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4-07-13 20:13:1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桂林山水 教案模板7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漓、谰、瑕、翡、桨、峦、筏”。

  2.理解“竹筏、奇峰罗列、屏障、兀立、怪石嶙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细致观察的能力。

  2.训练学生学习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读文和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深人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学法引导

  1.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独立自学新课内容,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独立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堂上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自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圈点和批注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像其美景。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人情人境地朗读去体会。

  (二)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疑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反复入境地朗读去体会美景;通过教师介绍,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读、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优美、舒缓的音乐伴奏带。

  2.“桂林山水”全景图及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观察画面,谈感受。

  2.质疑问题,独立解决生字、新词。

  3.思考、讨论,勾画重点词句。

  4.再观察插图,发挥想像,进行表达练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像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2.基础知识: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结合等方法。

  2.学法:“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方式和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方法。

  五、教学辅助手段 电脑课件

  学习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们一样不一样呢?他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点?课文用了什么句式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边读边想象,在你脑海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默读课文十二分钟

  体会对比描写的特点。

  问:第一句话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水?重点写哪个地方的水?为什么要写大海和西湖水呢?(读第一句话)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与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较,强调漓江水的独特美)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问:漓江水的独特美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齐读第二句话)总结: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点,具体描写静清绿。学生回答(静、清、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习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方法,以及学习排比句。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把这句话换个写法,同学们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用原句比较:

  1.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2.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回答:

  1.不具体,使人对漓江水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感觉不到漓江水的具体美。

  2.感情不强烈,原句运用感叹句,语气强烈,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也让我们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3.读起来感觉乱,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读起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

  六、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见下表)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导入新课用谈话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话:同学们,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旅游过吗?都去过什么地方?你们去过桂林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桂林山水的。 学生回答问题。二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概括能力。齐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问题。二分钟

  体会文章内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总领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两个句子,写作者荡舟漓江去观赏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验证“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着总领的作用。那桂林的山水到底有没有“甲天下”这样美?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放录像)看完录像请学生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的最深的感受。 学生看录像,然后说自己的感受。(美丽、秀美)四分钟

  学习第三自然段 培养学生的的自学能力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比较和第二段写法有什么相同,归纳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十二分钟

  通过读,引导学生学语言,体会感情。我们再来回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灯片)边看录像边读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体会文中的感情。学生看幻灯读句子。

  学习第四自然段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问:“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分别指什么样的山和水?为什么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请在这一段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一句话。 学生回答问题。四分钟

  理解重点句含义。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齐读。

  1.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这保存话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进一步深化感情,总结学法。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同时又使我们从中学会了抓住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为例,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写成作文。学生做课堂练习。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附:板书

  (李红妹、孙富)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理清课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毖≡衲阕钕不兜囊桓鲎匀欢危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苯淌ψ橹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或者画一些简笔画,还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想象自己画一画。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4.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5.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6.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拔地而起:从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两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四、参考资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 20xx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都称它为象山、象鼻山。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古人列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祭天地。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xx余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峦叠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为各朝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增建亭台楼阁,共成28景。香山秋来漫山红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双清别墅因毛 东同志从西柏坡进城前曾住这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和筹建新中国,这给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林位于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

  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3、 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哪些特点?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2、品读漓江的水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 (指名一人读)

  (1)、找依据理解“静”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2)、找依据理解“清”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说话训练:

  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

  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

  (4)、把三个特点连起来读,感受排比句的特点。

  (5)抓对比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6)集体有感情朗读第二段。练习背诵。

  3、自读桂林的山,练习背诵。

  刚才,我们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课件)快速浏览这段话,和第二段比较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构基本相同,简直像第二段的孪生姐妹。那这一段用不用集体学了?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三段,一边朗读一边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动的朗读把山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桂林,欣赏这迷人的风光(配乐播放一组桂林山水图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过渡: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齐读)

  这哪里是流淌在笔尖的文字,这分明是作者一颗灵动的心啊,让我们发自肺腑地由衷赞叹——(齐读)

  2、 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小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

  3、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

  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作者、读者、游客、诗人、中国人、外国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课文小结:

  古语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

  五、课外拓展,加深感悟

  这美妙的仙境让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历来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笔墨地大加赞赏,我们来听听著名诗人贺敬之是怎样称赞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欣赏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们不由得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树阴照水爱晴柔。枫叶红于二月花,红妆素裹更妖娆。”来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适不过了。难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1-11

《桂林山水》教案09-03

《桂林山水》的教案03-18

桂林山水教案12-04

桂林山水教案11-29

桂林山水 教案05-10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3-08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03-08

《桂林山水》教案参考01-12

语文教案:桂林山水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