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画》

时间:2022-09-08 18:27:0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案《画》(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案《画》(15篇)

小学教案《画》1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运用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进行绘画、设计、创作,同学们又增加了一种表达和情感,发展构思与创作的美术工具,即使条件不允许熟练掌握运用,也应该充分了解这种新工具的工作方法过程,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

  ②了解学习计算机创作方法,进行绘制卡通画的方法。

  ③运用电脑进行绘画色彩语言的基本技能的操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计算机教室、学生电脑作品资料。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学生计算机绘画作品。

  ●观察:教师示范打开“画图”软件,单击各种工具和调色板,让同学们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

  ●启发:复习色彩的基本知识,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运用。

  ●创造操作:运用电脑软件画出色彩丰富层次清楚的卡通画,注意色相、明度、色块的对比。

  三、学习建议:

  ●能否利用计算机画图的特性进行卡通画创作。

  ●能否对“计算机绘画”保持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欲望。

  ●是否在设计卡通画活动中表现出独有的创意。

小学教案《画》2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成四组:红队、蓝队、绿队、黄队。四个队分别以四种颜色树代表。获得奖励的在相应的树上贴上一个果子。

  二、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课件)

  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

  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

  (2) 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

  生:······

  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

  生:······

  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

  学生自由调色、展示(实物投影)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 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教案《画》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跟你不分手。

  你走它也走,

  你停它也停。

  生:影子。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影子。(师板书课题:画影子)

  三、讲授新课

  1、师: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它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你们在哪见过影子呢?

  生1:在太阳光下有影子。

  生2:水中有倒影。

  生3:灯光下会产生影子。

  2、师:(播放录像)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影子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1: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生2: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彩色的倒影漂亮。

  3、师: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光下的影子吧!(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

  学生来到操场站好。

  师:“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可不能让别人踩到呀!

  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

  4、观察图片

  (1)师:(课件出示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生1:这张图片不好看。

  生2:我也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不生动。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不好看。

  (2)师: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课件出示有影子的风景图片)那这张呢?这张照片有了倒影,你现在的感受还一样吗?

  生1:比第一张好看。

  生2:比刚才那一张生动,这张图片好看。

  生3:这张图片有了倒影,变得好看了!

  (3)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1:我在润城的公园里看到水中的倒影,倒影里有绿树、红色的花。

  生2:我在公园的湖水里看见火红的太阳。

  生3:我在沁河里看见彩色的倒影,里面有沁河大桥,路灯。

  5、欣赏

  师:彩色的倒影真美丽,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内容上、构图上、表现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组1:第一幅图画得是两只鸳鸯,用的材料是油画棒。水中的鸳鸯画得没有水上的清楚,是用虚线画的。

  组2:第二幅图画得是两只白天鹅,他是用彩笔画得。水中的白天鹅轮廓清楚,但里面是用虚线画得。

  组3:第三幅图画得是青蛙和荷叶,是用油画棒画得。水面上的青蛙和荷叶画得清楚漂亮,而倒影也是采用虚线的方法。

  组4:第四幅图画得是大山和太阳,他是用水粉颜料画得。水中倒影和水面上的一样。

  组5:第五幅图画得是许多树和湖水,绘画材料用的是彩笔,水中的树的颜色和岸上一样。

  组6:第六幅图画得是妈妈和女儿,用油画棒画得,水中的倒影画得是虚的。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六幅漂亮的学生作品,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影子”。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对物体采取的是“实”的表现,而对倒影采用的是一种“虚”的表现,这样就很好的表现出“物”和“影”的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和丰富的色彩。

  四、尝试创作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

  生1:用照相机拍下来。

  生2:把它用剪刀剪下来。

  生3:用彩笔画下来。

  ……

  2、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呢?

  生1:在纸上先画出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再画个一模一样就行了。

  生2:把纸对折,用印纸画。

  ……

  师:影子真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

  (1)构图大胆、生动有趣。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也可画一幅表现“踩影子”的创作画等等)

  (2)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

  学生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展示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展评,全班学生作为小评委评价,所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欣赏推荐他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2、师:请根据自己本课堂的表现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1)你知道表现影子大概有几种方法?

  一种();两种();多种()。

  (2)你知道“影子”有哪些特点?

  ;;。

  学生填写评价表。

  六、小结

  师:“影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画影子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物体实画,倒影虚画。

小学教案《画》4

  活动目标:

  尝试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水粉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组一块抹布、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石头能干什么?

  二、欣赏石头画

  1.播放课件

  2.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呢?为什么喜欢?

  3.小结: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想象它像什么,用颜料画出图案,要画大。

  4.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想象。

  三、作品创作

  1.幼儿观察石头,想象。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

  五、活动延伸:

  回去我们再尝试看看在石头上还可以怎样画,就会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课多研的第三研,活动整体效果很好。经过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引导语,整堂课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高,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想象,回答问题。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都大胆尝试了石头画的作画方法,并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足:

  教师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孩子想象的环节可以更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要给幼儿充足的想象时间。

小学教案《画》5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演、评价活动,从而从多角度的认识各种动物的可爱,以及了解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发展感知、形象思维、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

  2、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学习材料:

  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录像、各种制作动物的媒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游戏导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是动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录像和图片。

  3、调查:你还了解那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学意图: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愿意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通过你演我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然界

  中各种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如动物的动作、外形、颜色或是玩耍的时候、吃奶的时候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发现动物的可爱。

  二、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可爱的动物:

  1、民间工艺品《布老虎》

  2、徐悲鸿的《奔马》

  3、《动物剪纸》

  4、米罗《鸟的爱抚》

  教学意图:通过赏析中外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探讨研究小朋友制作的可爱动物:

  1、赏析小朋友制作的可爱的动物作品。

  如:纸做的、橡皮泥、折纸??

  2、探讨制作动物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如:想好动物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决定制作动物。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欣赏,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以及制作动物的各种方法。

  四、合作设计“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小小动物园”。

  2、讨论分工合作的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会合作,学会分工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欣赏评述—我们制作的可爱的动物:

  1、“小小动物园”作品展示。

  2、评述作品。

  教学意图:抓住动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动物园”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

  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升华了解保护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拓展:

  (1)了解动物的种类。

  (2)了解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我国的珍奇动物。

  2、升华:

  (1)动物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意图:通过对动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小学教案《画》6

  教学目标: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线描方式或线、面结合的方法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或想创造自己喜爱的故事。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刮画过程中,粗细线条的排列和线、面结合的画法。

  学生准备:素描纸、油画棒、示范作品、做好的刮画纸、刻刀、毛衣针、钉子、牙签、筷子、改锥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要求学生摆放好用具。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工具画的美术作品,如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画。

  2、组织学生欣赏线描作品。

  3、展示大副刮画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开阔思路。

  4、小组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及自己的感受是他们对刮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5、小组探究

  将小组准备好的刮画作品和刮画纸翻过来。讨论探究并尝试怎样刮出粗细不同的线。

  6、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7、课件演示刮画方法和制作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如:使用工具的力度、方向、手腕的转动、不同工具的效果等。使学生对刮画的特点、技巧技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8、欣赏课本中学生的作品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记忆的能力。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启发构思小组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对有创意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2、教师辅导给需要帮助的学生适当的帮助。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

  四、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参观讲解自己的作品,并评价同学的作品。

  板书设计:有趣的刮画

  点——一点一点

  线——一条一条

  面——一块一块文章

小学教案《画》7

  课题: 看谁画的鱼最大

  时:2

  教育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看,画,想,做等方法对热带鱼进行装饰,初步理解装饰的概念。

  2、使学生懂得运用画、剪、撕线条进行装饰的表现方法。

  发展性目标: 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师: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

  生: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

  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欣赏,观赏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指导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指导学生添加上美丽的花纹。

  (一) 组织教学,安定情绪,检察学习用具

  (二) 导入新课

  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

  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跟鱼有关。板书课题:穿花衣的鱼

  解释“鱼”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是穿花衣的鱼和鱼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看录像。

  1.学生说出答案“鱼”。

  2.小组讨论:你喜欢鱼吗?为什么喜欢?

  3.通过提问,点出鱼的美感特征(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并回应引入的问题。

  4.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运用画,剪,撕,折,贴等各种方法表现鱼。

  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相信大家以后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三)欣赏教学,感受鱼的特征及美态

  1、放录像,鱼的欣赏

  2.指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加深

  对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3.鱼的外形的几何特征,鱼身花纹及色彩的特征。

  (四)学习装饰鱼

  教师讲授与示范制作的过程。

  (1)折出(画,撕,剪)鱼的外形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来制作,在外形上也可以大胆创新。

  (2)示范用画和撕贴花纹的方法装饰鱼

  (3).教师巡回指导

  情景教学,教师出示一张黑板长度大的白纸――――海底世界

  课堂小结

  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热带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相信大家以后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学生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做的鱼贴上大画面。

  (2)再鼓励学生联想录像带的海底世界,共同添画上或剪贴出背景及其他生物,使画面丰富。

  师生共同创作画面

  本课运用“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斗习兴趣、活跃了课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大家课后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

  板书设计:

小学教案《画》8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作者介绍: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笼罩)lóng(竹笼)

  近义词

  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反义词

  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词语扩展: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清清楚楚吞吞吐吐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又惊又喜又高又大又快又准

  练一练: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示例: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小学教案《画》9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暖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红。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作品展示:

  与上节课的冷色调作品合在一起,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

  三、学习建议:

  ●是否调出了丰富的暖色?

  ●你画的暖色调风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教案《画》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师的话和达·芬奇学画态度转变之间的联系,明白刻苦练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取消独立识字的环节,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识字效率,提早发展语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第二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刻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点,综合训练,识记字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字音。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课文讲了谁学画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结果怎样?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题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1)自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记住字音。

  (2)检查朗读和字音掌握情况。

  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识记字音,然后让学生离开课文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读全文。思考:《画鸡蛋》讲的是谁学画鸡蛋的事?他是个什么人?

  读后回答:《画鸡蛋》讲的是达·芬奇学画鸡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画家。

  教师简介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画家。他一生都研究绘画,他的画有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他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练习绘画分不开的。有许多苦练绘画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画鸡蛋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读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著名”要读重音,以突出达·芬奇是个什么样的画家。

  三、默读2、3自然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蛋时态度怎样?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的态度变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达·芬奇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讲读2—4自然段。了解达·芬奇学画鸡蛋的表现和结果,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导言:达·芬奇成为著名的画家,是他刻苦练习绘画的结果。我们继续学课文,从他学画鸡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苦练绘画本领的。

  1、读第2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时,态度怎样?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

  读后讨论回答:

  (1)老师是怎样让他画鸡蛋的?(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

  (2)达·芬奇的态度怎样?(不耐烦)

  (3)他为什么不耐烦呢?

  先引导学生联系老师让他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回答。了解因为画得多了他不耐烦了。

  再引导学生联系达·芬奇的话想。“天天”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时间长了。“太简单”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容易,用不着这么练。所以就不耐烦了。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时强调“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天天”、“太简单”等词语,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达·芬奇的态度对吗?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看图上老师的表情,体会老师说话时严肃的语气,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的话,再理解老师说的4句话。

  第1句话告诉了达·芬奇什么?(达·芬奇以为画鸡蛋容易,是错的。“容易”在这里是说画鸡蛋简单,很好画的意思)

  第2、3句话,老师告诉达·芬奇画鸡蛋很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容易呢?(“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是第1个原因。意思是说鸡蛋的形状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一千个鸡蛋中每个跟每个都有差别。“每个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是第2个原因。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鸡蛋,自己去发现不同,从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话,老师让达·芬奇反复画鸡蛋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训练眼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观察事物准确,画得像。“眼力”指观察能力。“观察准确”是说看的一点不差)训练绘画技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画得熟练。这样就会画得快)

  再读老师说的4句话。体会老师是怎样严肃地给达·芬奇讲道理的。

  2、读第3段,思考: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懂得了画鸡蛋的重要性,画鸡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1)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画鸡蛋的?画出一个词语。(用心画)

  (2)从哪儿看出他是用心画鸡蛋的?从“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可以看出达·芬奇耐心反复练习画鸡蛋,非常用心。

  (3)指导朗读,带点的词语要重读,突出达·芬奇是怎样画鸡蛋的。

  3、读第4段,思考:达·芬奇用心画鸡蛋结果怎样?

  (1)“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是什么意思?(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没有画得不快不像的)读一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达·芬奇为什么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复练习画鸡蛋,掌握了绘画技巧,画得熟练了,所以就快;通过训练眼力,他看得准确了,所以画得就像)

  4、达·芬奇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你向达·芬奇学习什么?要想画出好画,写出好字,学会唱歌,写好作文,应该怎么办?(学习达·芬奇苦练绘画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领就要从小刻苦练习)

  三、综合练习,识记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应该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练习说一说。

  2、教师指导分析字形。

  (1)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样记?

  始:把“抬”字的“扌”换成“女”。

  练:左边是“纟”,注意右边的第3笔不要写成“东”。

  技:与“枝”形近,左边的部首不同。

  准:和“谁”形近,右边的部首不同。

  确:左边是“石”,右边是新学的“角”字。

  (2)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怎样记?

  角:上边是?,下边是“用”。

  易:上边是“日”不是“目”,下边是“勿”。

  (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度”,怎样记住它呢?

  度:外面是“广”,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边是“又”。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头。

  4、完成课后第2题。

小学教案《画》11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主张在学习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本课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学过的道理能得以运用,指导行为。我们生活在海滨城市,对大海、对海洋生物并不陌生,特定的环境,既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舞台,使他们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又给他们搜集书面资料、应用现代化手段等方面带来了方便。加上孩子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完全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所以说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有较强针对性,有的学生从理论上能够说出道理来,“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并不见得能够发自内心的认识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打动学生的心,

  切实有所感受,在实际行动中做好这一点,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它的美感所在。可能有的文章体现的是情感美,有的是一种智慧美,而本文则是这种情操美,即发现真理、意志美德等,这促使我进一步设想解决方法,努力从这个点进而联系全文进行三个维度的搭设,并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卷”,学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争先恐后、丰富多彩”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词语。

  3.继续引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进而抓住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分工合作、齐心合力才能画好海洋世界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画里少了什么)

  2.质疑: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画里少了什么?

  生2:我想知道为什么少?

  生3:我想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画?

  ……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点评:从课题入手,从学生的需求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兴趣先导。]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们。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同桌互相读课文,听一听,学一学。

  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2)指名读课文(5名学生),学生评价。

  (3)认读生字。

  ①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②课件出示生字:

  A.“开火车”读,巩固生字的掌握情况。

  B.出示“绘、搬、瑚”等字,说一说是怎么记住的?

  C.出示蓝色的“卷”字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卷”字组词,用另一读音说一句话)

  D.指名读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点评: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已基本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再加上同桌之间的合作和指名读,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生1:我知道美术课上,文老师让同学们集体绘画《海洋世界》,而同学们在画卷上只画满了大鱼,其余什么也没画。

  出示课件(一):(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这是海洋世界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

  师:海洋世界里有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有珊瑚!”“有水草!”“小虾米!小鱼!”“还有海鸟呢!”……

  生2:老师,我知道这幅画中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板书:画中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真正的《海洋世界》。

  出示课件(二):(《海洋世界》)

  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啧啧地称赞,议论。

  生3:老师,我知道“丰富多彩”的意思了。是说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数量又很多。

  师:说得很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是一种好方法。

  生4:我能用“丰富多彩”说一句话。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纷纷鼓掌,教师对其投去赞许的目光。

  (2)再出示课件(一):

  师:这幅画里为什么只有大鱼呢?小组讨论。

  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

  交流,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因为在海洋世界里,大鱼是最重要的生物,大家都愿意画它,不愿意画别的。

  生:在画画的时候,同学们各人画各人的,你们看“椅子搬到一旁,……争先恐后地动起笔来。”他们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

  生:对!这一句是讲他们都抢着向前,害怕自己落在后面。这也是“争先恐后”的意思。

  ……

  师:你们觉得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画好《海洋世界》?

  生:他们应该先分工,有画大鱼的,也有画其他海洋生物的,然后共同努力,就能画好《海洋世界 》。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了这段话,你们觉得画里还少了什么?

  生:我觉得画里还少了大家分工、合作的精神。(板书:还少了分工、合作的精神)

  3.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问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生2:我也想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画什么?

  ……

  4.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

  5.集体交流:

  生1:我学到了集体做事情,需要分工合作。

  生2:我要画小鱼、小虾。

  生3:我要画……

  ……

  6.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集体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重要的事要有人做,次要的事也要有人做。

  [点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交流心得,尊重学生阅读的不同体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分析,并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真正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师: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做好?

  生1:做值日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做好。

  生2:出黑板报的时候……

  生3:植树的时候……

  生4:盖房子的时候……

  ……

  2.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1:在做事情时,我要先学会如何分工,再与别人合作。

  生2:生活中需要合作才能做好的事情真多,我再做事情时,一定要多想想别人。

  ……

  综合实践活动

  师:课下,我们小组合作,画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下节课,我们展示、评价。

  [点评: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同时,在交流中,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加强与语文天地的整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分工、合作的道理。]

小学教案《画》12

  红苹果绿苹果(含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并用纸球做芯制作纸浆苹果。

  2.能尝试新的作画方式,能做大胆、细心的作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制作纸浆画的经验。

  物质准备:

  1.范画苹果一个。

  2.乳胶、红、绿颜料、废旧纸头做的球纸、抹布。

  3.一棵枯树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引起学生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呀?(树)这是一颗苹果树,可是树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好孤单,好可伶!你们谁有办法帮帮他呢?(做一些苹果,做一些树叶)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1.你们都很聪明,会帮苹果树找朋友了,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给苹果树做一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红的、绿色的)那我们就选这两种颜色来做个苹果树的朋友,有了朋友苹果树肯定会很开心的。看看我拿的是什么?(纸浆)今天我们就要用纸浆来做苹果,我喜欢吃红苹果我选择红色的纸浆来做一个大大的苹果,怎么做呢?看仔细唠,就像我们的唱的歌一样:“选纸浆,选纸浆,选一样。做苹果,做苹果,拖拖拖。红苹果绿苹果,做好啦!真好吃”

  三、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苹果。教师辅导个别学生。

  2.把做好的苹果放在太阳底下晾干。等晾干后挂到苹果树上。在做一些树叶做成一颗完整的苹果树。

  四、结束活动

  学生整理桌面,洗小手。

  活动反思:

  经过有序的准备,课前的铺垫,今天的纸浆特色活动完成的很顺利,虽然还有几个能力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作品,其他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苹果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可以弥补的问题,比如,纸浆的粘性不够,加上纸球上有不干胶,导致了制作过程中纸浆与球体表面不能很好的黏住,课前还是要做好周到细致的准备。

小学教案《画》13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在线绕活动中,有趣的线绕画发现有趣的线绕画形象。

  实践与创造:体验不同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有趣的线绕画。

  欣赏与评论:介绍自己的有趣的线绕画作品,有趣的线绕画点评同伴的作品

  知识点:

  学习流畅的线条。

  技能要求:

  学会用胶水一笔画的同时把绳线粘上。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材质的绳线,绕成作品。

  教学难点:

  在一笔画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学具:各种绳线、胶水、油画棒

  教具:有色卡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尝试:

  1、欣赏课本

  提问:课本上的画是用什么做的?

  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有趣的线绕画

  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绕画。

  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

  象什么?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

  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

  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

  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在绕好的画上根据想象用水彩笔添色或添形象。

  四、欣赏讲评

  1、自评:学生交流创作体会。

  2、互评:根据线条流畅,想象丰富的标准互相评价作品

  3、奖励:比一比哪一组小星星最多,表扬。

小学教案《画》14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边看演示边归纳,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用熟练而准确的笔墨技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这一环节上来,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作画热情。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教案《画》15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点:

  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难点:

  笔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 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 (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 四、欣赏书上范作P30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小学教案《画》】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画》09-08

小学水果画教案04-04

小学教案《手形画》03-24

画声音小学美术教案07-05

画情绪小学美术教案07-10

画汗衫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画美丽的早晨》教案07-14

小学《画美丽的早晨》教案08-25

《红色的画》小学美术教案06-19

小学美术扇面画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