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9 13:25: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及例1、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及整十数前面的一个数。)

  教具、学具: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学生自制作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真不错,数的真熟练,谁还能接着往后数?

  好了,我知道了,同学们能数100多的数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数?{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那么你来猜一猜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位同学?{生答}那么你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位呢?数完了你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找生答}谁愿意领着大家来数一数,真棒!比我们原来学的20多一些,刚才同学们口头数数的数的那么好,可是在数人数的时候遇到点困难,看来要正确的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像那位同学那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对,下次你一定能数对。对不对?这节课我们自己来学习数数。

  二、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美丽的小天使,他会告诉我们,又会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鹿,你们都喜欢吧?出示百鹿图课件。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瞧,小鹿多开心啊!我们来数一数共几只吧?我们一只一只得数,数了10个一就是十.(师板书十个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小鹿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出示课件)又来了一大群羊,成九小群。

  师,鹿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鹿。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现在的鹿又多了,我们再来估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的结果。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三、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份学具,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你们数10个放在一起,数一数能分成几堆或者是一个一个的数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2人一小组,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我是把学具10个10个的分在一起,分成了10堆,就是100个}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分成一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个一是二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我们打开课本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四、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出示例2: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个单根)

  学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三十二根。

  强调:二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个一个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五、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么想的。三捆是3个十,5根是5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七十八、六十四、八十九是怎么组成的?六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九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六、巩固练习

  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钢笔图、汤圆图)

  (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3.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圆片,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片。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4、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大约有70位老师,咱们县有很多所学校,你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名老师吗?看来全县教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得多,这些比100大的数今后我们继续学习。

  七、全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2、在里填上“>”、“<”或“=”。

  7873334150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

  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xxx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99=18-6=109=11-2=

  14-4=135=15-10=12-7=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将例题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往不同是,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我申入各组,只是指导学生们如何在组内真正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在集体汇报时,我提出请各组认真听小组汇报,如果有问题的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发言结束后提出。就是这个环节,一个小组回答我们把十颗珠子圈一起,圈了五个,还剩八颗放一边,就是穿五串。另一组质疑那八个怎么办,也不能不要了,也穿上,所以是六串。我并不急于指出错误,让同学们充分探讨,正是这样答案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才让错误理解的同学慢慢明白自己错在何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特点,我进行了一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常规检查:

  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

  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1是多少;40里面有几个十;39、49、79、99的后面分别是多少······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第2题:你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请“十”来帮忙)。请大家用笔10个10个地圈一圈,(33个泡泡)。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

  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

  ②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③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④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4)应用练习: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马虎在看百数表时,只记到这几个数中的一个,你能帮帮他,把其他数找出来吗?

  4.帮数找“家”,整体感知。

  (1)出示百数表,百数表里只留下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其他的位置空着。

  (2)游戏:帮数找“家”。

  ①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完成后,课件去掉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只留下以上几个数)

  ②再帮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学生找到数位置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次又是怎么思考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数感。】

  三、实践应用,深化感知

  (一)连数成画。

  1.呈现P44练习九的第1题。

  2.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目,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先找到起点,同时要强调连的是“点”而不是“数”。

  3.学生动手连点,最后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填数成轴。

  1.课件分步呈现P44练习九的第2题。先出带箭头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后再出现数与空格。

  2.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学生在数轴上填写空格里的数。

  4.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2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认识100,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

  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后,进一步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让学生停下来,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桌上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借助小棒,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再次将难点突破,感受“十”的作用,同时丰富学生数数的方法与经验。】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呈现70根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猜:哪位同学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我们得请谁来帮忙?引导学生请出“十”来帮忙。课件演示:将杂乱摆放的7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刚好可以捆成7捆。

  3、说一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70是由7个十组成的。那30呢?40呢?90呢?

  4、小结:如果我们将70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要数多少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一?但如果我们将70十个十个地数,我们只要数7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

  (四)理解非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先出现4捆小棒,再出现6根。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捆表示4个十,6根表示6个一,合在一起组成了46。

  2、说一说:4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46是由4个十与6个一组成的。

  3、摆一摆:

  (1)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64根呢?它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醒学生不要与46弄混淆了。

  (2)请你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与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数数接力:按座位顺序,从1数到100。

  2、比一比:数一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练习八的第1题)让男生数黄夹子,女生数蓝夹子,赛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3、估一估:练习八的第2题,先让学生圈出10颗,再估一估有多少颗。

  4、数一数:练习八的第3题。让学生脱离小棒数出来。

  5、填一填: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将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也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基本反馈。】

  四、全课小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延伸:

  1、师将本课内容简单小结。

  2、课件呈现:数量为100的物品图片。

  3、最后课件演示:

  (1)用10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组成1个十。得出:10个一是1个十。

  (2)再将一排一排的小正方体排成一层,组成一百。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再将小正方体一层一层叠加,组成一千。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百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并且通过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引导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引导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48

  6个十60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本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星星为载体,通过“看星星”、“数星星”、“摆星星”、“找星星”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得到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1、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每个教师都深有体会的,但是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情境,并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本堂课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各小组数星星的活动,因为数星星的方法是多样的,所以这里有必要安排小组合作,而且在这里小组成员间还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合作得不好,就会出现错误。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如在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的,虽然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但对方法不作统一、硬性的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慌学生的数感。

  学习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100里面有10个十,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学习准备:准备12瓶星星,里面放着不同数量的星星;一套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的年龄引出数数。

  一、情境引入

  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星星,小朋友肯定很喜欢它。猜一猜哪一瓶星星的颗数最少?哪一瓶星星最多吗?

  学生猜:(4号最少,2号最多)板书(4)少(2)多

  大家估计得是否正确,每只瓶子里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想知道,怎么办?(数一数)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数星星,板书(数星星)。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1)小组分工合作数星星:每一小组一瓶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数星星时要注意什么,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要先研究一下。

  (2)学生分小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数星星。

  (3)汇报、交流、纠错、巩固。

  a、汇报数的结果;

  b、对刚才的估计进行验证;

  c、汇报数的方法: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d、验证1~8号数数结果的对错,并进行适当的反馈、巩固;

  e、数数:全班数,一个一个地数,从35数到42,两个两个地数从20数到42。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从56数到63,另一个同学再从63数到72。倒数……

  (4)比较11和12瓶星星的多少,然后通过数数进行验证(5颗5颗地数和10颗10颗地数)

  2、数的组成

  出示:两堆星星(各为24颗)

  (1)两堆星星一样多,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24颗)

  (2)为什么右边一堆的星星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右边十个一堆十个一堆摆放整齐)

  (3)引导学习数的组成: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板书)

  三、巩固与发展

  方块游戏(百格方块图)

  (1)能用很快的速度数出有几个方块?(100个,有10行,每行10个,板书:100=10个十)

  (2)能一眼看出方块里出现了几颗星星?(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

  (3)现在方块里有多少颗星星了?(83是由8个十和3个一组成)

  (4)如果这样一颗一颗数下去,第98颗星星在哪个方块上?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数、想法策略多样化)

  四、小结、引申

  今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数星星的孩子,(课件出示星星两个字由一百个星星组成)你们知道这两个字是由几颗星星组成的吗?留到课后进行讨论。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会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以内的数。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

  方法利用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等辅助教学

  教具

  准备情境图片、小棒、计数器

  板书

  设计农家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

  (1)玉米有多少个?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2)辣椒有多少个?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到过农家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丰收季节的

  农家校园图片。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玉米有多少个?

  (2)辣椒有多少个?

  (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

  活动二:认识1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

  (2)数一数

  师:玉米哟多少个?赶快数一数吧!

  (学生独立数一数)

  师:谁愿意数给大家听?

  (师指定几位学生,对于数20后面的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摆一摆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小棒,请大家用小棒代替玉米边摆边数出28根吧!

  学生数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小棒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师28根呢?

  (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看着你们的28根小棒,同桌相互说说2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

  (学生拨珠并交流想法,体会到几个十就是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是在个位上波拨几个珠子,从而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意义。然后请学生在计数器相应的位置写出28,并读出来。)

  师:2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8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3、拨一拨。

  (1)师: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从28拨到31,要边数边拨。(当拨到29时,问学生:下一个数是多少?30应该怎样拨出来?)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3、34和99,并让学生说说数的组成。

  思考:每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活动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今天在课堂上你表现的怎么样?

  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情境图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01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07-05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27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1-07

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6-17

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1-22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07-06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设计范文07-03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参考07-07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3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