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米=()厘米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71页6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
师:有没有同时买过几样东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商场走一走?怎么样?
二、问题情境
⒈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⒉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师:下面,咱们先来解决“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把过程写下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⒉小组讨论。
3.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2元加4元等于6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
6元加9角等于6元9角。
(2)、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9元
(3)、用竖式计算。
2.4
+ 4.5
6.9
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写出来,教师应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3、讨论。
(1)、五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①这三种方法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要对齐。
4、检验与应用。
师:孩子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
问题: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3).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四、尝试练习。
第1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第2题:此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说出算法。
第3题:
(1) 出示情境图,了解图上的数学信息。
(2) 每位同学做一个就餐计划,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谈话入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趣味性高。学生非常愉悦、轻松地进入课堂。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具有开放性,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句导语,过渡到新授课上来。非常自然,水到渠成。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自己思考,再交流,学生经历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时可以互相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有成就感。
一题多解,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是课堂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的大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及密切联系。是要孩子们明白,这几种算法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做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这一环节其实是对前面学习班复习、巩固再拓展。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要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这是他们切身体会的,他们定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踊跃发言。
经过两年多来的数学学习,学生完全能够说出情境图给出的数学信息。
孩子们会提出用“一共花了多少钱?”和“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两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 2元4角+4元5角=
2元+4元=6元,
4角+5角=9角,
6元+9角=6元9角。
②2元 4角
+ 4元 5角
6元 9角
③2元4角+4元5角=
2.4元=24角
4.5元=45角
24+45=69(角)=6元9角
④2元4角+4元5角=6元9角
元 角 分
240
+ 450
690
答:一共花了6元9角。
⑤2.4+4.5=6.9(元)
2.4
+ 4.5
6.9
答:一共花了6.9元。
这一环节,学生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说,去描述它们的相同点。也可能是只言片语,说不完整,但,只要学生说出来,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算式:
①4元5角- 2元4角=
4元 - 2元= 2元,
5角 - 1角= 1角,
2元+1角=2元1角。
②4元 5角
- 2元 4角
2元 1角
③4元5角 - 2元4角=
4.5元=45角
2.4元=24角
45-24=21(角)=2元1角
④ 元 角 分
450
- 240
210
4.5 - 2.4 =2.1(元)
4.5- 2.4=2.1
答: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2.1元。
估计用最后一种方法的同学会最多。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名数改写的一般方法。
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0.36×100= 4.08×1000= 30.2÷100= 12÷1000=
2、1米=(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使学生能熟练移动小数点。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常用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小数。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数,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小数,并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含义。
老师展示教科书上的图片和做一做,指名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特别指出: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你觉得这个成绩怎么样?小丽的体温是38.5度,你觉得她的体温正常吗?
同桌之间再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生活中的小数的过程,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小数,观察图片中的小数,以及互相说说这些小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小小数,处处有数学,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
三、新课学习
1、名数的认识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名数和数区别,同时知道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2、教学例1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广泛呀!这里就有四个同学,他们在比身高,你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投影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名数,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回答:
把它们的单位都化相同了再比较。
把它们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都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要比较大小,必需把单位统一。有两种方案:或者都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或者都改写成低级单位的。)
(1)教学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学生交流讨论
80厘米=( )米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主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学生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
①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
②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补充说明: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可能会选择第二种,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像这样把一个单位的数换成另一个单位的数,叫做名数的改写。(板书课题)
再来看一看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哪一个单位大,哪一个单位小?
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成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
讨论: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低级单位的数去除以进率)
教师出示1米45厘米=( )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设计意图:明确单名数改单名数、复名数改单名数的区别)
(2)练一练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设计意图:熟练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3)教学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0.95米=( )厘米
观察这道题与刚才上面80厘米=( )米哪道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根据上面哪道题改写的方法推想出这道题的改写方法吗?
小组讨论
这是一道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应乘以进率。1米=100厘米,0.95×100=95,所以0.95米=95厘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的数去乘进率)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上面学习的经验,再利用知认的迁移和类推,让学生自主学习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
1.32米=( )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
1、教科书第70页—71页第1题和第3题
第一题:下面牺物品价签上的小数点都标错了,请改正过来。
第二题:辩识托盘称上物品是重量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确实际生活中的小学的含义。)
2、13厘米=( )分米 86克=( )千克
109分米=( )米 5350米=( )千米
3、 1.09米=( )毫米 2.56吨=( )千克
2.3千克=( )克 4.6米=( )分米
2.95元=( )元( )角( )分
4、71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身边的小数入手,主要让学生学会一般名数改写的方法。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亮点,如结合生活的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安排有层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但总得教学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的距离。
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在整堂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对新课程理念体现的较少。
二是教师问题有些零碎,问题缺乏有效性,把学生束缚得太多,总担心学生不明白。
三是这节名数改写的课要求学生必须对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明确和熟练,才能达到顺利的改写,但实际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生疏淡忘了,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有些吃力。四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可能跟与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有关。五是教师在语言要更加精练准确,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还需多下功夫。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4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是——20xx年。你们多大了?板书出数据。总结出“整数”。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图形)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把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1份涂色,另一个其中的3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也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也可以写成小数0.3,表示什么意义?
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1份涂色,另一个其中的23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
写成小数怎么表示,说说表示的意义?
请同学们想想,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怎么用小数表示?59份呢?表示什么意义?
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
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5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2、完成练一练。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5
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书上也有一些同学们经常接触的小数,看一看,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一盒火柴的价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本本子的价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个盒子的宽是0.1米,谁知道这也就是多长?猜一猜。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猜“1厘米”?
这个盒子的长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3、出示一条线段,如果这条线段的长是“1”,请你想办法得到0.1,标出来。你是怎么做的?好象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标出0.4吗?
4、你能解释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5、1分也就是多少元?0.02米,也就是多长?猜一猜。能说一说想法吗?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是受什么启发吗?
6、板书:0.1=1/10 0.3=3/10 你发现了什么?
0.01=1/100 0.04=4/100
教学反思: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中采用树形结合的形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但学生在做作业时,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上,表示()个()。有个别学生出错,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三、运用拓展
1、说一说
你觉得小数和什么数联系特别紧密?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几个等式吗?你觉得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2、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20份?
3、0.03米就是多长?为什么?0.12米呢?
4、这个正方形表示1,如果要表示0.001呢?0.013、0.216?写几个上面那样的等式。
5、0.001米也就是多长?为什么?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30毫米?
四、练习提高
1、第5页第1题。
2、第5页第2、3题。
五、总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个0.01?
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
教学反思:个别学生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表示多少,掌握得不是太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小数部分的读法和整数部分的读法混淆,还要加强练习。
(4)6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
二、探索小数的数位
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2、板书:8848.13
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4、“1”表示多少?“3”呢?那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
5、练习。第4页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6、第5页第4题。
三、总结。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