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幼,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凭空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自己有创意的探究实验。教师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
2)设计开放式的实验场地开放性实验场地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时,将所有的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室的两边,(刻意设置了两个实验陷阱:100摄氏度、37摄氏度的水浴、0摄氏度的冷水;大小不一的试管)让学生自主地选取器材进行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利于创新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选取了大小不一的试管;有的几支试管都没有贴标签;有的将试管都放入了100摄氏度的高温水浴中。有的在参考书本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试管中加入了大约1ML醋,发现唾液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加入了一半唾液一半清水,发现唾液的浓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有的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发现在口腔含着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比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后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慢……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有所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知识,学以致用。本节课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吗?""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是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细嚼慢咽!)。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得出:"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不利于消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应贯穿整个探究实验过程的始终。
4)体验成功,鼓励创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初一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及时进行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例如:本节课中有学生问道:"加入醋,唾液还会起作用吗?"、"唾液如果变稀了,对淀粉分解有影响吗?"、"不放在水浴中,直接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有什么不同吗?""可以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实验吗?"……此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鼓励他们用实验去验证。对于这些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空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不应随意地进行否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本节课中有一组学生将三支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热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发现三支试管全变蓝了,与别的小组实验结果都不同时,他们很失望,认为自己失败了。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微笑着拿起这三支试管,请全班同学一起帮他分析"为什么这三支试管都变成了蓝色?"经过讨论分析后得出:原来他们将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水中加热。这时老师又问:"从他们的结果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回答:"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老师:"虽然这一组同学模拟的不是口腔中的环境,但是却意外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再尝试如果将它们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又会有什么不同?好吗?"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探究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意识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与众不同的创意,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失误",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情境、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教学反思03-08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范文11-22
口腔里的变化科学课教学反思09-18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9-27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04-08
物态变化的教学反思07-07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09-06
变化的量教学反思10-25
《蜡烛的变化》的教学反思09-14
变化的量教学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