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教案

时间:2023-12-22 12:20: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因小失大》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小失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小失大》教案

《因小失大》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知道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五个具体事例进行论述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因小失大”这个词,提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因小失大”这个词蕴涵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因小失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4、读一读本课的新词。

  5、思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讨论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

  熟读课文。

  写一写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因小失大

  ︱

  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

  通过五个事例引出结论

  ︱

  不要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课文中列举的五个事例,知道我们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住课文所阐述论点——作者亲身的经历的生活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与别人先进行交流,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上解决。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一、自读课题,质疑问难

  1.读课题——读课文——读课后问题,边读边作好疑问记号。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质疑问难。

  二、梳理疑难,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自读后的疑问,进行梳理,主要问题有:

  (1)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教训?

  (3)作者认为都有哪些人为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4)他们为什么为哨子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如:了解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大”。)

  2.对于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

  (如:长大成人,作者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一例中是“宫廷的青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二例中是“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三例中是“敛财致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四例中是“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五例中是“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这些事例。)

  3.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

  四、拓展积累,个性展示

  说:用替换词的方法,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读: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画;画连环画,把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融入画中。

  演:演课本剧,把第一个故事演成课本剧,加深对中心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小结:

《因小失大》教案3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应该因一件小事而失去不应该丢掉的东西的道理。

  2.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羞辱”等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事喻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懂得课文中“小”和“大”的关系,学习借事喻理的文章的写法。

  教学准备

  富兰克林及相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板书课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2.课文中讲了一个七岁孩子身上发生的“因小失大”的事,这个七岁的孩子是谁?

  3.交流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是不是每个字音都读得准。

  2.强调字音:堕 溺 睐 琢

  3.强调字型:奂 琢

  4.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美轮美奂 沉溺 青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课文讲了富兰克林小时候一件什么事?

  2.在这件事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

  3.在作者看来,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哨子付出了太多的钱”?为什么这么说,你怎么看待这些人的做法?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列举了哪几种“为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人”?

  五种:第一例中是为“宫廷的青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二例中是为“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三例中是为“敛财致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四例中是为“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五例中是为“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引导孩子发表自己对这几种行为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拓展理解: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为哨子付出太多代价的事?

  4.请你谈一谈,对“因小失大”这个词的理解。

  作业

  1.预习下一课。

  2. 小练笔:《因小失大》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用一段话来写一写。

【《因小失大》教案】相关文章:

因小失大教案设计的参考06-12

因小失大的优秀教案设计06-06

因小失大的近义词05-19

因小失大作文07-16

因小失大作文[经典]09-16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因小失大看图写话07-20

因小失大文言文翻译09-23

因小失大作文精选【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