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30 11:11:27 飞宇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公顷》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

  教学中,建立公顷的概念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首先,对于公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而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一样制作教具或学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要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公顷这种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不管从操作到应用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将1公顷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对数学体验的过程。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学生仅能体会到公顷好大,大的就是公顷。公顷到底有多大,以什么样的实物可以类比,都还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建立比较具体的面积概念,唯有通过活动来切身体验。

  张老师采取了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张老师把自己的学校面积作了一个参照,让他们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学生通过走一走,加强学生对1公顷的实际体验。让28个学生围成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估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正好是1公顷。通过把体验和数字计算结合起来也增加了数学内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再联系生活,拓展想象空间,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更有利于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1公顷的实际观念的知识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构建所学知识。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2

  我执教的《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过见过“公顷”这一词语,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的实际意义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领悟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课堂效率是比较好的。

  1.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引领孩子们用肢体语言比划,结合简易多媒体复习回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做到了以旧促新,构建好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后追问: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自然揭题示标。

  2.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而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所以课前我先带着学生到操场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让他们8人一组伸开手(约10米),分4组围成正方形。其它同学分别进去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再组织孩子们手拉手去丈量校园的长和宽,估算校园的大小,分别丈量学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约多少米。最后让学生推算本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少。(大约1公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再者结合简易多媒体,通过计算熟悉的.几个教室,几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几个足球场是1公顷等活动等,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大小。

  3.结合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交流展示环节,我先结合简易多媒体,播放教材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紧接着我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

  4.引领学生利用画简图实记1公顷的大小,班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数学模型 书中只是抽象的文字表示,所以我安排的课前测量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做具体的描述,帮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正确表象(具体的1公顷)。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才展开1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我引领学生利用用画简图来表示1公顷概念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用简图抽象的1公顷)。从而达到从“书本抽象的1公顷概念----具体的体验1公顷-----抽象简图的1公顷”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3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显然是不正确的,而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这节课我没有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开始就进入复习回忆阶段。让同学们想: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屏幕出示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大小。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顺口就能说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些耳熟能详的知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信。

  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所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较难。所以在上课前,我带领学生去了隔壁的小区走了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周长。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回忆当天走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然后要求学生讨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所以在练习中我安排两个层次的内容:

  (1)基本练习:本节课教学中的第一次反馈。(82页试一试)做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大的土地面积用平方米比较麻烦,并体会4公顷有多大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十四4题)在学生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

  综观公顷概念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认识公顷,建立这样一个面积单位,学生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唯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才能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4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都比较好。所以我真正感到,教材只有一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可以百花齐放。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由于1公顷的面积比较大,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形式。关于平方米和公顷的互化,只有公顷的意义是新知识,所以在这里以学生尝试为主。对于试一试关键是抓住新的知识点,其它都是学生为主,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

  在教学中结合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几公顷等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才体现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5

  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而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这些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引入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之一——公顷。在此基础上同时利用照片和文字说明介绍这些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由此让学生感知,教室的'面积有50平方米左右,图中北京天安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面积比教室的占地面积大得多,显然“平方米”不合适,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上,自然引入“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公顷”,但对于“公顷”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还要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通过与现实中的学校、操场、教室、多功能厅的比较让学生来感知1公顷有多大。但又有些顾虑,所以在让学生感受活动形式上还有些欠缺。比如可以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上感受100米直跑道的长度,让学生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组织28个左右的学生围成正方形感受100平方米正方形的大小。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6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但对于公顷,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大小,便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教学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情境入手展开教学。

  1、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2、“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制作了图片让学生观看,了解公顷,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它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我们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帮助学生基本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之后,我又出示了例题中的一组照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他们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旅游景点、著名建筑,有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真正理解1公顷,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

  5、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7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听过见过“公顷”这一词语,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公顷的实际意义仍然是很陌生的。由于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怎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新知识前,我带着学生回顾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1平方厘米是边长一厘米的正方形,大概有学生手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是边长一分米的正方形,可以用两个手进行比划,类似于拍照的框架,1平方米也就是教室门的一半大小,以及区分了为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而不是10平方厘米,在以此类推其他几个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而后问:除了这些面积单位外你还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自然揭示课题,学习“公顷”这一新知识。

  因为课前已布置预习,所以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课前你们对“公顷”这一教学内容已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很顺利地说出1公顷的概念: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这一概念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引导学生感受100米这一长度,使学生对1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想象并体会出1公顷的面积大小。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让28名学生在操场上围成一个正方形,感受大约100平方米的大小,并让学生思考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宽,算出学校的面积是8000平方米,学生每天都会去做操,每周也会有三节体育课,对于学校的操场很是熟悉,对于公顷感知更准确,还有学校的教室大概50平方米,一公顷大概需要200个教室,我们学校总面积是3.6公顷等等,让学生以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做具体的描述,这样有利于帮学生建立起对公顷的正确表象。

  综观公顷概念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学生要获得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1公顷的大小要想通过教师的描述是肤浅的,只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建立起对公顷的理解与感知。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8

  《认识公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也初步有了了解但对于公顷,学生还不能直观感受到它的太小,便对于建立正确的表象比较困难。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表象。这节课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

  先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万分米、平方米常用的面积单位入手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知识的链接点引走己学生的认识冲突唤起他们学习亲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需要切入新题。

  接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公顷”所想到的。提出问题例如有“什么是公顷”";公顷有什么用途?用到哪里”“公顷与平方米有什么关系”......最让人惊喜的是有学生提出用字母怎么表示“公顷”。这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探索“公顷“来全面的认识它。

  在教学中,要积极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出示天安门广场故宫等占地面积资料形成意象再结合我们熟悉的校园和科技馆。建立1公顷大约是多大面积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构建,深入学生心目中的.一个面积单位,在最后与平方米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算出二者转化的规律所在。达到熟练推理地步,这也是进一步深化”公顷"认识的一方面。

  总之,本节课的学习要多角度带着学生来认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后面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9

  一、设计意图与主要理念:

  1、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引入,通过对已学过的面积单位的复习,勾起学生的回忆,建立起知识的链接点,并通过修改教材内容(将“公顷”改为“平方米”),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学习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从而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公顷。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认知“公顷”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只是起着设疑、激趣、点拨、解惑的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到1公顷”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接地在学习中意识到1公顷有多大。我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学校、教室等场所的占地面积出发,让学生把们的面积与1公顷比一比大小。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大约要200个自己的教室、或者4个我们学校的操场合起来才有1公顷,学校虽然看上去很大,但是占地面积还不到1公顷。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计算与比较中体会到1公顷确实是很大的,公顷是用来计量大面积的面积单位。通过学生主动地去想象、尝试、发现、思考和归结,比较深刻地体会了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充分关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公顷是面积单位中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此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公顷”与已学面积单位的比较,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等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在认识到“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后,不应该只让学生读一读1公顷的概念,还要问一问学生1公顷一定是正方形土地的面积吗?让学生明白其实它的逆命题是否命题,比如只要长方形的长与宽相乘得10000平方米,那么面积就是公顷。而1公顷=10000平方米的得出只是在口头上,如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会印象更深刻。

  2、提问要分层。基本的、巩固性的问题可以让中、下等学生回答,而拔高性的问题可以让优等生回答,注意全班性的反馈。

  3、教学节奏要张弛得当。尤其在感受“1公顷”的大小时教学节奏要放慢,重点的地方要慢慢讲,讲清讲透,不能走过场,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去感受、体会,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纵观本课教学,“公顷”这个概念在被学生感受、类比,迁移中不断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逐步唤醒,思维之弦被拨动,学生逐步构建和生成着自己对公顷的理解。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0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能把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很好的体现了学科性和综合性,以数学书本知识为基准,结合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创设一系列围绕主题的教学活动,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让学生从多种途径中获取信息,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1、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

  2、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如果让学生这样围一围,看着围成的正方形,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他们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1公顷的观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观念。

  3、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

  4、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形成1公顷的观念,要知道它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了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后,我访问了一些学生,由于农村小学生视野比较窄,个别学生对公顷的大小感知还是有些模糊。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2

  公顷的认识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面积单位后,要理解和认识的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从学习内容上看,本节课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能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这个关系,并用这个进率进行单位的换算就行,但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建立1公顷大小的概念和表象,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合理的使用公顷这个单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着重关注了两点:一、课题怎样引入,怎样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去认识公顷。二、1公顷的概念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表象判断。

  生活实际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建立1公顷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概念时,我设计了一组题目,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1公顷比较:如学校的面积、足球场的面积、承德各著名景点的面积等。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深化1公顷的认识,建立起1公顷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3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这为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知识经验、认知经验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五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增强感知能力,领会“公顷”这一概念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见识少,体会1公顷比较困难。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感知1公顷的大小,分别经历了其它面积单位知识的迁移,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到公顷一般是用在测量土地面积上,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猜测1公顷大约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见的到,摸得着的具体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比如感受2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以及通过感知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和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其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住过的山河的壮丽,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教学单位换算一环节,就引导学生在比较是把公顷化做平方米比较简便,还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顷比较简便一块处理的比较生硬。教学练习环节的处理重点不够突出,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理会的情况,还有在对教室实际大小的估计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够很好的认真去研读教材,变教材为教学的原料,去组织教学,今后努力方向是认真打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课堂中师生交流广泛起来。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4

  “认识公顷”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对这一内容教学后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1. 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大型场所的图片,如学校操场、城市公园等,并提问学生关于这些场所面积大小的估计,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在描述这些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用以前学过的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显得不太方便。

  2. 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对这些场所面积的讨论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估计方法,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后续学习“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打下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在讲解“公顷”的概念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正方形的大小,并告诉他们这样一块土地的面积就是1公顷。然后,详细讲解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公顷 = 10000平方米),并且通过简单的算式让学生理解这个换算关系的由来(100×100 = 10000)。

  2. 为了加深学生对“公顷”概念的理解,我还组织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张校园平面图,要求他们找出校园中哪些区域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或者可以用公顷来计量。小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1.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讲解公顷与平方米的换算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换算公式,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换算,让他们从数学的本质上去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涉及面积单位换算的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2.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练习题,如“一个长方形农场,长500米,宽2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这类练习题要求学生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然后再将其换算成公顷。通过做这些练习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二、不足之处

  (一)学生对“公顷”概念的感知仍不够深刻

  1. 尽管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公顷”这个概念,但从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来看,部分学生对“公顷”的实际大小仍然缺乏足够深刻的感知。他们虽然能够记住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这个换算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准确地想象出1公顷到底有多大。

  2.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公顷”概念的建立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理论讲解和图片展示,缺乏让学生亲身感受1公顷实际大小的机会。例如,如果能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出一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让学生在这个区域内走一走、看一看,他们对“公顷”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

  (二)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

  1. 在小组活动环节,由于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把控,导致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这使得后面的课堂练习时间相对紧张,部分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讲解,一些学生可能对练习题中的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

  2.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前面讲解“公顷”概念和换算关系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没有做到简洁高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整体进度,导致最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总结和知识的强化。

  (三)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关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这些学生在理解“公顷”的概念和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我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帮助。

  2. 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充分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而我没有及时察觉到这一情况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公顷”概念的实际感知

  1.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体验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学校的操场或者校园内的空地,让学生亲自测量出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开展一些活动,如跑步比赛、植树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更加直观地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2.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对比环节。例如,用一些常见的物品来类比1公顷的大小,像将1公顷与几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进行对比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公顷”这个较大的面积单位。

  (二)精准把控课堂时间

  1. 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并设置好时间提醒。对于小组活动、课堂练习等环节,要明确告知学生每个环节的时间限制,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密切关注时间的流逝,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简洁高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避免在一些非重点内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三)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

  1.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留意个别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在小组活动或者课堂提问环节,有针对性地关注那些学习困难或者不太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在课后,针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对他们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跟上班级的整体学习进度。

  通过对“认识公顷”这一教学内容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15

  “认识公顷”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使学生对较大的土地面积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一内容教学后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学校操场、附近公园等学生熟悉的场地图片,提出关于这些场地面积大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来描述是否合适。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来描述这些较大的场地,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公顷”这个概念。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1. 直观演示法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公顷”的实际大小,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首先,我展示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示意图,并详细讲解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计算方法(面积 = 边长×边长 = 100×100 = 10000平方米),让学生明白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然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实际生活中面积大约为1公顷的场景,如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140平方米,接近1公顷,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对“1公顷”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 实地测量与体验法

  -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的长和宽,然后计算操场的面积,并与1公顷进行比较。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学生对“1公顷”的大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首先是基础练习,主要是关于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让学生巩固“1公顷 = 10000平方米”这个基本换算关系。然后是提高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土地面积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公顷或平方米)进行描述,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最后是拓展练习,如给出一块不规则土地的大致形状和相关尺寸,让学生估算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否接近1公顷,这一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样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得到锻炼,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二、不足之处

  (一)概念理解深度不够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1公顷”的大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在概念的深度理解上,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例如,在解决一些涉及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换算的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进行换算,这表明他们对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本质理解还不够透彻。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公顷概念的抽象性讲解不够深入,过于依赖直观演示和实际体验,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从数学本质上去理解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节奏把控不够精准

  在实地测量操场面积的环节,由于学生分组测量时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如测量工具使用不熟练、测量数据出现误差等),导致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比预期多,使得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紧张。这反映出我在课堂节奏把控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三)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公顷”这个概念的接受速度较快,能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才能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关注到这种个体差异,没有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化辅导。这可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掉队,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改进措施

  (一)深化概念教学

  1.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公顷概念的抽象性讲解。例如,通过数学模型和算式推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从1平方米的定义(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出发,逐步推导出1公顷(10000平方米)与1平方米之间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清晰的数学逻辑关系。

  2. 增加一些对比性的练习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对比公顷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在大小、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公顷概念的理解。

  (二)优化课堂节奏

  1. 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要更加细致地向学生讲解实践活动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对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和示范使用,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 在教学设计时,要更加合理地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设置弹性时间,以便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可以在实地测量环节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处理意外情况,同时适当压缩其他环节中非关键内容的时间,确保练习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关注个体差异

  1.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观察、提问、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例如,可以为这些学生设计专门的练习题目,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或者在小组活动中,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2.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通过对“认识公顷”这一教学内容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06-26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04-22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02-17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06-26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精选11篇)04-20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精选14篇)09-21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10-25

《公顷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2篇)10-08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参考(通用10篇)09-20

《公顷的认识》课件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