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1 15:25:14 银凤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通用8篇)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1、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棵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出示封面。学生读课题。

  2、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3、交流:(预设,随机讲解)

  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这样的书叫绘本。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阅读绘本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

  1、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

  2、(第二页)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问:你能从图中找到小男孩吗?

  问:看着这只小脚丫,你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顽皮、可爱)

  3、瞧,小男孩来了!

  (1)他每天会跑到树下。让我们来猜猜他跑到树下会干些什么?

  (2)生说师随机出示画面:

  采集树叶:

  小男孩用树叶干什么呢?原来,他是用来——生答:做皇冠。呵呵,他想象着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呢!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你想到了什么词?(得意、威风、神气、骄傲)他还跑到树下干些什么?

  3、悄悄地,小男孩爱上了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男孩非常爱那棵大树吗?(带给他快乐,无穷的乐趣)

  板书:快乐

  问: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画,找一找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大树的爱?(拥抱、刻爱心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4、孩子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呢!(出示:大树很快乐。)那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呀?(小男孩每天来陪伴他,和他一起玩;他给小男孩带来了快乐,小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二)读文看图,体会大树的孤独

  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

  2、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树上多了一个爱心、有四只脚丫了)

  3、是啊,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新的(朋友),再也没有来和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1)观察图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大树很孤寂?(低垂着树枝)

  (2)你能说说此时此刻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谁能用朗读来表示大树的孤寂?

  4、是啊,那个已是青年的小男孩不来和大树玩耍了,大树好孤独、好想念曾经的快乐时光。

  (三)朗读感悟大树给予男孩苹果的快乐

  有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可是他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向大树索取的,那么,他索取了什么,大树又给了他什么呢?

  1、老师配乐朗读15—17页。

  2、交流问题:大树没有了苹果为什么还快乐呢?(她为男孩解决了困难,用苹果去换钱;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3、如果是你拿走了大树那么多的苹果,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生:)

  4、是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很久很久,那个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四)读故事,感悟大树给予男孩树墩的快乐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三、叩问心扉,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配乐思考问题)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献上一首诗吧!

  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人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们在读、演中喜欢读绘本,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用具】

  图画书、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表演式

  【课型】

  导读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生:大树和小男孩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1、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谁找到了,来说说。

  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2、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板书:快乐)

  (二)品味“给予”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2、那么强壮的大树,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变成了一截树桩,多可怜呀,可大树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小男孩这时候也老了,不能吃苹果,不能荡秋千,不能爬树玩,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大树用他仅有的矮矮的身躯尽量的挺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的大树,依旧很快乐。为什么,

  4、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6、现在,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你们想男孩会想些什么呢,

  三、领悟故事内涵

  请问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深爱着你呢,有,爸爸妈妈

  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生交流。)

  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却从来不图任何回报~师: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你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四、总结读书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最后还要读懂故事的内涵,明白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课下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多读些书,相信你们能从这些动人的故事中感受到更多、更美好的情感。

  【作业布置】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和小伙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3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

  (1)采集树叶

  (2)爬树

  (3)荡秋千

  (4)吃苹果

  (5)捉迷藏

  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你喜欢看书吗?说说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书?

  看来,同学们读的书可真不少啊,都称得上是一个小书迷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你世界!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力量,引领你成长!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中最好的伙伴。与书为友,天长地久啊!

  2、出示ppt,介绍书

  今天的阅读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会记住一辈子的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2001年被美国评为100本最佳图书之一;2003年中国优秀儿童读物;2005年全国十佳童书。

  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作者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

  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

  这本书非常令人感动,你们想读吗?

  3、出示ppt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封面,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4、读书啊,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板书:边读边思)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

  (一)感受快乐

  1、播放ppt: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

  2、播放ppt: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1)孩子们,这是一本绘本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仔细看看图,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二)品味“给予”

  1、播放ppt: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怎么看出大树的孤寂?

  (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2、播放ppt: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

  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

  大树很快乐。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1)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大树给予了他什么?(练习概括)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

  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难过、失落、苦涩)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播放ppt: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

  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完成思考题目。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在——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格式: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感恩、爱心、奉献)

  2、小结:读着,想着,你看,这本书薄了,变成了一个词,一句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老师更希望这棵满载着我们大家思想智慧的爱心树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思维活起来。

  四、笔录所思,把书读活。

  1、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2、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

  3、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我也做了首小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这么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师配乐朗读)

  4、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5、请问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却还没有回报过一点点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精心制作一份礼物,写上自己的心里话,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播放《感恩的心》。

  五、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思。我今天把这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于大家一起分享了,那么请孩子们以后多阅读书,多增长知识。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绘本《爱心树》

  2. 大纸张、彩色笔、色彩笔等绘画工具

  3. 视频材料:植物的生长过程、树木的重要性等

  4. 补充阅读材料:相关的植物绘本或科普文章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询问学生他们对树的认识和观点。

  2. 引出课题《爱心树》,让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讲述的内容。

  Step 2:课前热身(10分钟)

  1. 向学生展示绘本《爱心树》,让他们观察封面和标题,猜测故事情节。

  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爱心的理解和表达。

  Step 3:阅读与讨论(20分钟)

  1. 请学生以小组形式阅读《爱心树》。

  2. 阅读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理解和感受。

  3. 让学生展示绘本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进行口语表达。

  Step 4:学习和实践(30分钟)

  1. 观看植物的生长过程视频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树木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请学生完成绘制一棵“爱心树”的绘画活动,可以使用大纸张和色彩笔,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

  3. 学生完成绘画后,请他们分享自己绘画作品背后的想法和感受。

  Step 5:拓展阅读(10分钟)

  1.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植物绘本或科普文章,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植物绘本进行拓展阅读,并在后续课堂上做简单的分享。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

  1. 请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树木和植物的新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信息,并重申爱心树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绘本《爱心树》的阅读和绘画活动,进一步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和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拓展材料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6

  设计意图:

  《爱心树》这一本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书,书里讲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爱的故事。虽然书的插画很简单,但是故事很有内涵很有教育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由于《爱心树》这个故事比较长,一节课孩子们可能接受不了,因此我设计了二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将通过不同形式讲述故事,激发情感,层层递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幼儿感受、理解生活中好朋友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父母、亲人、老师、伙伴等,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点滴关怀,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朋友的感恩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爱心树》故事节选MP

  3、词语字卡、画笔、心形卡纸、《让爱住我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图片1: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树?大家猜猜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这是谁呢?爱心树和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

  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

  2、爬树

  3、吃苹果

  4、荡秋千

  5、捉迷藏

  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荡秋千吗?好玩吗?什么感觉?)(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躲在哪里?)(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大树我爱你!)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和他玩,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集体边听边看PPT11-15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师:长大后的男孩还会再来和大树玩吗?他和大树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教师播放PPT11-15并配音听故事

  (1)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你们有过孤独寂寞的时候吗?感受怎么样?

  (2)男孩来看大树了吗?

  (3)男孩见到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4)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5)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帮助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3.幼儿相互交流

  4.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音乐起一起舞蹈)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爱心树"小图书,供他们区域活动时欣赏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7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8

  一、绘本分析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切。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理解这个故事的孩子会隐约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

  二、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故事中品味成长、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四、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

  赏读封面

  1、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生答)。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英文(师读,并告诉学生giving的意思是给予,板书,整个意思是一棵给予树)封面还有什么呢?(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2、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瞧,同学们多聪明,我们从图画中读出了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阅读绘本

  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边读边从以下五个板块引导:

  1、童年时

  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枝,想象树枝像热情的手臂欢迎小男孩的到来。男孩儿会和树每天玩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意图:因为是绘本,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画,还引发学生的想象,听说读写自然渗透。在下面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引导学生读书读画,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体验。】

  第四——十面:学生分角色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十二面: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

  小男孩是怎样向大树表达爱的呢?(画了一个爱心)所以大树很快乐。

  2、少年时

  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大树说的话,学生读男孩说的话。

  第十七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为什么大树还是很快乐?

  【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青年时

  第十八面:学生自己读,再请一名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男孩是来向大树要房子的,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做房子。)

  质疑:孩子会砍掉树枝吗?

  第十九——二十面:师读故事,为什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大树还快乐呢?

  4、中年时

  教师提问:你们希望男孩再回来吗?大树希望孩子回来吗?

  【意图:通过这样两个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对比中阅读故事,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大树对孩子无私的爱。】

  老师明白你们的善良,我们看看故事是不是这样呢?师读第二十一—二十三面。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

  5、老年时

  过渡:很多年过去了,当孩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这次他来干什么的呢?(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第二十四——二十五面:师读故事中大树的话,请一名学生读男孩的话。故事还剩下最后一面了,聪明的孩子,你知道这一面的内容吗?大树很快乐!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意图:师生共同阅读,方能共同发展。语文课就是要读书,“读”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读”的实践,才能建构知识意义,锻炼阅读能力,获得审美愉悦,而且必然同时受到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过渡:大树很快乐,可此时的她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呢?

  五、交流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六、总结,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

  3、师:你们想想里面哪儿画面最让你们印象深刻?小组讨论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11-11

《爱心树》绘本教案08-07

爱心树绘本教学设计一年级03-27

绘本教学设计11-26

绘本教学设计11-26

绘本教学设计10-06

绘本《两棵树》教学活动设计09-30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07-29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08-02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通用8篇)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像,游戏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1、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棵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出示封面。学生读课题。

  2、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3、交流:(预设,随机讲解)

  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这样的书叫绘本。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阅读绘本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

  1、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

  2、(第二页)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问:你能从图中找到小男孩吗?

  问:看着这只小脚丫,你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顽皮、可爱)

  3、瞧,小男孩来了!

  (1)他每天会跑到树下。让我们来猜猜他跑到树下会干些什么?

  (2)生说师随机出示画面:

  采集树叶:

  小男孩用树叶干什么呢?原来,他是用来——生答:做皇冠。呵呵,他想象着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呢!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你想到了什么词?(得意、威风、神气、骄傲)他还跑到树下干些什么?

  3、悄悄地,小男孩爱上了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男孩非常爱那棵大树吗?(带给他快乐,无穷的乐趣)

  板书:快乐

  问: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画,找一找小男孩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大树的爱?(拥抱、刻爱心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4、孩子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呢!(出示:大树很快乐。)那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呀?(小男孩每天来陪伴他,和他一起玩;他给小男孩带来了快乐,小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二)读文看图,体会大树的孤独

  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

  2、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树上多了一个爱心、有四只脚丫了)

  3、是啊,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新的(朋友),再也没有来和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1)观察图画,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大树很孤寂?(低垂着树枝)

  (2)你能说说此时此刻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谁能用朗读来表示大树的孤寂?

  4、是啊,那个已是青年的小男孩不来和大树玩耍了,大树好孤独、好想念曾经的快乐时光。

  (三)朗读感悟大树给予男孩苹果的快乐

  有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可是他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向大树索取的,那么,他索取了什么,大树又给了他什么呢?

  1、老师配乐朗读15—17页。

  2、交流问题:大树没有了苹果为什么还快乐呢?(她为男孩解决了困难,用苹果去换钱;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3、如果是你拿走了大树那么多的苹果,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生:)

  4、是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很久很久,那个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四)读故事,感悟大树给予男孩树墩的快乐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三、叩问心扉,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配乐思考问题)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献上一首诗吧!

  小结:同学们,我们应该人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难点】

  让孩子们在读、演中喜欢读绘本,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用具】

  图画书、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式、表演式

  【课型】

  导读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生:大树和小男孩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1、从前有一棵大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他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快打开你的图画书,在书中找一找,记得要边看图,边读文字。谁找到了,来说说。

  生:采集树叶,做成皇冠,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2、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板书:快乐)

  (二)品味“给予”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2、那么强壮的大树,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变成了一截树桩,多可怜呀,可大树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原因吗,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小男孩这时候也老了,不能吃苹果,不能荡秋千,不能爬树玩,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大树用他仅有的矮矮的身躯尽量的挺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这时的大树,依旧很快乐。为什么,

  4、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6、现在,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你们想男孩会想些什么呢,

  三、领悟故事内涵

  请问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深爱着你呢,有,爸爸妈妈

  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生交流。)

  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为我们奉献了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却从来不图任何回报~师: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你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四、总结读书方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些读书的方法,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最后还要读懂故事的内涵,明白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课下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多读些书,相信你们能从这些动人的故事中感受到更多、更美好的情感。

  【作业布置】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和小伙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3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

  (1)采集树叶

  (2)爬树

  (3)荡秋千

  (4)吃苹果

  (5)捉迷藏

  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你喜欢看书吗?说说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书?

  看来,同学们读的书可真不少啊,都称得上是一个小书迷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你世界!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力量,引领你成长!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中最好的伙伴。与书为友,天长地久啊!

  2、出示ppt,介绍书

  今天的阅读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会记住一辈子的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2001年被美国评为100本最佳图书之一;2003年中国优秀儿童读物;2005年全国十佳童书。

  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作者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

  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

  这本书非常令人感动,你们想读吗?

  3、出示ppt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封面,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4、读书啊,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板书:边读边思)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

  (一)感受快乐

  1、播放ppt: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

  2、播放ppt: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1)孩子们,这是一本绘本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仔细看看图,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二)品味“给予”

  1、播放ppt: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怎么看出大树的孤寂?

  (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2、播放ppt: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

  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

  大树很快乐。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1)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大树给予了他什么?(练习概括)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

  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难过、失落、苦涩)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播放ppt: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

  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完成思考题目。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在——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格式: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感恩、爱心、奉献)

  2、小结:读着,想着,你看,这本书薄了,变成了一个词,一句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老师更希望这棵满载着我们大家思想智慧的爱心树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思维活起来。

  四、笔录所思,把书读活。

  1、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2、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

  3、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我也做了首小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这么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师配乐朗读)

  4、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都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5、请问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却还没有回报过一点点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精心制作一份礼物,写上自己的心里话,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播放《感恩的心》。

  五、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思。我今天把这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于大家一起分享了,那么请孩子们以后多阅读书,多增长知识。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绘本《爱心树》

  2. 大纸张、彩色笔、色彩笔等绘画工具

  3. 视频材料:植物的生长过程、树木的重要性等

  4. 补充阅读材料:相关的植物绘本或科普文章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询问学生他们对树的认识和观点。

  2. 引出课题《爱心树》,让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讲述的内容。

  Step 2:课前热身(10分钟)

  1. 向学生展示绘本《爱心树》,让他们观察封面和标题,猜测故事情节。

  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爱心的理解和表达。

  Step 3:阅读与讨论(20分钟)

  1. 请学生以小组形式阅读《爱心树》。

  2. 阅读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理解和感受。

  3. 让学生展示绘本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进行口语表达。

  Step 4:学习和实践(30分钟)

  1. 观看植物的生长过程视频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树木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请学生完成绘制一棵“爱心树”的绘画活动,可以使用大纸张和色彩笔,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

  3. 学生完成绘画后,请他们分享自己绘画作品背后的想法和感受。

  Step 5:拓展阅读(10分钟)

  1.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植物绘本或科普文章,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植物绘本进行拓展阅读,并在后续课堂上做简单的分享。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

  1. 请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树木和植物的新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信息,并重申爱心树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绘本《爱心树》的阅读和绘画活动,进一步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和讨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拓展材料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6

  设计意图:

  《爱心树》这一本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书,书里讲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爱的故事。虽然书的插画很简单,但是故事很有内涵很有教育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由于《爱心树》这个故事比较长,一节课孩子们可能接受不了,因此我设计了二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将通过不同形式讲述故事,激发情感,层层递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幼儿感受、理解生活中好朋友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父母、亲人、老师、伙伴等,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点滴关怀,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朋友的感恩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爱心树》故事节选MP

  3、词语字卡、画笔、心形卡纸、《让爱住我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图片1: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树?大家猜猜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这是谁呢?爱心树和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

  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

  2、爬树

  3、吃苹果

  4、荡秋千

  5、捉迷藏

  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荡秋千吗?好玩吗?什么感觉?)(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躲在哪里?)(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大树我爱你!)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和他玩,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集体边听边看PPT11-15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师:长大后的男孩还会再来和大树玩吗?他和大树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教师播放PPT11-15并配音听故事

  (1)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你们有过孤独寂寞的时候吗?感受怎么样?

  (2)男孩来看大树了吗?

  (3)男孩见到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4)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5)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帮助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3.幼儿相互交流

  4.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音乐起一起舞蹈)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爱心树"小图书,供他们区域活动时欣赏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7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8

  一、绘本分析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切。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理解这个故事的孩子会隐约地感受到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和男孩儿与大树的关系有相似之处。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

  二、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故事中品味成长、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贤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切身体会大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

  四、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

  赏读封面

  1、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生答)。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英文(师读,并告诉学生giving的意思是给予,板书,整个意思是一棵给予树)封面还有什么呢?(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2、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瞧,同学们多聪明,我们从图画中读出了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小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阅读绘本

  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边读边从以下五个板块引导:

  1、童年时

  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枝,想象树枝像热情的手臂欢迎小男孩的到来。男孩儿会和树每天玩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意图:因为是绘本,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画,还引发学生的想象,听说读写自然渗透。在下面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引导学生读书读画,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体验。】

  第四——十面:学生分角色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第十一、十二面: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

  小男孩是怎样向大树表达爱的呢?(画了一个爱心)所以大树很快乐。

  2、少年时

  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大树说的话,学生读男孩说的话。

  第十七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为什么大树还是很快乐?

  【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3、青年时

  第十八面:学生自己读,再请一名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男孩是来向大树要房子的,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做房子。)

  质疑:孩子会砍掉树枝吗?

  第十九——二十面:师读故事,为什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大树还快乐呢?

  4、中年时

  教师提问:你们希望男孩再回来吗?大树希望孩子回来吗?

  【意图:通过这样两个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对比中阅读故事,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大树对孩子无私的爱。】

  老师明白你们的善良,我们看看故事是不是这样呢?师读第二十一—二十三面。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

  5、老年时

  过渡:很多年过去了,当孩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这次他来干什么的呢?(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第二十四——二十五面:师读故事中大树的话,请一名学生读男孩的话。故事还剩下最后一面了,聪明的孩子,你知道这一面的内容吗?大树很快乐!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她只是一个老树墩了,他多么思念那个男孩啊!那个男孩还会来吗?

  2、又过了很久很久,那个男孩终于又来了,这时他已经是一个老年人(板书)(白发苍苍的老头了),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非常抱歉”,你们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先出现左边文字)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出现右边文字)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意图:师生共同阅读,方能共同发展。语文课就是要读书,“读”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读”的实践,才能建构知识意义,锻炼阅读能力,获得审美愉悦,而且必然同时受到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过渡:大树很快乐,可此时的她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呢?

  五、交流

  说说你的看书后的感想和疑问,相机引导理解。

  (1)怎样看待孩子?(自私、贪心、没礼貌、不懂得回报)

  (2)为什么只剩下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你是怎样看待大树的?(无私、大方、有爱心)(老师板书:无私)

  (3)你们能说说大树心里到底有些怎么样吗?为什么?(伤心、孤独、期盼、难过、牵挂……)

  六、总结,倾吐心声

  1、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棵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大树像你身边的谁?为什么?

  2、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

  3、师:你们想想里面哪儿画面最让你们印象深刻?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