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游园不值》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游园不值》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文《游园不值》的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 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 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 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 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 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 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课文《游园不值》的教案2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画下来,把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 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诗句)
学习《游园不值》
检查预习
1 介绍作者
a 指名学生交流
b师汇总: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 检查朗读
a大家想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的读一读。
B指名学生读诗,重点指导屐、苔、扉
C齐读
理解诗句意思
1 你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明诗意 3、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诗意:
(1)相机映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了这句你 知道了什么?
应:大概 怜:爱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
(2)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
映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可惜呀!诗人想进去欣赏园中的美景却未能如愿,因此十分扫兴(板书:扫兴)
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3)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诗人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头,由此想到园中的美景。我们也来想一下,此时园中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交流
(4)阳春三月,沐浴着春光,和煦的 春风徐徐吹过脸颊,婀娜多姿的柳条舒展着身姿,与姹紫嫣红的百花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5)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拓展
1、诗学完了,但春天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怜苍苔 扫兴
久不开
满园春色(想) 喜悦
一枝红杏(见)
小记:
春夜喜雨
教学目的
1.在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
2.领会诗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3.学习诗词语言运用的技巧。
4.培养分析、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写作本诗词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便于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课文注释较详细,教师可对字面的意思给予答疑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夜喜雨》的语句,领会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解题: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2.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许多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也写了许多描绘祖国山河景物、写景抒情的诗。
3.指导学生看注解,理解句意。
野径:乡下的小路。
俱:都。夜里没有星光,黑成一片。
4.指定学生朗读诗篇。
要求读音正确,注意节奏。
Section targeting
5.引导学生分析诗篇。
这首诗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①诗的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
开头两句是总写。开头就用好字来赞美雨,并把它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当春乃发生,好在润物。一个好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②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特点。上句写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间悄悄到来;下句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细无声既呼应上句潜入夜,又与首句好雨和诗题中的喜雨相呼应。
③第五、六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视觉的角度写雨中江村夜景:野径天空黑云密布,江船上灯火明;火独明则他物不见,说明江面上也布满了黑云,雨意正浓。
④最后两句写什么?
最后两句从想象的角度,写雨后的景色:清晨雨晴,朝阳升起,经过一夜春雨滋润,花朵绽开,花枝低垂,锦官城的春色更浓。这首诗,反映了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渴望宁静的心情。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⑤《春夜喜雨》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抓住春天细雨濛 濛的特点,对春夜雨景作了细腻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了喜悦之情。
A.拟人化手法。作者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应客观需要,因而称赞它是好雨、喜雨。
B.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像诗中的知、潜、细、重等字对事物特征作了形象的概括。
(三)课堂练习
背诵这首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诵读、默写《春夜喜雨》
2.完成课后的作业。
板书设计:(略)
小记: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E.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五)背诵这首诗
【课文《游园不值》的教案】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教案02-19
游园不值11-05
游园不值古诗12-05
游园不值作文(精选)09-09
游园“不值”作文08-05
游园不值作文08-05
《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11-08
《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0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