分析

  《藕与莼菜》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淡雅的文章,作者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然而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或华丽、或幽默、或严肃、或朴实,这是每位作家在长期的写作过程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下积累形成的。因而引导学生品味本篇文章的平实的语言中所流露出的思乡之情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此外,因为作者是借“藕与莼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所以对于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也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要点之一。

  二、学生特点分析:

  首先是对于作者本身的了解不足。

  其次是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对于自己故乡的印象不完整,造成其对故乡情感并不深刻,对于激发其自身的故乡情怀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来唤起学生对于故乡,对于故乡某一事物的记忆

  因为单调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往往容易被华丽的语言所吸引,而忽视那些看似平易实则不平的语言,加之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就不容易把握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感受本文平实、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乡之情。

  2、难点:学习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

  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当秋风乍起时,想念起南方故乡的莼菜鲈鱼之美来,于是慨然辞官,千里迢迢奔回故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时,一块小玛德兰点心,勾起了他对童年往事的记忆。食物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理的需要,还带给人精神的享受。也许是那一串田间烤出的焦香玉米,也许是那金黄香糯的米糕。但无论是什么,无论你身在何处哪怕只是闻到那熟悉的味道,都会想起故乡。

  终身难忘的美食,不仅在于味觉感官的刺激,更在于这种滋味中沉淀了悠长的情思。薄片的雪藕,嫩绿的莼菜,在作者心里,触发的是无尽的乡思。

  (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朴素、平实、淡雅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之情。

  1、作者简介

  2、检察字词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圈划并品味文中描写故乡和这里的“藕与莼菜”的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1)首先分组朗读,组织学生对描写藕与莼菜的句子进行圈划。

  (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给读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板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答要点:四个方面加以描写——勤劳、质朴、健康的男女藕农;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纯朴的买卖交易。

  (可以从“男的紫赤的臂膊”、“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红衣衫的小姑娘”、“白头发的老公公”,他们挑着拣着玉色的藕等等方面看到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这些语言质朴却很贴切,不仅写出了作者对于故乡的藕的'怀念,也写出了他对故乡人的怀恋之情。)

  (3)故乡的莼菜又有什么特点?(具体板书)

  “几乎天天吃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嫩绿的颜色和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令人心醉”、“是太湖里捞出来的”、“能日餐一碗”

  (三)激疑探究、讨论交流:

  1、组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思考:这里的藕与莼菜与家乡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缘由让作者能细腻地将两者区别开来?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两地不同的藕与莼菜的特点;作者对于故乡的藕与莼菜的印象太过深刻,使之虽长久没有吃过故乡的藕与莼菜,却还能记住那难忘的味道,不仅仅是新鲜的缘故,更在于藕与莼菜连起了自己与故乡。体会文章中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作者对于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3、作者难道只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么?

  细品最后第两节,抓住关键词句:

  “因为在故乡有所恋……怀念起故乡来了”“牵系”、“家人”、“故乡”

  藕与莼菜是联系起自己和家的纽带,真正的家在故乡,因此怀念故乡。藕与莼菜虽然寡淡,却是故乡生活的味道。

  (四)小结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根”的意识,使作者对于故乡从内心有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而藕与莼菜似乎就是那连接叶和根间的树干,将作者和家人、故乡联系了起来。

  (五)板书

  藕与莼菜

  故乡新秋图:藕农、(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纯朴的)买卖交易

  故乡的藕洁白、甘美、鲜嫩对故乡的莼菜天天吃、令人心醉、满仓盛满莼菜

  这里的藕瘦涩少比这里的莼菜难得吃上用瓶子装

  所牵系:不仅仅是藕与莼菜,是对故乡的人的怀念和故乡的热爱(主旨)

  (睹物思乡——借物抒情)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和借景抒 情的 写作手法。

  2、通过圈划、朗读、比较、分析,体会作者在藕与莼菜中所寄托的思乡之情。

  3、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圈划、朗读、比较、分析,体会作者在藕与莼菜中所寄托的思乡之情 。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从“莼鲈之思”的典故引出本课《藕与莼菜》

  2、作者简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学生质疑题目并提出阅读任务。

  (二)请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圈划相应字词、语句。

  (三)解决生词问题。

  (四)请学生圈出所有描写和或莼菜的句子或者词语,并比较“在故乡”和“到上海”的藕和莼菜的不同特点。

  交流:

  藕:

  在故乡:鲜嫩玉色、清淡甘美、普遍

  到上海:瘦、涩、不白、不鲜、少有

  莼菜:

  在故乡:几乎天天吃、嫩绿、富有诗意

  到上海:难得吃

  (五)思考:这里描写“藕”和“莼菜”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难道只是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吗?”引出对故乡人的分析。

  交流:对比,以“上海藕”衬托出故乡藕的“鲜嫩甘美”和“莼菜”的 令人陶醉,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藕的难忘之情。

  三、深入思考,研讨情感

  (一)请学生圈划并比较“故乡人”和“上海人”的不同特点。

  故乡人:健康、质朴、认真、自由、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上海人:等级分明、势利刁钻

  (二)思考:

  1、从对两类人的描写上,你能看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吗?

  2、你现在明白作者写“藕”与 “莼菜”的目的了吗?朗读最后两节并思考。

  (1)“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 起这种浓浓的愁绪?”“我”当真不明白吗?

  (2)“所恋的 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作者恋的到底是什么呢?

  ——引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交流:本文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藕”和“莼菜”这两样家乡随处 可见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热爱怀念的是家乡人的质朴善良,家乡充满着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氛围,家乡拥有着淳朴自由的空气。而在上海,人与人之间等级分明,不再有家乡那种淳朴的美。

  四、拓展延伸

  “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请以 “睹____思____” 为主题写 一段话。

  1、寄虚情于实物(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2、字数:按你的能力来确定。

  五、作业:

  二选一:

  (1)完成或者修 改写话。

  (2)课外寻找有关故乡情思的文章或者诗歌 ,并加以积累。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藕与莼菜阅读理解答案

2.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

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教学设计

4.《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5.“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6.《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7.《心愿》教学设计与反思

8.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9.《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