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始,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查阅的有关桥的资料。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形状的桥。
3、谈话引趣:听说兰兰的爷爷是一位桥梁专家,今天他带着兰兰走过了两座神奇又美丽的桥,你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的桥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读后检查交流。(轮读课文,评议正音)
3、再读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最顺畅)
4、读后想一想:兰兰过的是什么样的桥?并画上横线。
5、理清脉络:文中哪些自然段写潜水桥?(1-4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写塑料桥?(5-9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领悟自得
1、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并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当学生交流“潜水桥”部分时,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课件:
{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
{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a、学生试读,指名读,评读。
b、请学生再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哪句好,为什么?
(2)让我们也走进神奇的潜水桥中去感受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第一幅图的画面。)
(3)创设情景:假如你是兰兰,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4)潜水桥,你是多么奇妙无比。让我们一起带着情感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
(5)指名读,评读,再齐读。
4、当学生交流“塑料桥”部分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1)出示课件:
{爷爷把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提包里。
a、小组讨论,你认为该怎么读?
b、指名读,评读。
c、体会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哪句好,说出理由。
(2)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神奇的塑料桥中去感受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第二幅插图的`画面。)
(3)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桥头上,心里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4)塑料桥真是设计精巧,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可以吗?
(5)指名读,评读。
(6)想读的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一部分。
(7)读完后,你想对爷爷说点什么?
四、演读见悟,加深理解
1、自选角色,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3、指名小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五、鼓励想象,迁移训练
1、学完这一课,你们一定也想成为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如果你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桥?
2、全班交流。
3、把你精心设计的桥画出来
《桥》教学设计2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桥》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戴望舒的《雨巷》体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 书) 再别康桥
题解及作者简介
1、同学们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而题目中“康桥” 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就读于剑桥大学(康桥),攻读博士学位。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作品收录在《徐志摩文集》。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散文:《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康桥: 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在剑桥大学,他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般的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或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友人,遗憾的是他要找的友人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情景又重新在他眼前展现。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3、关于徐志摩,胡适有一个概括性的评论。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我们来看一看他的三个大字。
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
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关于他的爱情,我们都知道什么?在他死后三个女人扑倒在了他的墓碑前:这三个人分别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还有,哪像天上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他波心的,但转瞬就消失踪迹的,没有结果的才女林徽因,这是他灵魂的伴侣啊,他曾经有一首诗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她奢靡的生活,努力兼职都还养不活的交际花陆小曼。他的逝世也为了省钱养家而导致的。我们知道在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要从南京回北平,为了省钱,经朋友介绍而搭坐上了免费的邮班。但不幸的是途中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终年,34岁。太可惜了,是吧?
徐志摩的一生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他最终象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
一个是美:如果说他对爱的追求献给了三个女人,那么他对美的追求就献给了他的诗歌。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
4、新月派:
主要成员极其活动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前期理论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理论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
徐志摩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尤其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
补充:
说起徐志摩这个人,就不能不提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微因、陆小曼。徐志摩一生何期有幸,可以遇到这三个女子(三个女子都在中国近代各有其杰出的贡献)。在我看来,三个女人当中,最幸运的是林微因,最不幸的是张幼仪,而陆小曼这个女人就很难说得清。
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其祖父是清朝大官,其兄张家璈和张君幼是当时中国的金融界和政界都有重大影响,可谓是名门望族,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在1915年时嫁给徐志摩。张嫁给徐志摩后三年就帮徐生下长子徐秋锴,后徐志摩到英国留学,几年后张幼仪也去到英国跟徐志摩团聚。怎料当张到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正疯狂的追求林微因,徐志摩更迫张幼仪离婚,甚至在张拒绝离婚后,扔下怀有身孕的张幼仪。这段不幸的婚姻在1921年结束,后张幼仪留学几年后返回上海,创办云裳公司、接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成为中国当代第一位女银行家。张幼仪应该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徐志摩一生中从未好好对待过她,但张幼仪在同徐志摩离婚后,担起照顾徐的家人的责任,甚至徐志摩死后,主持编写《徐志摩全集》。
林微因呢?无论在哪个年代,她都可称得上是天之骄女。林微因拥有美丽的外貌、显赫的家世、骄人的事业、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林微因一生被三个男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爱过--梁思成爱得最宽容、徐志摩爱得最浪漫、金岳霖爱得最痴情。徐志摩怎样爱得浪漫相信好多人都知,而林微因的老公梁思成同林志趣相投,两人合写《中国建筑史》亦成为佳话。而痴恋她的金岳霖为了林微因终生未娶,甚至在林微因死后多年,郑重其事的邀请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为林微因庆祝生日。
而陆小曼一生为徐志摩背负骂名。陆小曼生于1903年上海,出书香世家,精通英、法两国语言,长于绘油画。陆小曼20岁时嫁给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赓将军,后遇上徐志摩,两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终于可以结婚。怎料好景不长,在陆小曼29岁时,徐志摩为了去听林微因的演讲会,在上海回北京的途中飞机触山坠机,于是林就成为徐志摩一生的最后一个女人。后来,陆小曼拜贺天健、陈半丁为师习画,在徐志摩死后寄情于山水画。
在我看来,徐志摩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就是张幼仪,其实张幼仪才貌双全,只要徐好好去珍惜、发掘,他就不难发现张幼仪的好处。我认为他对张幼仪的无情,有些像是为反对而反对,因为他们两人的婚姻是包办婚姻。
二、整体感知诗歌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这首诗歌。先听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诵。 (老师朗诵)
这首诗歌给你们的整体感受怎么样?美吗?(美)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整体朗读一遍,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朗读纠正
三、分析诗歌
教师:我们根据“三美”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
(一)、音乐美和建筑美
这首诗歌特别具有音乐的美感。我们来看:全诗一共多少节?(七节)。每一节诗歌都押韵,都压什么韵?请找出韵脚(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首节和尾节的韵有什么特点?(相同,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的特点是: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这就造成一种跌宕dàng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
同学们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歌一共多少节?(7节)每一节为多少行?(四行一节),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总体来说字数接近)。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很有建筑上的美感。
教师:好,同学们我们刚才知道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的特点是:首尾回环呼应,那么据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诗歌分为多少部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表现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2-6):以特有的意象表达对康桥无限爱恋之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承上总结,表明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二)、绘画美
第一节:女生朗读
教师:提问这节连用了多少个“轻轻的”。?这三个“轻轻的”是否重复与累赘。为什么?--前两个“轻轻的”是指来的轻轻和去的轻轻。只是来到这里,又只身离去。没人相接与相送,都是很寂静与落寞的。 第三个“轻轻的”是什么?我们轻轻的挥手,有什么感觉?大家示范一下,挥动你的手臂。如果很重的挥手,“走了,走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洒脱,很不在乎。而徐志摩的“轻轻的”招手,表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很不舍得离开。
(作为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确使人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在这里诗人运用借代,“西天的云彩。”指康桥美好的一切。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三个:“轻轻的”创造了轻盈而柔和的气氛,营造出宁静而缠绵的氛围)所以这幅图画就有一种“不舍之美。”
第二节:男生朗读
教师:第二节里面出现了一个意象。什么啊?“金柳”
教师: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 (因为绿柳在夕阳照射下,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教师:那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什么?(一位美艳的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为有生命的人。)这美艳的新娘,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照映在我的心上。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教师:像夕阳中的新娘。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在徐志摩的眼中,金柳就像新娘,而“我”就是新郎, 作者面对此景此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眷爱康桥里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喜悦,深情痴迷。) 那我们这幅画的题目是“喜悦之美”。
(课文描写了许多意象,已经分析说明了“金柳”。我们再分析其他的意象。)
第三节:全班朗读
教师:第三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荇”
教师:、“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其中“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在这里是褒用: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和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7、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水草是什么?(青荇)这是一棵自由自在的水草,在康河的清清的河水中,水草摇来晃去,自己心甘情愿的成为康桥的一部分,其实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作者在此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所以,这幅图可以叫“自由之美”
第四节:全班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潭” --拜伦潭
教师:作者的视角由岸边的金柳,低头转向了水底油油的青荇。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拜伦潭。
教师: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什么?(天上的虹)潭里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又是什么?”是 “作者的梦想”“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样子的呢?”“彩虹似的”,彩虹什么颜色?“五彩斑斓”那就说明作者的梦想也是五彩斑斓的。
教师:作者昔日的梦想,被揉碎在哪?(浮躁间),但有没有消失呢?(没有)它沉淀在这里,犹如彩虹般美丽。透过眼前的美景,可以品味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些微苦涩与惆怅。所以这是“绚烂之美。”
第五节:教师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草”“星辉”
教师:作者要去寻梦去了,寻找自己过去的美好的生活。(徐志摩一生追求的就是“爱,美,自由”。)
他似乎忘记了,她是要离别康桥的。他撑了一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直到了星辉斑斓的,从夕阳一直到了星辉斑斓,可见作者在康桥停留的时间之长,这也说明作者不愿意离别康桥了。就在这种无意识中,作者忘记了他的即将的离别。而要在星辉斑斓里怎么样?(放声歌唱)。
教师:同学们作者放声歌唱是在星辉斑斓里歌唱,“星辉”给人感觉就是浪漫,是啊,徐志摩在剑桥学习期间,不仅这里的景色令诗人醉,还有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在这期间,他有幸结识并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他们俩在此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了。诗人此时又想起以往的难忘的恋情了,又想起心爱的她了。(接教师用书112页)这个就是“浪漫之美。
第六节:个人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夏虫”
教师:前面说(寻梦?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样又说不能放歌呢?)
对康桥世界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想破坏不想打破宁静,我,夏虫,康桥都是沉默的。正应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康桥和作者融为一体了。
教师小结:作者突然从梦中回到现实,意识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了。心情顿时为之沉默。离绪重重,他不能放歌了,只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一切都寂然了。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别离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康桥的欢乐笑语,都将使人的离去而寂寞。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这是一幅沉默之美
第七节:全班朗读
教师:同学们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不愿意把以往的在回忆那段恋情。表明了诗人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教师小结:与开头呼应。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什么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夸张),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这是一幅不舍之美
教师:好,我们看在这首诗中,我与云彩作别,我与金柳成亲,我与青荇相融,我的绚烂的梦想与潭水相糅合,我的浪漫在星辉中闪现,夏虫是我的知音,康桥的一草一木都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就要离开康桥了,我怎么能不感到愁怅呢?在这首诗里,没有了人与人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少了份嘈杂,多了份淡定。景物本无情,可遇到多情的人儿,无情的景物也有了感情。天边的云彩也似有留人之意,却始终留不住作者离去的脚步,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开,无尽的离别之情尽在这云彩中显现。景已如此,人何以堪?”
你瞧,这就是“诗歌三美”中的“绘画美”。
四、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现代诗,归纳一下是从哪些层面上赏析诗的呢?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选取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桥》教学设计4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文中的“桥”美在哪里。
2、教育学生相处要宽容、沟通,要友爱。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文中的那座桥为什么是美丽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三幅画面。(第一幅:兄弟二人肩并肩地在田间劳动。第二幅:兄弟二人怒目相视。第三幅:兄弟二人在桥头拥抱。画外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里已经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俩发生了纷争,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却和好了。)师: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引出课题。
二、独立阅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书收获。
三、欣赏品读、体验感悟。
1、自我欣赏品读。
(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查学生个别读,师生点评。
2、小组欣赏品读。
小组内轮读,互相点评。
3、分角色欣赏品读。
(1)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揭示文章主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1、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
2、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五、检测识字、掌握方法。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阅读“扩展阅读”中的文章。
《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样子像船不是船,永远停在河中央。火车汽车都能载,光载东西不开船。——桥
1、师:小朋友,你见过哪些桥?他们长什么模样?引导学生自由谈谈桥的形状、材料等等。
2、师: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的家族增添了学多新成员。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两座高科技的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桥名,梳理课文
1、寻找桥名: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了两做特别奇妙的桥,究竟是什么桥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这两座奇妙的桥的名字,并找找哪些部分是分别写这这两座桥的。
2、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1)、兰兰过的是什么桥?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2)、1~4节写的是潜水桥,5~9节写的是塑料桥
3)、请用上“兰兰、爷爷、潜水桥、塑料桥”四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
三、学习潜水桥,品奇妙处
师:爷爷可真有本事,设计了这么奇妙的桥,我们先到潜水桥上去走走吧!
1、指名轮流读1~4节,并评议
2、师:小朋友们,你喜欢这座奇妙的潜水桥吗?它究竟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造桥地点:水里 桥的形状: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新功能: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头上和周围的世界
3、师:多么新鲜、多么奇妙的桥呀!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兰兰一起去饱览在潜水桥上看到的奇妙风光吧!
重点句:兰兰惊奇地站在潜水桥上,……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
我们看到了什么?(大大小小的鱼)指导朗读鱼儿的悠然自得
(各种各样的船只)读出热闹忙碌
师:我们还能看见什么?自由想象说话(河底、水草、鹅卵石……)
四、识字
1、读带有拼音的字,读无拼音的字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先和同桌讨论,在全班反馈,并组词
五、书写指导:坐、座
1、区别二字的使用方法:( )下 ( )位请( )让( )
2、观察老师写:先写两个人,再写土。
3、生自己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自编字谜,自由指名回答。
2、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奇妙的潜水桥,小朋友,谁能用上“潜水桥可奇妙了”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学习“塑料桥”,探究奇妙
1、师:欣赏了潜水桥,咱们再去瞧瞧更奇妙的塑料桥吧。请自由读课文5~9节,画出写塑料桥的句子,自己品读一下,想想塑料桥有什么奇妙的特点。
2、学生读文画句后交流。3处(别急,我带着桥呢……就成了一座轻巧的桥/兰兰跟着爷爷走上塑料桥,这桥又平又稳/过了桥,爷爷打开放气孔……又自动折叠起来)
3、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讨论:跟潜水桥相比,塑料桥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再读读,找出你认为塑料桥很奇妙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短句子,做上记号。
4、进行交流:
不用的造桥地点:小河上
不同的造桥材料:又薄又结实的塑料
造桥的特殊方式:打进空气
最大的优点:轻巧,体积小,可以随身携带
5、多么神气,多么有趣的桥啊,小朋友,你愿意来夸夸这奇妙的桥吗?指名个性化的赞美
6、师:把我们对塑料桥的`喜爱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表现出来吧。
三、夸爷爷,设计新桥
1、小朋友,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气的桥,你想对它们的设计者——兰兰的爷爷说些什么呢?
随即出示句子: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读
2、师:咱们都有聪明的小脑瓜,相信你也能设计出非常奇妙的新型桥梁。来吧,放飞你的想象,让我们也来当当桥梁工程师,设计出一座奇妙的桥吧。(实用,方便,新颖)
3、交流评议,请作者来介绍自己设计的桥梁的名字和奇妙之处。评选最佳设计奖。
四、书写指导:兰 各 带 急
1、观察各字,提醒书写的注意点:兰的三横 带的上部的样子及笔顺
2、老师写,边写边说书写要领
3、生写师巡视指导
《桥》教学设计7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七、教学策略: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八、教学流程
(一)巩固复习
(二)精读“难”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三)细学“夺”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四)练笔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设计理念:
1.通过初读、研读、美读、迁移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2.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桥梁彩图,附上文字介绍,学生读文看图练说话,在视听效果具佳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实现语文、美术、科技、品德诸学科的整合。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桥梁图片:梁桥、拱桥、吊桥,各选几幅。
2.学生收集一些纸张桥梁图片,任意收集。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信息导入。
1.教师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并告诉同学们展示的桥名及其重要特点。
2.教师用多媒体映示六幅桥梁图,二幅梁桥、二幅拱桥、二幅梁桥,适时介绍桥梁的基本型式,如梁桥、拱桥、吊桥。
3.课件播放赵州桥、卢沟桥的景色。让学生边看边说观看的感受。
4.揭示课题,交代文体,简介作者。
5.启发设疑。
(学生可能会问:①中国石拱桥有哪些著名的桥梁?②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③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④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⑤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
6.小结提炼本学习目标。
①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②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③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节指名读课文(代替检查预习)。提出要求:
①读者:读正确、读流利。
②听者:准备帮助读者正音。
③完成投影练习:根据初读印象,填写下列句子。
石拱桥是 的桥。
中国石拱桥是 的桥。
赵州桥是 的桥。
卢沟桥是 的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 的桥。
2.学生读课文,正音。
3.指名汇报练习情况。教师可提炼板书(可以用投影片映示)。
石拱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成就惊人
赵州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卢沟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云南长虹大桥:世界最长 独拱石桥
(说明:以上作为初读课文的任务,主要是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要拘泥于答案的一锤定音,而是让学生自由的说,只要说得有理,不管课文中有没有定论,都要给以肯定和赞扬。教师的点拨和提炼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
三、细读课文,讨论评析。
1.让学生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句子,作简要分析。(可以分组读书、讨论:一组讨论石拱桥;二组讨论中国石拱桥;三组讨论赵州桥;四组讨论卢沟桥)
2.各讨论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包括不能统一的问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
(说明:每个问题要让学生作自由地回答,教师不要急于给予评价,等学生的意见都说出来了,再作整体提炼,并表扬个别学生。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思维、练说的时间,也让学生有分析比较的时间。这样,教师的总结提炼,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思维的提高。)
3.讨论课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石拱桥,而不学中国现代化大桥?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对我们中学生有何现代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着重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美读课文,摘抄背诵。
五、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美美地读出来。(能简要说明理由——体会的.更好。)
六、选摘你认为精彩(可以是用的精当的说明方法的、可以是运用恰当修辞方法的)的语句,选择一两句背一背。
(说明: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方法也可以自由选择,或美读,或摘背。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不必统一答案,不必恣意拔高。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思维。)
技巧拾贝,迁移运用
七、本文是说明文,文章写得很美。你是否发现作者成功地运用了那些说明顺序和方法,以及其他的写作方法。
八、以“家乡的小桥”为题,写200字以上的说明文。要求:能用上二、三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说明:提炼说明顺序、方法以及其他写作方法在课内完成,写作可放在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中 国 石 拱 桥
石拱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数量众多 成就惊人 增强民族自信心
赵州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创造美好明天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卢沟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惊人
《桥》教学设计9
一、 教学目的
(1) 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接触桥文化,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时候,我们对桥就有一种美丽的想望,如梦一般的轻盈。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现如今,桥是如此真实地立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等你张开慧眼,去发现它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你们发现的“桥之美”吧。
(二)、分小组展示
1、赏桥(以手抄报和剪贴报的方式来分别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两张报,主要围绕着主题、版面设计和材料选取等方面来解说。
(2) 教师小结
这两张报办得可真用心,小组代表也说得很精彩。今天老师在这里想强调两点:办报首先要主题明确,其次应版面新颖美观。期盼你们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2、写桥(以同学们自己写的有关桥的介绍性文字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朗读范文,一共选两篇(教师从小组成员写的作文里选)。
朗读完后,要求其它同学说说两篇文章哪一篇更符合“介绍性文字”这个特点,为什么?并结合平时学说明文的经验,说说他们在文章里都听到了哪些有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
(2)教师小结
本单元学习的就是说明文,都说学以致用,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要明确,写说明文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四点: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周密。
3、画桥(以设计未来的桥来展示桥之美。)
(1)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介绍小组当中最具未来感的桥的设计理念。(事先请设计者将桥画在了黑板上。)
(2)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其实,“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希望同学们学思并重,充实你的大脑,长大后,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做到的。
4、知桥(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展示桥之美)。
(1) 学生展示
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组织竞赛。
(2) 教师小结
知识竞赛是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知识面宽窄的活动,以后我们还会举行。那如何拓宽你的知识面呢?送你们六个字:多看书、多阅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除了学习课本里的知识外,还要多关注课外、留心生活。
(三) 、教师总结
“小桥流水人家”无处不在,但又有多少人欣赏到它的美。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欣赏到了桥之美,然而桥的美是说不尽的,这就希望同学们不要停止追寻美的脚步。加油吧!
(四)、布置作业
我县崎岭乡的“桥上书屋” 多次获得建筑大奖,同学们如有可能,要求家长带你们去参观,并以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它的美。
《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丰富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进行突破。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一、激情导入
二、资料交流
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简介古诗作者。
三、自读自悟
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本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四、检查效果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图画。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赏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三、想象诗境
四、迁移拓展
五、课堂小结
《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村支书有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桥》教学设计12
【三维目的】
1、积累词语,了解桥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诗化语言。
3、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及生活品味。
【重点】
了解桥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
理清思路,揣摩诗化语言。
【课时安排】
45分×1
【课前准备】
录音带,有关桥与周围环境的图片。
【程序】
一、导言:
让学生介绍家乡渔洋关的一个美的建筑,并说明为什么美。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2、听课文录音,圈点课文,预习课文,解释史诗、驻足,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造句。
3、找出描写桥之美的.语句,交流品读。
三、探究赏析(四人组讨论)
1、本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桥与周围景物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旨在抓住重点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找出本文诗化语言,朗读,品析(习题2)。
3、从作者对桥之美的看法,你得什么启示?
四、延伸
依据作者发现桥之美的方法,讨论我们如何发现生活之美。
【板书设计】
《桥》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层次,更有条理地介绍说明对象(教学重点)。
2.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顺序,通过仿写、点评、修改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教学难点)。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赏桥,了解桥之义
师:(展示各种各样桥的照片)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桥”吗?(学生交流)
明确:架在河上、陆地上、峡谷上的连接两岸可供人们通行的建筑物,就是桥。
(二)说桥,领悟桥之理
生: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语句,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既是对文本内容的熟悉,也是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小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明确: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形式优美,而且非常坚固,历经成百上千年仍在发挥作用。
2.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如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等。
3.为什么中国石拱桥会有如此光辉的成就?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二是我国石拱桥建造技术高超,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三是各种建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4.桥梁建设已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如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角度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放在初中阶段第一个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可从四个角度思考。
(1)说明方法:通过组合关键句已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为什么?
(2)说明语言: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但文中有一些不确定表述,如“大约”“可能”“几乎”等词多次出现,你如何看?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3)说明顺序: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能调换先后顺序吗?为什么?文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4)说明结构:开头两段讲石拱桥的特点是否多余?最后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涉及重点不同,但是包括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顺序、篇章结构等重要知识。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说明文知识,并在文本讲解中穿插重点字词的积累。
(三)游桥,欣赏桥之美
学生活动:文中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二者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分小组开展活动。
(1)绘制说明图: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或卢沟桥的示意图,在相应位置上标出数据。
(2)整理导游词:根据课文内容,有条理地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导游词。
(3)赵州桥(卢沟桥)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导游词以及自己的合理发挥,有条理、有重点、有详略、有趣味地为大家介绍一座桥。
设计意图:该活动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重要字词字音词义的积累。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
3.文中还有哪些没说全的说明方法?课下批注并交流。
《桥》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桥》教学设计15
【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 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ì)慧(huì)”;“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⑴ 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⑵ 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⑶ 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⑷ 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⑵ 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⑶ 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⑷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桥教学设计07-29
《桥》教学设计08-31
《桥》教学设计08-04
桥教学设计05-27
《桥》 教学设计09-29
《桥》教学设计05-02
桥教学设计06-23
《桥》教学设计精选05-28
桥的教学设计07-31
《桥》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