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时间:2023-07-21 16:42: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4】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6、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讨论。

  ⑵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

  1、自然课文第二段:

  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

  2、自读课文第三段: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

  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

  ⑴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还有什么不懂?

  ⑶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

  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

  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3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

  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

  (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1)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

  (2)指名读后分组读。

  (3)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

  2、指法,阶梯朗读。

  (1)你能通过朗读,表现这声音的不同吗?指名读,体会声音由远到近的变化,及声音的特点。

  1)隐隐约约的喧哗

  2)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声音放到句子中去,读句子。

  3、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隐隐约约的喧哗,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后,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2)、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3)、创设情境: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4)、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我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3、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出示句子: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

  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1)学生自由品读

  (2)指名朗读,自我,互相。

  (3)齐读。

  (4)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相机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

  (5)拓展说话:

  1)、满山遍野的()。

  2)、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4、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

  (1)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感受。

  5、配乐朗读第六段。

  6、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成功,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泪更是热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句子:

  2、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2)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句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

  4、指名读,齐读。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1、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2、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1、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这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2、说话训练: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4)、……

  3、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

  六、布置作业:

  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坚持听到

  哭喊抽搭泪如泉涌

  坚信看到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释题

  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

  出示:

  (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

  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板书:大典前)

  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三、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

  1、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升旗以后,在这之后,()开始,最后是()。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

  四、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

  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

  五、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

  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相关文章:

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说课稿【精选】03-25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07-14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反思07-15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06-16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反思07-15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5篇07-14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4篇05-02

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09-24

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