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时间:2022-10-27 11:28:0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缝隙、应接不暇”等词。

  2、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材隐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人性美,使语文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运用多媒体,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初步领略大榕树的美,又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二、研读7、8两段,感受榕树的生命力

  1、欣赏着榕树,作者由衷地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划出喜欢的句子。

  3、交流:

  重点围绕两个句子展开讨论,指导朗读:

  ⑴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又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配乐齐读课文7、8两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大榕树的美。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并把学习所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12、13段,体验鸟儿的欢乐

  1、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

  2、自由读课文。

  3、让我们手里的小鸟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贴小鸟)

  4、小鸟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想象说话。

  5、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6、多媒体出示小画眉片段。

  7、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受?

  ⑴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⑵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⑶ 编写歌词,唱一唱。

  ⑷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⑸ ……

  8、交流。

  (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大榕树,参与鸟儿的活动,在看、听、读、贴、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切实感受鸟儿们的欢乐。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总结谈话

  (在总结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巴金爷爷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从前我们曾读过他的《海上日出》,那绚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的印象中,“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你认为“鸟的天堂”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在课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3、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榕树、鸟儿)

  4、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先把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看看能不能借助小组力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学生讨论交流)还有哪些疑问呢?(梳理问题,板书)

  5、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全班交流)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现在,就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跟随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描述画面)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学生回答,并让其写在黑板上。大、茂盛、绿、勃勃生机等)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9自然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榕树的这些特点?划出有关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学生读课文,划词句)

  2、咱们来交流一下。你可以就某一个特点来说。谁先来?(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3、学生抓住“大”的特点来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真”“一株”“不可计数”“卧”等)

  这株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老师查阅资料得知:(出示资料)这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20亩是多大?(667平方米*20=13340平方米)咱们的操场大约是4000平方米,这棵榕树的树冠覆盖面相当于三个操场还要多。

  4、学生抓住“茂盛”的特点来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榕树生长得很茂盛?(指名说,谈体会)

  5、此情此景,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出示句子,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6、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这棵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大榕树展现给大家,好吗?谁先来?(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能表现榕树特点的词语读重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谁还想给大家展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名读,齐读)

  三、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我们仅仅看到了一株庞大的茂盛的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巴金爷爷不禁这样想。第二天早晨,我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这次看见鸟儿了吗?

  读课文10——14自然段,划出描写鸟儿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谁来把描写鸟儿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

  (出示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试试你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多、欢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很多?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句子或几个词谈一谈。(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生活得自由、欢快?

  3、想不想把鸟儿的多、欢快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4、看到这么多可爱、机灵的小鸟,面对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

  (出示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的眼睛骗了我?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刚才,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欣赏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鸟儿的自由、欢快。“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那么,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分析一下。(学生分析原因)

  2、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食物和水分,同时鸟儿的粪便又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而且,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爱树、护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儿们的天堂。

  五、作业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榕树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鼓励用读书声演绎对文本的感悟,飞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说话的兴趣,说得大方,说得精彩,说得有个性;

  2、通过巧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斑斓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活灵活现的录象,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学得“实”、练得“活” ;

  3、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体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后还需要人们的爱护,才能永远维持这份美好。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感悟课文,读出情趣,说出妙想,鼓励个性化发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激发个性思维,大胆、大方、有组织、有条理地说出在这“天堂”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观。

  [教学流程]

  一、信息酝情

  1、屏幕出示信息,吸引注意:

  “嗒、嗒、嗒、嗒……”在铿锵有力的打字声伴随下,信息内容极富节奏地逐字出现:“在广 东 省 新 会 市 天 马 村 里 有 一座 小 岛, 每 年 都 有 成 千 上 万 的 游 客 到 那 儿 旅游。(学生自发地、轻声地、有节奏地跟读信息)

  2、引发思考:看了这条信息,有什么感兴趣要问的?

  [设计分析]:独特巧妙的信息导入法,让学生在课伊始便为鸟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慑,既激活兴趣,又撩拨了求知欲,巧妙而不着痕迹。

  3、引入课题:连巴金爷爷听说了,也到那一看。哇!果然,好一个[教师惊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课题](学生一起说出:鸟的天堂)!好一个——(教师声音悠扬拉长,学生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说出:鸟的天堂)!

  [设计分析]:契机引入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通过教师语气的层层递进,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理文铺情

  1、层层剥笋、梳理文脉:

  ①巴金爷爷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榕 鸟

  ②找出写榕树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点介绍了榕树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大

  茂盛

  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点段落教学:

  这么庞大、这么茂盛的榕树,一切都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榕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吧!

  [设计分析:通过找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简单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单刀直入跃入重点段落。]

  三、重情入读,体验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拟分以下四个学习板快:

  [板快一]:巧读绎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全段。

  2、指名读第一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时,教师指导:榕树用上了它全部的生命力,你呢?全部都用上了吗?再试试好不好?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朗读指导,在教师感情充分渲染下,感染学生,学会如何在朗读中有声有色地表达情感)

  3、指导朗读第二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那么多、一簇、堆、一点儿”等语言文字进行体会,领悟其精彩之处。)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如未将“堆”字语气加强,读出“多、茂盛”之感,教师配上动作范读,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双手顺着节奏相互交替叠上,作堆状)

  4、指导朗读第三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欣赏录象: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深情朗读:让我们轻轻地,用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吧。

  [调控策略]:学生读后,教师再范读。在“颤动”一词前面,教师作停顿处理,问:这一停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将品词、想象、朗读一气呵成。

  5、师生接读第四句:这美丽的(生:南国的树)。

  [设计分析]:这是写榕树茂盛的一段话,共有四句话,教师因文而异,通过范读、抓关键词品读、配画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时而析词解意,时而借图抒情,时而直抒胸臆,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读好、读够味,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神韵和魅力。

  6. 体悟“闲笔”魅力

  榕树茂盛这段,巴金爷爷的`妙笔生花写得多神,同学们也读得很有感情。可下面这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语句似乎没那么精彩。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巴金爷爷是不是随便写的?

  让生发现:

  ① 写“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目的是?

  ② 谁能欣赏“岸上很湿”“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语句之妙?

  ……

  [设计分析]:在精读榕树茂盛语段之后,巧读本段看似随意拈来的“闲笔” ,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平实的语句中,却包含着丰实的信息内涵。从中悟出“闲笔不闲”的魅力。再一,从动口读转到用心读,教学板块中形成了张、弛的节奏,课堂紧松有度,情趣自然活跃。

  [板快二]:寻迹释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1、发现方法:爷爷是怎么写它的大呢?

  ①发现了吗?巴金爷爷用了一个成语。

  教师板书: 成语

  (学生找出:不可计数)

  ②划出一个拟人句。

  教师板书: 拟人句

  学生找出后指名读: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调控策略]:若学生在读时将“卧”字强调了出来,则问:你这个卧字读得特别强调,能说说为什么吗?顺势理解“卧”一字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榕树独具的生命力;若学生在读时并没有注意将其强调,则由老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卧”进行理解。

  ③再划出写榕树生命力强的动词。

  教师板书: 动词

  (学生找出“垂、伸、卧”等动词)

  [设计分析]: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作者描写榕树所用到的三种方法,旨在为下面自由观察想象榕树并进行描述的环节设下了伏笔,让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仿用、还可活用,以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述。

  2、观察并描述:

  师:我们坐着小船来到鸟的天堂啦!我们像巴金爷爷一样用心来观察,也来描述一番吧!

  [画面一]:鸟瞰榕树远景图

  预设:远观榕树哟——

  △ 远远看去那株榕树真大啊!

  师:这巴金爷爷已用过了,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描写语言。

  比如生成:

  △ 这株榕树多么翠绿,卧在水中像点缀在蓝宝石中的一颗绿宝石。

  师:是你的发现,有你自己的语言,好!

  [画面二]:近看榕树枝条纵横图

  预设:你们也逼近榕树啦——

  提示:可不能再用“不计其数”了,还有其他的成语哩。

  比如生成:

  △ 榕树这纵横交错的枝条多像一张蜘蛛网。

  师:“纵横交错”用得好!“蜘蛛网”作为比喻更是恰如其分!

  △ 这无数的枝干,多像无数条蟒蛇相互缠绕着,你们觉得像吗?

  师:多么栩栩如生的比喻!这枝干仿佛活了一般。能用上更惊叹些的语气来夸夸它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说话)

  △ 大家瞧,这就是大榕树的枝干,它多像一条条粗细不同的巨绳捆绕在一起。

  师:“粗细不同”?你从哪观察出的?能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生指着图中的枝干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观察与描写相结合,体会想象是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设计分析]:学生上台指着图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面对着枝条纵横交错的奇观,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将其描绘,生动之处,让学生如解说员一般,指着图中具体的景物细细说来。教师煽情式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观察、表述,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石二鸟。

  [画面三]:夕阳下风情无限的榕树图

  预设:从未见过在夕阳那暖暖的霞光笼罩下的大榕树,如此浪漫、充满无限风情的景象也是巴金爷爷不曾提到的。难道你们不也想“美”它几句吗?

  ……

  [设计分析]:同样是鸟的天堂,巴金爷爷有他的观察点,我们有新的观察点。同样是鸟的天堂,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观察发现。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文本感受、辞藻欣赏,以巴金爷爷的写榕树的“大”的方法作为凭借,再配上图片以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进行接下来一步步的观察与描述。不仅深化了对文字的感悟,还能尽情想象,进行充分的语言训练,鼓励个性化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洋溢的舞台,让书本化身为学生丰富联想的翅膀。

  [板快三]:画动情生

  1、设悬念:写了榕树,不写鸟,行吗?

  [设计分析]:设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关注。

  2、初解:

  [屏幕出示]: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读后进行归纳: 这儿写了鸟儿的什么特点?

  师板书: 多

  热闹

  3、读享情趣:

  师:巴金爷爷把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写的可有情趣啦!我们一起来读吧。

  步骤一:

  在学生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时候,教师当起了导演,慢慢引入情境之中:嘘——这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师压低手势,引读)起初——(音渐长渐弱)周围是静寂的(读“静寂”二字前悄含一口气,读时轻轻叹出,创设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学生跟读。

  步骤二:

  ①当学生读到“我们把手一拍”时,教师招呼起来:拍掌啊!(带领学生从寂静转为热闹)

  ②当学生热烈地拍起掌时,教师提示:是“一拍”啊。怎算“一拍”?顺势导入课文朗读,教师面露惊喜的表情:“我们把手一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三读“我们把手一拍” ,读中有了动作,读中有了表情,读中有了深深的震撼)

  步骤三:

  ①在学生读到“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的时候,播放动画:一只大鸟鸣声一亮,拍打着翅膀从榕树那茂密的树丛间飞了起来,直入云霄。师提示:继续拍掌的话便会看到更壮观的景象。

  在热烈的掌声之中,动画继续播放:紧接着两只、三只、四只……无数只鸟儿目不暇接地从树丛间的各处飞了出来,清脆地鸣叫着,有的高飞,有的盘旋,有的停落水边……

  配合着画面内容,师生接读:这时候,到处都是——(生:鸟声),到处都是——(生:鸟影)。(充满动感的热闹场面,师生互动的精彩瞬间)

  步骤四: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当起了演员,手指前上方,惊讶地叫到:“瞧,大的!”突然,又指向另一方向,惊呼:“小的!”再换角度:“花的!” 、“黑的!”……

  (朗读同时,引领学生认识从形状、颜色、动态三个方面写鸟的“多” )

  [设计分析:教师紧扣文本,巧妙地抓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视觉,同时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更加多元。当动画的播放、学生的拍掌声、鸟儿的齐鸣声起时,整个课堂热闹纷呈,学生在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下,激情洋溢,师生配合接读众鸟纷飞一段,融画面、声效、语言、动作于一体,形成一个动感教学,有声有色,文字中的情趣充分得到体悟。

  [板快之四]:说趣渲情

  1、读画眉鸟的趣:

  [屏幕出示]:画眉鸟在枝头的图与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

  2、说众鸟儿的趣:

  [屏幕出示]:群鸟戏水图

  (学生上台指图进行描述,引导其说得具体,如外形、动作,说得生动,可以加上丰富的想象,将其拟人化。)

  [设计分析;丰富的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灵动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真真正正地进行语言训练。]

  四、流露真情

  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比如生成:

  △ 真想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那富有魅力的鸟的天堂啊!

  师:我也没去过,好想去啊!你去的时候别忘了叫上我哦!

  △ 我想去看看那儿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美丽,有没有被人类破坏了。

  师:是啊,这是大自然多么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 我们福州要有这样的环境该多好啊!我以后要创造出像鸟的天堂一样迷人的风景线。

  师:我想,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设计分析]:改去一般谈感受的做法,在品读课文意犹未尽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此时此刻真实感情的流露,呈现动感教学。

  五、笔下见钟情

  编写导游词:神州旅游公司要招聘几位小导游啦。考题就是为这个鸟的天堂写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回家好好准备,下节课就是神州旅游公司的招聘大会。

  板书: 鸟的天堂

  成语

  大 多

  榕树 鸟 动词

  茂盛 热闹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四、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喜欢那一次?你能读给或将给你的同学听听吗?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我们组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王宇平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具有跳跃性,总体来说这一课上得比较有特色。

  一、挖掘“美”的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王老师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的教学活动颇具匠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1、采用“音乐激情”的方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采用“活动寓情”的方式,寓教于乐。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王老师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眺望老师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用“畅谈抒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王老师抓住了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的特点,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他不仅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而且为了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二、不从读中悟,难有见解出 。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组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然而王老师对这一课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因此,上课的形式与我们当初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

  1、在朗读的形式上显得单一,而且采用一句一顿的朗读方式,其结果是不仅破坏了原作的音韵,而且让学生难以通过朗读悟、明理。

  2、“思”的过程太急,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没有发挥够,每个环节都显得有些仓促。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沛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局部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同学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依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身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身读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誊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局部,这一局部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同学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协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同学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身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局部(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局部: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同学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⑵当同学讲到“数不胜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抖”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同学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干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同学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鸟的天堂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9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鸟的天堂教案】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案 课文《鸟的天堂》教案09-26

《鸟的天堂》教案10-31

《鸟的天堂》的教案06-19

鸟的天堂的教案06-11

教案:鸟的天堂01-05

鸟的天堂教案07-04

《鸟的天堂》教案07-20

鸟的天堂教案12-14

《鸟的天堂》的教案08-25

小学《鸟的天堂》教案10-31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锦集9篇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缝隙、应接不暇”等词。

  2、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材隐含的自然美、语言美和人性美,使语文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大榕树”片段,师配乐诵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运用多媒体,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初步领略大榕树的美,又自然引入对重点段的学习。)

  二、研读7、8两段,感受榕树的生命力

  1、欣赏着榕树,作者由衷地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学生浏览课文找到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划出喜欢的句子。

  3、交流:

  重点围绕两个句子展开讨论,指导朗读:

  ⑴ 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又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⑵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配乐齐读课文7、8两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大榕树的美。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并把学习所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12、13段,体验鸟儿的欢乐

  1、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

  2、自由读课文。

  3、让我们手里的小鸟也飞起来,给它们找个家吧!

  (贴小鸟)

  4、小鸟们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想象说话。

  5、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6、多媒体出示小画眉片段。

  7、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画眉,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受?

  ⑴ 想说些什么?说一说。

  ⑵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

  ⑶ 编写歌词,唱一唱。

  ⑷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

  ⑸ ……

  8、交流。

  (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大榕树,参与鸟儿的活动,在看、听、读、贴、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切实感受鸟儿们的欢乐。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总结谈话

  (在总结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优美,层次清晰,感情强烈。我抓住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而有感而发的不同感慨反常规组织教学。朗读、思考、想象、感悟形成教学主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中轻松的穿插介绍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直接抒发感情与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相结合等表达方法。迁移教育,由“鸟的天堂”自然地引出人间天堂,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真正地做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

  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象、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

  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巴金爷爷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从前我们曾读过他的《海上日出》,那绚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你的印象中,“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你认为“鸟的天堂”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在课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3、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榕树、鸟儿)

  4、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先把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看看能不能借助小组力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学生讨论交流)还有哪些疑问呢?(梳理问题,板书)

  5、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全班交流)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现在,就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跟随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描述画面)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学生回答,并让其写在黑板上。大、茂盛、绿、勃勃生机等)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9自然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榕树的这些特点?划出有关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学生读课文,划词句)

  2、咱们来交流一下。你可以就某一个特点来说。谁先来?(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3、学生抓住“大”的特点来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榕树的“大”?(“真”“一株”“不可计数”“卧”等)

  这株榕树到底有多大呢?老师查阅资料得知:(出示资料)这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荫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20亩是多大?(667平方米*20=13340平方米)咱们的操场大约是4000平方米,这棵榕树的树冠覆盖面相当于三个操场还要多。

  4、学生抓住“茂盛”的特点来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榕树生长得很茂盛?(指名说,谈体会)

  5、此情此景,作者不禁发出了由衷地感叹:(出示句子,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6、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这棵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大榕树展现给大家,好吗?谁先来?(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能表现榕树特点的词语读重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谁还想给大家展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名读,齐读)

  三、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我们仅仅看到了一株庞大的茂盛的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巴金爷爷不禁这样想。第二天早晨,我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这次看见鸟儿了吗?

  读课文10——14自然段,划出描写鸟儿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谁来把描写鸟儿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

  (出示句子)再读这些句子,试试你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多、欢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很多?你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句子或几个词谈一谈。(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生活得自由、欢快?

  3、想不想把鸟儿的多、欢快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4、看到这么多可爱、机灵的小鸟,面对这么热闹的场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

  (出示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的眼睛骗了我?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刚才,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欣赏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了鸟儿的自由、欢快。“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那么,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和查找的资料,分析一下。(学生分析原因)

  2、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儿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食物和水分,同时鸟儿的粪便又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繁茂。而且,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爱树、护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儿们的天堂。

  五、作业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榕树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鼓励用读书声演绎对文本的感悟,飞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说话的兴趣,说得大方,说得精彩,说得有个性;

  2、通过巧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斑斓的图片、生动的动画、活灵活现的录象,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充分感悟,学得“实”、练得“活” ;

  3、课文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这自然天成的神奇景观。引导学生在学会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更能体悟出美好事物的背后还需要人们的爱护,才能永远维持这份美好。

  [教学重点]

  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感悟课文,读出情趣,说出妙想,鼓励个性化发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文本感悟的基础上,放飞想象,激发个性思维,大胆、大方、有组织、有条理地说出在这“天堂”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像中的景观。

  [教学流程]

  一、信息酝情

  1、屏幕出示信息,吸引注意:

  “嗒、嗒、嗒、嗒……”在铿锵有力的打字声伴随下,信息内容极富节奏地逐字出现:“在广 东 省 新 会 市 天 马 村 里 有 一座 小 岛, 每 年 都 有 成 千 上 万 的 游 客 到 那 儿 旅游。(学生自发地、轻声地、有节奏地跟读信息)

  2、引发思考:看了这条信息,有什么感兴趣要问的?

  [设计分析]:独特巧妙的信息导入法,让学生在课伊始便为鸟的天堂的魅力所震慑,既激活兴趣,又撩拨了求知欲,巧妙而不着痕迹。

  3、引入课题:连巴金爷爷听说了,也到那一看。哇!果然,好一个[教师惊喜地指向黑板上的课题](学生一起说出:鸟的天堂)!好一个——(教师声音悠扬拉长,学生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说出:鸟的天堂)!

  [设计分析]:契机引入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通过教师语气的层层递进,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理文铺情

  1、层层剥笋、梳理文脉:

  ①巴金爷爷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榕 鸟

  ②找出写榕树的段落,想一想作者又重点介绍了榕树什么特点?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并板书: 大

  茂盛

  2、感悟“生命力”,引入重点段落教学:

  这么庞大、这么茂盛的榕树,一切都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榕树那旺盛的生命力吧!

  [设计分析:通过找两个“重点”引导学生简单而又清晰地梳理文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单刀直入跃入重点段落。]

  三、重情入读,体验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拟分以下四个学习板快:

  [板快一]:巧读绎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全段。

  2、指名读第一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时,教师指导:榕树用上了它全部的生命力,你呢?全部都用上了吗?再试试好不好?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朗读指导,在教师感情充分渲染下,感染学生,学会如何在朗读中有声有色地表达情感)

  3、指导朗读第二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那么多、一簇、堆、一点儿”等语言文字进行体会,领悟其精彩之处。)

  [调控策略]:学生朗读若不到位,如未将“堆”字语气加强,读出“多、茂盛”之感,教师配上动作范读,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双手顺着节奏相互交替叠上,作堆状)

  4、指导朗读第三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①欣赏录象: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深情朗读:让我们轻轻地,用欣赏的语气,一起来读吧。

  [调控策略]:学生读后,教师再范读。在“颤动”一词前面,教师作停顿处理,问:这一停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将品词、想象、朗读一气呵成。

  5、师生接读第四句:这美丽的(生:南国的树)。

  [设计分析]:这是写榕树茂盛的一段话,共有四句话,教师因文而异,通过范读、抓关键词品读、配画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时而析词解意,时而借图抒情,时而直抒胸臆,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读好、读够味,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神韵和魅力。

  6. 体悟“闲笔”魅力

  榕树茂盛这段,巴金爷爷的`妙笔生花写得多神,同学们也读得很有感情。可下面这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九自然段)语句似乎没那么精彩。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巴金爷爷是不是随便写的?

  让生发现:

  ① 写“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目的是?

  ② 谁能欣赏“岸上很湿”“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语句之妙?

  ……

  [设计分析]:在精读榕树茂盛语段之后,巧读本段看似随意拈来的“闲笔” ,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平实的语句中,却包含着丰实的信息内涵。从中悟出“闲笔不闲”的魅力。再一,从动口读转到用心读,教学板块中形成了张、弛的节奏,课堂紧松有度,情趣自然活跃。

  [板快二]:寻迹释情

  [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1、发现方法:爷爷是怎么写它的大呢?

  ①发现了吗?巴金爷爷用了一个成语。

  教师板书: 成语

  (学生找出:不可计数)

  ②划出一个拟人句。

  教师板书: 拟人句

  学生找出后指名读: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调控策略]:若学生在读时将“卧”字强调了出来,则问:你这个卧字读得特别强调,能说说为什么吗?顺势理解“卧”一字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榕树独具的生命力;若学生在读时并没有注意将其强调,则由老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卧”进行理解。

  ③再划出写榕树生命力强的动词。

  教师板书: 动词

  (学生找出“垂、伸、卧”等动词)

  [设计分析]:这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作者描写榕树所用到的三种方法,旨在为下面自由观察想象榕树并进行描述的环节设下了伏笔,让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仿用、还可活用,以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述。

  2、观察并描述:

  师:我们坐着小船来到鸟的天堂啦!我们像巴金爷爷一样用心来观察,也来描述一番吧!

  [画面一]:鸟瞰榕树远景图

  预设:远观榕树哟——

  △ 远远看去那株榕树真大啊!

  师:这巴金爷爷已用过了,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描写语言。

  比如生成:

  △ 这株榕树多么翠绿,卧在水中像点缀在蓝宝石中的一颗绿宝石。

  师:是你的发现,有你自己的语言,好!

  [画面二]:近看榕树枝条纵横图

  预设:你们也逼近榕树啦——

  提示:可不能再用“不计其数”了,还有其他的成语哩。

  比如生成:

  △ 榕树这纵横交错的枝条多像一张蜘蛛网。

  师:“纵横交错”用得好!“蜘蛛网”作为比喻更是恰如其分!

  △ 这无数的枝干,多像无数条蟒蛇相互缠绕着,你们觉得像吗?

  师:多么栩栩如生的比喻!这枝干仿佛活了一般。能用上更惊叹些的语气来夸夸它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说话)

  △ 大家瞧,这就是大榕树的枝干,它多像一条条粗细不同的巨绳捆绕在一起。

  师:“粗细不同”?你从哪观察出的?能指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生指着图中的枝干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观察与描写相结合,体会想象是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设计分析]:学生上台指着图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面对着枝条纵横交错的奇观,用自己丰富的语言将其描绘,生动之处,让学生如解说员一般,指着图中具体的景物细细说来。教师煽情式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观察、表述,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一石二鸟。

  [画面三]:夕阳下风情无限的榕树图

  预设:从未见过在夕阳那暖暖的霞光笼罩下的大榕树,如此浪漫、充满无限风情的景象也是巴金爷爷不曾提到的。难道你们不也想“美”它几句吗?

  ……

  [设计分析]:同样是鸟的天堂,巴金爷爷有他的观察点,我们有新的观察点。同样是鸟的天堂,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观察发现。这一板块的教学,通过文本感受、辞藻欣赏,以巴金爷爷的写榕树的“大”的方法作为凭借,再配上图片以视觉感官上的刺激,进行接下来一步步的观察与描述。不仅深化了对文字的感悟,还能尽情想象,进行充分的语言训练,鼓励个性化发言,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洋溢的舞台,让书本化身为学生丰富联想的翅膀。

  [板快三]:画动情生

  1、设悬念:写了榕树,不写鸟,行吗?

  [设计分析]:设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关注。

  2、初解:

  [屏幕出示]: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指名一学生读后进行归纳: 这儿写了鸟儿的什么特点?

  师板书: 多

  热闹

  3、读享情趣:

  师:巴金爷爷把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写的可有情趣啦!我们一起来读吧。

  步骤一:

  在学生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时候,教师当起了导演,慢慢引入情境之中:嘘——这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师压低手势,引读)起初——(音渐长渐弱)周围是静寂的(读“静寂”二字前悄含一口气,读时轻轻叹出,创设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学生跟读。

  步骤二:

  ①当学生读到“我们把手一拍”时,教师招呼起来:拍掌啊!(带领学生从寂静转为热闹)

  ②当学生热烈地拍起掌时,教师提示:是“一拍”啊。怎算“一拍”?顺势导入课文朗读,教师面露惊喜的表情:“我们把手一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三读“我们把手一拍” ,读中有了动作,读中有了表情,读中有了深深的震撼)

  步骤三:

  ①在学生读到“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的时候,播放动画:一只大鸟鸣声一亮,拍打着翅膀从榕树那茂密的树丛间飞了起来,直入云霄。师提示:继续拍掌的话便会看到更壮观的景象。

  在热烈的掌声之中,动画继续播放:紧接着两只、三只、四只……无数只鸟儿目不暇接地从树丛间的各处飞了出来,清脆地鸣叫着,有的高飞,有的盘旋,有的停落水边……

  配合着画面内容,师生接读:这时候,到处都是——(生:鸟声),到处都是——(生:鸟影)。(充满动感的热闹场面,师生互动的精彩瞬间)

  步骤四:

  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老师当起了演员,手指前上方,惊讶地叫到:“瞧,大的!”突然,又指向另一方向,惊呼:“小的!”再换角度:“花的!” 、“黑的!”……

  (朗读同时,引领学生认识从形状、颜色、动态三个方面写鸟的“多” )

  [设计分析:教师紧扣文本,巧妙地抓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视觉,同时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更加多元。当动画的播放、学生的拍掌声、鸟儿的齐鸣声起时,整个课堂热闹纷呈,学生在视听等多种感官刺激下,激情洋溢,师生配合接读众鸟纷飞一段,融画面、声效、语言、动作于一体,形成一个动感教学,有声有色,文字中的情趣充分得到体悟。

  [板快之四]:说趣渲情

  1、读画眉鸟的趣:

  [屏幕出示]:画眉鸟在枝头的图与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

  2、说众鸟儿的趣:

  [屏幕出示]:群鸟戏水图

  (学生上台指图进行描述,引导其说得具体,如外形、动作,说得生动,可以加上丰富的想象,将其拟人化。)

  [设计分析;丰富的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灵动的多媒体手段,创造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真真正正地进行语言训练。]

  四、流露真情

  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比如生成:

  △ 真想去看看巴金爷爷笔下那富有魅力的鸟的天堂啊!

  师:我也没去过,好想去啊!你去的时候别忘了叫上我哦!

  △ 我想去看看那儿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美丽,有没有被人类破坏了。

  师:是啊,这是大自然多么珍贵的礼物,每个人都有责任爱护它。

  △ 我们福州要有这样的环境该多好啊!我以后要创造出像鸟的天堂一样迷人的风景线。

  师:我想,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的!

  [设计分析]:改去一般谈感受的做法,在品读课文意犹未尽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此时此刻真实感情的流露,呈现动感教学。

  五、笔下见钟情

  编写导游词:神州旅游公司要招聘几位小导游啦。考题就是为这个鸟的天堂写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回家好好准备,下节课就是神州旅游公司的招聘大会。

  板书: 鸟的天堂

  成语

  大 多

  榕树 鸟 动词

  茂盛 热闹

鸟的天堂教案 篇5

  语文教案-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18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寂静、应接不暇。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读、悟、议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思考: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每次看到了什么景象?用“---------”找出有关的语句。

  3、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2、《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感情朗读,评读。

  四、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喜欢那一次?你能读给或将给你的同学听听吗?

  五、这篇课文作者写的很美,你认为那些地方写的没?为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见了 ,没看见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看见

  听见了 他感到 。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还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

鸟的天堂教案 篇6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并建立环保意识。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大榕树根的神奇,枝叶的盛艳,群鸟的欢愉。

  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明白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中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鸟的天堂》这一课在本册教材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重点训练的实践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方法应遵照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内容来安排。我们组在设计本课教学方式时,以读、思、悟、说、做作为路线,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去勾划,去想象,去感悟,去畅谈,走出由老师设计好板书非让学生钻死胡同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受并畅谈景物静的深沉与动的欢畅。

  王宇平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具有跳跃性,总体来说这一课上得比较有特色。

  一、挖掘“美”的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

  新课标倡导“打破了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王老师遵照这一新理念,设计的教学活动颇具匠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入情入境,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

  1、采用“音乐激情”的方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设计以《百鸟朝凤》的音乐引入课文的手段,创设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无限向往的感情。用再次再次播放《百鸟朝凤》来烘托群鸟欢跃的热烈气氛。最后以《回家》这首曲子结束课文,启发学生静静地深思:鸟儿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家,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帮助它们建立一个安宁快乐的家。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怡然美,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采用“活动寓情”的方式,寓教于乐。

  新课标提倡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的全新教学模式。王老师尝试这一模式,不仅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创设情景,还将绘画也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如在研究榕树根部的教学时,眺望老师就创设了让学生在图上补画气根的活动。又如,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群鸟欢愉的场面时,设计让学生将课前画的自己喜欢的小鸟,在《百鸟朝凤》的乐曲中,贴在大榕树上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和美,同时产生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用“畅谈抒情”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文中“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一句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王老师抓住了在人们讲求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本文的人文性就更有新义的特点,为了让环保观念深置于学生的思想,他不仅让学生明白这鸟的天堂是当地群众精心保护的成就,而且为了树立从小重视环保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鸟儿没有家和由于人类注重环境保护,鸟儿又有了理想的栖息之地的资料,为课文扩大了人文性外延。让学生通过畅谈环保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联系,交流对大榕树的神奇、盛艳和鸟的欢愉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美,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精神境界。

  二、不从读中悟,难有见解出 。

  新课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我们组遵循这一新的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朗读训练。如在研究教学描写大榕树枝干部分时,我们设计了探究性朗读的训练,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榕树枝干和气根的神奇美。再如研究榕树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叶子部分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自主性阅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叶子茂盛浓密、苍翠欲滴、随风摇曳,在阳光下不时闪亮的静谧美。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在齐声朗读中感悟鸟群活动的热烈气氛,从而体会到百鸟群集的欢跃美。希望通过这些阅读形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然而王老师对这一课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因此,上课的形式与我们当初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

  1、在朗读的形式上显得单一,而且采用一句一顿的朗读方式,其结果是不仅破坏了原作的音韵,而且让学生难以通过朗读悟、明理。

  2、“思”的过程太急,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没有发挥够,每个环节都显得有些仓促。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鸟的天堂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沛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局部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同学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依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身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身读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誊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局部,这一局部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同学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协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同学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身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局部(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局部: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同学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⑵当同学讲到“数不胜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抖”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同学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干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同学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鸟的天堂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9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