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最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最棒。
(4)第二轮:谁能一次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探究新知
(一)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当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来记忆,重点区分“称”、与“秤”的读音和字形,并能正确区分木字旁与禾木旁。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于动脑。
学习重点
1、会写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岁”字。
2、 熟练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
(六)指导朗读。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指导“岁”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和 柱 谁
块 岁 站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4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5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zuòchènɡɡǎnzhànrándǐsuì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chēnɡyuányìlùnzhònɡliànɡkǎnɡēxiànzhǐ
曹称员议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办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2.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课件出示8)
(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记下船吃水的位置,再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到原来的位置,然后称石头就行了。)
3.结果怎样?
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9)出示生字:“柱、杆、做、站、然、底、秤、岁、船”。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加一加:“木+主”是“柱”。“木”加“干”是“杆”。“立”加“占”是“站”,“亻”加“故”是“做”。
(2)换一换:“低”换掉“亻”加“广”是“底”,“沿”换掉“氵”加“舟”是“船”。
(3)(课件出示10)猜谜语:“山下有夕阳”就是“岁”。“平衡的禾木”是“秤”。
3、师重点指导“然、底”。(板书:然底)
(课件出示11)出示“然、底”田字格课件。
“然”上部左右两个长方形,紧紧靠在一起,“犬”改捺为点,整个字呈上收下放状。
“底”字,横不要写得过长,撇都要写成长斜撇,广字旁的上点在横画中间的上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灬()()()
2、抄写本课会写的字。
3、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答案:
1、禾(种)(秧)(稼)
灬(然)(黑)(燕)
2、略。
3、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造一杆大秤称。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3、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柱子做秤杆站出来果然七岁上船曹冲议论
砍倒重量官员为止一条线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故事大概,其他同学补充。
4、继续学习《4曹冲称象》。(板书:4曹冲称象)
二、分步细读,重点感悟
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课件出示12大象图片)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
(课件出示13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课件出示14)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15图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三、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学生提问题,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四、完成课后第3题(课件出示16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后一个比前一个句子更具体、生动。)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2)…到底…
3、练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答案:
1、略。
2、(1)…才…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到底…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3、略。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
曹冲: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内容进行对比,即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4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实物道具和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6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资料包
精彩片段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时本文的重难点,为突破它,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儿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画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下沉到画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在此基础上,老师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这四句话(指小黑板)一边想:你怎样用这些东西把曹冲说的这个办法做给大家看。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生:好!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
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生:(学生练,老师作指导)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1、曹冲简介:
曹冲(公元196年—公元20 8年),字仓舒,曹操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dàodǐ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舟————
木————
三、比一比,再组词。
liáng()chóng()děi()
量重得
liàng()zhòng()dé()
四、用适当的量词填空。
一大象一船一秤一墙
一线一大树一柱子一石头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_____又_____,身子像__________,腿像四根________。
2、官员们一边()一边():“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重——()
3、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答案
一、然后站立岁月柱子到底
二、船艘杆树
三、丈量重复非得
重量沉重得到
四、头艘杆堵条棵根块
五、4123
六、1、高大堵墙柱子
2、看议论
七、1、,?2、上升轻3、先再然后4、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八、大象的身体很高大,像一堵墙,一对又大又软的耳朵,像一把扇子。大象有一个长鼻子,能卷能伸,像管子似的,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四、当堂练习
1.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五、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教学反思: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7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议论重量,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5、比一比: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三自然段
1、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回答)
2、曹操听后态度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比较: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听了摇头。
第四自然段
1、想想,这段讲什么?
2、默读自然段,把曹冲说的话画下来,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4些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称像的`步骤和方法。
3、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时候,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6、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第五自然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总结延伸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知识链接: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现存的大象仅两种,非洲象和亚洲象。非洲象体型较大,最大的雄象约7吨重,雌雄象都长有发达的象牙;亚洲象略小,最大的体重越5吨,仅雄象才长有发达的象牙。象的鼻子粗大,但能拾取针等细小物件。象的听力很强,能听出森林中的各种声响。但是它的视力极差,是著名的“近视眼”,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只能看到10米远,即使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到30米远。
板书设计:
赶象上船
船沉画线
装石画线
称石累加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8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称
1、象上船,沿水面画线。
2、象上岸,船装石头。
3、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
4、计算石头总重量。
宰大象
曹操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称象》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
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10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识记生字词“议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秤杆柱子到底做事七岁站出来大船然后
3.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
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
(二)比较句子,模仿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
(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
(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
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
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
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用秤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考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直”。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
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
2.生交流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楚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具体清楚”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办法,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交流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明,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
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chènggǎn
(然后)(站立)(岁月)(柱子)(秤杆)
精选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四、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案12-25
曹冲称象的教案10-10
《曹冲称象》教案(通用11篇)08-03
曹冲称象幼儿园教案范文12-12
二年级《曹冲称象》说课稿09-27
《曹冲称象》教案及教学反思如何写08-25
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3-03
曹冲称象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