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1 15:52: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看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戏教学设计

看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 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 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 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 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 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 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 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 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 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 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 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 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 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1. 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 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 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 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 师生交流感受。

  七、补充资料,欣赏艺术

  1.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

  2. 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 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朗读全文,升华认识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九、自主积累,完成书面作业

  1.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

  2. 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 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

  4. 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看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

  四、作业:

  1、继续收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看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去感受那动人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联系。对声音的描写。

  2、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对声音的描写。

  教具:

  录像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音,辨字形,释词义。

  3、指定两人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阅读新课,引导分析

  1、师范读课文第1~2自然段,学生思考:

  (1)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

  (2)接着写剧场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

  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2、交流、明确:

  (1)这样写是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

  有这位艺术家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2)剧场里的人多。“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剧场观众非常多。说明广大群众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衬托出梅兰芳艺术的巨大吸引力,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

  (3)本文的中心是看戏,上面两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

  (1)速读课文:要求:画出比喻句,讨论其作用。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介绍剧情从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2)讨论、明确。

  2、分析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2)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讨论

  (5)交流

  (6)“唱歌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中四个动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7)自读第4自然段。

  3、分析第5自然段。

  (1)听到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句子,并理解其作用。

  (3)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比较,对于全文及中心来说有什么特点?(详细,直接突出中心。)

  (4)齐读第5自然段。

  4、齐读结尾段,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小结

看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可能和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看得更多的可能是电视,电影,或是玩游戏等等。看传统的戏剧的人可谓凤毛翎角,没有现实生活的经验,要表现好这一课,的确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教与能力目标: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类型】

  新授课、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学生活动:识记字词、回答问题。】

  三、阅读、探究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六)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七)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词“滚、滴、溅、落”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当堂练习

  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六、布置作业

  A:完成《伴你学》相关习题。

  B:联系本文生动描写,谈谈对民族戏曲或音乐的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膨胀、涨

  蜃楼、彩霞

  暴风雨、雷鸣

  【教学反思】

  《看戏》一课是初二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这节课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新课标的要求,现对其做如下几点反思: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教师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总之,这节课教师仅作为引导者,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们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看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看戏的教学设计07-13

《看戏》教学设计10-08

《看戏》教学设计08-22

《看戏》教学的设计05-04

《看戏》的教学设计08-04

《看戏》教学设计推荐07-17

湘教版《看戏》教学设计09-11

《看戏》优秀教学设计09-22

关于看戏的教学设计09-12

关于《看戏》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