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时间:2024-09-28 08:43: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涵。

  2、品悟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理解才女诗人浓郁的“爱的赞颂”。

  4、感悟清馨、富有情意的意象。

  【教学工具】

  林徽因的资料介绍,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组内批注阅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

  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介绍作者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1、首先老师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美丽优雅、一身诗意的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异常地精美。

  2、背景链接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三、整体感悟

  1、文题探讨

  诗歌有两个标题。正标题是一个比喻句,“你”是本诗情感倾泻的对象,“人间的四月天”是喻体。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进一步诠释。

  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

  2、分层解读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新鲜柔嫩。

  第五节: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四、深层领悟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诗人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写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结束语】

  这首诗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对“你”的爱既温柔,又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板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你的笑响轻灵,似美丽的四月春光

  你是云烟、星子、细雨点,轻柔,曼妙

  你是鲜妍的花朵,圆月,美丽

  你像鹅黄、新芽、白莲,充满活力

  你是花开、燕

  是人间四月天,爱,暖,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

  教材解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与其他几首诗相比,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这首诗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联系林徽因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语言雅致,有着一种古典与现代融合的高贵气息。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学习这首诗,要注重对诗歌的阅读体验,通过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蕴和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捕捉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多重意象的捕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抒发的独特感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2.诵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3.讲授法:对诗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学生分析诗歌。

  4.点拨法: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宽思路。

  学法:1.朗读法: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钥匙,通过朗读,感受这首诗中喜悦的跳动和浓浓的爱意,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

  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对这首词意境的全面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等。

  学生:搜集有关林徽因的生平资料,了解新月派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林徽因及新月派诗歌的相关资料。

  2.感受诗歌的韵律,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

  3.体会作者倾注于诗中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设计一: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板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设计二:在徐志摩的笔端,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liù),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散布着稀世的音乐锦绣”;在沈从文眼中,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在费正清(美国人,历史学家、汉学家)的心中,林徽因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冰心也为她所折服,赞叹道“她很美丽,很有才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她以轻盈柔美的笔调创作诗歌,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便如霞光万丈投影于你我心间,带领读者走进明媚春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受她笔下明净澄澈的四月天。(板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解题,介绍新月派。(多媒体出示)

  人间的四月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日子,既温暖又充满希望,给人以无限憧憬。(教师讲解)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新月派”特点:(1)“理性节制情感”,把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即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使情感表现得含蓄。(2)诗歌中的叙事成分增加。(3)具有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追求诗歌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3.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文学家、诗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的孩子)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5.新词。(多媒体出示)

  娉婷(pī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án):鲜艳

  冠冕(guān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鹅黄:像小鹅绒毛那样的黄色;嫩黄。

  呢喃(ní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多角度地促使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作品体裁、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加以掌握,为进一步理解内容和探究本文的写法特点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指导朗读。

  课件播放周涛朗诵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现在请大家认真地听朗诵,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深情,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

  提问:同学们,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你们有没有谁愿意在大家面前朗诵一下呢?(学生朗诵后,教师可做适当纠正,重点在停顿上给学生示范。)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朗读这首诗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示例]

  (1)朗读时“爱”的主题要充分体现出来,优美、深情、充满希望。

  (2)语速偏慢,语气捎带温柔但是又不柔弱。

  (3)情感方面,注意把握形容词的语气。

  再听一遍录音,注意停顿与重音。

  2.整体感知。

  提问:读了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画面?

  教师总结: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难怪她去世后,有人给她写的挽联是这样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丽、丰硕与富饶;在中国,四月是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进一步增进对朗读方法的掌握,再辅以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感受这首诗蕴藏的丰富情感,了解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一)审视诗歌标题,探究写作对象

  提问: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对“徐林恋”念念不忘,也有不少人认为,“四月天”表达了林徽因对儿子梁从诫的爱,你认为哪种说法合理?说明理由。

  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均可给予认可,既然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今天仍众说纷纭,我们就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感受诗中“爱”的情怀。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有些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认为这是首情诗。这首诗写于1934年,是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后的第三年,而这首诗中一点哀伤的成分都没有,全是喜悦。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生于1932年10月,写这首诗时,她儿子不到两岁。“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纯净平和的喜悦中,生命和希望在生长在涌动。这太符合一个母亲对自己一岁多的儿子的那种情怀了。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温柔的母爱溢满了人间。

  (二)理解修辞,品味意蕴

  1.介绍通感。

  (1)(多媒体展示)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化抽象为具体。例如:你多情的目光,仿佛丝绸一般滑过我的脸庞。

  创造一种优美的意境,启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感情波澜、得到美的享受。例如:默听一夜花开。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了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2)提问:下面几个句子,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分别说说它们都把什么感官沟通起来。

  ①他说的话听起来像蜜糖一样甜!

  ②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

  ③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④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明确:①以味觉写听觉②以味觉、触觉写视觉③以听觉写味觉④以视觉写听觉

  2.介绍意象。

  (1)(多媒体展示)像和平鸽、月亮这样的能够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事物叫做“意象”。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是带有诗人感情的具体事物。

  意:主观情感自然意象:柳、菊、落日、月

  象:客观事物人文意象:折柳、登高、策马、饮酒

  (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典型意象吗?

  鸿雁、朝阳等。

  (3)提问:是否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中的意象?

  不是,如用麻雀代表和平,在太阳下饮酒。

  意象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约定俗成的事物。

  (4)不光是在美术作品中,在诗歌创作中这种象征手法也被大量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也是很常见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看一看下列四句诗句中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品味诗歌意蕴。

  提问:认真品读这首诗,分别概括这首诗的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概括后,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每个小节中的重点词句。

  (1)第一节,笑声勾勒画面。

  教师引导品读:“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你”的笑声“点亮”周围的“风”,随即笔锋一转,由“轻灵”的听觉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一组文字,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着变”构成了一个轻盈、鲜活、灵动的画面。

  (2)第二节,黄昏晕染早春。

  教师引导品读:诗人把镜头转向了黄昏,飘渺、空灵、纯净的“云烟”,让黄昏不再孤寂凄冷,而变得温暖微醺。柔软的“风”、闪烁的“星子”和点洒的“细雨”,这些柔美的意象,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早春的感觉。诗的意象就像一幅画,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轻柔得仿佛不见。

  (3)第三节,圆月构筑美满。

  教师引导品读:“轻”和“娉婷”两个词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轻”是春风的轻抚;“娉婷”是随风招摇的舞,描绘你的轻盈和美好。你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而来,正是人比花俏,花衬人娇的写照。“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天真”和“庄严”既矛盾又和谐,天真却不失庄严,勾勒出一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对立融合之间构成了诗意的张力,与“月圆”承接,又构筑出美好圆满的意境。

  (4)第四节,暖色点亮诗情。

  教师引导品读:四月,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林徽因笔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鹅黄”,是“初放芽”的“绿”,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暖色调晕染的画面与纯净的白莲相互映衬,又与前面章节所勾勒的画面交相辉映,点亮风的笑声、柔风的舞动、雨滴的点洒、花开的声音,声画结合,热闹却不杂乱,纷繁却不喧嚣,诗情在文字间流转。

  (5)第五节,希望温暖春天。

  教师引导品读:诗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抒发了作者对“你”深情而绵长的“爱”。花是静态的,“一树一树”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燕是动态的,低语的“呢喃”更显示其柔美温顺的特质。动与静的照映下,“爱”“暖”和“希望”绽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鹅黄、嫩绿为笔,写下春日几多景,满贮着春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星子、细雨为裳,舞出心中无限情,满藏着深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花开、呢喃为曲,谱就人间倾心恋,满盛着眷恋。

  【设计意图】介绍通感及意象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对内容的概括及对诗中重点词句的赏析,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中语言的美感。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小结答案: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如“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写出了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在花瓣上的美好景象。又如“新鲜初放芽的绿”“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写出了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里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的明媚景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这首诗写景、抒情的特点。

  2.体会并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领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语言。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极具创造性。人们对爱情、亲情、快乐和梦想的所有一切感悟尽在这四月天中。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这首诗可以说是新诗“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

  2.赏析

  写作中,写景贵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总结:

  全诗以温馨舒缓的笔调细细地描绘一幅四月天的风景,诗里犹如飘散着一种淡淡花香般末春与初夏之间的韵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时令里,黄昏时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轻风、有细雨、有百花、还有云烟。细雨花前,风动云烟,花开千树,梁燕微喃。这般美景本是天成,经作者的刻画来得更真切,好似马上就要跃出纸面。

  其次是情,灵动与轻盈的风景融入一春的烂漫与幸福。春风一夜花唱响,自由迷恋爱飞翔。有些飘逸,同时也是温情四溢。字里行间诠释着爱与希望,点点滴滴闪烁着春的光芒。

  【设计意图】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加深对本文写法的理解,进而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写作能力。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提问:这首诗是用哪种人称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人称,与“你”对话。在呢喃、在絮语中吟唱出作者对“你”的情感。“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赞颂,引出对“你”的描绘,“笑响点亮了四面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作者将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图景:带着百花的冠冕而来,笑声点亮四面风,是轻柔的,是温暖的,是摇曳的,带来希望。

  2.提问:本诗可谓是运用了多重比喻绘“你”的形象,具体说说诗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么。

  “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变化万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写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温暖娇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动描绘;“你”还是“爱、暖、希望”,浓烈真挚,是满载情谊的真情描摹。

  3.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交代了“通感”是本诗修辞上的一大特色,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再分析一下“通感”的运用有何作用。

  运用通感,传递爱意。在林徽因的笔下,爱变成具体可感的事物,它是视觉上“一树一树的花开”,它是听觉上燕子在房梁间的“呢喃”,它还是触觉上微风吹拂而过的“柔软”。诗人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表现出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间的四月天”是诗人构筑的爱的空间、暖的住所、希望的栖居地。

  【设计意图】品味本诗修辞上的妙处,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学诗、写诗奠定基础,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说说整首诗除了内容纯净和语言优美之外,还有哪些其他艺术特色。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方式呈现探究结果:

  示例:

  1.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运用“四面风”“云烟”“星子”“细雨点”等意象来表达诗人对“你”的喜爱之情。

  2.动中有静的描写方式。例如诗句“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将一幅生动的春风灵舞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还有风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花开燕语图等,都为读者展现了动中有静、情景交融的美妙场景。

  3.摇曳多姿的修辞手法。“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清新婉丽的意象通过比喻、排比的手法一一呈现,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朗朗上口,易于吟诵。

  4.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从“早天的云烟”“点洒的细雨”“雪化后那片鹅黄”到“初放芽的绿”,诗人的情感通过各种意象层层推进,于末尾发出了“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高呼,把情感推向极致,并与诗的开头相呼应。

  【设计意图】这首诗堪称经典之作,初中生在理解上可能有点困难,本阶段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

  一、基础题

  1.从押韵的角度,指出这首诗运用最多的韵脚是什么,都有哪些字是押韵的?这首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中都运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都描写了哪些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段阅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节选)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诗中都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句式优美,配合着整齐的韵律,读起来错落有致,渗透着一种和谐之美,试从诗中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尝试以“人间四月天”为主题,写一首现代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小结答案:

  1.示例:“an”韵,如“天”“变”“烟”“软”“闪”等。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2.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让读者有温暖的心理感受,带给人们一种温润的美感。

  3.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给人一种欢快、快乐的感觉。

  4.“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表现了诗人四月天里内心的喜悦及对未来的希望。

  5.示例:“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6.示例:

  四月的梦

  四月的月亮偷走我的声音,

  歌声把我引到窗棂。

  垂柳摇曳的身姿,

  在睡莲的缝隙间倒出你的影。

  我想轻呼你的名,

  鱼儿摆摆手,

  搅碎一池灿烂的星,

  装点了初夏的梦境。

  板书设计: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笑声勾勒画面

  黄昏晕染早春

  圆月构筑美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

  暖色点亮诗情

  希望温暖春天

  教学反思: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对韵律的追求和谐地串联。可以说这是一首能够反复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需要教师有耐心地细致引导。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首诗的主题“爱”,告诉学生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对于这首诗写作特色的讲解不是很成功,如果在讲解之前,教师先出示讲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实例作辅助理解,最后再深入理解,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3

  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

  1.作者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示】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巧妙的意象捕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的花开),月圆,白莲,燕子。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教学提示】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增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表现了“三美”原则。

  音韵美:(1)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教学提示】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提示】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进行深入研讨。

  三、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由于对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不宜做过多分析,学生只能初步把握不同类型、不同流派的现代诗歌,不能深入,十分遗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体会诗歌轻灵的语言、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丰富的情感。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学习诗歌轻灵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文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异常精美。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娉婷(pīngtíng)鲜妍(yán)冠冕(guānmiǎn)呢喃(nínán)

  2.理解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环节二

  三、整体感知

  1.播放幻灯片:诗歌朗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学生齐读诗歌。

  3.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作者将心中的爱以人间四月天丰美的景象作比,表达了对人间四月天的盛赞。

  环节三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诗歌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主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比喻的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点出作者要赞颂的对象;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表明作者对赞颂对象极尽爱的赞美。

  二、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1.作者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现人间四月天的丰美?

  四面风、云烟、星子、细雨点、花、百花的冠冕、夜夜的月圆、新鲜初放芽的绿、期待中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燕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轻灵、光艳、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新鲜、柔嫩喜悦……让人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新鲜、明丽、喜悦之情。

  3.作者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期待中的白莲”这些清新淡雅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明艳的画面,给人以春天的清新美好之感。

  三、品读诗歌,赏析语言。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表现了笑声的清脆悦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交舞”充分表现了春光的光艳多彩,色彩明丽。

  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以早天“云烟”“黄昏”的风、夜晚的“星子”“细雨”“花”等春天的美好事物营造出春天清风拂面、恬淡清新、绚丽多彩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间四月天的美好赞颂。

  3.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虚实结合,将四月天的美景与“梦”“期待”结合起来,赞美四月天的.纯净淡雅,营造了朦胧梦幻的意境。

  四、分析结构,归纳写法。

  1.音乐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2.画面美。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是一种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

  3.画面和声音交织。

  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

  环节四

  找出点明主旨的诗句。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板书

  音乐美:重复变化,回旋流转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画面美:温馨柔媚,明艳动人

  环节五

  1.阅读有关林徽因的作品,了解一代才女。

  2.阅读新月派诗人的作品,感受其诗歌特点(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教学反思

  这是新选编入教材的一首诗歌,对该诗的主题向来有争议,参考资料较少,对诗歌的语言及主旨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中重在让学生品读自悟,不强求答案的统一与标准。但探究还不够深广,学生也没有真正放开学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5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了解诗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分析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资料助读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过国徽设计,改造过传统景泰蓝,参加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

  2.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积累词语。

  娉婷(pīngtíng) 鲜妍(xiānyán) 冠冕(guānmiǎn) 呢喃(nínán)

  四、引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2.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主题。

  明确: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

  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

  3.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明确: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怒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五、合作探究

  学生三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明确: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大家不仅感知了才女的智慧,同时也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情感。就诗歌的主题,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2、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类型

  新授课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哲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

  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好友众多,林徽因的一生可为充满了真善美,这种情感情绪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上,发自内心的`对爱进行赞颂,也使人觉得无比美好。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xx年版)。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2、老师范读,点明停顿、感情、转行;学生试读;学生齐读并思考主要内容(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表达了内心的喜爱与歌颂)

  (三)小组讨论

  1、以“四月天”为比喻,文中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声、色、形、情

  轻灵、鲜妍、天真、庄严、新鲜、柔嫩喜悦——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鲜妍、鹅黄、绿、白莲,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这种色彩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通过赞美美而不娇的春景来赞美艳而不俗的“你”,使诗歌的意象更加美好。

  (四)品味句子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静态与动态结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2、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云烟”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

  3、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五)拓展提升

  1、注意诗歌转行的特点,体会其形成的节奏美

  第一句和第三句押“an”韵

  2、单复句

  (1)定义

  (2)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3)差别:①谓语个数(单句只有一个,复句有多个)

  ②有无包含关系(复句不可互相包含)

  ③有无语音停顿(单句有,复句无)

  (4)几种与复句类似的单句

  主谓谓语句;连动句;句中有停顿的兼语句;复句形式作成分的单句;带“作状语的介宾短语”的单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语言揣摩法

  教具准备:

  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有花纹全部出自于林徽因之手。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最明确的说法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不管这首诗有哪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轻灵(línɡ)娉(pīnɡ)婷呢喃(nínán)鲜妍(yán)

  冠(ɡuān)冕柔嫩(nèn)

  2、解释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五、朗读指导

  此诗是林徽因写给他儿子的一篇精美的诗歌,要诵读的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六、感知课文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这首诗歌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的节奏——音乐美。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七、研读探究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识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你”光艳多变、轻柔妩觸、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

  3.作者是如何描绘“风’’这一抽象的意象的?

  本处运用诗歌意象分析法。“风”本是抽象的,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所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让人刻骨铭心。

  4.诗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诗歌用这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5、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八、归纳写法

  1.善选意象,借物抒情。

  诗人借物抒情,选取了“春的光艳”“夕阳的黄昏”“艳丽的百花”“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等这些四月天中特有的物象,抒发自己浓浓的爱意和对生命的赞美。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修饰清新,韵律优美。

  诗歌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采用三行句,讲求格律,一韵到底,词语的跳跃和韵律几乎达到了极致。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十、作业设计

  1、仿写此诗。

  我说你是,

  2.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你

  是春天的光艳——灵变

  人夕阳的黄昏——轻软爱

  间艳丽的百花——美好暖

  的雪后的鹅黄——新生

  四花开满树——燕栖梁间希望

  月

  天

  教后反思: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对韵律的追求和谐地串联,可以说这是一首能够反复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作品。但作为九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需要教师有耐心地细致引导。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首诗主题“爱”,告诉学生全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对于这首诗写作特色的讲解不是很成功,如果在讲解之前,教师先出示讲解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实例做辅助理解,最后再深入理解,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8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3、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重点

  1、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2、人物生平事迹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难点诗歌的意象对表现诗歌思想内容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谁设计了纪念碑的须弥座部分。这个人就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近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梁启超的儿媳、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其本人也是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曾经名躁一时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听,想。

  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介绍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生于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林徽因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34年4月5日的《学文》。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生于1932年)在《倏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1)娉婷(pīngtíng):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2)鲜妍(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

  (3)冠冕(guān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体面,光彩。

  (4)呢喃(ní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2、朗读全诗,注意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要求学生掌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学生根据这节奏和轻重音,齐声朗读全诗。

  3、全诗共五节,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

  明确: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4、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明确:“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文本探究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明确: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3、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4、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整首诗用了十一个“你”字,处处洋溢着诗人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一连串的比喻,既然诗人内容的喜悦之情,也是诗人真情的流露。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课后读林徽因的另一首抒情诗《莲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巩固提高

  1、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之一。

  (2)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这些词语给人一种、的感觉。

  答案:

  (1)林徽因建筑师诗人新月派

  (2)鲜妍、鹅黄、绿、白明亮、温暖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娉婷(pīngpìn)

  (2)鲜妍(xiǎnxiān)

  (3)冠冕(guānguàn)

  (4)呢喃(lánnán)

  3、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参考答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课堂小结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结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淡淡地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知性的女性!今天,我们为学习了她的这首万人景仰的名诗而自豪。听。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鲜妍百花

  新鲜初放芽的绿

  一树一树的花开

  燕呢喃

  爱,暖,希望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林徽因的资料介绍、幻灯片、视频

  教学方法:“定向——自读——答疑——小结”四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建筑学家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作家林徽因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民国文化想象”中的林徽因

  她经常见诸在各种诗歌、小说、影视等作品中,代表的有黄磊、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总之,林徽因,这个传奇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徽因学习她的代表作——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2、初读全诗,感知文本

  好的诗是要读的,正如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带着问题读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诵,创造性诵读

  (1)、通过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出哪些画面

  (2)、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4、合作探究

  (1)、文本分析

  诗歌共分五节,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风吹”、“星闪”和“雨洒”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的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一树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

  四月是温暖的季节,诗歌中,出现了十一处“你”字,只出现了开始的一处“我”字。但是,“我”和“你”才是主题,这一主题在最后一节落在爱与暖上,这是这首诗的一层秘密。在表面的“鲜艳”、“轻灵”和温醺的四月天里,说“爱”与“暖”的是“我”和“你”。

  (2)、色彩感分析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这种色彩的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3)、诗歌“三美”分析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A、绘画美

  在音乐美的流动中,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B、建筑美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C、音乐美

  在整齐的诗形中又富含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诗歌的韵式变化和句式变化而带来诗节内在形式的多样化。如诗歌的第一节就是押2_2韵,这就造成整首诗歌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具有内在的流动力量。但这种押韵,又随着诗人的感情起伏和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形成。这样,语言的节奏也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品内容相协调,音乐美也就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梁从诫谈到林徽因诗的韵律时说:“她的诗歌不满足于单一的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和变化。”例如,诗歌的第三节。句式发生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这就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这样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也就跃然于纸上。诗人的内在情绪巧妙地融入富有音乐质感的诗歌中,使得全诗充满了音乐之美。

  5、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徐志摩《偶然》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

  作者在“偶然”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8226;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爱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为了她可是终身未娶!

  2、播放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miǎn)呢喃(n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品味赏析

  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答案示例:“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

  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②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相关文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范文11-22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文07-14

你是人间四月天作文07-21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04-14

(通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文12-1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文[推荐]11-11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11-21

你是人间四月天作文【精品】09-18

你是人间四月天作文(集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