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9 13:30: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第二瓶、第四瓶以及第五瓶液体为什么分为一类/这些比中哪一个最简洁?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先尝试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一、探究新知

  (一)比的基本性质

  1、前面我们认识了比,想一想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是相等的吗?你能证明吗?——小研究(后附)

  (1)4人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3)比值相等可以证明,还可以运用学过的哪个知识也可以证明呢?

  (4)商不变的`性质是不是对每个比都适用呢?自己举例试一试。

  2、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已学过的知识,就得到今天的比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最棒的。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比的性质呢?

  3、老师板书结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句话有问题吗?添上0除外,为什么?

  4、学生齐读,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分数的性质可以使分数化简,比的性质同样可以使比化简,那么,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简称为最简比。

  5、你能举例说几个最简比吗?说得很好,在计算结果时,我们一般要得到最简比。

  (二)化简比———完成练习题(后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小结:化简比时,我们一般利用比的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整数,再化简比较快。但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用求比值的方法较快,只是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真分数、假分数或比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它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结果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获整数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学校体育室有10个篮球,15个足球,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______。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

  3、拓展练习

  3:8=(3+6):(8+)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

  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东西,放在口袋里呢,这东西大家平时都玩过,还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学生猜)

  2、还是让老师给你点提示吧!

  课件逐句出示:买来方方一小盒,用时却有几十张,红黑兄弟各一半,还有一对“双胞胎”。

  3、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课件出示:扑 克牌

  (设计说明:通过一则小小的谜语导入新课,与之后的新授的比赛巧妙衔接,以扑 克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数学问题就跟扑 克牌有关。你们都知道扑克牌有四种花色,而每一种花色都有13张。(课件出示)A,2,3,4,5,6,7,8,9,10,J,Q,K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比例,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这13个数字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字来写出一个比例。

  2、学生汇报写出的比例并说明理由。

  3、们都是选择4个数字来组成比例。那你们想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43页最后两段(师出示课件预习提纲)。(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就学生汇报的比例,找出内项与外项。

  (设计说明:通过一个写比例的小活动,一是复习了比例的意义,二是教学了内项与外项。)

  (二)在刚才同学们写比例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可真快,王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比谁能更快地按要求写出比例。怎样?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1、那我们就开始吧,请同学们先看“冠军攻略”(比赛规则)

  课件出示:

  冠军攻略

  参赛者:王老师,全班同学

  规则:迅速判断由电脑随机抽取出来的4张牌面上的数学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请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成的可先举手示意)

  2、第一轮:6、8、9、12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并由学生验证,得出老师胜)

  第二轮:3、5、4、8

  (老师比学生提前判断出不能组成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第三轮:4、8、6、3

  (老师比学生提前写完比例,并由学生验证,老师胜)

  (设计说明:由扑 克牌引出三轮比赛,设计都由老师胜出,学生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厉害,这么快地写出8个比例,借此激发学生探究。)

  3、同学们一定很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地判断出这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很快地写出比例,其中有什么奥秘?其实老师是有冠军秘籍的,而秘密就藏在这些比例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所写的比例的内项与外项,小组交流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验证,课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字母公式”

  5、师讲解如何很快的判断4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看样子,同学们对新知掌握的不错,愿意接受挑战吗?

  (三)练习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 2∶2.5和4∶50

  2、如果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你会写吗?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指出:2.4与40的乘积等于1.6与60的乘积。

  三、课堂巩固,练习提升

  1、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判断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4:21和6:9 (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 (4)1.4:2和7:10

  2、把图A按比例放大得到图B,按比例缩小得到图C。根据图中的数据组成比例。(课本46页第3题)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24:( ) ( )/15=4/5 1.5:3=( ):3.4 48:( )=3.6:9

  四、实践活动题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 )和( )

  如果A是小数,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设计说明: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举具体事例、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质疑、猜想、验证、观察、归纳的学习过程,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综合采用了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组织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得出结论。

  【学法指导】:

  为了有效的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秉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充分体现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举例验证法。引导学生静心倾听、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1、媒体准备:白板

  2、资源准备:PPT

  【资源运用】:

  1、导入——课件出示问题-——唤醒旧知

  2、探究新知——PPT课件——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3、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1、在自然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各个数位上数字又都不相同的自然数吗?

  2、在小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各个数位上数字又都不相同的小数吗?

  3、在分数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两个大小相等但分子和分母又都不相同的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的分数?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呢?如果让你证明他们确实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你准备怎么证明?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究新知积聚动力。】

  二、自主操作,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1)提出问题

  谁能说一个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的分数?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呢?

  如果让你证明他们确实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相等,你准备怎么证明?

  (2)汇报方法

  2、深入验证:

  (1)在纸上写上一组你认为可能相等的分数;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证明。

  (3)学生操作。

  (4)汇报交流。

  3、概括性质,深化理解

  (1)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

  (2)归纳概括,总结规律,揭示课题。

  (3)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运用规律,完成例2。

  (1)理解题意

  (2)要把他们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该怎么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3)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空间,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判断

  (1)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这两个分数一定不相等。

  (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2、五年级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象棋活动,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象棋活动,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学生参加手工活动,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3、把《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第二小学贾从先的分子加上10,分母怎样变化,

  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课前准备不足,我用的20xx版做的,结果上课电脑是xxxx年版本的,展台没有试,影响教学流程。

  2、教学机智不足,没有关注学情,总想到20分钟的课,时间短,有些赶,知识落实不够扎实。

  3、课堂提问语言不够准确精炼,课堂评价不够丰富、准确。例如开课语及结束语言有歧义。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设计理念:

  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 从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导入并引入。

  1)3:8=9:( ) 0.5:( )=5:17

  制造冲突,也为后面的思考题做理论铺垫,顺便起到引入课题,探索性质后回应开头的知识,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请勇敢的同学配合老师)

  师:某某你出生的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根据学生的回报板书两次分子分母上下易位,同为比例的外项)

  你还想知道教师内谁的生日,请他告诉你.(板书一次,做一个内项,那么括号应该怎样填呢)今天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可以迅速的填出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 探索发现新知。

  1.引用练习中的3:8=9:24 为例子,比例中的四个数叫什么名字呢?两端的两项叫做什么,中间的两项叫做什么?(自学课本)

  学生回报,师完成板书:

  (注意板书的时候教师的手势要指明确到位)

  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80:2=200:5 6:10=9:15 1/2:1/3=6:4 0.2:2.5=4:50

  2.4:1.6=60:40

  3、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可以说的具体一些。

  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回到板书例题验证:两个外项的积是:3×24=72

  两个内项的积是:8 ×9=72

  5、拿出自己任意找的5个比例,验证是否存在相同的特点。(请学生在展台展示自己的5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情况)2明,如果出现不相等的,要观察反例,说明两个比组不成比例。

  6、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呢,以板书的例子,写成分数的形式,引入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三、 基本练习。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1)6:3和8:5 (2) 1∶5和0.8∶4

  (3)1/3:1/4和12∶9 (4)1.2:3/和4/5:5

  (注意学生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如1)两个外项的积是6×3=18

  两个内项的积是3×8=24,18≠24,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3=():5 (2)():1/3=1/4:1/6

  (3)0.2:0.6=6:() (4)4:3=80:()

  3、用5、3、4、8这四个数组比例,看看你能组几个?为什么?

  4、把5、3、4、8这四个数换掉其中的一个,组成比例。

  4、在例一个比中,两个外项的积互为倒数,其中的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5、回顾矛盾冲突题目:9解决因为两个外项乘积是1,所以两个外项乘积是1,另一个数就是那个已知数据的倒数。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质疑,并完成课题总结),提出预习任务,(那么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如和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呢,请自觉预习课本35页的例题2和3)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

  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 18:30

  (2)0.4:0.2 1.8:0.9

  (3)2:89:27

  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单位:厘米)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

  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

  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3:6=2:4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

  (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

  (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

  外项积是:3×4=12

  6×2=3×4

  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7、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交叉相乘积相等

  8、提问: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比和比例除了在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方面不同,你认为它们在什么方面还有什么区别?

  3、完成练习十/1、2、3、4

  4、判断: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1,两个内项一定互为为倒数.()

  5、根据4×9=12×3,写出比例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1.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2.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情分析

  学生已明确商不变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探索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探究规律

  观察发现: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括归纳分数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复习题口答卡片, 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 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

  提出问题: 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观察这组相等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伴听。

  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

  1、课本P43的“试一试”2、数学游戏:说出相等的分数3、课本P44的“练一练”第1~2、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口答

  小组讨论

  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做练习,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读分数基本性质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将例1改编成故事 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直观评价,为后续探究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初步感知有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的大小却相等。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逐步总结出存在的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知识。

  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概括。

  让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的更深刻,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的回顾,及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分数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学阶段是数运算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与扩展,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多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的说说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分数大小不变。体现了理解与掌握数与数之间联系、变化的观点。

  在本节课中,由于我对学困生关注度不高,,使得他们在分数基本性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困难。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小组学习亦要不断地完善。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四、教学设计过程

  (一)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根据“288÷24=12”填空

  28.8÷2.4=

  2880÷240=

  2.88÷0.24=

  0.288÷()=12

  被除数÷除数=()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算的?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2、提出猜想

  既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么紧密.除法有商不变性质,那分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性质,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学生可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汇报后投影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猜想,建构新知

  1、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

  2、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A、同桌合作,借助手中的学具,选择喜欢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B、验证结束后,把你的验证方法和结论与小组同学交流。

  3、汇报交流

  指名3到4名同学到讲台前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和过程,教师相机板书。

  C、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总结:对于任何一个分数,只要满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就不会发生变化。

  3、强调0除外。哪位同学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进行验证的?

  如果有,问他是否验证出猜想,验证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没有,肯定他们的做法是对的,从而出示完整的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为什么要0除外?

  师: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说明。)

  教师以3/4为例说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

  师:再次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D教学例2

  把2/3和10/24都化为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练习升华

  1、填空

  2、下面算式对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3、把相等的分数写在同一个圈里。

  4、老师给出一个分数,同学们迅速说出和它相等的分数。

  (四)作业

  教材59页第9题。

  (五)思维拓展

  (六)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38-39页例4,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发现并使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什么叫做比例? 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师: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生:化简比、求比值。

  3.判断下面每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4:8和3:6 20:5和28:7 生1:因为 4∶8 = 1∶2

  3∶6 =1∶2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1

  28∶7 = 4∶1

  所以 20∶5=28∶7.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4.师:除了化简比,求比值,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例4 请看屏幕,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回答问题:?把原来的三角形按几比几来缩小的?

  ?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2.认识比例的项

  (1)观察这几组比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內项。 (2)结合6:3=4:2具体说一说

  在比例6:3=4:2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6、

  3、

  4、2”叫作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6和2”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3和4”叫作比例的內项。

  (3)提问:你能说出其它三个比例的內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认真观察所写出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1)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內项。

  (2)6×2=3×4,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4.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一个比例,验证规律。

  (1)与同桌每人写出一个比例,交换验证。

  (2)全班交流:有没有谁举出的比例不符合这个规律?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6.小结

  其实这个规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学生齐读比例的基本性质.7.如果把比例6:3=4:2改写成分数形式,可以怎么改写? (1)在这里,谁是内项,谁是外项?

  (2)如果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会怎样呢? (3)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明确: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就是把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所以它们的积是相等的。 8.教学“试一试”

  (1)假设每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说出组成比例的内外项分别是什么。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3)交流:以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从表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追问:为什么每两个数相乘的积相等? (因为每两个数分别表示速度和时间,它们相乘的积表示路程,甲乙两地路程一定,所以乘积都相等。)(3)根据“80×6=120×4”写出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像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写出,难免会有重复或遗漏,怎样思考才能很快地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80和6当做外项,再把80和6同时当做内项。这样一共能写出几个比例?

  2、练习七第2题

  (1)下面四个数

  5、

  7、15和21可以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能写出的有什么规律?

  说明:任意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找出最大和最小项相乘,再把其他两数相乘。

  (3)判断2.4.6.8这四个数。若不能组成,你能换掉一个数,使之组成比例吗?

  3.任意从1-10中,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与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写,另一个判断。 4.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 (2)如果4a=3b,(a和b均不为0),那么a:b=4:3。 ( )(3)2:3=9:6 (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1)6和4是比例的什么?联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指名填空,并说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说一说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把比组成比例后我们有了新的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生阅读后,请同学说出黑板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投影出示)

  先小组之内说一说,然后在指名回答。重点说分数形式的比例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重点突出分数形式下怎么去找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几组比例,让学生观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同学很快会发现这几组比例数字相同,但是书写位置不同。然后老师在质疑,为什么这些比例里的四个数书写位置不同却能组成比例呢?请小组合作找个这个秘密。

  (2)学生找出原因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并指出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3)继续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4)比例写出分数形式后,也就是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乘得的积也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总结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投影出示练习)。

  2、应用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用展示台展示)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投影出示)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拓展练习: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3×40=8×15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二、教材简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的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三、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以让学生探究发现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为教学重点,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四、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本着遵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拓展数学模型”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

  1、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3、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4、从几组分数中分析,找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5、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穿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整个运用知识的形式活泼有趣。

  6、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运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

  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六、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七、教学难点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八、教学准备

  教师:电脑课件

  学生:圆纸片 长方形纸

  九、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商不变的性质

  12÷3=( )

  (12×10)÷(3×10)=( )

  (12÷3)÷(3÷3)=( )

  利用什么知识填空的?

  2、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0 ÷ 120 =( )/( )

  ( )÷( ) =17/51

  利用什么知识填空的?

  (二)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故事(动画):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哦不对,是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做的饼啦。有一天,老和尚做三块大小一样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我要一块”,“我要两块”,“嘻嘻,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二话没说,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4块,取出其中1块给第一个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取其中2块给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6块,取其中的4块给了胖和尚。小朋友,你知道哪个和尚分得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我们一起动手分饼来求证吧

  1、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以两人一组,拿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和尚分得的饼(教师观察,学生小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

  师:比较一下阴影部分的大小,结果怎样?

  生: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师:阴影部分相等说明每个和尚分的饼相等.

  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生:三个分数相等。(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板书的三个分数用“=”连接。)

  2、组织讨论。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它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3、比较归纳

  同学们:从左往右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

  集体讨论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边讲边板书)

  师: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边讲边板书)

  4、揭示规律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它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能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吗?(小组讨论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在请打开书看到75页。看看和我们总结的有什么不同,并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如:同时,相同,0除外等)

  全班讨论:为什么要规定0除外”?

  引导: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聪明的老和尚是用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既满足小和尚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

  (三)梳理沟通,灵活运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联系。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启发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就相当于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

  以相同的数;

  (3)“相同的数”中要求“0除外”;

  (4)商不变相当于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1)出示课本第76页例2,把2/3 和10/24 分别转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要求学生读题后归纳出题目的要求。

  a.分母都变成12

  b.分数的大小不变

  (3)想一想:怎么化,根据什么?

  过程要求: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要求;

  b.全班反馈,教师课件显示;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完成教科书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1)第1题

  此题着重练习分数的相等和不等。练习时,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涂色。

  (2)第2题

  此题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练习中将2/5化成4/10,或者把4/10化成2/5,再作比较,都是可以的。

  (3)第3题,说出相等的分数(对口令)

  此题是运用分数基本性质的游戏练习.游戏时,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仿照第3题的样子,一个人先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回答一个相等的分数,然后交换先后顺序。

  2、教科书76页 “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交流.

  (2)全班反馈,说一说思维过程.

  (五)小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题界知家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就相当于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

  (六)动脑筋出教室游戏(机动)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写有分数的纸片,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 相等的,报出自已的分数后先离场,与相等的再离场,与相等的最后离场。

  十、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a÷b =a/b(b≠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4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从而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本质内涵。】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计算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从中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出示“比例的意义”概念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等活动,充分感知比例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师:根据你的理解,请看主题图,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找到了设计国旗的奥秘了吗?

  生:…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后,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通过收集学生写出的比例,不难发现,任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之比,宽与长之比,长于长之比,宽与宽之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国旗的尺寸中就隐含着这个秘密】

  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当堂训练: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3、有两种蜂蜜水:第一种,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调配制而成;第二种,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调配制而成。那种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43页第2、3题。

  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简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师:看来同学们口算的都比较准确,昨天我们共同交流了学习目标,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学自主学习中的知识链接部分

  (小组活动)

  师:知识链接的内容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的联系,看大屏幕,在山东半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闻名中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2天的运输情况,根据这个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定义我们知道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师:2:1与谁能组成比例?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其实,在比例的2个外项和2个内项之中隐藏着1个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以16 :2 = 32 :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你提供3个温馨提示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拓展应用

  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教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2、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

  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

  三、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

  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五、练习由易到难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 : ( ) = ( ) : 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1-15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9-24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0-11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7-0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4-14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01-0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3-19

202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4-26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07-0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