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7 00:26: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范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感受小孩聪明和其语言的艺术。在本课最后,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作些布置。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应对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古文的韵味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小孩应答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谈话:谈语言艺术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单元。

  2、板书,齐读课题。简介《杨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点。

  3、再读课题,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

  4、谁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自己的姓氏,怎么介绍?(激发学生趣)

  二、读通课文,体会节奏

  1、强调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板书:熟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交流:疑问与发现

  教师强调:“应、为、惠、曰、禽”的读音,“曰”的写法。

  3、抽读课文,了解读文言文的情况。

  (评价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比较不同。

  请大家听听,老师读的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停顿不一样)

  5、师生练读,划出节奏。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试读,划出朗读时的停顿。(学生反复读中比较,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划出。重点弄清“家/禽”)再按节奏读。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参考课文后面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板书:看注释,理解)

  2):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a: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强调“其”“乃”的意思

  b: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3):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最后两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么意思?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强调停顿和节奏。

  五、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你能说说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1)引导板书:聪惠(智慧)读第一句。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抽答。

  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为什么这样说?

  (由杨梅想到小儿家的姓,开玩笑,语言风趣幽默。)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意了吗?(他知道客人在拿他的姓开玩笑)所以他—读。

  (3)这个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

  a(他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

  b(比较理解:不生硬顶嘴,针锋相对,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回答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设想:孔听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引导揭示中心词“聪惠”

  4、小结: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刚才,我们首先熟读了课文、然后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再进一步去体会到了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五、熟读成诵

  1、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读。

  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六、拓展

  按照49面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开展活动,然后请你们张老师抽时间让大家来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进一步地去感受这语言艺术的魅力。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是第一次,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离”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体会人物机智。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出示几句孔子名言,学生自由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生的几句名言与我们平时学习的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0课,读一读,这几句话是否与课文有相似之处呢?(学生讨论)

  师归纳:像这样的语言就听“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听“文言文”,也听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10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读说意思,师归纳)

  3、这是古人说话的方式,请同学们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生用文言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法既能复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文言文,使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惧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2、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二、初读课文(读懂字词,读懂停顿,读通古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曰禽诣乃应

  3、引导学生读懂停顿。

  a、指名朗读

  b、交流讨论

  c、归纳节奏

  d、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朗读去感受文言的特点,以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理解意思

  1、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懂,做上标记。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体交流解决难点。

  4、知道每个句子的意思后再连起来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使学生更快地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那些疑难。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找出问题,以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1

  10杨氏之子

  惠曰禽诣乃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2、朗读课文,就就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以复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

  “此”——这个(杨梅)“果”——水果

  “君家果”——你家的`水果

  (得出“此是君家果”的意思)

  (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随机解释“惠”同“慧”,通假用法。

  (2)品读“未闻”之妙。

  君家——夫子家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提示“未闻”不讲解

  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

  a、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b、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杨梅)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以白话和文言对比着学习既能让生易了解课文内容,又能进一步认清什么是文言文,更能品味出文言之精妙。)

  三、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慧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名学生读文,配乐)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设计意图:此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

  四、拓展

  将课文改写成白话文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拜见其父

  孔君平杨氏之子

  巧妙回答

  甚聪慧

  教学反思

  此课是学生第一正规学习文言文,与往常的文言名句的学习大不相同,文言名句只要弄清其意既可,而文言课文就不能只停留在其意了解或理解,要一步一步,从易到难,从其文意到其文外之意,要在思想上认识,理解,感悟文言之精妙。所以在教学中从文言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进入正题文言学习。

  在学习结束时,安排“拓展”——把课文写成白话文,是对生对课文学习的检验。后来批改学生改写的白话文,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的改文不错,其中有几篇很有特色,既有白话之现代气息,又不失文言之韵味,实为上乘之作,陈薇同学的习作尤为突出,令我大开眼界,没想到小学五年级学生竟有如此之学识。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旧文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

  2.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题

  氏,姓氏。之,的。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

  (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5)全班齐读,朗读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将课文停顿正确。

  4.疏通文意,指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为两点。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诣,拜访。

  ②谁呼儿出?孔君平。

  (3)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谁为设果?是孩子,也就是杨氏之子。

  ②为谁设果?为孔君平,孩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示,给……看。

  ②指什么以示儿?是杨梅。此处省略了指的对象,可以结合插图教学。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夫子,古时对年长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②家禽,古今异义词,古意是家中的鸟,现在指家养的禽类,如鸡鸭鹅。

  ③注意“禽”字,人字头要扁一点,撇和捺要张开。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写错。

  三、走进课文,品味细节

  1.文章第一句提供了哪些信息?体现了文言文什么特点?

  (1)主人公的国籍、年龄、姓氏、人物特点。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

  2.文中哪里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慧”?

  (1)“应声”,说明杨氏之子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体现了他才思敏捷。

  (2)“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加上未闻,则更加委婉有礼。

  3.文言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风趣。本文哪里体现了语言的风趣?

  孔君平借杨梅之“杨”打趣杨氏之子,说这是杨家之果。

  杨氏之子立马以“孔雀”回击孔君平。

  (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4.小组讨论:为什么杨氏之子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因为孔君平是客人,“未闻”一词比较委婉,既反驳了孔君平,又表达对客人的尊重。

  5.开放讨论: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了杨氏子的回答,你会怎么想?

  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孔君平的风趣调侃,杨氏子的机智敏捷。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男女分角色朗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7.体会古人称呼的丰富:

  (1)杨氏之子(其、儿、君)

  (2)孔君平(夫子、孔)

  四、课堂小结,升华体会

  1.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练、风趣幽默、人物鲜明。

  2.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配合插图。

  3.试着背出原文,并向父母分享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9-27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04-23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6-26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7-1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9-24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9-28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06-09

《杨氏之子》优秀教学设计02-08

10、《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1-16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07-02