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3 08:30: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想把这幅古画的四周装裱上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实际上就是要算什么?怎么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师:你们真聪明!把古画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20分米,就是这幅古画表面一周的长度。那绿色小旗表面一周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师:那像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这些图形能够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没有缺口的,我们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3.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鹿和小马分别绕A、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是概念教学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引入新课“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活动设计“新”。教师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的周长等;还有头围、腰围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放手,使每个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

  3.学习方式“新”。本节课中,自主学习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自主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在测量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

  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一片树叶缓缓地从树上落下来。一只小蚂蚁发现了。瞧!课件播放(一只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你能说说蚂蚁在干什么吗?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板书: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一周的意义

  师:通过小蚂蚁的话,我们听出了新的数学用语:周长,也就是一周的长度。你知道什么是一周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一周?

  (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

  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 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长的意义。

  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

  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刚才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片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少长呢?如何去测量?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

  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圆形)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师:刚才测量周长时,有的同学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图形的周长,而有的同学先用绳子围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才得到图形的周长。什么样的图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样的图形得先用绳子绕一绕,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 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滚一圈。

  图形选择方法

  举起:三角形 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二、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自主探究。

  现在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物体,呈现实物叶子、三角板、数学书、钟,想一想他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回事什么图形?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实践活动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五、全课小结

  六、思维拓展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6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 “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 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 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 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 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 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

  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

  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

  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

  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

  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7

  课堂引领者:店口一小:姚炜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04-0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3-0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03-04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0篇03-16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15篇)03-04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4篇03-29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03-30

《认识毫升》教学设计04-03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04-04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