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陨石》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陨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陨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定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2、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
暮——墓——幕——慕遨——傲——熬
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3、阅读,了解1、2自然段。
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4、巩固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 ,二是 。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 的响声,发出 , 的工夫,它划着 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 的洞。洞里有 的亮光,还有 的热气。它是 送给我们的'礼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严谨和形象的说明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什么?
说说这块陨石的外形特点和来历。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些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
(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
(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
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
3、研究写法。
这篇《陨石》的写法和《意想不到的灾难》有什么不同?
(叙述来历是生动具体的叙事而不是简略的概述;从来历到陨石的研究价值之间是用设问句作过渡,自然而吸引读者。)
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
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
4、小结。
课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读了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5、延伸作业。
(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说一段话。
《陨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他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谈谈你认识的石头。
2、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在书中找答案)
三、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指名检查读文。
五、初读课文以后,你对陨石有哪些了解。(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六、理解“他是一块沉睡-----”这句话的含义。
七、为什么说陨石是信使。什么是信使?陨石会带来什么信息?
八、看着陨石图片,你想对陨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类似于科普文学的小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向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将知识融于文学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这些小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没有一节一节推进室学习,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谈理解,谈收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因此,我抢同学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引导学生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有了这样的体会,再加上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知道朗读就能一气呵成。
《陨石》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没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重点是明白陨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学懂课文内容并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浏览课文,利用前面学习的金钥匙,看本课哪些内容应该查资料(轨道 信使),哪些内容不需要查(宇宙 镍),然后再查有关陨石的资料。
2、让学生把有关图片复制电脑上。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同学们看到这些陨石它和一般的石头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2、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关注写法,读中学写
二、自主读识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浏览课文,标清小节号,看看哪些小节是远观陨石,哪些小节是近看陨石。
3、检查自学
4、找朋友。出示拼音,让学生利用白板将对应的生字归到拼音下方。
dique cengjing yanzhe jianying chenmo jiyi pailai
的确 曾经、沿着、坚硬、沉默、记忆、派来
强调多音字 的
5、指名读和齐读了解学生读课文情况。
三、自主读识 深入学习
1、依据自学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请用笔画出来。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陨石的资料,说说你获得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2、学生自学中,指名有关同学在多媒体上画横线,做批注。
3、小组交流一下,组长简单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获得陨石知识最多。
指名小组到黑板板书。
四、合作释疑 朗读积累
1、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呢?是从哪里得到的?
答案要点是陨石来自宇宙;在飞入地球之前,陨石也按一定的轨道运行;陨石燃烧是因为“和大气接触”;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一经落入大气层,陨石就一定会“落在地球的怀抱”;陨石上面没有生命的迹象;陨石是由物质组成的;含有丰富的铁和镍,十分坚硬。
2、你发先这首诗是怎么押韵的吗?请大家把这首诗的`韵味读出来吧。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评价读
3、背诵这首诗歌
五、激发想象 读中学写
它(陨石)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丁丁提示:这句话先观察石头,然后展开想象,提出问题。
1、根据丁丁的提示,你对这块陨石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你在燃烧的时候疼不疼啊?燃烧时,你看见了什么?你来的路上,看见我们的神舟七号了吗?落到地球的怀抱时,你都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2、试着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1、诗句
含有“石”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
2、有关石头的一篇散文。
3、欣赏有中国著名的陨石
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4、孩子的图片展示
结束语:
同学们,天外来客陨石身上还有很多的奥秘,大自然中的奥秘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一起拥抱大自然,从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吧。
《陨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陨”等30个生字;会写“陨”等3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独立回答课后问题。
3.了解有关陨石的资料,对陨石有深入的认识。
4.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陨石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
2.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陨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看,这就是来自天外的客人——陨石(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先解决。
2.解决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词。
3.分组读文检测。
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针对刚才课前提的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回答。)在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陨石曾经是星星,它有自己的轨道,能够发光,它含有丰富的物质,落到地面上以后,它就熄灭了,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安静地沉睡着,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再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受,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体会我们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天外来客——陨石》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交流资料,拓展知识:
1.对于陨石,你都了解什么?
把你了解到的知识或者有关信息,介绍给同学们听。
2.同学交流资料。扩展课外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陨石的了解。
三、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进行词语扩充。
1.给“石”加个偏旁,可以成为新的字,试一试。
2.用“石”能组成多少个成语呀?
石
石
石
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词语。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星星 是由物质组成,含铁和镍(坚硬)
落到地上变石头
《陨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在默读中了解陨石的来历,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3、熟读课文第三小节,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第18课陨石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陨石的图片,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介绍它的?(“异乎寻常”或“貌不惊人”)板书: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2、出示句子:
(1)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2)因为,它不是一般的石头,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哪一句写了它“异乎寻常”?(“貌不惊人”)
3、出示书上原句:“亭旁有一块异乎寻常的石头,它质地坚硬,灰白相间,石面布满沟痕,有规律地呈斜线状分布。”
(1)指出不合理处。
(2)做做小编辑,将不合理处改正,交流。
4、齐读第一节。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节
1、既然这块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宇宙是怎么把它送给我们的?默读第二节,试着完成填空。
陨石坠落的时间:( )
陨石坠落的地点:( )
陨石坠落的情况:
城内外的居民听到一声( )。抬头一看,一颗大星星发出
( )。眨眼的功夫又听见( ),这颗燃烧着的流星
( ),( ),落到了常州附近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
2、指名交流。
3、那么陨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轻声读第三节。
4、出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复述陨石的形成过程。
5、这块陨石忽然从天而降,将许家老小吓得目瞪口呆。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请大家根据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情景想像一下他们可能会问些什么。
出示:
远近几十里的人都聚到许家,围着他们问长问短。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6、指名交流。
7、男女生分别读第二、三节。
(二)学习第四小节
1、原来这块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用文中的一个词也就是“不速之客”。(板书:不速之客)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到: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史书”是指记载历史的书籍,是人工编纂的。为什么说陨石是一本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呢?快速浏览第四节,思考一下。
板书:天然史书
(因为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陨石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它形成后的经历,它具有史书的价值,又是自然而成的,所以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
3、齐读句子。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一块貌不惊人的石头,竟然拥有这么多的秘密。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去收集一些有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资料,好吗?
板书设计:
异乎寻常不速之客
陨石
貌不惊人天然史书
《陨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了解关于陨石的知识,学会围绕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讲的知识,在感悟讨论中,体会我们的愿望,并能用流利的语言表述。
2、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陨石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二、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陨石的图片,大家观察一下,它与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2、今天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3、看到这些石头,你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课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没有读准确。
3、认读新的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这些生字朋友谁已经认识他们了?
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有没有好办法能帮助记忆?
5、在初读课文后,你对陨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四、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带着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读书,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交流,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一会儿可以加以补充。(陨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体,沿着自己的轨道不停的航行,当它和大气接触时,由于分裂变成了小碎快来到了地球上。)(它们在天上其实自己也不会发光,是太阳的光照在它们身上,我们才感觉它一闪一闪的。)
3、(出示)“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1) 理解“沉睡,唤醒”
(2) 课文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它们来地球可以让我们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结构。)
4、大家想一想,从陨石身上我们还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5、齐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你觉得它会在回忆什么?
(2)理解“信使”的意思。
(3) 一块石头又怎么能当信使呢?
(4)你们想知道陨石过去的哪些行踪?我们来问问陨石吧!
(5)问了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五、作业设置。
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准备下节课讲陨石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讲陨石的故事。
把自己找到的关于陨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二、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2、组内分析字的结构。
3、你觉得哪个字难写,指出来大家帮助。
4、教师范写“熄、睡、默”三个难写的字。
5、学生练习写这三个字。
6、在字帖上练习写字。强调写字的姿势,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陨石的资料,初步掌握有关陨石的知识。
学生观察陨石图片,从而发现问题,与大家交流。
学生齐读课题,读后提出自己特别想知道的问题。(1)陨石在天上也是石头吗?(2)为什么会来我们地球,来地球干什么?……学生 自由读课文,在读书中认识生字,并能把句子读的正确通顺。
学生听读课文,在听读中,集体纠正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学生认识新朋友。
在认读中发现难记的字,并在集体的交流中加强记忆。
学生发现:原来陨石既是石头也是星星。
学生指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
(1)它是星星时在天上什么样?为什么来我们地球?
(2)星星在天上是一闪一闪的,为什么来到地球就成了不发光的石头?
(3)它来地球干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通过反复的朗读,交流体会不明白的'问题。汇报学习收获,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探究。
学生读句子,理解“沉睡,唤醒”的意思。从而体会,有所感悟。(原来这里的“沉睡”指的是那些没有被我们研究的陨石,而“唤醒”是正等着我们去研究。)
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从陨石的身上,我们人类还可以发现什么?它究竟还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学生齐读 最后两小节。理解“信使”的意思。根据前面了解的知识,说一说这块天外来石的确能带来宇宙的信息。学生展开想象,问陨石自己想知道的天外的事。从而感受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想知道的答案。
学生在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准备陨石的故事。
学生讲陨石的故事。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
指出难写的字,集体指导。
学生练写三个难字。
在字帖上练习写字。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课文很有帮助。
学生自觉的质疑,能激发想象,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把生字当成朋友,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现难记的字,想办法,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喜欢识字。
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提问的状态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小组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孩子有发表想法的机会,小组的学习汇报,是大家共同的智慧,效果会比较好。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指出难写的笔画,比老师一味的讲效果要好的多。
作业
1、 抄写生字,并练习组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陨石告诉你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3、 读后思考,发现诗歌在写法上的规律。
选做作业
继续查找陨石的资料,准备陨石故事交流。
板书设计:
星星 ↓ 天外来客——陨石 ↓
信使 :带来宇宙的信息 石头
《陨石》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学生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课开始就充满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学生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3月8日,在我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我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学生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重点字词。
3、学生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学生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学生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学生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我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我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产生的、我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己读、指名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学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2、谈自己的愿望(出示陨石图)面对天外来客—陨石,你想对它说什么?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情感得以升华。]
3、播放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
教师总结:
是啊,只要我们爱说爱问爱动脑,天下的事情就能明了,让我们带着心中大大的问号,继续去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
《陨石》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体会“我们”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3分钟)
1、师板书 “天外来客”:同学们,说起天外来客,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2、师小结:在整个宇宙中,除了我们生存的地球,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名天外来客——陨石。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交流释疑
1、自读课文,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
2、你从哪一句话中读懂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5、学生质疑。
6、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 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将来为人类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关于另一个星球的秘密。
六、课堂检测:
1、照样子,加一加,再组词。
由 宙(宇宙) 油(加油) 宗 — ( ) —( )
垂 — ( ) —( ) 黑 — ( ) —( )
2、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星星 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含铁和镍
落到地上变石头
《陨石》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诗歌押韵的简单方法。
3、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己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
4、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课前独立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并鼓励学生敢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陨石图片、录像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随课文识字;交流与陨石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块普通的石头)
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石头,你可别觉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头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许多奇妙的石头,有许多奇石收藏家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许多其实展览会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这些奇妙的石头?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新的一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希望在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石头的知识、资料等等,学完之后,我们也来个“奇石展览会”,好嘛?
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石头朋友来了,看它是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交流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他读的好在哪儿?
3、交流学习生字
(1)“这些朋友你记住了吗?”屏幕出示本课生字陨石(指名读、齐读)我们的第一位石头朋友叫陨石,你知道它是谁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交流学法)轨道物质宇宙(出示第二组,于科学知识有关得生词,学法同上)
(2)巩固指读生字
(3)“看谁写得棒”先请同学交流说一说哪些生字书写
时应该特别注意,然后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评比。
三、再读课文,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
2、小组比赛读课文
3、同学们读的这么好,那你对陨石了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资料了吗?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有交流价值的材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4、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陨石相关资料,并说明使用怎样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心收集了好多有关陨石的资料,那么在初步交流之后进行整理、补充,做成一份收抄报下节课展示给我们看。并看看你收集到的资料课文中有没有相关的介绍,有的话是哪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交流实践作业(手抄报)每组选出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和资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关的介绍嘛?谁能对应课文说一说?你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2、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三、拓展
科普书籍推荐,由查找到资料最多的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从哪儿找到的,推荐几本科学书籍。
四、实践作业
查找最新发现的陨石资料,试着查一查它过去的行踪。
《陨石》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己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主题单元导入
1、揭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引读)。
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位奇石朋友名叫——“陨石”(板书:陨石,并注音),它就是神秘的(板书:天外来客——)(齐读课题)
2、品题激趣
(1)自悟解题
师:说说你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2)深化品题
师:是啊,陨石从遥远的宇宙来到我们地球做客,沈阳的陨石公园让我们和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瞧!这是公园内的滑石台山,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陨石,长160米,宽54米,高42米,它的年龄有四十五亿岁,在地球上生活了十九亿年。这是山顶上的一颗巨石,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
师:看到这样的'陨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带着感悟再读课题。
二、披疑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
师: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神往走近我们的陨石客人。轻轻把书打开,翻到57页,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新词
陨石、轨道、接触、熄灭、沉睡、物质、沉默、宇宙、行踪、耀眼、镍
(1)师:大家读得很认真,我想这些词,一定难不倒你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
(2)师:火车开起来!(有拼音——没拼音——男女生赛读)
3、检查读文(分小节读——齐读)
师:读准了生词,还得将课文读通顺才行,10个小节,请10位同学朗读。(随机评价)
师:用心齐读
4、潜心质疑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循疑再读顺疑解惑
(一)提炼问题
师:同学们的疑惑还真多,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们爱想爱问爱动脑。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从哪开始解决呢?我想,还是先让我们的陨石客人来帮忙吧。
出示问题: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二)抓住问题、探索感悟
师: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这首儿歌中,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1、陨石的物质组成
师:文中指的哪些物质?
师:有谁知道由铁和镍组成的是什么陨石?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出示三类陨石图片,并介绍)难怪文中说:它无声地告诉我们,星星是由——物质组成。
2、陨石的旅程
(1)作者的好奇
师:“无声”在课文中有个近义词,找到了吗?尽管陨石无声地沉默着,那样安静,但它的奇妙依然让我们对它产生了很多的好奇,文中的作者也不例外,谁给大家读读?(指导读)
师:作者满是好奇!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陨石有过怎样的旅程?去过哪些地方?
(2)陨石的旅程
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告诉了我们?(3、4、5)
师:这三小节告诉我们,陨石在哪儿?现在到了?最后来到?(板书:宇宙、大气、地球)
师:从宇宙到大气层,再到地球,这样的旅程一定非常有趣,让我们齐读体会一下。
师:谁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陨石的这段经历?
师:请看这三幅图。第一幅图讲的是哪一小节的内容?第二幅图呢?第三幅呢?
【《陨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12-28
陨石和陨石的初二作文(精选11篇)09-19
吉林陨石导语范文03-17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05-31
教学教学设计01-27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2-27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