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教案

时间:2023-02-26 08:28:51 教案 我要投稿

《灯》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灯》教案

《灯》教案1

  第一课时所完成的教学内容:⒈作家作品简介;

  ⒉时代背景简介;

  ⒊生字词;

  ⒋理清文章结构;

  ⒌文章第一、第二部分的分析。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目标:

  ⒈教学目标:①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思想逐步发展的脉络;

  ②抓住重点材料中的重点语句,明确文章中

  “灯”的象征意义。

  ⒉知识能力目标:①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②把握文章“形”与“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⒊思想教育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光明,追求光明自强自信的高尚情操。

  ②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对“灯”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课堂类型:讲读

  四、教法:启发、讨论式

  五、教具: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⒈导入:《灯》是按照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生答: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

  师:对,作者正是以“灯”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我们学习了前两部分,作者分别写了眼前的灯和记忆中的灯。那么作者除了写上面的灯光,还通过什么材料写灯光呢?今天我们大家继续分析课文第三段,找到答案。(找同学朗读第三部分,然后回答。)

  ⒉明确:①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亲情)

  ②希洛点燃的火炬;(爱情)

  ③陌生人家的一盏油灯。(关爱之情)

  ⒊请大家考虑一下,作者在三段联想中间加入一段议论,能不能放在三件事之后?为什么?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应仔细阅读文章的第八、第九段,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启发设问:

  ①哈里希岛上的灯光、希洛点燃的火炬主观上是为谁而燃的?

  生答: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主观上本是姐姐为弟弟点燃的;希洛点燃的火炬主观上照亮的是爱人的眼睛。

  ②哈里希岛上的灯光本是姐姐为弟弟点燃的,却使捕鱼归来的邻人得到了它的帮助,这意味着什么?

  生答:这说明客观上使许多人受益,给人们以关爱和鼓舞。

  ③这“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火光”指什么?

  为什么至今还亮在我们眼前?

  生答:此时的火光是指人间的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它鼓舞人们,激励着人们着所以他生生不息,流传至今,而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并存。

  ④文章第十一段与第九段、第十段有什么关系?

  生答:第十一段围绕上两段展开议论,说出了灯光客观上给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光和热,温暖和鼓舞。

  然后师进行总结:

  明确:哈里希岛上的灯光和希洛点燃的火炬此时已不再是具象的灯光,而是蕴涵着人间真情的一种精神象征。这说明人类社会繁衍至今乃至继续发展除了必不可少的物质食粮之外,更离不开这种人间真情的鼓舞和关爱,作者放在这里议论恰到好处,正是对上边灯的象征意义的揭示,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请大家齐读第十一段,再仔细体会其内容:

  ⒋如何理解第十一段中的“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启发设问:

  ⑴去掉“单”行不行?

  生答:不可以,说明首先“我们”靠吃“米”活着,但不只靠吃“米”活着。

  ⑵这里的“米”仅指米吗?

  生答:泛指食物。

  师总结:那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靠吃食物活着。

  ⑶我们还靠什么活着?

  生答:还靠精神食粮活着。

  明确:作者紧承上文这样写,是他的人生感悟:人们活在世上,要靠吃粮食活着,但与动物的区别正是在于人是有思想的,我们赖以生存的还有精神食粮。这说明“灯光”使我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希望,如果充满了苦闷和彷徨,没有光明和希望,人就会悲观、消极。

  ⑷第十一段的议论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生答:议论建立在作者的感受基础上。作者深有所感地写道:“我自然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他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作者在这段末尾结合切身感受,揭示了“灯光”巨大作用,这使我们从中受到了启迪:人需要精神的关爱和鼓舞。

  ⒌作者又在第十二段讲了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我们再仔细阅读一下。

  (由老师范读)

  启发设问:

  ⑴概括这段内容:

  生答:写人间关爱之情。

  ⑵这段叙事放在议论后边有什么作用?

  生答:为了印证上边的议论。即人间需要真情。

  ⑶作者在这段里用了许多数量词,请大家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答:作者运用的量词很小,就那么一位友人、一条河、一声叫喊、一点灯光、一阵喧闹、一个陌生人家、一盏油灯、几张诚恳、亲切的脸,却改变了一个必死者的人生观,使他到现在还健康地活着,而且那一点微光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这难道不是奇迹吗?!作者先写这些量词的数量之小,又写灯光的巨大作用,使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灯光的巨大作用:给人以真情——给人以爱和温暖,人们由此看到光明和希望。这正是灯的象征意义所在。

  师:那么,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此时极力讴歌这种人间挚情呢?

  生答:当时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消极悲观的心理,作者极尽笔墨讴歌这种人间的真情,是为了激励人们、鼓舞人们,使人们看到希望,看到光明所在。所以作者很自然地写道:“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⒍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四段是写得含蓄、耐人寻味,是对主题思想的升华。“灯光不会灭”、“不觉对着山那边笑了。”表明了作者已经完成了一段复杂坎坷的心理历程,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人间的真情使他感到了温暖和慰藉,结合当时那种逆境而言确实使作者看到了希望未来之所在,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7、全文总结:①全文以层进式一层一层揭示出灯光的内涵,作者的感情也从窒闷变成微笑了,走完了一段情感的旅程,使文章首尾达到了高度统一。

  ②作者通过自己的散文,通过自己所描写的灯光,意在歌颂人间的挚情,有了这种挚情,人类社会才得以延续,人们才能够战胜自我,珍惜生命,顽强地生活。正如某位诗人所言:“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8、完成课后作业,布置预习任务。

  9、下课

《灯》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难点分析:

  两代人的灯,两代人的情,那灯光所传递的是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抓住文章的线索,理顺脉络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父子亲情的故事及本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解读课题。

  (一)由灯入题(出示课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二)解读课题(出示课件)灯祭

  “祭”,祭奠。

  “灯祭”,用灯祭奠过世的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灯祭情景。

  本文以“灯祭”为题,直接点出文章主题,作者是祭奠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要求: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合作,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课件)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全班交流并总结,梳理结构层次:根据时间来分,一部分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一部分为父亲去世的时候。

  第一部分(1—8)父亲做的灯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

  第二部分(9—14)“我”给父亲送上了第一盏灯表达我的怀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二)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依恋和怀念。)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以真情贯穿整个单元。我们就走进这盏灯,体会作者与父亲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

  (出示课件)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是一盏不寻常的灯。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那盏灯哪里不寻常?

  预设一:父亲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地年年做灯。

  (一)(出示课件)仔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的。

  作者对做灯的过程描写细致,详细具体,让人一目了然,我们好像真的跟着作者看到了那“不寻常”的灯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为“我”年年看父亲给我做灯,所“我”才对做灯的过程熟记于心。

  (二)作者为什么这样细致的描写做灯的过程。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那灯是不寻常的”。

  预设二:提灯过年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出示课件)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

  围绕以上段落学生自己勾画,标注,小组讨论:父亲在世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快乐,对我的爱。

  1、(出示课件)“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灯能做到我满意,肯定付出了劳动,每年都做,不厌其烦灯蕴含了父亲对女儿的伟大的爱。)

  2、(出示课件)“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引导学生理解提着父亲给“我”做的灯过年,心里多美啊!说明了一个小姑娘在父爱的呵护下是多么幸福和快乐,她在炫耀父亲做的灯,也在炫耀着做女儿的骄傲。更包含着提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串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寻常”。)

  3、(出示课件)“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教师引导父亲见我吧油都快烧光了,还开心的开玩笑,说明父亲眼里都是对孩子的爱。)

  4、(出示课件)“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教师引导我之所以感到灯光如此美丽,是因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亲那浓浓的爱。)

  5、(出示课件)“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教师引导本句运用对比手法,更我们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源泉就是父亲。)

  6、充分展开以后,再齐读中心段

  教师小结:因为有了父亲,作者可以得到一盏漂亮的灯,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头;有了父亲生活也会很快乐美满幸福。生活在艰苦,过年也能得到一盏灯,使年更加妖娆迷人。作者通过一盏灯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出示课件)

  二、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悲伤的情感

  因为享受惯了有父亲的幸福时光,没有父亲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课件)填空

  因为没有了父亲,以前的满院光明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往年的年有声有色,变成现在的,没有了父亲,我再也迎不来父亲送我的,我多么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

  (二)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怀念的?

  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三)回归课题,给父亲送一盏灯,来祭奠自己的父亲,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三、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一)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二)文章线索

  明线:灯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强调母爱的力量,可事实上呀,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像鸟儿起飞的两只翅膀一样,对我们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其实,父亲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包容着我们。有时候,父爱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表达的,

  (一)(出示课件)

  1、面对生活的艰辛,父子俩相依为命……

  2、如果说父爱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那应该还有对我们心甘情愿的纵容吧……

  3、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那你是否依然记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觉?是否依然记起老爸背上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惬意的感觉……找到了吗?

  (二)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父爱深情呢?愿意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吗?

  (三)总结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浓浓的父爱。现在我们应该感受得到,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洋溢在外,但却一样深厚宽广如海洋。如果说母爱是山涧的小溪,是那样的绵长而具体,那么父爱就一定是小溪所缠绕的那座高山,是那样的厚重而坚实。父爱是一本大书,年轻的儿女常常读不懂它,直到真正长大再重新打开这本大书之后,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挚的心。我相信,你们读懂自己的父亲,不会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灯”的过程的描写,你能把一种东西的制作过程写出来?比如包书皮、扎风筝、做柳笛……

《灯》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使幼儿用多种方法表达、交流、分享探索过程和方法。

  2.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和对探索过程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电池、电珠、电线、曲别针、勺子、毛线、纸、吸管、钉子、胶皮、木块。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

  3.演示用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3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想)

  教师:不光你们想!还有许多人想和咱们大家一起玩呢!下面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打开大屏幕,逐一认识。)

  师生:它是电池,它是电线……

  教师:电池、电线、电珠说他们是好朋友手拉手连在一起,小电珠就会亮起来。是不是真的呢?小朋友们亲自试一试!亮了吗?

  幼儿:亮了!

  教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想)

  教师:(指)其他的小客人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只留了一个位子,大家来猜猜,谁来灯泡会亮!谁来灯泡会不亮!

  二、基本部分:(27分钟)

  教师:一会儿老师给每人一张试验纪录纸!小朋友们先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怎么用。(打开表格介绍)第一个是**它进去后灯泡能亮的画“对号”,不能亮的就画“叉”……

  下面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在纸上。

  幼儿:动手画猜想。(5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做完了)

  教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材料,自己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如果亮就在对应的第二个格里画“对号”不亮的画“叉”。

  幼儿:动手操作。(15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做完了)下面请看大屏幕。(逐一做验证把物体放在线路上)灯亮了吗?(亮或不亮分别做好记号,在拖到导体绝缘体的表格中)下面把自己的表拿起来对照一下,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你们做的真棒!做的不一样也没关系,现在请你把它改过来就行了。你们看进去后,能亮的.都有谁?(幼儿一起说,老师随指)不能亮的都是谁?(幼儿一起说,老师随指)。那!为什么(指)他们能使灯泡亮,(指)他们不能使灯泡亮呢?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告诉两个会说的)。

  教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老师告诉大家,像勺子、钉子等能使电从它身上通过,这样的东西叫导体。大家和老师一起说“导体”。导体就是导电的东西。毛线、胶皮等不能使电通过,这样的东西就是绝缘体。大家和我一起说“绝缘体”。绝缘体就是不导电的东西。我们来说说在生活当中,哪些东西能导电,哪些东西不能导电呢?

  幼儿:发散回答。(教师身边有东西的可以立即演示一下。)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用电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用手乱摸乱动这些电器。因为电很危险,会把我们电伤的。如果你很想知道它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就告诉老师,咱们一起来试,或者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试一试。不要自己去做危险的事情。(7分钟)

  三、 活动结束:

  附儿歌:

  导电歌

  小朋友,快快来;

  想一想,猜一猜;

  什么能把电儿导?(教师说物体名称)

《灯》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交流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3、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学得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精心布置活动场景。

  2、收集各种交通标志(照片或图片)。

  3、字卡: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汽车道。

  三、活动过程:

  (一)展开联想,揭示活动主题

  1、出示交通事故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提问:

  孩子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多么可怕的车祸,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出示字卡“交通安全”)

  (二)在活动中体会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1、孩子们,看看我们坐的队形像什么?十字路口的学问可多了,现在我们就在十字路口做个游戏。老师请出三个司机,三个骑车的以及五个行人。

  参加游戏活动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完“开始”之后,立即向自己的`对面出发。其他孩子仔细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1)孩子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想说什么?

  (2)如果生活中也是这样可不行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3)(教师拿出信号灯标志)这是什么?谁能编句儿歌来说说信号灯的作用。(将标志贴在黑板上)

  幼儿回答后出示字卡“红灯停,绿灯行”。

  2、认识了红绿灯,我们还要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这就要知道每条路的名称。孩子们,看看这个十字路口,你认识这些道路吗?(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汽车道)

  (三)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作用

  (出示交通标志)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有什么用呢?

  (四)现场指挥

  1、刚才我们认识的交通标志对维护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车辆的顺畅,人们的生命安全,更离不开交通警察。老师向交警叔叔学了一些指挥交通的本领,请小朋友仔细看,猜一猜是什么意思。

  2、老师来当交通警察,请小朋友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听警察叔叔的指挥,一起动一动吧!

  (五)评价幼儿游戏情况,结束。

  儿童安全小知识:

  1.增强红绿灯意识.红绿灯是设在街道路口的交通信号装置.‘红灯停, 绿灯行’按信号灯的指示通行, 起步时向左右两边看是否有来车, 然后从人行横道横过马路. 自觉地接受交通信号的指挥.

  2.学龄前儿童过马路要让大人牵引. 不要让儿童单独上街.他们如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 必须有成年人带领.

  3.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过马路.人的大脑从接受外界信号到是否决定停步到最后停下来有一个过程.汽车也是这样, 当紧急制动时也有一个过程;再加上行驶的汽车有惯性, 不能一刹即停.最安全之策, 只能是: 不要在汽车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4.不要扒车.一些小孩出于好奇, 常常利用车辆起步、上坡、减速时扒车, 或作游戏或以扒车代步.这样很容易跌倒或摔伤. 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灯》教案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文为什么要用《灯》作为题目?这是盏什么样的灯?

  2、你是从哪儿知道夜已经很深了?

  3、以后,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尊敬老师?

  二、结合音乐游戏进行发声练习:

  1、学轮船的汽笛声“呜”:

  要求:嘴唇轻闭,口内腔打开,声音从鼻子里出来,要感觉到鼻子发麻,作长鸣,在发声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气息要悠长。

  2、把歌曲的最后四句作为发声练习,让学生体验意境。

  三、引入情境:

  因为歌曲所描绘的情境是晚上,要让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听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梦幻曲》,最好再结合一幅夜空图,带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

  1、要求学生安静下来,想象自己已身处深夜,认真地谛听。

  2、录音机开始轻柔地播放《梦幻曲》。

  3、画外音提示“夜已经很深了,老师的窗口还亮着电灯,这么晚了,她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真辛苦啊。”

  4、播放歌曲录音《灯》

   四、教唱歌曲:

  1、听歌曲,从整体再次把握歌曲的意境。

  2、跟琴声进行旋律模唱,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是:一是旋律中的跳音,二是旋律中的八分休止符,这两个地方唱好了,才能把歌曲的意境较完美地表达出来。

  3、完整地演唱歌曲,声音要轻柔、缓慢,用mp或p的力度来演唱。

  五、丰富拓展:

  1、在演唱时声音要连贯,

  2、随着旋律线条作渐强、渐弱,

  3、最后四句要有一个渐弱的过程。

  4、请一到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以在课上进行培训,

  5、其他学生轻声地演唱歌曲,作为两个学生朗诵的背景音乐,把本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六、布置作业: 预习听音填卡片,旋律倒唱的音符。

《灯》教案6

  教育目标:

  1、初步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儿歌导入《花灯谣》

  2、提问:昨天是元宵节,你们还见过哪些花灯呢?那你最喜欢什么花灯?为什么?

  3、小结:原来元宵节有青蛙灯,荷花灯,元宝灯等许多许多的花灯,有了这些花灯,把我们四周都照的美美的`,小姐姐、小哥哥去看花灯了,我们也跟他们一起去看灯吧?

  二、播放课件,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初步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看课件示范朗诵,幼儿倾听。

  小哥哥、小姐姐看到了什么呢?听我来告诉大家。

  2、带幼儿朗诵。

  重点帮组幼儿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节奏。

  3、幼儿集体朗诵。

  三、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老师把哥哥姐姐看到的花灯会唱成了歌曲,歌的名字叫“大家来看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 提问,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你在歌曲中还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看课件中相应的图片。

  四、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1、跟着老师学唱。

  2、看图谱跟着录音轻轻学唱。

  3、集体演唱。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现在请你们小眼睛看好图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高兴地去看花灯。

  4、根据幼儿唱的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一句一句的学唱。

  5、集体演唱。

  五、看图谱学唱第二段。

  1、看课件,有节奏的朗诵第二段中的花灯。

  老爷爷、老奶奶也来看花灯了,我们看看他们看到了什么花灯。

  2、老师带幼儿有节奏完整朗诵第二段歌词。

  3、看课件跟着录音一起演唱。

  六、延伸活动。

  今天跟着哥哥、姐姐、爷爷、奶奶一起看了花灯,高兴吗?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看过什么花灯,编到歌曲里好吗?

《灯》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知道领唱和齐唱。

  2、在歌声和游戏中乐于遵守“交通信号灯”的交通规则。

  二、活动准备:

  场地模拟马路上十字路口的情境,布置人行道等,表示信号灯的自制玩具,一教师扮演警察

  三、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模拟画面:一个人站在马路边准备过马路,马路中间有警察)

  教师:看看我们的教室地面有什么不一样?

  你看到过的马路是怎样的?马路上有些什么呢?

  今天钱老师来到了马路口想过马路,可是怎样过马路是安全的呢?

  小结: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你们要走人行道,过马路呀看呀看看灯。这样安全真安全,真安全。

  价值取向:以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引发孩子的思考。并且在总结的时候教师有

  意识的用歌词来总结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

  1、欣赏教师表演“过马路要看看灯”。(两遍)

  教师:原来有了信号灯就能帮助我们安全的过马路。有一首歌曲:《过马路要看看灯》,也是这么唱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注意休止符的唱法,对于幼儿要夸张一点。)

  2、理解歌词

  教师:歌词里你听到了些什么?(教师用歌曲里的歌词进行清唱小结。当幼儿没有听清楚的.时候教师可以再表演一遍。)

  教师:警察叔叔一个人唱的叫“领唱”,警察和小朋友一起唱叫“齐唱”。

  3、幼儿学唱(注意最后两句要让幼儿区分快慢速度,以及唱准切分音符。)

  4、集体跟老师伴奏演唱。

  价值取向:新授歌曲是这个活动的重点,所以我们有目的在让幼儿理解歌词的

  基础上学习歌曲。

  三、音乐游戏:

  教师:我们都已经学会了看交通信号灯,让我们一起到人行道上走一走吧。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模拟马路上十字口的情境,请一名幼儿做交警,其他幼儿做行人,由小交警指挥交通,行人看信号灯行事,违规者表示出交通事故受伤,停止游戏一次。

  1——7小节:幼儿在人行道上来回走动,交通警察指挥交通,举绿灯。

  8——15小节:“警察叔叔”领唱到最后一小节,警察举红灯,小朋友就站在人行道上不动。(警察举红灯——红灯亮停一停。警察举绿灯——绿灯亮,快快穿过横道线。)

  16——19小节:警察和小朋友齐唱,举绿灯。

  (1)、请一组示范。(在老师引导下,使幼儿形象性地进行游戏,从中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

  (2)、再请几组进行表演。(2——3遍)

  (3)、集体进行游戏表演。(2遍)

  价值取向: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巩固对歌曲的记忆,而且大班的孩子能够换

  位思考了,在游戏中需要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在生活中也必须要遵守。

《灯》教案8

  一、听儿歌《元宵节》

  1、老师这有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啊?

  2、我们来静静的聆听儿歌,听完后老师会有问题想考考你们。

  3、这首儿歌里面唱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啊?

  4、元宵节我们要看什么啊?(花灯)那刚才都唱了哪些花灯啊?

  二、元宵节的来历

  1、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吗?

  2、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啊?老师来讲给你们听。

  3、讲元宵节的来历,孩子们这会知道了吧!

  4、马上要到正月十五了,老师也给咱班制作了一盏花灯,你们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啊?

  三、制作绣球灯

  1、展示出粉色的绣花灯,老师做的这盏花灯漂不漂亮啊?

  2、那你们想不想在元宵节的`时候也有一盏自己的花灯啊?

  3、那老师来说制作方法,我们一起来制作吧!制作时老师会重复的说制作绣球灯的要领。

  4、教师要帮助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制作,让孩子跟上制作过程。

  5、老师的花灯做好了,孩子把你们手中做好的花灯举起来吧!

  教学结束

  把花灯统一挂起来,共同欣赏。

  附:《制作绣球灯》步骤

  1、裁20张圆形的纸片(我的直径12cm左右)

  2、圆形中间画个等边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折一下

  3、折起来的部分相互粘贴,注意(每个顶点有5个纸片组成)

  4、全部粘好就是个球形拉

  5、做个小穗子,用矩形纸片,4/5宽度用剪刀剪成细丝,卷起来,用胶水固定就可以了.

《灯》教案9

  第18课让灯亮起来

  1、使学生主动经历“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借助直观材料了解“电流、电路”的概念。

  3、使学生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科学法,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

  学习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手电筒;学生分组:小灯泡、电池、导线各1。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问题

  1、(拉教室的电灯开关)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有灯泡、有电、电线连接)

  2、还在哪见过电灯泡亮起来的`具体例子。

  3、观察小灯泡、电池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认识灯泡、电池的组成部分,学习灯泡、电池的简单画法。

  4、出示分组材料,提出问题:给你一个电池、一个灯泡,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1、启发学生思考推想: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

  要点:a、需要哪些材料?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指导画连接方法

  2、提供材料(电池、灯泡、导线)学生实验

  要求:把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书中空白处。

  3、汇报:a、哪些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引导学生补 充完整,整理后板书

  b、用哪些连接方法小灯泡没亮起来。

  三、激疑导思、研讨问题

  1、比较使灯泡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相同?

  (用导线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使小灯泡亮的连接方法与不亮的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亮的连接方法没有把灯泡的金属螺丝、下端点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为什么这样连接(亮的方法)小灯泡会亮起来?

  (电池的电能经过小灯泡的灯丝——形成电流通路)

  人们称这种电流的通路叫——电路,

  四、联系实际、应用创新

  1、解释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

  2、家用电灯、电器是怎样工作起来的?

  3、家庭用电安全常识教育

《灯》教案10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15自然段所学内容。

  2.教学6l0自然段,用如果就的句式等练习,

  3.让学生巩固了解灯的作用,知道灯说的话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揭题:继续学习《会说话的灯》。

  (一)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儿童科普文章)

  (二)我们该怎样阅读儿童科普文章?

  二、复习巩固

  (一)看图做作业 ,老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写它说的话。

  (二)想想这些灯说的话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醒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习理解69自然段。

  (一)理解第6自然段。

  1.师:这些灯能通过不同的颜色,与人们进行说话交流,那在夜色会有更多的灯在说话。

  2.你会研究哪个词?(更多)

  这里为什么用更多?口头填空( )比( )更多。

  3.朗读

  (二)理解第7自然段

  1.夜晚更多的灯指是哪些地方的灯呢?

  2.江面上的灯,准确的应该是什么地方的灯?

  我们来看看江面上来往的船舶都挂着哪些灯,又说着哪些话?

  (1)默读。

  (2)指图说。

  (3)练习。

  船头桅杆上挂着( ),船尾挂着( )。(出示投影片)

  船的`左灯是( ),船的右灯是( ),船上这种灯叫( )。

  (4)船上的灯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看看课文中的灯又是怎么告诉我们的,齐读。

  (5)船上为什么挂那么多颜色不一样的灯?

  (6)齐渎第7段。

  (三)理解8、9自然段。

  1.大海上的灯塔又会说些什么呢?请读有关灯塔这一段。

  2.你来做灯塔,你会说些什么话?

  3.用如果就写话。

  4.过渡:大海上的灯塔能帮助船只测定方向,那夜空上会说话的灯呢?

  5.默读,用如果就说话。

  四、小结。

  灯所说的话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五、学习第10自然段。

  (一)我们要怎样才能听懂灯说的话呢?

  (二)同学们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灯会说话,说些什么话?

  六、想想儿童科普文章是用怎样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知识的。

  请从课文中找找出写得比较生动的语言。

  七、读全文。

《灯》教案11

  活动说明: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目。相传,在银河的两边各有一颗星,称为牵牛星和织女星,牛郎和织女相亲相爱,而影响了工作,这件事触怒了天神,天神把他们分开了,从而,牛郎和织女拼命工作,等待着每年七月七日的相会。

  现如今,在夏日美丽的星空下听七夕的传说,这种风俗已经一年比一年少,大都市的天空已渐渐看不到满天的星星,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为了让幼儿了解七夕的传说和庆祝意义,感知七夕这个民族传统节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七夕许愿灯》,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敏感性。

  活动目标:

  1、了解七夕的传说,知道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2、初步学习蜡刻画,尝试利用辅助材料制作许愿灯。

  3、体验赏灯、画灯、上灯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学过歌曲《七夕》

  教具准备:七夕视频、挂图

  材料准备:蜡刻纸,刻画棒,不织布,麻绳,酒精胶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七夕视频,了解七夕的传说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认识许愿灯,激发学习兴趣

  三、引导幼儿重点欣赏许愿灯的'造型及图案,感受许愿灯的刻画特点。

  1、欣赏各种各样的许愿灯

  2、感受许愿灯独特的刻画特点

  四、出示蜡刻纸,刻画棒,介绍幼儿认识蜡刻画的材料及蜡刻画的画法

  五、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愿望,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创作蜡刻画

  六、利用辅助材料制作许愿灯

  七、互相欣赏许愿灯,师生共同评价

  八、七夕庆祝会

  分析与反思: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觉,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除了让幼儿了解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经典故事外,还为孩子准备了蜡刻纸、刻画棒、不织布、麻绳这些材料,通过不一样的绘画方式来发展幼儿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不仅引导幼儿对牛郎织女相会活动给予祝福,还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愿望和梦想紧密相连,因而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而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蜡刻画的绘画,所以在活动中进行了难点前置,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愿望,其中有的幼儿画的是想要的图书、玩具;也有的写了一串数字,代表他想拥有的钱币……幼儿将这些愿望画下来制作成许愿灯挂起来,期待着伴随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时刻的到来,自己的愿望也能实现。

  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活动一开始,带领幼儿欣赏了多个许愿灯作品,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许愿灯的美和蜡刻画独特的特点。同时,用幼儿的作品来布置环境,让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浓郁的传统节日艺术环境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从而使孩子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灯》教案12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跑步的速度,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

  2、具备规则意识,理解游戏的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

  3、喜欢民间体育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软化、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1、带着孩子围着操场慢跑两圈。

  2、伴随音乐做身体各部位的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一幼儿站在场地的终点面对着墙站(背对着其他人站),其他幼儿站在起点线上,准备着朝终点进攻。

  2、终点处幼儿喊“红灯绿灯小白灯”,节奏可快可慢,然后其他的人就从起点往终点方向移动。终点处幼儿喊完“红灯绿灯小白灯”之后马上回头去看,这个时候其他所有的人都要马上静止,身体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动。终点处幼儿仔细审查一下,如果发现谁动的话,那个人就必须回到起点线重新再往终点线跑。

  3、这样每次循环,然后直到有谁打到终点处幼儿,算是目标完成,然后大家一起往起点线回跑。

  4、终点处幼儿马上跑着去抓这些人,先抓到谁谁下次就站终点处,其他幼儿回到起点。但是如果等所有人都跑回起点线,终点处幼儿一个人都没有逮到的话,那么继续回到终点重新游戏。

  5、游戏注意事项:

  (1)终点处幼儿要善于通过喊“红灯绿灯小白灯”的节奏来找出进攻人的`破绽,迫使位置靠前的人往返回起点线。

  (2)起点处幼儿要善于在终点幼儿回头的瞬间马上保持静止。

  (3)往返跑动时注意躲避他人,不发生碰撞。

  三、结束与放松

  1、教师带领孩子们做全身各关节的放松活动,重点放松手臂和腿部。

  2、收拾归整器械,有序回教室。

《灯》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并运用揉、捏、团、插等技能设计不同造型的属相灯。

  2、了解家乡“正月十五 ”做属相灯的风俗,学习家乡人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

  活动准备

  1、邀请社区老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属相灯。

  2、和好的面团、各色颜料、彩笔、牙签、围裙、套袖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见过正月十五的属相灯吗?你喜欢它们吗?

  2、你们知道怎样做属相灯吗?今天,老师请了一位老奶奶来和小朋友一起做属相灯,大家高兴吗?

  二、观察成型的属相灯,分组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1、幼儿观察属相灯,讨论制作所需的材料。

  2、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如何将属相灯的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

  三、动手制作,亲自验证做法

  1、幼儿自由结成小组,实践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学习捏面、拼插的技巧,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

  3、同伴合作想办法将属相灯小动物的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经验:用牙签可以将灯的各部位拼接在一起。

  四、作品展览,体验分享

  1、将拼接好的属相灯用彩笔进行装饰。

  2、请幼儿将作品摆到展览区,互相介绍,欣赏作品的美。

  3、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谈自己做属相灯的心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灯》教案14

  活动目标:

  1、会用彩纸、布、塑料卡片和手电筒自制简易霓虹灯。

  2、能根据自己所持自制霓虹灯的颜色按口令正确开关。

  3、相互配合,能根据音乐节奏使霓虹灯按规律闪烁。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认识霓虹灯的生活经验。

  2手电筒、透明彩纸、布、塑料卡片等材料若干。快慢变化鲜明的音乐磁带。

  3将活动室内窗帘拉下,尽量将室内变暗。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在哪里见过霓虹灯?是什么样的?

  2、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霓虹灯。

  (1)观察制作材料,请幼儿讨论如何用手电筒制作霓虹灯。

  (2)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霓虹灯。将不同颜色的纸、布、塑料卡片蒙在手电筒灯罩上,通过开关手电筒出现霓虹灯闪烁的效果。也可以将不同颜色的透明彩纸同时分块贴在手电筒表面,使每个手电筒都变成五彩霓虹灯。

  (3)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霓虹灯。

  3、指导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开关相应的颜色的霓虹灯。

  (1)根据教师口令练习开关霓虹灯。教师说:"红灯亮",手持红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红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绿灯亮"手持绿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绿色霓虹灯闪烁,教师说:"彩灯亮"手持彩色霓虹灯的'幼儿就打开手电筒,使彩色霓虹灯闪烁。

  (2)组织幼儿做"七色光"的游戏:幼儿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站好,教师发令,幼儿根据口令闪烁。可以变换闪烁的规律,继续游戏。

  4、组织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开关霓虹灯。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协商规则,如音乐节奏快时,红、绿、蓝、灯亮,音乐节奏慢时,黄、紫、橙灯亮。也可以是音乐节奏快,霓虹灯闪烁快,音乐节奏慢,霓虹灯闪烁慢。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按规律为幼儿园设计霓虹灯。

  活动反思: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一、活动中热闹的气氛不明显,煽情不够彻底。

  首先是开场时虽然有热闹的音乐,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比较冷清。感觉有人在跳舞的孩子不多,也许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吧!如果活动前让他们看看舞蹈的场面,跳一跳会更好些。

  二、活动的时间太短,可以整合更多的内容。

  活动上完了才知道,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活动后我反复思考是否可以在里面加进更多的内容,比如最后让小猴请大家吃蛋糕,体验分享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灯》教案】相关文章:

《灯》教案01-12

《灯》教案03-16

灯大班教案10-24

《有趣的灯》活动教案06-13

灯 教案教学设计12-06

会说话的灯教案06-22

做灯教案范文01-30

灯 教案教学设计12-05

《霓虹灯》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