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1 09:33: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论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美》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文是一篇随感,随感式的写法虽于条理上不够分明,却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进入初三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再与他们探讨新的甚至可能是与以往大相径庭的观点,能接受吗?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这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下大力气备学生、备课堂,事先预备好应对学生各种表现、回答的方案,并要重在构建一个平等、对话、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析、质疑、探究。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美有哪些形式,它们都是什么方式表现。

  2.理解课文运用举例、对比、比喻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运用互联网和局域网查询收集材料,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语文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素养。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设置情景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引入新课:【导入】

  1、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

  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课题、作者)

  3、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①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培根是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培根论人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名言。

  ②检查字词:

  肃(sù)然吝啬(lìnsè)滑稽(j)

  摄(shè)取谚(yàn)语愧(kuì)悔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思考之后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认识美:

  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四种美;颜色之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品德之美

  关系: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品德之美丽是最重要的。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主要观点: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证方法:采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论证

  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

  希望人们懂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讲究优雅的美,而不是放荡张扬的美,那样只会晚年后悔。而把没得形貌和德行结合才会永垂不朽。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品味美:

  1、如果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句最精彩的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为什么?

  例:美言: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赏析: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2、“颜色之美”中“颜色”指什么?

  面容、容颜

  3、“最高的美”指的是什么?

  美德之类的内在美

  4、为什么“许多人”会“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为他们年轻时不注意培养德行美,度过放荡的青春,到老年才懂得德行美的重要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8—10分钟)

  辨析美:

  1、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你是如何看待呢?

  2、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吗?

  追求美:

  1、同学们,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同学异样的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他的好友,请你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写一封信来劝说他。

  2、用你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

  3、教师寄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论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引导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已见)

  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课题、作者)

  二、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

  (一)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 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略。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

  小黑板显示格言卡版式

  (老师也做了一张格言卡 ,先抛砖引玉)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制作格言卡,进行交流时间约5分钟)

  教师总结: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预案)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凡人论美

  1、培根认为:美德最美。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 (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如周总理,居里夫人,任长霞,刘翔等

  2、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 (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为身患绝症的同学捐款。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3、今天,你赞美了吗?

  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老师或同学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

  五、教师寄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六、配乐朗诵。

  全班诵读第5 小节。

  七、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尝试记住这些话。

  八、板书设计

  (一)大家论美(培根)

  颜色之美 美德最美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形体之美

  优雅行为之美, 美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语言特色: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论美

《论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对美的认识。

  2、体会语言精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对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一篇杂感《》。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为了让这张脸变得好看一些,花许多钞票去美容,还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术,当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们都不是一掷千金的富翁,当然没有那么许多闲钱花在这张脸上,那么我们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研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层层推进,试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并归纳:

  作者认为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内在美,品德之美,希望人们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3、 作者用词准确,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

  美貌的人并不都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都有”,三字既精当,又符合实际。

  许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

  用“许多”一词,说明数量不小。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

  用“有些”,数量就少了,用语很有分寸。

  三、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加以理解。

  讨论并归纳: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 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 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证了美德是人类最高的美,勉励人们致力于内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五.布置作业

  1、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他的脸上有一块难看的胎记,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使他很难为情。他自己也常常为这块胎记而郁郁寡欢。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信劝说他(她)。

  要求:(1)运用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

  (2)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语句,仔细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钟左右完成。

  2、辨别观点。

  仔细阅读课文,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如果赞成请举一个例子证明;如果不赞成也请举一个例子来反驳。

【《论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论美教学设计06-30

《论美》教学设计08-14

《论美》教学设计4篇09-10

《论美》教案设计07-12

论美教学反思08-22

《论美》教学教育反思05-30

《论美》教案10-05

培根《论美》08-20

论美-教案10-28

论美说课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