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属性(明度、色相、纯度),色彩三要素形成幼师生必备的美术素养。色彩的一般运用法则。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世界艺术的喜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意识。
3、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辨别能力,感受色彩的对比与变化,色彩三要素丰富视觉经验,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方法,提高艺术鉴赏水平。色彩三要素
教学过程
一环节:小故事引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较夸张地讲生活小故事播小动画《买裙子》、《洗照片》,引出要准确表达色彩需要了解色彩的属性——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二环节:通过课件演示色彩三要素的定义。
明度指色的明暗深浅程度,可用明度高和明度低来表达;色相指色彩呈现的面貌,用色彩的名称来表达;纯度是指色彩的饱和纯净程度,艳的纯度高,灰的纯度低。
色彩 “三要素”与“三原色”互相关联又容易混淆,色彩三要素 教案教师可演示“什么又是三原色?”部分,指出三原色为红、黄、蓝等不可由其它颜色调配的基本色,黄色是明度最高;由三原色可以调出绿橙紫等三间色,再混合可得红灰、黄灰、蓝灰等复色。原色纯度最高,复色纯度明度都低,记住十二种常用色相的名称。
三环节:一起接受趣味考验!
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抢答四个色彩辨别练习。“汽球的色相渐变排列”按色相环由红—紫—蓝—绿色相渐变。“学校照片偏的色因素的判断”判断偏的色的主要原因。“女孩的裙子的明度渐变排列”观察和排列色的深浅(用明度高低表达) “女孩的裙子的纯度的区分”原色间色的线度高,一些粉色、复色纯度低。这个环节主要为巩固三要素知识点并培养辨色能力。
四环节:色彩三要素的一般应用法则。
第一组演示卡通形,白纸上黑字、蓝字等显得清晰说明明度对比强的容易突出,因而在手抄报的设计与黑板报的设计时因为底色不同用色也不同。在婚礼中常采用色彩的统一与对比来突出新娘。在小朋友节目表演中常用纯度对比突出主角。最后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袜子色(结果各不相同),说明同学个性不同往往也会体现在色彩方面,而回答“一般男性不适合哪种色?”时却比较一致,说明习俗对不同色彩的偏好。
第二组演示名画色彩欣赏。凡高的《向日葵》用暖黄色表达了画家的热情;《拾穗者》用低纯度色表现了勤劳朴素而贫穷的劳动者,传递出对人民的同情和歌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则用明度低长调强烈控拆战争的`罪恶。
第三组演示日用工艺美术品。因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幼儿用品的色彩一般明度纯度较高;香水瓶浓艳的包装色与其内在的香味有通感作用;景泰蓝的艳丽与强烈的色相对比给人华丽的感觉,陶器纯度低且色相接近给人感觉朴素;最后服装组,纯度高的明亮暖色给人华丽感受,纯度和明度都低的冷色调给人朴素的感觉。
第四组演示各种色相的象征性和作业布置。
这个环节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老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先后的选择由学生决定,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观点。
五环节:让同学说说学习体会,提出困惑或问题,引出今后将学的色彩课题。
作课堂小结,布置学生自选一件美术作品用色彩术语进行描述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识别不同色彩在三要素方面的差异,并能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分析简单的艺术作品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搭配与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之美的观察力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色彩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晰理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掌握不同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的特点,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分析与搭配。
教学难点:能够敏锐感知色彩三要素在实际应用中的细微变化,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色彩创作,准确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氛围。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色彩三要素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不同色相的水果图片、明度渐变的灰色阶图片、纯度不同的花卉图片等。
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颜料、调色盘、画笔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色彩斑斓的自然风光视频,如秋天的森林,画面中有金黄的树叶、火红的枫叶、翠绿的松柏等。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给你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色彩的多样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色彩三要素。
新授(20 分钟)
色相:展示色相环图片,向学生介绍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讲解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色相。通过对比不同色相的水果图片,如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紫色的葡萄,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色相的特点。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鲜明的色相特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色相的理解。
明度:展示一组明度渐变的灰色阶图片,从白色到黑色,中间有不同深浅的灰色过渡。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通过改变彩色图片的明度,如将一张明亮的黄色花朵图片逐渐调暗,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感受明度对色彩的影响。再展示一些生活中不同明度色彩的例子,如夜晚的路灯(高明度)与黑暗的夜空(低明度),让学生体会明度对比在生活中的效果。
纯度:展示纯度不同的花卉图片,有鲜艳的纯色花朵,也有加入灰色后纯度降低的花朵。讲解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叫饱和度。纯色的纯度最高,加入灰色或其他颜色后,纯度会降低。通过对比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如鲜艳的红色和暗淡的粉红色,让学生感受纯度变化带来的色彩视觉差异。
实践(15 分钟):给学生发放绘画工具,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如 “我的房间” 或 “美丽的花园”,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绘画。要求学生在绘画中体现出不同色相的物体,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来表现物体的`光影和质感。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
展示评价(10 分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先由学生自己介绍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三要素的,想要表达怎样的氛围或情感。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准确体现了色彩三要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色彩三要素在色彩运用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观察和感受色彩,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去发现美、创造美。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拍摄一些能体现色彩三要素的照片,并在照片旁边标注出色彩三要素的特点。
开展色彩创意设计活动,如为自己设计一个独特的文具袋,要求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搭配,使其既美观又实用。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全面理解色彩三要素的内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的差异,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对复杂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调和与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创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驾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色彩学习与创作中培养耐心和细心,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分析和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创作。
教学难点:精准把握色彩三要素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规律,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色彩创作,使作品能够准确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大量丰富的艺术作品图片,包括绘画、摄影、设计作品等,涵盖不同风格和主题,用于色彩分析。
色彩实验材料,如颜料(红、黄、蓝三原色及白色、黑色颜料)、调色盘、画笔、透明塑料片、水杯等,用于色彩混合实验。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
绘画纸、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油画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色彩。提问:“这幅画中运用了哪些色彩?这些色彩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色彩三要素的学习。
新授(20 分钟)
色相:通过投影仪展示色相环,详细讲解色相的概念,即色彩的名称和相貌。介绍基本色相的特点,以及相邻色相、对比色相之间的关系。通过展示不同色相的绘画作品片段,让学生观察不同色相在画面中的表现和作用。例如,在一幅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喜庆场景画中,红色的色相传达出热烈、欢快的氛围;在一幅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宁静海景画中,蓝色的色相营造出深邃、平静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色相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如绿色象征自然、生机,黄色象征光明、希望等。
明度:进行明度实验,在调色盘中分别挤出白色、黑色和红色颜料。先将白色颜料逐渐加入红色颜料中,让学生观察红色明度的变化,感受明度提高后色彩的变化效果;再将黑色颜料逐渐加入红色颜料中,观察红色明度降低后的变化。讲解明度对色彩的影响,高明度色彩给人轻快、明亮的感觉,低明度色彩给人沉重、暗淡的感觉。展示一些利用明度对比营造视觉效果的作品,如伦勃朗的油画,通过画面中明亮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对比,突出主体和空间感。
纯度:展示一组纯度不同的色彩图片,让学生观察高纯度色彩和低纯度色彩的区别。讲解纯度的概念,即色彩的纯净度和鲜艳度。进行纯度实验,在红色颜料中逐渐加入灰色颜料,让学生观察红色纯度的变化,以及色彩视觉效果的改变。高纯度色彩鲜艳夺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低纯度色彩柔和、含蓄,给人沉稳、内敛的感觉。通过展示不同纯度色彩在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如高纯度色彩常用于广告设计中吸引注意力,低纯度色彩常用于室内装修中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学生体会纯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践(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布置实践任务:以 “四季的色彩” 为主题,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出四季不同的特点和氛围。例如,春天可以用明亮、鲜艳的色彩(高纯度、高明度)表现生机盎然;冬天可以用冷色调、低明度的`色彩表现寒冷和寂静。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讨论色彩的运用,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展示评价(10 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中如何运用色彩三要素来表现四季主题,以及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想法。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从色彩搭配是否符合主题、色彩三要素的运用是否恰当、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各小组的优点和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强调色彩三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色彩三要素知识,强调理解和掌握色彩三要素对于欣赏艺术作品、进行色彩创作以及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观察和发现色彩之美,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去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设计的案例,如服装、家居装饰、广告海报等,制作成手抄报,展示色彩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开展色彩创意竞赛,给定一个主题,如 “未来城市”,要求学生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独立创作,通过色彩表现出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和理解,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深入理解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色彩在三要素方面的特征,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分析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并能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构成练习和简单的设计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评价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色彩学习和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掌握色彩三要素的概念、特点和相互关系,熟练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分析和搭配,能够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简单的色彩构成和设计创作。
教学难点:能够敏锐感知色彩三要素在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应用,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色彩设计,使作品能够准确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大量与色彩三要素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经典艺术作品、现代设计作品、自然景观图片等,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准备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等,以及手工制作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色彩三要素的讲解内容、案例分析、实践示范等。
设计色彩三要素相关的练习题和评价表格,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作品评价。
五、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视频,视频中色彩不断变化,营造出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氛围。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色彩变化是什么?这些色彩变化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关于色彩三要素的学习内容。
新授(20 分钟)
色相:展示色相环,详细讲解色相的概念,即色彩的名称和相貌。介绍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色相。通过对比不同色相的花朵图片,如红色的玫瑰、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薰衣草,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色相的独特魅力。讲解不同色相在文化和情感表达中的象征意义,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在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色相象征意义,加深对色相的理解。
明度:展示一组明度渐变的图片,从白色到黑色,中间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过渡。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通过改变一幅彩色风景图片的明度,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变化。例如,提高画面中天空部分的明度,会使天空看起来更加高远;降低地面部分的明度,会使地面看起来更加沉稳。展示一些利用明度对比突出主体的摄影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中明度对比的效果和作用。
纯度:展示纯度不同的水果图片,有鲜艳欲滴的高纯度水果,也有经过处理后纯度降低的水果。讲解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高纯度色彩鲜艳夺目,低纯度色彩柔和淡雅。进行纯度实验,在调色盘中将红色颜料分别与白色、黑色、灰色颜料混合,让学生观察红色纯度的变化以及色彩视觉效果的改变。展示不同纯度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高纯度色彩用于儿童房设计,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低纯度色彩用于卧室设计,营造宁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实践(15 分钟):布置实践任务: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 “我的梦想家园”“神秘的森林” 等,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构成设计。可以采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要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不同色相的搭配、明度的对比和纯度的变化,以突出主题和营造独特的氛围。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提醒学生注意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
展示评价(10 分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先由学生自己介绍作品的主题、创作思路以及如何运用色彩三要素来表现主题。然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准确体现了色彩三要素、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创新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强调色彩三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相互作用。
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色彩三要素知识,强调色彩三要素是色彩的基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关注色彩,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色彩三要素知识,写一篇观察报告。
开展色彩创意设计活动,如设计一款具有独特色彩风格的手机壳,要求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体现个性和创意。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识别不同色彩在三要素方面的差异,并能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分析简单的艺术作品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能够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调和与创作,完成至少一幅体现色彩三要素运用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色彩搭配与创作。在小组合作与讨论中,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之美的观察力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色彩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气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晰理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掌握不同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的特点,学会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分析与搭配。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明度和纯度的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敏锐感知色彩三要素在实际应用中的细微变化,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色彩创作,准确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氛围。理解色彩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整体色彩效果的综合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特点和相互关系,使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明度和纯度的调色过程,以及运用色彩三要素进行简单色彩搭配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色彩的变化和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量的图片、艺术作品以及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色彩三要素的体现和应用。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调色练习和色彩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色彩三要素的相关问题、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分析以及实践创作中的思路和问题等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色彩三要素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不同色相的水果图片、明度渐变的灰色阶图片、纯度不同的花卉图片、艺术作品赏析图片等;色彩三要素的讲解动画、调色演示视频等。
绘画工具: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颜料(红、黄、蓝三原色及白色、黑色颜料)、调色盘、画笔、画纸、洗笔桶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其他教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不同颜色的水果、彩色卡纸、透明杯子等,用于课堂上的直观展示和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四季色彩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代表性图片,春天是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景象,夏天是阳光灿烂、湛蓝天空下的场景,秋天是金黄的稻田和火红的枫叶,冬天是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给你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不同季节色彩的观察和感受。
引发思考:接着提问:“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了色彩,会变成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想象黑白世界的单调,从而突出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色彩三要素,即我们将深入探究色彩丰富变化背后的三个关键要素。
(二)新授(20 分钟)
色相
展示色相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标准的色相环,向学生详细介绍色相的概念。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就如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相貌一样,每种色彩也有其独特的色相。讲解红、橙、黄、绿、蓝、紫等基本色相,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例如,红色热烈、橙色温暖、黄色明亮、绿色清新、蓝色冷静、紫色神秘等,让学生对不同色相的特点有初步的感受。
生活中的色相举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鲜明的色相特征。比如,红色的国旗、橙色的橙子、黄色的向日葵、绿色的树叶、蓝色的天空、紫色的葡萄等。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色相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色相无处不在,且不同色相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色相游戏:进行一个简单的色相游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红、黄、蓝、橙、绿、紫六种颜色的彩色卡纸,然后随机说出一种颜色的名称,让学生快速指出对应的彩色卡纸。通过这个游戏,强化学生对不同色相的识别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明度
明度渐变展示:展示一组明度渐变的图片,从白色到黑色,中间有不同深浅的灰色过渡。让学生观察这组图片,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在同一色相中,通过加入白色或黑色可以改变其明度。例如,在红色中加入白色,会使红色变浅,明度提高,形成粉红色;在红色中加入黑色,会使红色变深,明度降低,形成深红色。
生活中的明度对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明度对比现象,如白天明亮的天空和夜晚黑暗的夜空,明亮的灯光和昏暗的角落,穿着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的人站在一起等。让学生体会明度对比在生活中营造出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明度实验:教师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红色颜料水,然后在第一个杯子中逐渐加入白色颜料,在第二个杯子中保持不变,在第三个杯子中逐渐加入黑色颜料。让学生观察三个杯子中红色颜料水的明度变化,直观感受加入白色或黑色对色彩明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明度变化带来的色彩视觉感受的`改变。
纯度
纯度对比展示:展示一组纯度不同的色彩图片,有鲜艳的纯色花朵,也有加入灰色后纯度降低的花朵;有高纯度的彩色气球,也有颜色暗淡的气球。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对比高纯度色彩和低纯度色彩的区别,讲解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叫饱和度。纯色的纯度最高,当一种颜色中加入其他颜色(尤其是灰色)时,其纯度会降低。高纯度色彩鲜艳夺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低纯度色彩柔和、含蓄,给人沉稳、内敛的感觉。
生活中的纯度应用:举例说明生活中纯度的应用,如在广告设计中,常使用高纯度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在室内装修中,卧室等需要营造温馨舒适氛围的空间,可能会更多地运用低纯度色彩。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纯度的原理,加深对纯度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认识。
纯度调色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纯度调色实验,每个学生在调色盘中挤出红色颜料,然后逐渐加入灰色颜料,观察红色纯度的变化,并将不同纯度的红色涂抹在画纸上进行对比。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纯度变化对色彩效果的影响。
(三)实践(15 分钟)
布置实践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给每个小组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布置实践任务:以 “我的梦境” 为主题,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绘画创作。要求每个小组的作品中要体现出不同色相的运用,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来表现梦境中的光影、氛围和情感。例如,可以用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表现美好的梦境,用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表现神秘或压抑的梦境。
小组讨论与构思:各小组进行讨论,确定作品的整体色调和表现内容。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对 “我的梦境” 的想象和创意,共同探讨如何运用色彩三要素来实现这些想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确定创作思路。
绘画创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开始绘画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注意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教师持续巡视,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展,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作品。
(四)展示评价(10 分钟)
作品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主题表达以及在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三要素的。例如,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色相来表现梦境中的元素,通过怎样调整明度和纯度来营造梦境的氛围和情感等。
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准确体现了色彩三要素、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提出优点和建议。评价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各小组的努力和创意,对作品中的优点给予充分表扬,如色彩运用富有想象力、色彩三要素的体现清晰准确、团队合作默契等。然后针对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某些色彩搭配不够协调,可进一步调整明度或纯度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表现主题方面,色彩的情感传达还可以更强烈等。强调色彩三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相互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探索和运用色彩知识。
(五)总结(5 分钟)
知识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色彩三要素是色彩的基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通过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生活中的色彩应用强调: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续关注色彩,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去发现美、创造美。无论是欣赏艺术作品、进行绘画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搭配、家居布置等,都可以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来提升审美水平和生活品质。例如,在选择服装颜色时,可以考虑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搭配,使自己的穿着更加协调美观;在布置房间时,运用色彩三要素营造出舒适、温馨或具有个性的居住环境。
鼓励与展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色彩的奥秘,尝试更多不同的色彩组合和创作方式。希望学生能够保持对色彩的兴趣和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用色彩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
六、教学延伸
生活色彩观察记录: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拍摄一些能体现色彩三要素的照片,并在照片旁边标注出色彩三要素的特点以及自己对这些色彩的感受和理解。一周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色彩三要素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色彩创意设计挑战:开展色彩创意设计活动,给定一个主题,如 “未来城市”,要求学生运用色彩三要素知识进行独立创作,可以采用绘画、手工制作或电脑设计等方式。通过色彩表现出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和理解,强调色彩在传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举办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色彩三要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色彩的三要素07-13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05-12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0-07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05-30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09-16
《春天的色彩》教学设计10-25
《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10-25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07-22
《色彩的明度》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