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时间:2021-12-03 13:05:0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采用拟人的写法,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4、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写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4、巩固识字:抢读生字比赛、开火车读词语。

  5、写字指导:教师示范讲解。(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分小节读课文:说说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写小鸟最快乐,写出小鸟的活泼可爱。

  第二小节:写小鸟最活泼,写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第三小节: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

  3、同桌间一问一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1、“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红领巾”指什么?

  2、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应怎样读?

  3、你觉得小鸟可爱吗?为什么可爱?

  三、全般讨论得出答案。

  1、指名读出赞美的语气。

  2、借助图片理解可爱——外形、叫声、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全班读。

  五、实践活动:小组讨论一个爱鸟护鸟方案。

  六、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迷”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边读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爸爸”打电脑的?哪几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3)读后回答。

  (4)理解一、二句话。

  a.指名读。

  b.看实物,认识“键盘”、“屏幕”。

  c.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迷上了电脑?

  d.“爸爸”是怎么打电脑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

  “嗒嗒嗒嗒”是什么声音?“随即”可以换成什么词?

  “嗒嗒嗒嗒”、“随即”说明了什么?

  e.指导读一、二句话。

  (3)理解三、四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爸爸”的话。

  出示“爸爸”的话。提问:“爸爸”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讨论:电脑还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今后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它”呢?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3.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又”、“敲打”说明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用处”、“真行”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并能举出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

  (4)能读懂推荐的童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自学能力。

  (2)学会电脑和网页的基本操作。

  (3)锻炼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4)会使用BBS,能独立发表意见。

  (5)锻炼对身边小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的探求热情,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2)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喜爱读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地心引力”这一个科学常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举出身边其他的'科学小知识、对学生进行电脑操作的指导、BBS留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打开首页)小朋友看,小熊他们玩跳绳玩得多开心啊!小熊一个劲地往上跳,咦?为什么他不会跳上天,而是每次都跳回原地呢?聪明的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这个故事(出示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2、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

  1、全班认读生字,贴桃子图。

  2、认读生字游戏:学生打开网络,练习学习测评第一页“做一做”。

  3、导语:听听电脑朋友是怎样把课文读好的?

  (三)初次上网,质疑。

  1、导入,指导学生进入的“课文欣赏”。

  提出要求:听课文,让学生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带问题自由上网进入“课文欣赏”听课文朗读。

  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交流。

  3、学生汇报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四)再次上网释疑。

  1、导语,指导学生进入的“课文理解”,教会学生操作页面。

  提出要求:跟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地球爷爷的手究竟是什么,从读中找到答案。

  2、学生自由进入“课文理解”进行朗读、学习。

  老师通过教师机监控和指导,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探讨。

  3、师生共同释疑: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问:从课文哪里可以知道?

  4、小结。

  (五)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指导读好地球爷爷的话。指名读,男同学读。

  2、指导读好小猴和小兔带有请求语气的话。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从读中体会其中含义.

  3、指导读好学生感兴趣的句子。

  问:你还喜欢课文的哪句话?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5、汇报:一个小组分角色读、个别脱稿表演读。

  6、小结: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六)小组协作探究。

  1、导入.

  2、分小组讨论: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吗?(老师指导和监控)

  3、学生汇报。

  4、导语。

  5、学生自由说:谁还能说说像地心引力那样的小科学呢?

  6、小结。

  (七)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1、导语,推荐中“阅读欣赏”的3篇课外童话,指导学生进入、操作。

  提出要求:边读要边想,从童话中知道或懂得什么?

  2、学生进入网络,自主选择喜欢的童话进行阅读。

  老师通过教师机监控和指导,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

  3、指导学生进入“聊天小站”,使用站的“留言薄”。

  4、学生自由进入“聊天小站”发表留言。

  生生在“聊天小站”进行交流讨论。师生通过网络交流,老师通过教师机遥控指导学生。

  5、小结。

  6、布置作业。

  7、结束。

  四、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

  网络

  设境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复习生字

  贴桃子图

  齐读生字

  网络

  游戏:做一做,读一读

  网络

  导语、指导操作、“课文欣赏”页面

  网络

  欣赏课文

  网上交流

  初次上网、质疑

  质疑

  网络

  导语、指导

  操作

  “课文理解”页面

  再次上网

  释疑

  网络

  借助网络、跟读、练读课文

  网上监控交流

  释疑

  评价指导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朗读

  指导朗读

  理解课文

  小组合作

  表演读评价

  小结

  点拨指导

  小组协作

  举例

  小组协作探索

  学生汇报

  网络

  指导操作“阅读欣赏”聊天小站

  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网络

  自由阅读

  童话网络

  师生网上交流

  网络

  在BBS写留言

  网络

  师生交流、遥控指导

  点评

  留言

  网络

  布置作业

  结束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想象”和“联想”。

  技能目标:

  1、运用合理的想象,给课文补充合情合理的情节。

  2、并适时的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的情感,并让学生明白:“爱越无私、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就越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

  让学生深化理解文本“爱越无私、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就越大”的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 研讨法 情感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介绍

  “同学们你们读过童话吗?”同学回答肯定,然后再问:“谁能告诉什么叫做童话?”同学回答,老师做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童话的定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 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育。”学生在理解童话定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应用会更有利。紧接着出示第二章幻灯片:“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熊星座的来历吗?同学答:“想!”,那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由俄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所创作的一篇童话:《七颗钻石》,从而来了解有关“大熊星座”感人而美丽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在学生读课文之前,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因为这是一篇童话具有“精美短小”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适当的指导。并用换灯片出示朗读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让学生引起注意,请同学采用传递式读法来读课文,

  (二)读完课文后,请学生复述课文。老师强调,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复述: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水罐从无水有水木的银的金的跳出七颗钻石涌出巨大、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这一他系列神奇的变化进行复述。每一次水罐神奇的变化都是因为无私伟大的“爱”。通过复述课文来感受小姑娘爱的境界之崇高,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技巧,又增加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复述文章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

  三、鉴赏文本

  一个感受艺术的过程,为了避免肢解文本,给人造成一种支离破碎的映像。在请同学们一起复述文章的同时就应注意怎样引导学生按着复述故事的线索赏析文本。老师引导学生鉴赏学习,去体会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纯朴、传神而美好的语言。从而去体会:“”在鉴赏文本的过程中设置了两个大问题,在其中又穿插了一些小问作引导鉴赏文本。

  (一)小姑娘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送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二)水罐发生一次次更大神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学生在复述课文的时候就不自觉地抓住了这条线索。而在回答第二个大问题时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课文的过程。

  (1)孝心感上帝、清水满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在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在赏析小姑娘找水的时候,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联想一下:小姑娘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让学生自己回顾体验、感受一下小姑娘找水的艰难。从而引出了水罐从无水到有水的原因是小姑娘不怕艰难找水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上帝。(老师在这时点出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应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

  (2)强忍干渴、急送救命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概括、体会):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来描绘小姑娘口渴难耐的状态。小姑娘获得了水后产生了那些心理活动和外在表现?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继续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赏析(请问同学们书中用了那些词语描绘了小姑娘得水后的心情和举动的?):“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匆匆忙忙”来展现小姑娘找到水时的欣喜、口渴的程度、感受、和此时首先想到母亲的她那伟大的孝心!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孝心,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也是我们亲情关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小姑娘把这珍贵的生命之水留给了自己的母亲。可见她是多么的有孝心啊!

  (3)半路救狗、“木罐”变“银罐”:(老师引导进行情感教育:爱生命、给同情)在她匆匆忙忙的途中被一只因干渴而躺在地上的小狗绊倒在地。而小狗获得了小姑娘的滴水之恩,而获救了。(老师点出:水罐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从木的变成了银的”紧接着老师追问,是木罐价值大还是木罐价值大?这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显而易见,水罐的价值远比木的价值大。小姑娘自己口渴难耐却滴水未进,把水带回家给生病的母亲。而在路上又遇到因干渴而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的小狗并被它绊倒在地,她不但没有埋怨它,反而以滴水之恩救了它的命。因为她对弱小生命的同情,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关怀。可见小姑娘她那宽厚博大的同情心是多么的崇高和伟大呀!

  (4)母亲舍己救孩子、“银罐”变“金罐”:(教学方法:感受情境)当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时,母亲对小姑娘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老师提问:请问当时母亲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母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面临生命抉择时,把获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老师又问:这时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学生回答: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老师追问:“这又给你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母亲,她第一次给“自己”的生命是以巨大的阵痛和艰辛带来的,而这次却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把生命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说,这位母亲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爱的境界是更无私、更崇高啊。这是爱的价值在升华呀!

  (5)舍己救人、“金罐”跳“钻石”:(教学方法:讨论法)就在母子两推来让去之时,来了一个过路人。小姑娘又把生命之水让给了过路人,这时水罐里又发生了奇怪的现象:“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老师问:小姑娘把生命之水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体现了小姑娘怎样的爱?)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小姑娘的这种举动表现了小姑娘的爱早已超越了亲情,这种无私的爱已经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老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同学回答,老师引导总结:用多枚体展示:“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普照人间,指明方向!”讨论题:“请问同学们: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改变的?水罐从木的变成银的,从银的变成金的,再从金的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水流……水罐的价值越来越大这给大家什么启示?”四人小组讨论,老师总结;“爱可以创造奇迹,爱的境界越高,爱的价值越大!”

  四、放飞想象

  童话最主要的特点是“想象”,既而让学生放飞想象,引导学生插上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无疑是对学生的能力的一种锻炼,这不紧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不能胡编滥造,于是便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在想象时应注意的问题。“请你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为的某一个细节和结尾插上你所设想的生动的情节。(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要有新意。)”

  结束后,老师总结:这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姑娘,在用她温厚的心去爱她周围的每一个人和事物,她的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故事中的母亲是那样 的无私、那样的伟大和崇高。

  师生共唱《爱的奉献》用多媒体展示歌词、配乐齐唱。

  (这时学生和老师的感情被激起到一个高潮,从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入下一环节。)

  五、知识迁移、能力训练 用多媒体展示

  爱心大比拼:

  爱心像一抹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

  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分外的温暖;

  爱心像一泓流淌在沙漠中的清泉,

  使濒临绝境的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

  爱心像……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型,写出你对爱心的理解

  (注意修辞和句式)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八篇

2.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10篇

3.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

4.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5.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

6.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7.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8.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锦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