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⑴“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⑴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几组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慈爱、幸福)父母的爱就如冬日里的暖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
2、播放地震视频。观看几组地震图片。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残酷、伟大的爱)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无情地吞噬着这份亲情,又让这份伟大的爱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入手,感悟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
你从文中的哪句话读到的?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就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生读文,师巡视。
学习提示:
①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②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③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3、交流。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动作描写,体现父亲坚强执着。)
③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④为什么现在没人来阻挡他呢?(人们认为他失常了。)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挖下去?他为什么又能这样挖下去呢?(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⑤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这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再读这段话。
生读。
4、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生朗读)(热泪盈眶)
5、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的心。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老师来读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6、读写训练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
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面,他小心翼翼的挖着……
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他多想,但是他知道,他是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的双手
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满脸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
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他的挖着……
他真是一位的父亲!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补白填空,深化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交流。
2、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②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阿曼达到,他对同学们说。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阿曼达坚信,他对同学们说。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3、“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一个“让”字让出了什么?
(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4、儿子得救了,是什么力量让这对父子支撑到了见面的一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有了这份爱与信任,才使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
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
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
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谁来谈谈你的故事。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③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朗读指导。
⑷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②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④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⑤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38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⑥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⑸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⑹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①出示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b、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②师: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③朗读。
⑺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①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②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④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⑤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1、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3、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2、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父亲从儿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重点
1、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神话般的契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明确探究重点:你的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第2至2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语句,想一想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认为谁了不起,说出理由。
(3)有感情的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学生静心学习。
3、集体交流,汇报。
(1)父亲了不起。
(出示句子。)
“他坚定地站起身,想那片废墟走去。”
①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感受。
(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父亲找不到儿子很悲伤,但想起自己对儿子说的话,使他坚定信念要与儿子在一起,不管是死是活,他也要见到儿子,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②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父亲此时的决心。
(出示句子)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①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父亲在挖掘时,有的父母在这片废墟上痛苦,然后绝望地走开,也没有动摇这位父亲。当有人劝阻他时,他仍然坚定信念,埋头接着挖,很令人感动。)
②联系实际,谈谈当这位父亲向他人求助时,为什么没人回应他。
(地震后学校变成了废墟,建筑物已经坍塌,当时的状况使人们认为孩子一定不会有生还的可能,因此大家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徒劳的。)
③教师点拨:当他人认为不可能、没希望的时候,父亲仍然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令我们敬佩。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②句子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③语言训练。
多么_____的父亲;多么_____的父亲;多么_____的父亲!
④教师点拨:当这位父亲听到从瓦砾堆底下传出声音,他终于成功了。你们认为它之所以掘开了厚厚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
(2)儿子了不起。
(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干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4、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什么使他们创造出了奇迹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父亲曾经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想一想课文中几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多次出现呢?
(2)教师点拨:类似的话反复出现,多处呼应,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承诺的深信不疑,说明儿子对父亲非常信赖,父子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父亲回想起这句话,要读出非常坚定的语气。第二次出现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三次还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儿子对父亲信赖的语气。
5、课文中没有一处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6、教师点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细致刻画,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习作中也能掌握这种方法。
(三)升华情感,合理想象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
2、语言训练。
(1)其他孩子的父母____地说“___________!”
(2)消防队长____地说“__________!”
(3)警察____地说“__________!”
(4)劝他放弃努力的那位父亲____地说“__________!”
3、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契机,只就是爱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二、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
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三、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
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四、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
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五、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
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六、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
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七、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八、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二、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
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
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地震,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三、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四、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
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相关文章:
4.父与子作文
5.父与子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