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4-11-21 12:48:2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教案1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呀请你别生气》,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初步掌握休止符以及附点,切分等节奏型。

  重点、难点:

  学唱《老师呀请你别生气》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游戏提示。

  用纸杯代表不同的节奏。绿色代表四分音符,黄色代表八分音乐,红色代表四分休止符。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制备的摆放顺序读出节奏。

  X X用两个黄杯表示读ti ti

  XX用两个绿杯表示读da da

  00用两个红杯表示休止两拍

  2、游戏过程

  (1)第一条节奏:黄杯 黄杯绿杯红杯红杯

  (2)第二条节奏: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黄杯 绿杯

  (3)第三条节奏:黄杯 绿杯黄杯 绿杯 绿杯

  二、学习歌曲

  1、学习歌曲的念白部分

  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1)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这位同学因为这些调皮事可没少让老师生气,为了请求老师的原谅,他用音乐的方式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2)初听歌曲。问:这位同学是如何表达歉意的?

  (3)复听歌曲,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为这位同学加油鼓励吧!

  44X X XX| XXX XX|

  跺 拍 跺 拍 跺 拍 跺 拍拍

  脚 手 脚 手 脚 手 脚 手手

  (4)随乐边唱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学会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5)指导学生唱好第二乐段。

  3、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第一乐段。

  4、整体变现歌曲。

  可以集体整体演唱表现歌曲,也可以将全班分为三组,第一组演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变现念白部分,第三组表现第二乐段。

  三、编创表现

  1、创设情境。

  这位同学用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师,老师给他回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学:

  老师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相信你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掉那些坏习惯,这样我们彼此都会非常高兴。我根据你的歌曲改编了一首新歌《老师呀见你真高兴》。请你想想中间的歌词要怎么填,这首歌曲才完整呢?老师期待你的来信,也期待着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长大。

  2、小组合作编创歌词。

  3、小组演唱新编歌曲《老师呀见你真高兴》。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学唱歌曲,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情境导入。师生跟着音乐共同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要求声情并茂。

  3、教师表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二、新歌教学

  1、聆听范唱回答问题: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部分?

  2、第二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二部分,可以先试唱歌谱,再唱歌词,注意“啊”的演唱,要唱出对老师的深情。

  3、师生合作:教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演唱第二部分。

  4、第一部分学唱:学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一部分,教师指导音高,节奏,音色,歌唱状态。

  5、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完全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导,最后,教师弹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来演唱。

  6、全曲完整演唱: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7、合作分组演唱,加入朗诵。

  三、拓展。

  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

  播放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教师选几名学生上来,把秘密悄悄的告诉老师

  四、小结。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小秘密之后,感到非常的甜蜜和感动,你们爱老师,老师也爱你们,最后,请大家一边唱歌,一边把写着秘密的纸条一个一个交给老师,然后走出教室。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感受歌曲的风格,体会老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

  2、分析歌曲的乐句乐段,哼唱歌曲的主要旋律。

  3、了解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演唱形式,知道这首歌是歌唱家宋祖英的成名曲。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曲的风格,体会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1、播放视频《种太阳》跟着音乐律动。

  刚才我们聆听了一首《种太阳》,歌曲里面的.小朋友有一个理想,想当一名科学家,可以播种许多的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啊?

  老师小时候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非常幸运老师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现在可以站在这里跟同学们一起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关于理想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聆听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聆听。边听边想,歌曲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感觉?

  二、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谈谈学生的听后感受。

  刚才我们听了种太阳的情绪比较欢快,速度比较快,那我们刚才聆听的这首歌曲他的情绪怎么样?速度怎样?

  2、演唱形式。

  3、配乐朗读歌词,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第一段歌词。

  歌曲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歌曲中的主人公从小就非常喜欢自己的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这个职业。所以他梦想就长大后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它里面“长大后我就成立你”出现了几次?(2)同学们,从歌词的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是在描写或赞美老师呢?

  三、乐句分析

  1、聆听第一段。

  从这首词我们体会到作词者对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的无比崇敬。那么曲作者又是怎样为这个词谱曲的呢?

  2、分析第一部分

  有几个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有什么关联?

  3、分析第二部分

  4、有几个乐句?一、三两个乐句相同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表现怎样的情感?

  5、跟琴学唱一、三乐句。

  6、聆听第二段与尾声。

  设问:我们刚才听的与刚才听的第一段在音乐上有什么区别?引出尾声。

  7、聆听尾声。

  尾声由第几乐段的哪个乐句引申而来的?

  尾声重复出现“我就成了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8、关于宋祖英

  这首歌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在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凭借这首歌曲一举成名,可以说是她的成名曲。

  四、拓展延伸。

  宋祖英之所以在唱了这首歌后一举成名,是因为她美妙的歌声中蕴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情谊,表达出成为老师的崇高理想得到实现后的强烈的自豪感。这样的歌声才是可以打动人的。此刻你们想唱一首什么歌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呢?

  五、小结

小学三年级教案2

  教材背景分析:

  《示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情分析: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2、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3、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

  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2、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3、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4、(大屏幕出示)

  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1、交流,检查

  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

  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

  齐读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指名读,反馈,齐读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

  3、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

  4、理解“通假字”——元,、无

  理解古今字义不同——但

  5、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板书:悲)

  6、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

  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

  10、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11、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

  (投影)

  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学三年级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教案4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1.常规队列练习,要求精神饱满,常规到位。

  2.学习向中和看齐和向两边散开的队列练习。

  3.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肯定,表扬比较好的组,以激励其他组同学。

  学生活动:

  1.按老师的要求和口令,精神饱满地进行队列练习,细心体验如何才能与其他同伴保持一致。

  2.能够细心聆听老师的讲解,在学习中,认真体验,积极和其他组进行比试,看看哪组的行动最迅速最整齐。

  3.经过老师的评价后,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能够给自己打一个合理的分数。

  组织:四列横队

  二、愉悦身心,快乐练习

  重点:在踢毽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

  1.讲解示范踢毽子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练习认真和动作准确到位的同学可以每人拿一个毽子自由练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端正学生练习的态度)。

  2.给予学生练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自行练习。

  3.组织学生相互间进行各种比试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拔萝卜和种萝卜的游戏活动。

  5.组织学生进行短绳练习。

  学生活动:

  1.认真观察聆听老师的'讲解,积极进行模仿练习。

  2.积极进行毽子的各种练习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在练习中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3.在跳短绳练习中发扬帮助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精神和品质。

  组织:如图:

  x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三、放松练习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总评该次课练习情况。

  学生活动:能够对自己的表现给予正确地评价。

  组织:略

  场地器材:

  毽子43个短绳43根田径场一片

小学三年级教案5

  学习目标:

  在刻苦的锻炼过程中掌握技能.

  学习内容:

  长绳短绳

  学习步骤:

  一、队列练习、提高学生兴趣教

  师活动:1.教师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2.组织齐步走的队列练习3.组织反口令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积极的完成齐步走的队列练习2.完成反口令的队列练习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能够很熟练进行短绳练习

  难点: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很好的衔接

  教师活动:1.提出长绳的练习的要求2.分发长绳、分组别、指定场地3.组织练习4.组织进行3分钟的长绳练习。5.提出进行广播操的复习6.组织广播操的.练习7.讲解“拉马”的练习方法8.组织2人一组的拉马练习9.组织50次短绳的练习10.进行一分钟的短绳练习

  学生活动:

  认真的完成长绳的练习,提高和同伴的连接能力

  2.积极的参与到3分钟的练习

  3.在广播操的复习中要使自己的动作到位。

  4.和同伴合作完成拉马的练习5.争取在一分钟的短绳的练习中取的好成绩。

  三、组织方法、提高机体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放松的要求组织放松

  学生活动:尽情的放松机体

小学三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

  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i

  4、齐读。

  二、诵读古诗

  1、想听老师读读吗?

  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释理解

  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

  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背。

小学三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 3枝铅笔平均分给 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 ,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小学三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美丽的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握、值。

  B、熟字减偏旁记忆:揉。

  C、熟字组合记忆:启、柔。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男、女生对读。

  3、各小组推荐代表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精读课文,探究释疑。

  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合作探究。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艺术大师的普通会面,有何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相机指导。

  “然而,和一位艺术大师普通的会面,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示,

  成为我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A、“启示”是什么意思?“转折点”是什么意思?

  B、什么成为“我”写作生涯的'转折点?

  5、引导过渡学习:这次会面对“我”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它是一次怎样的会面呢?

  第二部分。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引导探究罗丹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

  A、找出文中描写罗丹工作的句子。

  B、分析句子,体会含义:

  “仔细端详着塑像”中“端详”是什么意思?

  说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能不能将“端详”换成其他的词?

  “但审视一会儿,他又喃喃自语道……”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他每修改一处,就后退一步,细细观察。一会儿,他又把……时而加点泥。”这一句是对罗丹工作的具体描写。

  引导学生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一项工作。”这句话写了罗丹用了很长的时间进行修改,表明他对工作的全神贯注。

  C、再读句子,仔细领悟、体会。

  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合作交流: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有价值的话,就应该像罗丹那样去做。

  A、“从此以后”指什么时候以后?

  B、“那样去做”指怎样去做?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再听老师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反省教育:回顾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对比罗丹,找寻差距。

  板书:

  26、罗丹的启示

  侧着头仔细端详着塑像

  审视之后,喃喃自语

  修改塑像:细细观察,时而……时而……

  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只有这一项工作

  启示:如果想要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就要全神贯注地工作。

小学三年级教案9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明白上学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初步认识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行为目标:

  培养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穿行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在铁路道口注意来往车辆,不抢行。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能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街上认一认交通标志和设施。

  教师:1、画有交通设施的十字路口挂图及十字路口图若干。2、交通标志图。3、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小图片若干,分类装入小塑料盒内。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录音。(故事梗概:中山一个小朋友被一个自称是妈妈朋友的阿姨带走被卖到四川受尽折磨的故事)。

  2、请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看课件,听故事(故事梗概:一个男孩过马路闯红灯,险些造成交通事故。)

  4、请学生们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 教师小结:如果有陌生人来学校接自己,一般情况下不认识的人,我们不要随便跟人走,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要学会采取措施做好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轻者受伤,重者死亡。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麻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上学路上》。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堂小调查,研讨上学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1、小调查:上学途中,多少同学自己独自上学;多少同学和小伙伴结伴上学;多少同学由家人送上学。

  2、小演习:教师播放铃声,让学生根据入学来的经验,做出相应的行动。然后查一查,东西带齐了没有,归程队排得好不好。

  3、四人小组讨论:(1)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2)回家路上,应怎样注意安全。

  (三)、合作学习,认识交通标志设施。

  1、认识交通设施:(出示课件)

  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交通设施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1)同桌互相说说。

  (2)指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2、认识交通标志: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大街上除了有交通设施外,还有许多交通标志。老师带来各种交通标志,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吗?

  (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抽一张交通标志。

  (2)小组内交流讨论,抽到的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有什么作用?

  (3)汇报学习情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如果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对了,就鼓掌鼓励,如果认为他说错了,就举手纠正。)

  3、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其他交通标志。

  (四)模拟活动,巩固新知。

  1、布置一条十字路口的大街,张贴和设立各种交通标志、交通设施等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交通标志,一组当司机。教师和学生轮流当警察。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学生自由组合交流)。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同学们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范。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教学涵盖面广,不仅要明白上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还要知道有关的交通小常识。我在引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故事的形式引用了两个真实的例子,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听完了这两个故事,小朋友的眼睛里都流露出害怕的,而又很有兴趣的复杂表情。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自发地进行情感的体验,引入对安全的意识。接着开展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拓展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将教学内容带向课外、带向社会、带向家庭,然后将这些学习资源带进课堂进入实践,即:同桌说说交通设施、交通标志的作用;学生按自己的生活经历设计十字路口的交通标志等。这些形式体现了教学的弹性化,有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远远超过了教材的本身。这个环节我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各小组抽签,抽到哪个交通标志就说哪个,同学们很有兴趣,纷纷争着发言。整个教学过程我是采用活动化学习形式进行的,因而活动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但是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只注意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占有的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和经历,由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学习活动过程的动态开放,过分注重学生对交通标志到交通信号再至安全标语的认识,结果一些比较少见的标志如禁止跨越标志、当心触电标志学生就回答不出来。

小学三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 丰富的物产.

  (三),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海洋中的鱼类都会有所了解,但由于年龄及知识面的关系,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为此,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来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多功能作用,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光,色,声再现,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为主,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理解掌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优美的意境中美文美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媒体设计】

  1,海底录像

  2,综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3,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录音

  4,朗读配乐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

  2,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3,重点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思考题.

  (1)完成下面表格

  动物

  活动方法

  例: 海参

  伸缩爬行

  ……

  ……

  (2),查一查资料,看看海底动物还有哪些活动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启发学生说一说大海给自己的印象.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 能说说大海给你们的印象吗

  学生说

  师:好,就让我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员的衣服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旅游吧!

  2,师:到海底世界去旅游,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说.

  3,学生观看海底景色录象并说一说观看后的体会.

  三,检查预习提纲一(课件:结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查生字(出示课件)

  学生看屏幕上的字,以不同的方式认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归纳整理能力,弄清句与句的紧密关系以及学会分析句子逻辑,争取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景的体验,感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多媒体运用分析:多音字:"参"的记忆主要通过象形字来了解."峡谷"用会意字了解.这些生字的教学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第一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口头造句,老师描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学习,实施问题教学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检查预习提纲二.

  2,研读课文(学生喜欢哪部分教师就相应先教学哪部分.)

  一)学习景色奇异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a,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海底是不是完全黑暗

  深水鱼为什么会发光

  这些深水鱼还会发出哪些光亮呢

  c,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同桌对读,想想同桌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②,检查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理解词语"窃窃私语")

  ③,师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呢 (课件出示声音,学生听)

  ⑤,你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吗

  (课件演示)

  二),学习物产丰富部分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检查预习提纲3并结合课件演示.

  3),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活动方法吗

  4),教师小结.

  5),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简结转新

  1,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配乐朗读.(音乐课件)

  七,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一段说明文字.

  2,读一读《海底漫步》.(音乐课件)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波涛澎湃 宁静

  景色奇异 黑暗 光点闪烁

  动物窃窃私语

  动物种类多

  物产丰富 植物多

  矿产丰富

  教学流程图:

  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声象效果,学习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课文,配乐练习朗读和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采用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配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书中的句子指导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

  多媒体运用意图:学生对海底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声是一个难点,为此,课件设计的数十种声音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为下一个环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造句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要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文本对话的平台,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课文的内涵.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意境中美美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教案11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田野里生活着哪些“农作物的小卫士”吗?(生答)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因为有这些小卫士,所以庄稼才能生长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小卫士吧。板书课题:花蛤蟆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奏。

  4、教师按节奏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5、教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

  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

  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

  8、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

  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师生互动设计

  学习前倚音:

  1、教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

  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表演;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作和神情的练习。

  (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较准确的节奏感)

  2、歌曲接龙

  (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

  (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

  (五)随堂练习设计

  1、音乐小知识

  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

  小节:| |

  小节线:|

  终止线:||

  (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

  (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八、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1、 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

  2、可以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

  九、板书设计:

  花蛤蟆

  小 节:小节线:|

  终止线:||

  十、教后反思:

  《妈妈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小学三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 (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帮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因为,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所以中年人会说——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又怎能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兑现承诺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会说——当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难时,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这样说——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小学三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②生自由练背。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采用激励方式。)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小学三年级教案14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独立学会小字格的生字,会认双横线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阅读文本,查找资料,分组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海给我们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你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过吗?有什么感受?

  2、教师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根据下列要求初读课文。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珍藏、神秘、出航 细致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笑着,叫着,跳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由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CAI中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兴奋场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乐趣。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

  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了第二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2、他们除了堆城堡还会堆什么?他们在玩沙时会说些什么?

  3、小组里演一演。

  4、堆城堡多么高兴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们拾到了什么,请用笔在书上勾画下来。

  2、想象一下他们会用贝壳做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好奇之心。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新

  1、读了四、五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梦想?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小学三年级教案15

  教学目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会向娃丽学习。

  教具准备:小黑板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进程:

  1、课前部署

  一、要求门生熟读课文,行使自己的法子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二、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三步教学法学习课文。

  a、初读课文,独立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用较快的速率读课文。

  二、门生独立思考并复述课文。

  三、门生相互讲课文故事。

  四、由门生举荐1人完成课文复述,其他人补充。老师收拾。

  b、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小声、快速读课文。

  二、浏览思索,商讨如下题目。

  (一)1封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和mm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的?他们的`态度有甚么差别?

  (二)mm娃丽为何可以或许拿到跟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呢?可见爸爸对mm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对于哥什提亚和娃丽,你以为谁更值得学习?

  三、师生对话,商讨上述题目,结论:哥什提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娃丽——急别人之所急。

  c、三读课文,立异学习

  运动要求:门生可以或许是非分明,晓得该怎样向娃丽学习。

  运动步骤:

  一、门生有情感地读“娃丽送信”的段落,领会她送信的艰苦。

  二、与门生商讨两个话题:

  (一)用自己的话赞颂娃丽。

  (二)你身旁有像娃丽如许的人吗?他们都做了哪些好事?今日之后,你将怎么样向娃丽学习呢?

  三、老师小结,收场学习运动

【小学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教案07-31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07-19

小学三年级品德教案06-06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案08-08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08-27

小学三年级心理教案09-13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10-22

小学语文三年级经典教案02-09

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