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案

时间:2023-03-29 13:58:09 教案 我要投稿

《蒲公英》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蒲公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1

  《蒲公英》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于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事实上每一个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为立足点,围绕“读好书”来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此上新课前,我让学生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小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资料与人共享,这对理解、读好课文有很大的作用。

  二、训练学生从读中悟的能力。

  依据阅读教学特点和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节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正确,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们现在都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你感觉怎么样?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进去――理解课文,读出来――表达情感)。

  三、引导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我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四、提高拓展延伸知识的能力

  结尾的小练笔设计,让学生表演读课文,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自己写一写,小组充分交流。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蒲公英》教案2

  一、领悟教材掌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幼稚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规范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规范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沛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资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沛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沛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局部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竞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公开课教案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局部回到整体,将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他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需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身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局部字的描红练习。

《蒲公英》教案3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会飞的蒲公英》这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山坡上的那片蒲公英吗?看,(出示图片)它们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当看到这一朵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妈妈便对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出示第二段内容,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二、品析全文,感受妈妈的希望

  (一)、妈妈希望我也做这样的一朵蒲公英,也能够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那么,带着妈妈的希望,母女俩又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67页。我们就快速地浏览课文的4——14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妈妈希望和“我”成长经历的语句。画完后再默读这些句子,静静地想一想、细细地品一品,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

  1、师:同学们,课文中一定留下了许多自己思考的记号吧。那我们就交流交流,把你的体会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先从小学阶段开始。

  汇报:

  (1)“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会飞的蒲公英。”(读出了妈妈的希望)

  师:妈妈在书包上镶着几朵蒲公英,还把会飞的蒲公英这几个字绣在了书包上,表面上妈妈镶着的是蒲公英,绣着的是字,可实际上镶着的是希望,绣着的也是希望。带着妈妈的希望,女儿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板书)

  (2)师:谁还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飘上了天空。

  师:大家看,这就是儿歌《蒲公英的种子》,我们一起读一下: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微风轻轻一吹,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飞呀飞呀,

  飞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首短小的儿歌,就道出了女儿对妈妈的理解。妈妈仿佛看到了一颗饱含着妈妈希望的蒲公英的种子已经在女儿稚嫩的心里开始萌芽了。

  (3)师:还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

  生:“妈妈有些激动,……小白花。”

  师:我们共同来看看这句话,看看在这句话中,你都关注了哪个词?有什么体会?

  a、“激动”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b、“目光亮亮的”(追问)从妈妈那亮亮的目光中你读出了什么?

  再来试着读读这句话。

  师:妈妈用这亮亮的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在此刻,妈妈的目光追随的又仅仅是小白花吗?生答。

  师:是啊,妈妈多么希望女儿就是那朵小白花,飘飞在梦想的田野里。我们就带着这种种的情感再来读读。谁愿意试试?

  (引读)

  师:a、妈妈看到了女儿的理解,怎能不激动?(再来读读)

  b、妈妈那朦胧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女儿日渐成长的身影。(谁再来读读)

  c、透过这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仿佛看到的是女儿在带着自己的梦想飘飞远去。(谁再来读读)

  师: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出妈妈的激动,欣慰,高兴的心情,我们依旧能读出妈妈那深深的——希望。

  师:女儿读懂了妈妈的目光,读懂了妈妈的期盼,以至于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会飞的蒲公英,去追逐妈妈的希望。

  2、师:带着妈妈的期盼,带着这个白色的梦,这朵小蒲公英一路飞翔,终于飞进了中学的校园。我们就一起走进女儿的中学阶段。谁想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师:妈妈又为女儿缝制了连衣裙,裙上依然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妈妈是想把希望再通过蒲公英延续下去。(板书:连衣裙)于是,女儿就穿着这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师:还有没有那些词语或句子触动了你?

  生: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望了好久好久。

  师:是啊,这个花书包凝聚着妈妈的希望,所以当它旧了破了的`时候,妈妈仍将它望了好久好久。妈妈此刻思绪万千啊!那妈妈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师:此刻,妈妈凝望着,思索着,思绪起伏、波荡,所以好久好久,就应该读得——慢一些,深情一些。谁来读读?

  师:这个镶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承载着妈妈多少期望啊,所以此刻,妈妈将它望了——(师生共答)好久好久。

  此刻妈妈思绪万千,可能在追忆着女儿这一路的成长,也可能在憧憬着女儿的未来。所以妈妈把书包放在了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谁还愿意读读这句话?

  师:是啊,虽然花书包旧了破了,但妈妈的希望没有因此而褪色。所以,有几个深夜,妈妈望着这个花书包回忆着、展望着……

  谁还想读读?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有几个深夜,妈妈就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敖红了双眼,扎破了手指……精心地为女儿缝制连衣裙,这一针一线承载着多少妈妈对女儿的期望与厚爱啊!

  3、师:同学们,还记得吗?童年时,妈妈拉着我来到看满蒲公英的小山坡;上小学时,我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小山坡;而今,女儿考上了大学(板书)梦想实现了,妈妈和我都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这座小山坡——这个梦想起航的地方。请大家看看第八自然段,有没有哪句话吸引了你?生答

  (出示大屏幕:临别前的一个黄昏……盈满了泪花。)

  (1)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读这两句话,想象着画面,看看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读,放音乐。

  (2)生:……

  师:你是透过哪个词来理解这句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3)你是怎样理解“盈满”的?

  (4)是啊,此刻,妈妈的眼里充满了泪花,妈妈满眼都是泪花,那透过这晶莹的泪花,妈妈的心里有会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A (妈妈很激动)请你读一读,读出妈妈那激动的心情。

  B (欣慰)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C (依依不舍)请你再来读读,读出母亲的依依不舍。

  (5)(放音乐)妈妈激动、高兴、欣慰、不舍——就把这种种的体会再融入文字中,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

  师:殷切的希望换来了女儿在蓝天下的自由飞翔!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仰的母亲啊!(出示屏幕:孩子,你已经是一朵……更高一些。)

  A 临别前,母亲没有叮嘱我在大学里怎样努力学习,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孩子——

  B 临别前,母亲没有再送我任何礼物,她只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孩子——

  C 临别前,母亲将所有的爱与希望都融进了一句话,她轻轻地说,孩子——

  4、女儿用飞进报纸与杂志的诗行证明了对妈妈更高希望的理解。母亲的这朵小蒲公英实现了她人生的飞跃。可母亲心中还有期待。一幅水彩画(板书)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同学们,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你一定还有感受要和大家说,那就尽情地说出你读后的体会吧!生答。

  (1) 体会一下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指的是什么?(生答)

  (2)妈让女儿做一多会飞的蒲公英,仅仅是为了走出大山吗?

  师:是啊,山里还有一双双明亮的双眸也凝聚着母亲那诚挚的向往和殷切的希望,她希望所有山里的孩子都能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能够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这是一位多么伟大而无私的母亲啊!但是,希望孩子像蒲公英一样自由、快乐的飞翔,这不也正是每一位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让我们来齐读这段话:

  (出示屏幕)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

  (三)、看黑板总结:

  会飞的蒲公英寄托着母亲殷切的希望,于是,小学时,女儿背着镶有蒲公英的花书包;中学,女儿穿着绣有蒲公英的连衣裙;大学,女儿又收到了画有蒲公英的水彩画。就这样,带着妈妈这一路的期盼,女儿在成长的道路上飞来飞去。

  (四)、回读全文

  这真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也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你们看,老师把它们改成了一首小诗:

  大屏幕展示,齐读:

  小学

  花书包上绣着妈妈的希望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

  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中学

  蓝裙子上承载了妈妈更多的希望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

  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而如今,我上了大学

  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

  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妈妈

  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

  懂得了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一幅水彩画诉说着母亲无尽的情怀

  那片蓝色天空下的小山坡啊

  有所有山里孩子诚挚的向往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种子

  飞呀飞

  飞得更高、更远

《蒲公英》教案4

  【教材分析】

  起源:秋天来了,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小野枣,飘飞的蒲公英……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野枣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娃娃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依托:《好吃的种子》这课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风的作用》和《梨子小提琴》都简单涉及到种子的传播,基于以上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设计生成了《种子娃娃有办法》这一活动 。

  内容:本活动主要以蒲公英,苍耳,莲子为例,让幼儿具体感知种子是如何通过风,动物,水来传播的,继而激发幼儿探索其他传播方式的兴趣 ,最后以《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结束,让幼儿探索自然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幼儿基本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而且大部分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也有少数幼儿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淡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

  【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考虑幼儿对种子已有的经验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本活动中我预设了以下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p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活动的重点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难点是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

  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

  【教学方法】

  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我为幼儿提供接近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幼儿也更喜欢动手摆弄,这时候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期待着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蒲公英》教案5

  一、教例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倾听 接纳 唤醒。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枯干,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倾听 接纳 唤醒》。

  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

  (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二、评析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倾听 接纳 唤醒

《蒲公英》教案6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 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 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 (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 ”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 ”,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 吹风 吹大话 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 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 ”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 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 ”,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 亲人 亲戚 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 ”,三笔弯钩“ ”,四笔、五笔撇“ ”,六笔小撇“ ”,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体位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 ”、“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体位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体位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播放课件或图片)

  同学们,你们对这飞舞飘洒的蒲公英一定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蒲公英的小诗。(板书:蒲公英不说一语)

  二、理解诗歌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找伙伴们读,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师生交流,感知诗的大概内容。

  (二)精读,细细品味。

  1.我们再来细细地读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喜欢吗?

  2.把你所感受到的和周围同学交流交流。

  3.汇报。

  (1)第一小节,生动描绘了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形态,引导学生抓住“远了又远了”“近了又近了”“一絮又一絮”“淘气”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这美妙迷人的画面。

  (2)第二小节,写出了满天满地的“蒲公英”与孩子们尽情嬉戏的欢快场面。“落、染、碰、沾、不弃也不离”这些词语形象准确,情真意切,充满了童趣。

  (3)第三、四小节,一问一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结尾一句“蒲公英不说一语/眨眨眼/与我亲昵”,既照应了文题,同时“眨眼、亲昵”的动作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样的'画面。)

  (三)有感情地朗读,组织交流。

  1.这样迷人和谐的画面,真让人喜欢,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这首诗美美地读读吧!(学生练读)

  2.指名读文,请同学们评价。(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3.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练背,指名背)。

《蒲公英》教案8

  活动目标:

  1、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2、能仔细观察画面,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并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3、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重点:

  学会准确、完整地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从画面中人物表情的变化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难点:

  学会倾听同伴的讲述,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并懂得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蚂蚁和蒲公英的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这是什么?(蒲公英)你会用它做什么?

  ——这是什么?(小蚂蚁)如果小蚂蚁发现了蒲公英,他会用蒲公英做什么呢?”

  ——小朋友们刚刚说了那么多,那小蚂蚁遇到蒲公英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画面内容。

  ——图上(P1)有什么?小蚂蚁在干什么?你猜猜它在想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蚂蚁和小鸟的对话丰富情节。

  ——图中(P2)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蚂蚁的表情,知道小蚂蚁很快乐。

  ——图中(P3)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做了什么?

  ——图中(P4)小蚂蚁为什么要这么做?小蝴蝶心里有什么感受?小蝴蝶一边飞一边在想些什么?

  (三)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图开始看。

  ——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应该怎么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看图讲述故事。

  3、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丰富情节。

  (四)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

  (五)引发讨论与想象,拓展幼儿的经验。

  ——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小蝴蝶,把蒲公英送给了小蝴蝶,小蝴蝶又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鼓励幼儿学习小蚂蚁,做一个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六)续编故事《我们都来帮助他》

  ——小蚂蚁没有蒲公英不能飞上蓝天,你愿意帮助他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蒲公英》教案9

  活动目标:

  1、 在角色扮演及音乐又习中感受歌曲旋律(熟悉切分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 知道蒲公英是春天的植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

  3、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图片等、小乐器 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理解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切分节奏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我是小海军》

  间奏战舰与敌机配合

  过渡:刚刚我们我进行一场激烈的海上战斗,看到了神气的小海军,战斗结束后,天气变暖了太阳出来了,啊!春天来到了。

  二、春天来了

  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是什么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小结:天气变暖了,小燕子回来了,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过渡:今天我又带来一段春天的音乐,可能是讲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

  1、 感受旋律特点 ·表演春天

  提:这段音乐,可能是讲什么?

  过渡: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这段音乐听上去,温柔、抒情,让我们感到春天真美丽,那么让我们用美丽的舞姿来表演一下春天。(幼儿律动) ·即兴伴奏

  提:小乐器也要来表演春天,请我们仔细看指挥,想一想有什么乐器你不认识。

  介绍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2、 理解歌曲内容

  欣赏歌曲

  提:这首歌曲讲的时一种春天植物,谜语:春风吹来,种子飞飞,打着小伞,小朋友追追。(幼儿泛讲)

  提:歌曲的名字叫《蒲公英》。解释谜语

  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面讲了什么?

  小结:这首歌曲就是在讲小朋友和蒲公英在做游戏的事情

  提:种子为什么飞飞?

  小结:因为蒲公英结出来的小绒球上的小点点就是蒲公英的种子,他很轻,能够轻轻滴飞在空中。

  初步跟唱

  三、延伸活动

  听歌曲看图片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通过主动积极的观察,充满乐趣的通过绘画再现观察与想象,自信、大胆的创造,从而轻松愉悦的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活动中幼儿自然地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蒲公英》教案10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拓印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报纸、黑卡纸、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水桶、擦手湿巾。

  活动过程

  1.游戏“团报纸团”,将报纸团成团备用。

  2.将调好的颜料放于调色盘中备用,幼儿用报纸团蘸取黄色颜料,。根据构图需要拓印出蒲公英的花蕊,每一个新花蕊需从新蘸取颜料。

  3.根据构思主题(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用报纸团蘸取白色颜料在黄色颜料外围拓印。

  4.用水粉笔添画枝叶、添画细节和情节,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蒲公英》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蒲公英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蒲公英。

  2、在游戏中能有技能和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场地,字卡(沙、石头、水、树叶、高、矮)

  2、四色绒球,让幼儿戴在手腕上。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进场。

  二、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出自:屈;老、师"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三、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样去表现。

  4、放音乐让幼儿自己听音乐用动作表现。

  5、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四、游戏

  1、教师介绍字卡和相对的场景

  2、游戏开始

  放音乐,一名教师出示不同的字卡,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来表现蒲公英飞到相应的.场景;教师再出示字卡,幼儿``````直到出示完所有的字卡,蒲公英也找到了舒服的家,游戏完。

  3、游戏再来一次

  以不同颜色自由组合成蒲公英妈妈,游戏重复一次。

  4、教师小结

  五、活动结束

  放关于蒲公英的儿歌,小小蒲公英找到自己的家慢慢长大变成蒲公英妈妈。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蒲公英》教案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并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孩子应该比较喜欢读。尾句写到蒲公英的种子“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会在哪儿安家落户呢?这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2个生字。(还有2个留到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自然,揭示课题

  1、课件演示各种植物的种子:椰子、榆树、枫树、苍耳、喷瓜、凤仙花、紫藤的夹果等。(教师边操作边介绍,学生指指点点。)学习“种子”一词(1 分钟)

  2、画面定格:出现蒲公英,同时播放第一句诗的录音:“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学习“蒲公英”一词。

  揭题,读题。

  二、背诗句,悟诗情

  1、学生反复练说第一句诗,直到会背诵。

  学习“毛茸茸”一词。

  看、摸、猜、说:毛茸茸的( )( )毛茸茸的

  再一齐说第一句诗。

  2、背第二句诗:

  播放录音:第二句诗“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学生说诗句。

  学生吹。理解“微风”一词

  一齐背诵一二两句。

  3、背诵第三句诗

  播放录像“飞呀”

  学生在座位上飞,说。

  指学生飞,说。

  问:美丽的小蒲公英,你飞到哪儿了?

  学生说:“飞呀飞呀,我飞到( ),( )就是我的家。

  4、背诵整首诗

  三、读读诗,认认词

  1、翻开书,读一读

  自己读,标上行号。

  同桌互查,给同桌打个小五星。

  看大屏幕读,听行号读。

  2、认一认词

  听编号认词

  开小飞机认词。

  四、写一写

  公、种(让学生展示)事先要会用实物投影。

  五、拓展录像

  《植物的种子》

  六、延伸作业

  给别的种子也写一首美丽的诗。

《蒲公英》教案13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分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比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部分回到整体,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别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蒲公英》教案14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幼儿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难点: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观看蒲公英的图片,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2、听录音,初步理解散文内容:

  ①幼儿听录音一遍,感知散文的优美。

  ②教师提问: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你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花?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

  3、听看结合,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

  ①教师播放课件,图文配乐朗诵散文,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找一找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

  ②教师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助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

  4、学习比喻句: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句,让幼儿学说比喻句。

  ②师生讨论:为什么说花托上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很优美呢?(帮助幼儿归纳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

  5、交流互动,提升经验:

  ①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春天出了蒲公英开花外,还有哪些花也开放了?阳光照在上面,花怎么样?春风吹过,它会怎样?像什么?如果春雨打在花上,花儿会怎样?手摸上去、蜜蜂飞来呢?

  ②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话。要求幼儿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③请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小组交流:我画的是什么花?它开在什么地方?开着什么颜色的花?

  ④拓展话题:你画的时候,花儿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运用比喻句描述。(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扩张幼儿想象,为仿编活动做好准备)

  6、提升幼儿已有经验,仿编散文:

  ①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绘画转化为一篇散文,大胆进行仿编。

  X X上开X X着花,我最喜欢X X花 。X X花开着X颜色的花。多么X X的花。春风吹来,X X花好像在 X X X X ,小鸟飞来,X X花说X X X X …

  ②请个别幼儿示范仿编,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7、分享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①鼓励幼儿将自己仿编的散文讲给同伴和教师听。

  ②教师选择一两篇幼儿仿编的散文,带领幼儿一起配乐朗诵。

《蒲公英》教案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第一课时

  一、介绍蒲公英

  1你们喜欢植物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6页,看看题目左边的图上,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谁能从课文下面的图中指住蒲公英、花托、绒球和小降落伞?在读的过程中划出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花托(tuo):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花梗顶端长花的部分。

  (2)绒(rong)球 降(jiang)落伞:本来指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慢下降着陆的伞状装置。课文指蒲公英种子。

  3介绍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冬至春初时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果实成熟时样子像一个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飘散。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别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采制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连根挖出,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 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乳痈、瘰疬、疔疮肿毒、咽痛、肺痈、肠痈、目赤、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蒲公英的更多资料。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嘱咐 记住 表面 沙漠 迷惑 湖泊 黑黝黝

  借助拼音认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嘱咐、记住:结合实际理解:表面黑黝黝

  沙漠:地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缺少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湖泊: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迷惑:辨不清施肥,摸不着头脑。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生字词:瞧 (看)百万富翁(拥有百万家财的有钱的人) 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水面银光闪闪的样子。粼粼:形容水清澈)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笔画和笔顺。

  4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思考每段的主要内容:

  ①蒲公英的花瓣落了,绒球变成了许多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

  ②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的指导

  ③小降落伞的选择

  ④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试着划分部分,这是篇寓言故事,可分“开端——发展——结局”三部分。

  三、作业。

  ⒈描红。⒉复习生字词 3练读课文,体会语气和神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说说大意:花瓣落,风吹过,“伞”儿飘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指图

  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

  参考《备课手册》P116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图片。

  指名读句子:“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请同学讨论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4她们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和装点

  ②自由地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③思考: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蒲公英》教案】相关文章:

蒲公英的教案06-10

《蒲公英》教案07-02

《蒲公英》教案02-09

蒲公英的教案02-27

蒲公英教案09-21

《蒲公英》的教案11-26

蒲公英教案10-07

蒲公英教案09-05

蒲公英的教案08-25

《蒲公英》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