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简述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了教学目标的组成。详述了两种教学目标意义和作用,剖析了这两种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为良好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长远目标 新近目标
1 教学目标的组成
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教师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通过所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数学教学目标。根据现代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数学教育的宗旨。通常教学目标由若干目的组成,其中包括三大块: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会证明平行四边形、徒有其表、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相关结论。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发展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怎样教好文言文?这确实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教研教改课题。《中学语文教学》辟专栏开展讨论是远见卓识之举,通过讨论必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有益影响。从前一阶段的讨论文章看,有反对串讲法的,有主张诵读法的笔者认为:教好文言文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即因文设计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①有不同的文体:论、说、疏、诗、词、曲②有不同时代的文章:上自上古的神话、古代的《诗经》,下至近代的各种文言作品,其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③有不同作家的作品,各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课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久之,学生便会腻味厌倦,觉得学文言文枯燥无味而放弃学习。我们只有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之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因文设计的几种主要教学课型。
1.串讲课型。
对于初学文言文,或遇到文字艰深的篇目,设计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
如教初一册中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才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我便设计成串讲课。
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一般可先提示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然后再一句句、一层层、一段段边串边讲,或讲中有串,最后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全篇。在教学中,要将串通和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忽视讲解,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对文义理解较浮泛;如果忽视了串通,会使学生掌握课文支离破碎,半通不通,语不成章。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课堂的呆板,可以辅以提问或学生试讲,以活跃课堂气氛。
2.评点课型。
对文字障碍不大的课文,设计以评点法为主的评点课。
如教《六国论》,全篇文字浅显,但用词精当,论证深刻,宜适当进行评点。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这一小节,可先总评:这几句是指责赂秦者不爱惜用血汗创造的祖业土地。割地如草芥,仅得一夕安寝,是极论弊在赂秦。然后略点出:今日明日,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言割地之多;一夕,言时间之短,起视又至,言秦之无厌。这些,都是强调弊在赂秦。
采用评点法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每段的评点都要有所侧重。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评点时才能抓得准,点到要害处,一语中的,画龙点睛。一般地说,应当抓住以下这些地方来评点:
(1)抓题旨。
所谓题旨,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过秦论》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些都是题旨所在,评点时应当首先抓祝。
(2)抓难点。
有些是词语难懂,如《登鹳雀楼》中的`依穷;有些是关键语句,如《鸿门宴》中写刘邦轻车简从到鸿门谢罪,和项羽相见,有一段辞令:刘邦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谷卩。从全文来看,这是情节转折的关键。刘邦表白不自意,一方面说自己并无野心,能先入关破秦,事属偶然;另一方面不露声色地巧妙地恭维项羽,迎合项羽高傲的心理。这娓娓动听的辞令,使项羽解除了思想戒备,把事情缘由和盘托出,断送了曹无伤的性命。这些地方,教师予以评点,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3)抓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确定重点。重点的地方就应评点。
3.学生试讲课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经教师提出疑点和难点并有一定的预习之后,可大胆地进行试讲。如高五册中的《促织》《治平篇》等课文。学生试讲后,教师要加评价,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4.自译归纳课型。
有些课文,含古汉语知识较多:有通假字,有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有使动和意动,有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这样的课文,可提出具体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自译,在自译的基础上,归纳文中有关古汉语知识,最后教师再归纳、订正和补充。
如《论积贮疏》,这是一篇课外自读教材,我让学生按要求自读自译课文,归纳文中的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用之亡(无)度至?(纤)至悉大命将泛(?fěn?)何得不蹶(缺)畜(蓄)积足恃罢(疲)夫羸老南田每(亩)卒(猝)然殴(驱)民归之农衡(横)击直为此廪廪(懔懔)(2)名词活用为状语:民且·狼顾(3)形容词用如名词:怀敌附·远(4)使动用法:·怀敌·附远殴民而·归之农(5)意动用法: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6)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胡以相恤·胡以馈之·何为而不成·何招而不至。
通过这样归纳,就能系统掌握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并以此文为例,让学生学会对其他课文中的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
5.诵读课型。
对诗、词、赋和精美的散文,宜采用以诵读法为主的诵读课。如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评点之后,让学生当场诵读、背诵。又如《出师表》《陈情表》《过秦论》等,也应多诵读或要求背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琴、丁、真。复习笔画“竖钩”,了解“丁、子”的书写笔顺,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熟读成诵。
3、由课文展开想像,说说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想象夏天和秋天时小溪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
1、“琴、丁、真”生字卡片,前鼻韵母“an en in”、音节“yin”的卡片。
2、小溪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画面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拼音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会了拼音,这节课我们要学课文了。出示图片(小溪);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生:小溪;
师:谁来读这个词语!(小溪)
生:三人;
师:清清的小溪水哗啦哗啦地流着,喜欢吗?跟着老师一同去这条小溪游一游好吗?。
齐读课题;
(三)、感知内容,学习儿歌
1、听,整体感知:
1)过渡:师:仔细听听课文的录音,听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听录音;
3)生反馈:
4)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小溪啊!就像魔术师,神奇极了!
2、二读课文,熟悉课文
1)师:想读读课文吗?听清老师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生指读自由朗读;
3)女孩子检查,男孩子读正确了吗?(相互检查)
4)男孩子做小老师,也来检查。
5)每组一人朗读,全班做小老师;(评价)
3、精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出示冬天和春天时两幅插图,
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生答:并说明原因;(颜色、季节、特点)
3)师:冬天的小溪结冰了,滑溜溜,太阳一照亮晶晶。真美!喜欢冬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出示词语:滑溜溜亮晶晶
师:谁会读这两个词语;(生:约三人读)
出示鹅软石,这块鹅软石怎样?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生答)
师:这就叫滑溜溜。能用“滑溜溜鹅软石”说一句完整的话吗?(适时评价)
出示图片:看!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我们可以说亮晶晶的露珠;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晶晶的?(钻石、水晶、蓝宝石、水滴、星星)
“滑溜溜、亮晶晶”能再说几个和它们相似的词语吗?我会说:明晃晃;
生:绿油油、黄澄澄、白花花、水灵灵、金灿灿、绿莹莹
师总结: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表扬自己。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语送入课文第一小节,谁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齐读)
4)师过渡:冬去春来,小溪弹琴了,丁冬丁冬,好听吗?喜爱春天小溪的同学站起来。
师:读得真好听,三个生字宝宝也凑着热闹听你们读课文了,你认识他们吗?
生:请小朋友自己学习这三个生字。小喇叭准备;
(1)生自学
(2)反馈,
(3)生当小老师带学。师随机指导
(4)“琴”——什么琴?
师:大王和小王,今天来弹琴,声音真动听。认识这些琴吗?(图片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
(5)师:“丁冬”——是象声词,门铃响了什么声音?
生答:“丁冬”;
师:还有什么会发出“丁冬”声音?
生答:
“丁冬丁冬”敲钉子;
敲小碗“丁冬丁冬”,
泉水“丁冬”……)
师:真聪明!象声词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水声:哗啦;打雷声:轰隆隆;啄木鸟:笃笃;小鸡:唧唧;青蛙:呱呱;)
字形:换部首(订、盯、钉、顶)
书写;写三遍;
(6)“真”——
提醒学生中间部分有三横。
小明回答问题正确,老师说,小明真棒;
今天气温40度,妈妈说:天气真热;
得到了一张小奖券,我真开心。
师:春天,小溪弹琴,丁冬丁冬,(生)真好听。
4、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师:这么美的.课文,这么美的小溪,让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美美的读一读;
2)生自读;
3)师: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读了。
4)谁还愿意来读;(学生个别表演读三至四人)(注意小节之间间隔时间稍长)
5)女生表演读、男生表演读;
6)全班齐读;(能背得请背出)
(四)启发想象,自编儿歌。
1、师:老师陶醉在你们美妙的朗读声中,谢谢你们!带给我美的享受。冬去春来,春去夏至,小溪又是怎么样的?看,这是夏秋两季小溪的部分画面,它有时平静安宁、有时活泼调皮、有时愉悦快乐、有时深思遐想,根据她的特点,选择一个季节,开动你的小脑筋,也编一首儿歌好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学生交流;
(五)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六)、指导书写。
出示田字格中的“丁、子”;观察笔顺;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口头书写。领写员领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植物的向性运动(A);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A);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4、其它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及主要生理功能(A).
能力目标: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顶端优势的了解,培养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辨证思想.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它植物激素等五部分内容。以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述前面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述后面两部分内容并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
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植物的激素调节”,接着以向光性和向重力性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对向性运动进行了定义,并阐明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达尔文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推想,接着介绍了温特实验及结论,最后简单介绍郭葛的分离实验与鉴定结果。
教材的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长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特点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所作用的植物器官有关,并通过顶端优胜加强理解这一特点。
后两部分(第二课时内容)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指导预习、提问、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并讲解来突出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通过讲解“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并通过欣赏电影了解“顶端优势”现象来突破)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是陌生的,课本通过学生熟悉的举例步步深入,因此本节的教学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图片,然后再举例、讨论、分析,引入课题,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抽象的“生长素”和实实在在的“向性运动”联系到一起,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感知规律。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节课通过自制动画、配音、字幕、图片、音乐、下载影片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演示和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图片引入课题,同时播放音乐,以增强欣赏效果,提高学生兴趣;自制动画主要用于讲解达尔文和温特实验,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感知的欲望和效果;字幕的出现和动画演示过程都有相关配音,避免媒体演示过程的单调感;播放有关“顶端优势”的影片加深对生长素作用双重性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柳树醒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已散发出诗意,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愉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词: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会说想到春风、春雨、春暖花开。)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
春
()()()
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
(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识字。
1、在文中标出本课需要识别的字,并随生字画出生词,字画,词画,标出自然段。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词读习惯)
2、认读生字:醒雷澡枝软梳梢耍(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和跟着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生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读字组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自由练读,练背,喜欢背哪段就背哪段。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由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通过配乐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五)拓展与巩固
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总结谈话:
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利用好这春好的春光,抓紧时间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吧。
(六)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课的开始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一字开花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练习实践。
通过老师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到了春天的美,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学、订报等方式,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生字,并得到巩固。通过实践证明,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见,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
教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1)只(手持字卡)
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
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
坐:你是怎么记住的?
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
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2号做组长)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3.交流:
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B层)
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尖:三拼音,介母是i
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
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
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
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
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第二句话:“我”在小船里只看见星星和蓝天。
三.阅读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
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1号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答案正确地贴好,看哪组又快又好。
1.各小组填空,自学。
2.交流:(B层读一读填写的内容)
________的月儿_______的船,
________的船儿___________。
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里坐,
____看见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
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师问——生答)
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A层)
3.请每组讨论一下,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先小组——全班)
可能问:1)小小的是什么意思?(B层回答)
2)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实物演示:用弯与弯弯的形状进行比较,引出弯弯是指很弯)
3)“两头尖”是什么意思?(投影演示削尖的铅笔,直观认识尖,形状是上小下大,两头尖,请小朋友站起来看看座位的形状,引出很弯)
1)什么叫“闪闪的”?(可提供手电筒,请学生动手操作。(A层做)其他小朋友协助,看看“闪闪的星星是怎样的?
交流:(C层演示——B层总结:闪闪的就是一亮一暗)
2)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讨论)
(B层交流: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陶醉在其中了。)(A层回答)
3)小结;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现在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B、C层尝试读——A层评价——A层范读——B或
以实物演示,
C层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1.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孙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孙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为什么会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呢?(B、C层——A层答)
2.真感谢小朋友,原来是这样,月儿的形状像小船,可以把它当成小船,那么你认为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A层范说——BC层模仿)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说了那么多。我呀要奖励你们,请你们乘着“月儿”听首歌,如果你们也会唱,跟着它一起唱好吗?(跟唱小小的船)(实际为背诵)
3.小女孩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了星星,1)那么(出示投影)你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什么?(C层回答——B层——A层自由说)
4.自由找朋友:天上有那样的景色,那么海里呢?(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也做个问问答答的游戏)(出示投影举两句句子)(指明交流2对)
四.学习部首及字形
1.这首儿歌里有两个生字,这两个字都有个新部首(出示部首)(轻轻读一读拼音)叫什么?(B层——C层——全班)
小——写“小字头”要注意什么?(A层)(去钩)
2.领小朋友很快地学习闪、尖,说说你们是怎么记的?(C层交流)
3.指导书写:尖先自己在书上描一描,告诉大家写时你发现了什么——写在小黑板上。(B层、A层)(请周围老师指导)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6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部首,掌握了两个生字,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天际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能到宇宙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做家务的情景。
3、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布置好的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家庭情景。
指导语:歌里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2、学习歌曲。
1)、教师演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大声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
4、与幼儿讨论:如果玩“扮家家”这个游戏,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将幼儿进行分组,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玩“扮家家”的游戏。
两名幼儿一名扮演爸爸,一名表演妈妈。
教师可以以孩子角色进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观看孩子活动情况。
6、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
指导语:今天的`游戏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谁?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么照顾娃娃的?
课后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
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