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30 12:46: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周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教学设计1

  一、单元设计理念:

  1.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选取典型而独特,可以说做到了“两个特别”。

  特别熟悉。有关周长的问题,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么,是校园。所以校园里面的周长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

  特别典型。看到“美化校园”这个主题,如果你是一个学过周长的人,那么你会想,这里面一定有周长的问题。对于一个没学过周长的人来说,那么它要美化校园,首先遇到的便是有关周长的问题。这样的素材,我们称之为结构性素材。

  2.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窗1:需要多长的护栏;窗2:安装不同种类的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单元内容:

  1.知识基础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教材地位

  在整个小学教材中,面积和体积的公式很多,而周长的公式,《课标》只要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单元是学习他们的唯一机会,同时周长的学习也是今后学习面积与体积的基础,所以,本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核心知识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4.知识构成

  本单元的知识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

  (1)周长的意义。这里是指广义的周长,是周长的概念理解,即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之和,泛指一切平面图形,包括圆形、不规则图形等。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单元教材解读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1.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花坛,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扇形的、圆形的。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给花坛安上护栏”的建议,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欣赏花坛引到了探索这些花坛周长上,从而转入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研究这一数学问题上。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有1个例题,即每个花坛各需要多长的护栏?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现场参观是最好的方式。尽管教材中的花坛很漂亮,也很美,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没有真情实感。所以,如果学校里有花坛或空地的话,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看他们的形状,考察他们的一周。

  层次间的转化与沟通至关重要。层次的变化意味着对周长的理解逐步深入,所以对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要及时地进行迁移,只有这样,周长的理解才能到位。如:由护栏的长——花坛一周的长——就是周长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没有得到计算方法和公式之前,如何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度,那只有去一条边一条边地量,或用绳子围着量等,而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大胆的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多样化的策略自然会出现。同时,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他们会增长才智,会发现规律,也会逐步总结方法。

  找周长是理解周长的必要环节。周长概念揭示后,要让学生到生活中找物体或图形的周长,如:菜地的周长、水塘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2.信息窗2的解读

  (1)信息窗的解读。

  情景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活动情形。旁边有一信息牌,上面显示同学们所了解到的两种护栏的价格。有了边长的数据,有了护栏的价格,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启动便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例题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例题,一个红点,一个绿点。

  红点:给长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绿点:给正方形花坛安装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习正方形的周长。

  (3)教学策略

  及时进行问题间的转化。这两道例题都是求安护栏需要多少钱,而根据现有的条件不能直接求出来,因为不知道护栏的长,而护栏的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所以,例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转化,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周长的求法应体现多样化。周长怎样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自行来解决,教材上也呈现了不同的方法,而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远远不止教材中的几种。教师此时要放手,一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二是放手让学生去积极汇报和阐释自己的做法与想法,三是放手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分析各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能评判和优选。

  用好电脑提示。教材中小电脑的提示:“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意图是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对周长的再次反思,直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至于书中为什么没出公式,我们主要考虑:想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来完成比直接告知更合适。此处没有给出计算公式,并不代表公示不需要总结,公式不重要。

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长的计算:。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

  (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

  周长的比是多少?(2:3)

  面积的比是多少?(4:9)

  【设计意图】将圆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进一步理解圆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设立了一个纪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境)

  (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该怎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平面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融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求公园的陆地面积其实就是圆环面积的变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生提问题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剪圆的方式判断剩下的废料是否相等的验证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周长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周长教学设计4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

  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测量周长记录单

  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

  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

  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

  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

  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

  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

  3.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习

  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3。

  1.小组内测量周长

  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讨论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小组测量周长。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

  3.小结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周长教学设计6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估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设计理念:

  结合具体实物,观察亲身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今天来到北顺小学和我们三年级五班的同学一起上课,我心中非常高兴。你们愿意交我这个大朋友吗?谁愿意介绍以下你自己?(三到五名同学自我介绍)。同学们想不想了我,比如我是从哪儿来的,大家怎么称呼我?(引导孩子观察大屏幕,说出相关的信息,对同学的表现给予肯定。

  (二)合作、探究、交流,讲授新课

  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我是来自民主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你们听说过民主小学吗?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经验历史悠久的省级规范化学校,今天我把我们学校的照片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展示幻灯片2、3、4、5、6)。

  我们学校漂亮吗?不过呀,和咱们北顺小学相比,我们那儿的绿化做的还有些不够,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们学校再设计一个花坛,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为了节省时间,请同学们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花草。

  学生画,教师巡视,把有代表性的在展示台上展示。

  同学们设计的花坛可真漂亮啊!可是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生举手回答)

  刚才这位同学提到安装护栏,这个办法不错。不过呀,对于安装护栏,我有个疑问,大家还要帮帮我:护栏应该安在什么位置?(学生讨论)沿着边线安一周。师:请你用彩笔在你设计的图上画出来。(学生描,教师巡视,展示几个同学描的边线)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平面图形都有边线,你能找到我们周围这些物体表面的边线吗?(学生找、指、摸)明确强调: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必须从一点出发,绕平面一周后再回到出发点。现在在同学的帮助下,我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谢谢大家。不过我今天有些得寸进尺,想在请教一个问题:买护栏时要买多长的护栏?生:护栏的长度就是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度。

  师: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度。这个名字太长了,谁能帮它起个简单好记的名字?(揭示周长)

  板书: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叫这个图形的周长。

  (展示幻灯片7、8)学生齐读: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熟悉对图形周长的'描述。)

  说周长:黑版面的周长就是黑板面一周边线的长度……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周长就是这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三)综合实践应用

  1、出示练习题:幻灯片9、10、11、12

  学生口答、笔算和板演想结合

  2、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输了以后非常后悔。它改

  掉了骄傲自满的坏毛病,和乌龟又进行了一次比赛。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出示幻灯片13.)

  讨论:乌龟和小白兔跑的路程是否相等。同学们的眼力真好,这下乌龟服气了,鲜花讲给了冠军。从这个问题上,你有什么收获?(图形的周长和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再次明确图形的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

  周边线的长度。)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比如我们要装饰黑板报,在它周围围上一圈拉花,就需要计算出黑板面的周长(幻灯片14)

  (幻灯片15)这是我们学校幼儿园新建成的操场,沿跑道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操场的周长。

  课下,希望同学们用你们聪慧的双眼去发现,其实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用。谢谢同学们!谢谢所有的听课老师!

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8-102页,例4,例5和例6及练一练和练习十八。圆的周长,周长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生成问题

  1、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

  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

  预设一: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预设二: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C=(a+b)×2

  预设二:C=2a+2b

  3、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预设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预设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那么用一条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到底怎样测圆的周长。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是如何求出来的兴趣。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预设:都是3倍多,不到4倍。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10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1415926535……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得出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 = ∏d或 C = 2∏r

  设计意图:教材通过示意图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清楚的说明,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具体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化曲为直”的策略。

  (二)、解决新问题。

  1、解决情境题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教学例1 :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

  小组内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一: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预设二: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40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式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书本102页练习十八的第1、2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2)在同圆,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3)C =2πr =πd 。 (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小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呢?

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长+宽+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3表示什么(长+宽),为什么要乘2?【(长+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5+5+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周长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

  ①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

  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

  ②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

  ③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

  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馈,汇报

  (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同意吗? 生:同意。(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师:有没有意见?

(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

(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

  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

  生3:行。

  师:什么理由?

  生:有两个(长+宽)。

  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

  生1:第一种。

  生2:第二种。

(5)生1:用尺量

  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

  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

  生2:(简要操作)

  师:这个办法行吗?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师: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行吗?

  生:行。

(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

  师:(示范)行吗?

  生:不行。

  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

  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

  师:(略作示范)行吗?

  生:行。

(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

  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说说看

  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

  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

  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

  三、巩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

  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主动学习,就是要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学生自己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比如在教学"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到讲台上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我喜欢的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这里",然后非常自信地举着图形指给大家看。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后,他们对自己求周长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感到动脑筋的快乐,使得他们对后面知识的探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特别在讨论求圆、月牙形、特别是阶梯形的图形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我觉得课本下节课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了。 欢迎多多指教!

周长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周长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建立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是一条线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丝、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叶形,绳子、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帮助人,是真的吗?出示一根铁丝,老师这儿有根铁丝,谁愿意帮我量出它的长度?指生测量。

  2、铁丝变弯,现在它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

  3、继续变,首尾连起来了,现在怎么样了?谁跟谁相连了?首尾相连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演示刚才接住的,这是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只有首尾相接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现在铁丝的长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学生指,从头到尾。

  4、解释概念

  现在首尾相接了,铁丝的长就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了,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也就是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出来。

  5、巩固概念

  怎样规范的描出封闭图形的周长呢?出示一个正方形,课件演示:任选一点作为起点,沿图形的边线围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是一周,描出的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篮球场,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里到哪里呢?小鸟图案的周长呢?指生演示描法,集体评判。

  6、课件出示图形: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 ?强调:图形的边线和封闭图形。

  7、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封闭图形,找一找、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同桌交流它们的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全班交流,指生展示。

  二、小巧手

  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封闭图形,想不想自己围一个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围一围:同桌合作用6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封闭图形。

  2.指一指:你所围成封闭图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

  3.想一想:它的周长有多长。

  问:几个活动要求?(3个)。老师展示:60厘米长的铁丝在信封里,拿出稍微用力把它拉直。(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发挥想象力,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漂亮的封闭图形,围完后展示交流,集体评判:是不是封闭图形,周长从哪里到哪里,封闭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周长都是60厘米呢?交流得出:图形的周长就是铁丝的长。

  三、测量图形的周长。

  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围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封闭图形,看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想不想知道它们的周长呢?

  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老师都准备了其中的一个图形,还给大家准备了直尺、软尺、线,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量一量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完成表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测量方法?请同学拿图形上台展示。

  提问:你是怎么测量三角形、长方形、圆的周长的?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它四条边加起来的和)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形的周长的?

  方法1:用绳子围着圆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

  方法2:在圆形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小结:直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相加,就可以求出它们的周长。也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

  曲边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用绳子围图形一周,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绳长既周长。即“化曲为直”。

  四、基本练习:

  1、看到大家探究出了这么好的方法,(出示树叶),小树叶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它想知道自己的周长有多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后交流,先用线正好绕树叶一周,线长就是树叶的周长,再量出线长就知道树叶的周长了。(课件演示过程)

  2、能帮小树叶算周长了,那这几个图形的周长你会算吗?

  计算图形的周长:出示三个图形,标出了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计算出周长并交流算法。巩固: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

  五、拓展应用

  1.增加难度,有没有信心?比一比谁最聪明?课件出示三幅图形,学生数一数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对应开头,只能数图形的边线。

  2.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正在跑步的大象和鼹鼠又因为什么吵起来了,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原来,有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了A、B两部分,每天大象和小鼹鼠各围着两部分跑一圈,都认为自己跑的长,你能给他们评判一下吗?指生说明评判的理由。强调图形的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和围成的地的大小没有关系。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交流。

周长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周长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学周长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教师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的)

  t: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这表面的图形的周长。

  (① 印当中来发现不封闭图形;②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请你来描一描它们的周长:这什么这个不描呢?)(我们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一点,这个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请举手。)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t: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了。

  小组活动: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t: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4)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二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问你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图)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t:通过咱们一节课的共同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周长教学设计09-19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07-27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09-10

数学周长教学设计07-23

《圆周长》教学设计07-16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10-03

《周长》教学设计范文08-13

学习周长的教学设计10-07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9-06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