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0 21:34: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整体感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b、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c、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d、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作业

  抄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学生,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部分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思考,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拓展延伸,鲁滨孙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1、学生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人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不幸,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展开想像,假如你现在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无人烟的绝境,你可能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四人小组传阅,然后选出代表,再由全班交流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置出于两点考虑:

  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培养学生理解鲁滨孙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启发学生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勤勉、务实的作风,学会珍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

  (全班的交流、评价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构思。)

  作业

  结合原著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07-11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05-11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范文10-03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10-02

课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10-04

《荒岛余生》的教学设计范文06-17

小学语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09-21

语文课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10-01

《荒岛余生》08-28

荒岛余生教案03-07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荒岛余生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语言的能力。

  3、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4、了解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5、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课本所附的《名著导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导入

  1、让读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2、教师提示:欧美的许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必读书,因为在鲁滨孙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务实、创新进取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荒岛余生》(板书)就是这部作品的节选,这里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而是围绕着鲁滨孙刚到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的。

  3、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整体感悟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语,划出。

  教师投影出示字词练习,学生齐读、解释。

  2、理清文章结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b、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c、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这是本节课应该解决的重点,教师最后明确:鲁滨孙落入荒岛之初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

  要不要活下去?有没有前途了?

  怎么才能活下去?需要解决哪些物品?

  光有物质条件算不算生活?

  概括起来也就是课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即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而这三个方面几乎也可以看成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紧扣课文)

  b、你如何理解鲁滨孙记日记、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c、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d、他为什么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活值不值得?

  讨论这个问题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部作品来谈,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

  2、全班讨论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讨论: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可能怎么想?怎么做?从鲁滨孙的谋生经历中,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

  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实话,深入理解鲁宾孙身处绝境时的心理活动,明确学会生存的重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学习生存的实例来谈,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不宜占用太多时间。)

  作业

  抄写识记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手法。

  2、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孙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2、为什么通篇用第一人称?可否换成第三人称?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提示学生,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课文节选部分则主要通过人物自身思考,即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至于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则可以从小说的真实效果方面理解。

  拓展延伸,鲁滨孙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1、学生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人小组交流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不幸,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展开想像,假如你现在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无人烟的绝境,你可能看到些什么?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也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写一篇短文。

  写完后四人小组传阅,然后选出代表,再由全班交流评价。

  这个环节的设置出于两点考虑:

  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培养学生理解鲁滨孙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启发学生正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挫折,培养一种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勤勉、务实的作风,学会珍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

  (全班的交流、评价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引导,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构思。)

  作业

  结合原著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