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并不顺当。虽然抓住了3、5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于是对教案进行修改,去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环节,只保留对课题提问,并抓住小喜鹊有哪两个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加强了对2、4 自然段的品读。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提问:大喜鹊为什么会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造新家?树梢上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应怎么读呢?
第二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还是决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准确、到位。有了一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亲密。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后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如果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相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展开要体现层次,感触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也许会好一些。
三、关于课时安排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减弱了许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很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
⑴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
⑵ 学生畅所欲言。
⑶ 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
⑷ 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⑸ 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指名读,师及时表扬。
⑹ 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课后题投影)
齐读一遍。
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⑺ 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
(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
⑴ 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
(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
⑵ 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⑶ 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
⑷ 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
(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录音带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去动物园的汽车(播放汽车的音乐)。到了,请同学们坐好。
2、出示图片,问: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尾巴的特点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比尾巴》就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3课,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有几小节?
2、请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来读课文,把生字读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4、这篇课文有多少个小节?(有4个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贴动物图,问:这是第几节讲的?(第二节。)
3、指着没有尾巴的动物的图,问:这些动物的尾巴怎样了?(它们的尾巴没有了。)
4、出示动物的尾巴图,问:它们的尾巴在这里,谁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样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长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长、短、像伞。
6、问:你们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长吗?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吗?
7、问:比兔子的尾巴长的动物有哪些?与猴子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8、小结:长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9、问:你还知道有什么长,什么短吗?
10、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做手势来表示伞的样子。)
11、看黑板的板书来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一节。
1、在第一、二节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是什么符号?)
2、教师讲解:这是问号,用在问句的后面,表示提出问题。
3、问:第一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板书:谁的尾巴、“?”。
4、学生练习说问句。
5、指导读问句。教师范读,指名读。
6、加上表示尾巴特点的动作来齐读第一、二节。
7、小结:第一、二节写得很生动,因为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里还有哪几个小节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其它动物尾巴特点的呢?
(五)、学习第三、四节。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来自学第三、四节,边学边想: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学到了什么?(A、尾巴的特点;B、三个问句。)板书:弯、扁、最好看、“?”。
3、问:你还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男、女分组读。
(六)、做游戏《找朋友》。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要边看游戏的内容边练习背课文,好吗?
2、这个游戏叫《找朋友》,想玩的同学请坐好。(教师发动物及相关动物尾巴的头饰)戴动物尾巴头饰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开始游戏,(如:A、戴猴子尾巴头饰的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B、同学齐答:猴子,猴子快出来!C、戴猴子头饰的学生走出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3、看图加动作来背诵课文,再比赛背课文。
4、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学过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5、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平时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练习(画一画)。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八)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7.师补充:“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 ,我就_________ 。
因为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 。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爱的名言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 “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看清型近字字形,并组词;能摘录文中一、二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向周围同学推荐。
4、知道瑞士的日内瓦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5、 能介绍一个自己了解的旅游景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旅游胜地”、“白雪皑皑”等词语的意思。
2、会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找近意词,看课后注释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到过什么地方呢?( 生交流。)
2、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到世界旅游胜地——瑞士的日内瓦去旅游一番。
3、出示课题:23、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指名读课题、齐读 )
4、质疑:读了课题,你在想什么?在“令人神往”这个词语上打“?”
二、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日内瓦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带着这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们想去这个地方吗?那就请你们读读课文,亲自去感受一番。读时,请大家做到:( 出示要求 )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圈划不理解的词语,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理解?
3、学习生词
(1)出示生字新词。( 齐读 )
(2)重点指导“皑”的字型,书空“皑”的`右下部分。 3)考考你眼力:请看清字型,然后组成词语。
瑞( ) 纳( ) 椅( ) 撞( ) 端( ) 呐( ) 绮( ) 幢( )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板书这些词语:
令人神往 白雪皑皑 旅游胜地
师:这些词语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呢?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寻求方法来解决。
三、 朗读感受
1、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好吗?
2、 日内瓦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节(重点读好“碧水青山”、“风光绮丽” )。
3、师:是啊,日内瓦碧水青山、风光绮丽,一个多么令游人神往的地方
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着老师介绍,一边脑海里显现出这样的画面。( 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2节 )
4、师:你看到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课文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介绍这些景物的?小组读读第2节,然后选取一二句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写一写,再向周围的同学推荐。(完成课后练习二)
6、交流,根据学生推荐或教师自荐的句子指导朗读。
(1)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部,,,,犹如翡翠铺成。(自由读、个别读等)
其中渗理解词语的方法:请学生联系课题,读读这句句子,知道“令人神往”的意思就是“令人向往”从而得出可以联系上下文找一个近意词来理解的方法。
(2)湖的南岸,白雪皑皑的山峰,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出示有关媒体或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白雪皑皑”,然后查字典理解“皑”字的意思,最后请学生想象并表达“白雪皑皑的山峰”是怎样的景象?从而得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查阅工具书或结合实物。
(3)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人们就会把它抱进怀里,送到医院。(个别读,齐读) 师:你从哪些描写中,能看出“和平”、“幸福”?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节,边读边圈划有关词句)
①学生交流。
②师小结:日内瓦人民热爱人民,保护自然,大自然也给他们带来了和平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就是“和平幸福”。
7、师:学到这里,我们的旅程也该结束了,离开这么美的地方,我真有点儿恋恋不舍,你们呢?让我们再浏览一回那里的优美风光。(齐读第一节,引读第二节)
罗纳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沿着罗纳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 ,,,,湖的南岸,,,,湖中,,,,
8、练习说话: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日内瓦的感受。(同时理解“旅游胜地”的意思。
9、齐读课文第三节,然后完成填空练习。日内瓦是( ),还是( )。 日内瓦既是( ),又是(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9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
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板画:春雨)
认读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边思考边读。
认: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认字。
(1)从句子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0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四、渗透写法,掌握技能
在现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小学生写的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这类文章的方法。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了卖木雕少年的品质,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了写作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我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画风教案07-14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06-08
【荐】小学语文课文教案10-14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推荐】08-03
【推荐】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8-29
【热门】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9-13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荐】06-24
【精】小学语文课文教案09-18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热门】06-21
小学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