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08:19: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三、教学难点

  磁铁矿,方解石光泽的鉴别。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磁铁矿,石煤),铜钥匙、小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稀盐酸、滴管、集气瓶、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科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说,教师板书如下: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

  2.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3.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1号方解石,2号磁铁矿矿物的特征。

  1.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学生可能会猜石英,磁铁矿,方铅矿等)

  2.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同学说。

  教师小结: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 (板书)

  3.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

  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

  一滴就够;

  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

  这块矿物一头有小纸片的,不要滴这一头,滴另一头;

  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

  同学先说,教师再强调如下(课件出示)。

  (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这个工作交给老师来做,你们只要把它放在盒盖上就可以了

  (3)需要稀盐酸的小组,请告诉老师,由老师在你们观察完其它特征后再给你们提供,用完后摆放在桌上。

  (4)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

  汇报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

  不知名矿物1特征

形 状块 状
颜 色乳 白 色(无 色)
条 痕白 色
光 泽玻 璃 光 泽
透 明 度透明或者半透明
软 硬较 软
触 摸光 滑




滴稀盐酸冒 泡

  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

  汇报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

  不知名矿物2特征

形 状块状
颜 色铁灰色(铅灰色)
条 痕黑色
光 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
透 明 度不透明
软 硬较硬,小刀划不动
轻 重较重


强磁性
滴稀盐酸会冒泡

  有不同意见的吗?

  三、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2)同时思考:

  1号,2号分别是什么矿物?

  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

  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 哪些性质作用不大?

  (3)汇报。

  四、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

  (1)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五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

  块状

  较硬

  不透明

  金属光泽

  条痕樱红色。

  (2)为什么现在能猜出?(主要特征容易识别)

  (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如石墨有染指现象,磁铁矿具有强磁性,能吸引大头针等。

  五、认识家乡主要岩石——石煤

  引:刚才的挑战完全成功,能不能接受新的挑战?我这里有一块资料卡中没有的,以前课堂上也没有出现过的,含多种矿物的岩石,你们敢不敢试着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请3号同学拿出报纸包着的矿物。仔细鉴别。

  1.学生观察,描述主要特征。

  综合上诉特征,你初步判断是什么?

  2.请专家鉴别。

  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富阳国土资源局的李工程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工程师。

  3.专家介绍起源,开采情况,以及用途。并送出礼物——石煤给大家。

  六、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

  透明度,软硬……)

  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评价。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总结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七、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

  1、 学会“斑、迈、鞭、宫”4个生字,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天寒地冻”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最吸引自己的一段课文,体会冰雕的美丽和观赏冰雕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过程 :

  一、 联系旧知,揭示课题:

  同学们都看过花灯吧,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那么冰灯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看冰灯。(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什么叫冰灯?

  2、指名谈谈对“冰灯”的理解(欣赏几幅冰灯的图片,解说:冰灯是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琢而成的灯)

  3、课文中介绍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呢?再读课文:圈出生字,划出新词,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接读课文,及时正音;说说课文中的冰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 教学第四自然段:

  冰灯这么有趣,带老师到最吸引你的地方去看看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冬冬来到冰雕动物园,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图片:奔腾的斑马,报晓的公鸡,活泼的花猫,笨重的北极熊,小猴骑大象。

  3、出示句子:瞧,那冰雕的大象……正是有趣极了。

  ① 自由读,喜欢这座冰雕吗?为什么?(体会“神气活现”“有趣极了”“挥舞”)

  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抓重点词、加动作……)

  ③ 指名读,评议

  ④ 有感情地齐读。

  4、再请你读读第四段,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① 如果你是小雕塑家,你还能雕出怎样的小动物来?出示:()的()

  ② 小猴骑大象这么有趣,那活泼的花猫会是怎样的呢?

  ③ 你能不能选择一种冰雕动物,学着第3句的写法把它栩栩如生的样子展现出来呢?

  (练笔—同桌互相评改—指名展示,集体评议)

  5、四人小组合作,以“冰雕动物园的动物真是可爱极了。”为首句,模仿第四段说一说。

  四、 小结。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4.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10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

9.【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